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可作对联上联“万象更新新世纪”的下联是
A.燕子翻飞一世春
B.五羊献瑞瑞门庭
C.五羊献瑞报佳音
D.百鸟鸣春春盈门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拜望家父,致以不胜感谢之情。

B.本人近日玉体违和,不能亲临您的婚宴,在此致歉。

C.本店有沃尔沃新款现车,感兴趣的朋友可致电垂询。

D.日前本人有一物遗留在贵府上,现烦请您原物奉还。

二、其他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tà)来的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怎么办。

B.我们学生的档案被学校封存在档(dǎng)案室。

C.将军在出兵讨伐之前,宣读了一篇令人义愤填膺的檄(xí)文。

D.只要与困难抗争,便能使孱(chán)弱的筋肉变得坚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3月10日下午,一男子明明带着头盔,却不戴在头上,遇到交警后,因怕扣分、罚款,故意跟交警咬文嚼字,强词夺理。

B.我记得那副在奥斯特里茨战场上自鸣得意的嘴脸。

C.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北极狐得不到足够的猎物,会找其它动物的残羹冷炙来填饱肚子。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很多人已没有看传统媒体新闻与深入报道的耐心与功夫,倒是不缺整天拿着手机刷微信与微博的时间。

B.哈珀·李虽然因《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作成名,但社会的关注并没有让她过多地站在闪光灯前。

C.有的人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

D.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深刻的哲人和严肃的学者还有浪漫作家诗人,,;,。

,任凭风吹浪打,却有无怨无悔的气度。

①可以立灯塔于上,照耀海上的迷途者
②更像是海中的绿岛礁石
③然而,悬崖与礁石永远孤独寂寞
④也许像是海岸上耸立的高山峭岩
⑤令人仰目翘首、叹而观止
A.④②①③⑤B.④⑤②①③C.④⑤①②③D.⑤④②①③
三、文言文阅读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
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
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引车避匿引:调转
B.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互相
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只是
D.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君何以知燕王
C.而相如廷叱之项王乃夜驰之沛公军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3】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4】结合课本全文,简要概括廉颇的形象特点。

四、诗歌鉴赏
京口月夕书怀
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注】诗人家在温州平阳,本诗是他旅居镇江之作。

(1)请分析诗中首联的作用。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五、默写
补写出空缺处的名句
(1)______________,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渡扬子江》)
(2)大阉亦逡巡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3)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溥《五人墓碑记》)
(4)_____________,所宜深慎。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__。

(司马迁《鸿门宴》)
(6)_______________,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
(7)___________________,僧敲月下门。

(贾岛《题李凝幽居》)
(8)如切如磋,_________________。

(《诗经·卫风》)
六、现代文阅读
1.五、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风,从墙头吹过
⑴今天的院墙,一律用砖块垒起,有的人家,甚至在墙头上,插满碎玻璃,或者拉上一道铁丝网,完全是一副“拒
绝一切”的面孔。

冷酷、生硬,人心之间,用一道道院墙,隔出一片片荒凉。

一切,都冷了。

而乡下的院墙,全是
用土坯打制而成的。

⑵那种土坯打制的院墙,有一种纯朴、柔和的感觉。

地面,是土的;院墙,也是土的,院墙,不过是一段高出地面的土地罢了。

那时候的院墙,接地气,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

土的院墙怕雨淋,所以,很多人家,就在墙头上,戴了一顶“草帽”,长长的一顶“草帽”,把墙头盖住,不至于雨淋之下颓圮了院墙。

草帽,是用麦秸编制而成的。


收之后的新麦秸一片金黄,所以,新戴了“草帽”的院墙,也一溜金黄,将整个乡村点缀得美丽迷人。

一阵阵的麦香,正从那一道道墙头上散溢开来。

⑶新戴了“草帽”的墙头,很美,仿佛一位穿了新衣的新人,处处都洋溢着新鲜的情味。

空气在上面流淌,纯净似水。

早晨,太阳出来了,璀璨的阳光,照满墙头,墙头上的“草帽”,便跳跃着金色的光芒。

仿佛,每一道光线,都飘着
缕缕的清香。

站在庭院中望去,绚烂至极。

一些麻雀,也迷离于这炫目的光芒,于是,就跳跃在“草帽”上,啄来啄去。

一喙一啄间,每一只麻雀,都成为早晨的一个亮丽的光点。

那样的早晨,是充满灵性的;那样的早晨,是饱满而有韵致的。

⑷乡下人对于院墙,是情有独钟的。

⑸土坯的院墙,总是那么实用。

一年四季,上面楔满了众多的木橛子,木橛子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物件。

闲置的农具,比如镰刀、镢头、锄头,乃至于木犁,都会挂在院墙的木橛子上。

乡下人总是把农事装在心头。

开门即能望见熟悉的农具,农人的心中,才觉得亲切、觉得踏实。

在他们眼中,每一件农具,都散发着那个季节里的光芒、那个季节的温暖。

一把木犁,可以让他们看到春天里土地翻滚的景象,嗅到新鲜的泥土的气息;一把镰刀,他们的眼前就呈现出滔滔的麦浪,鼻翼就闻到了迷人的麦香;一把锄头,则让他们重新体会“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和辛苦中对
丰收的期望。

每一件农具,都与土地有联系,都与庄稼有联系。

农具挂在墙上,不是抛弃,而是重新出发前的一段必要的休养。

⑹冬天里,一场大雪落下。

农具上,会挂满积雪。

农人们就会拿上一把扫帚,轻轻地把农具上的缀雪扫掉,让农具重新呈现出它们本色的面目。

轻轻的,轻轻的,那份心疼的滋味,也许只有殷实的农人才能体会到。

⑺那些年里,我的祖母,则常常把一捆艾草或者一捆天麻棵草(益母草)挂在墙头上。

艾草和天麻棵草,是在秋天成熟的季节收割下、晒干后挂上的。

祖母心细,她备下这些东西,完全是为了别人。

冬天里,谁家的孩子生病了,也许会用到艾草,以之“艾灸”。

谁家的女人生了小孩,或者牲口生仔了,就会用到天麻棵草。

祖母的心中,一堵墙
头挂出的,是某种生命的意义。

⑻于我,更深刻的记忆,似乎还在于秋天墙头上的那些风景。

⑼秋渐深,扁豆蔓爬满了墙头,一串串的扁豆花,激情地开放着,随风摇曳。

墙头跟,还栽植着几棵向日葵,大大的花盘,已结下了饱满的籽粒,沉甸甸地弯向地面。

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每天早晨,墙头上总会落满许多鸟儿。

麻雀最多,还有喜鹊、白头翁,以及一些不知名儿
的鸟儿。

⑾这样的早晨,我喜欢站立窗前,隔窗而望。

⑿花儿不怕,鸟儿不惊;花儿兀自开着,鸟儿兀自叫着。

在乡村,人与自然,就是这样地相融着……
⒀其实,一堵墙,在乡村,是隔而不隔的。

⒁一堵土墙,大多很矮,隔墙相呼,是常有的事情。

邻家的主妇,常常会各自站在自家墙的一边,把头探在墙头上,对面拉呱。

拉家常,拉世事;东家长李家短,乃至于世间“大事”,都会在这种隔墙闲聊中得到传播。

邻里之情,也
会在这种闲聊中,变得融融泄泄,生出一份世间大美好。

墙里墙外,墙头记,难怪古人,会在一堵墙上,演绎出那么多繁富而又动人的故事。

⒂风,从墙头上吹过,季节之风,民俗之风。

一堵墙头,也因此,变得单纯而又繁富。

(选自《岁月》,有删改)
【1】请概括“乡下院墙”的特点。

【2】文章第8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含义。

⑴轻轻的,轻轻的,那份心疼的滋味,也许只有殷实的农人才能体会到。

⑵其实,一堵墙,在乡村,是隔而不隔的。

【4】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

2.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从历史和现实中可以看到,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
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
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
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
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
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这就是我说
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

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

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

比如孔子说:“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贵人”“退一步海
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

这些都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漫长岁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一套哲学思想。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
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
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概括本文论述思路。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简要分析。

【3】实现“美美与共”境界有哪些方面困难?
七、其他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在每个人的心中有着不同的概念。

“美”可以是“大漠孤烟直的壮丽”;可以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可以是“会当凌
绝顶的豪迈”;可以是“危难时候的挺身相助”;可以是“挫折面前的淡定、从容。

”……
要求:请结合自身的体会,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800字以上。

江苏高一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可作对联上联“万象更新新世纪”的下联是
A.燕子翻飞一世春
B.五羊献瑞瑞门庭
C.五羊献瑞报佳音
D.百鸟鸣春春盈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

写对联要做到“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上联中运用了对联中常用的顶针手法,A.C选项
明显不符。

上联中的“新世纪”明显是定中结构,D选项的“春盈门”则为主谓宾结构。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技巧点拨】对联的基本规则,基本要求,概括地说,是八个字:“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1)对仗工整。

对仗
工整的要求是四点:一是上下联的字数相等。

一幅对联出句字数的多少没有统一的规定,可以是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六字、七字,甚至几十个字都可以,但两边的字数必须相等,决不能一多一少,否则就不叫对联。

二是两边的词性相对。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量词对量词、介词对介词、……。

三是两边的句式结构相同。

如主谓桔构式、动宾结构式、复句结构式等,上下联的句式结构必须相同,不能更改(2)平仄协调。

平仄协调是对联必须遵
循的基本规则,即平声对仄音,仄声对平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对联有平起式和仄起式两种情形。

对联的平仄协调还有一条重要规则,那就是:不论是平起式还是仄起式,上联的句脚必须为仄音,下联的句脚务必为平音。

题中上联中运用了对联中常用的顶针手法,A.C选项明显不符。

上联中的“新世纪”明显是定中结构,D选项的“春
盈门”则为主谓宾结构。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拜望家父,致以不胜感谢之情。

B.本人近日玉体违和,不能亲临您的婚宴,在此致歉。

C.本店有沃尔沃新款现车,感兴趣的朋友可致电垂询。

D.日前本人有一物遗留在贵府上,现烦请您原物奉还。

【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这是考查用语的得体与否。

要注意说话的对象、场合以及
情境等。

A项,“拜望”,敬辞。

指探望。

句中用在对方身上,不合适。

B项,“玉体”,敬辞,犹言尊贵的身体。


中说自己,不恰当。

C项,垂询: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

句中说“对方”,可以。

D项,“原物奉还”,过于强硬。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技巧点拨】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言)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

注意:㈠广播稿或口头通知中不能有括号,省略号,同音词,文言词等类似的词语。

㈡通知,请柬等应用文注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的齐全。

二、其他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tà)来的时代,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怎么办。

B.我们学生的档案被学校封存在档(dǎng)案室。

C.将军在出兵讨伐之前,宣读了一篇令人义愤填膺的檄(xí)文。

D.只要与困难抗争,便能使孱(chán)弱的筋肉变得坚强。

【答案】B
【解析】B项档读“d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3月10日下午,一男子明明带着头盔,却不戴在头上,遇到交警后,因怕扣分、罚款,故意跟交警咬文嚼
字,强词夺理。

B.我记得那副在奥斯特里茨战场上自鸣得意的嘴脸。

C.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D.北极狐得不到足够的猎物,会找其它动物的残羹冷炙来填饱肚子。

【答案】C
【解析】C项“妄自菲薄”指过分地看轻自己。

不能带宾语他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个快节奏时代,很多人已没有看传统媒体新闻与深入报道的耐心与功夫,倒是不缺整天拿着手机刷微信与微博的时间。

B.哈珀·李虽然因《杀死一只知更鸟》一作成名,但社会的关注并没有让她过多地站在闪光灯前。

C.有的人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

D.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答案】A
【解析】B.语序不当,“虽然”和“哈珀·李”调换位置C.成分残缺,“发生”后缺少宾语,可改为出现。

D.一面对两面,“能否”删除。

点睛: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病句的六种类型:语序不当、当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辨析病句要仔细分析选项,注意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抓住句中的一些关键词,如关联词、否定词、两面词、连词“和”、介词、代词、谓语动词“是”、数量词、并列词语和短语等。

修改病句时,要注意不能改
变句子的意思,对句子的改动尽可能要小,改完后认真读一读,看句子是否通顺。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深刻的哲人和严肃的学者还有浪漫作家诗人,,;,。

,任凭风吹浪打,却有无怨无悔的气度。

①可以立灯塔于上,照耀海上的迷途者
②更像是海中的绿岛礁石
③然而,悬崖与礁石永远孤独寂寞
④也许像是海岸上耸立的高山峭岩
⑤令人仰目翘首、叹而观止
A.④②①③⑤B.④⑤②①③C.④⑤①②③D.⑤④②①③
【解析】解答该题,首先整体把握语段及所给五个句子,注意空间标点,第一二空根据逗号和分号可知,应填④⑤两句;根据④句的“也许像是”可以确定分号后应填②,与其中的“更像是”前后相关联。

最后一空应表转折关系,因
此应填③,故选B。

三、文言文阅读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
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
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引车避匿引:调转
B.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互相
C.徒慕君之高义也徒:只是
D.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
【答案】B
【解析】 B项“相与”应是“一起”的意思。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君何以知燕王
C.而相如廷叱之项王乃夜驰之沛公军
D.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答案】B
【解析】A项通过;因为;B项凭借;C项代词,指秦王;动词,到;D项,转折连词;修饰连词。

【3】将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答案】(1)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辞去吧!
(庸人、羞、不肖、请)
(2)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驽、独、畏)
(3)侵损秦国的土地使晋国获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阙、利、图)
【解析】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

第(1)句关键字为
“羞”“况”“不肖”“请”等;第(2)句关键字为“驽”“独”“畏”等;第(3)句关键字为“阙”“利”“惟”“图”等。

点睛:文言文翻译关键字的判断尤为重要,主要抓住其中的重点实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方面考虑,还要注意与所学课文内容联系,做到知识迁移。

【4】结合课本全文,简要概括廉颇的形象特点。

【答案】为人暴躁鲁莽,有勇有谋,真诚豪爽,知错能改,以大局为重。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要读懂文言文段,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动作等分析概括,本题抓住文中的“吾羞,不忍为之下”“我见相如,必辱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等内容分析,意思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