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陈镇南岙客运码头项目建议书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 3 -
1 项目名称、地点............................... - 3 -
2 项目建设单位 ................................ -
3 -
3 编制依据 .................................... - 3 -
4 编制原则 .................................... - 3 -
5 编制内容 .................................... - 4 -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4 - 第二章立项依据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6 -
1 立项依据 .................................... - 6 -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 6 - 第三章港区现状、规划和建设规模 ................. - 10 -
1 港区现状分析、规划 ...........................- 10 -
2 建设规模 ....................................- 11 - 第四章自然条件与建设方案 ...................... - 14 -
1 自然条件 ....................................- 14 -
2 建设方案 ....................................- 15 - 第五章环保措施 ............................... - 19 -
1 环境影响分析 ................................- 19 -
2 环境保护措施 ................................- 19 -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 22 -
1 投资估算 ....................................- 2
2 -
2 资金筹措 ....................................- 22 - 第七章效益分析 ............................... - 2
3 -
附图:
码头地理位置及相邻工程关系图
总平面布置图
- 2 -
第一章概述
1 项目名称、地点
项目名称: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
建设地点:台州市椒江区上大陈岛。
2 项目建设单位
本拟建项目由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建设管理。
3 编制依据
3.1《台州市椒江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4—2020年)》;
3.2《台州港总体规划》;
3.3《大陈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3.4《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岛发展概念规划》。
4 编制原则
4.1拟建项目应符合大陈镇总体规划和台州港总体规划。
4.2因地制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形特征,科学选址,节约用地。
4.3合理布置拟建项目总平面,远近结合,分期实施,以求可持续性发展。
4.4重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5 编制内容
5.1了解当大陈镇交通现状和发展规划;
5.2论证拟建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建设的必要性,提出拟建项目的建设方案、标准和规模等;
5.3对拟建项目进行投资估算。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泊位数个 1
2 泊位长度 m 67
3 码头平台尺度m×m 67×11 高桩梁板式
4 栈桥尺度m×m 56×7 高桩梁板式
5 护岸 m 50
26 陆域面积 m 614
27 候船室 m 216 共2层
8 后方接线道路 m 418
- 4 -
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项目建议书
9 估算总投资万元 1501.12
- 5 -
第二章立项依据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立项依据
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人民政府《台州市椒江区公路水路交通建设规划(2004—2020年)》。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本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陆岛交通联系,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大陈岛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部,台州湾东南,台州列岛中南部,为台州列岛106个岛礁中的主岛,分为上、下大陈两岛。
上大陈岛面积7平方公里,离大陆最近点21.6公里,距椒江市区52公里。
由于大陈岛与大陆相距较远,对外交通条件较落后,相对椒江其他地区,大陈岛的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为促进当地经济建设,改善落后的对外交通设施,椒江区交通局于2003年在上、下大陈岛分别建设了300T级客运码头,台州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大陈岛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大陈岛开发建设,改善欠发达海岛面貌,指出应加强岛上交通、供电、通讯、旅游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关怀下,大陈镇掀起了基础建设的高潮,至2008年底,上、下大陈岛际交通船已完成方案设计和
- 6 -
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
项目建议书
招投标。
恢复金清至大陈航线项目已进行实地考察,并向市、区两级提出了实施方案。
16条环岛公路项目,已完工的14条,总长为19.1公里。
随着大陈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大陈岛逐渐成为浙江沿海新的投资热土,大陈镇依托市、区两级的优惠政策和自身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实现新发展。
2008年,大陈镇新引进了恒丰、远翔、括苍等3家海运企业,新增运力54000载重吨。
岛上7家海运企业共贡献税收2043万元。
大陈岛的不断开发建设,对现有的交通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上大陈岛现有300T级客运码头周围掩护条件差,受风浪影响大,西南风浪超过7级时码头便无法靠泊,造成码头年营运天数少,无法适应日益增加的客运需求,影响了上大
陈岛和大陆及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阻碍了当地招商引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因此,急需在上大陈岛自然掩护条件较好、受风浪影响较小的区域新建客货码头,以加强陆岛交通联系以及上大陈岛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进一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保障当地经济的发展。
2.2 本工程的建设,能更好的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加快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
大陈岛上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凉,林木植物茂盛,森林覆盖率达50,60,,1993年已列入省级海上森林公园。
根据《关于加快大陈岛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大陈岛将大力发展
- 7 -
海岛旅游业,争取列为省级名胜风景区和旅游度假区。
以解放一江山岛50周年纪念活动、大陈籍台湾同胞回大陆看大陈活动、国际海钓节、渔家乐等为载体,率先推进大陈岛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渔民转产转业。
根据意见指示,近年来大陈岛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通过实施旅游兴镇战略,深入挖掘海岛人文、历史、政治等旅游文化内涵,着力开展了景观开发、软硬件设施建设及对外宣传工作,优势产业巩固壮大。
结合一江山岛和已建成的104高地坑道、壕沟、碉堡群,打造经典红色旅游线。
建立渔家乐接待站,引导从业渔民以大陈山庄为依托,开拓娱乐性更强的游客参与性项目,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
2003年,上岛人数达2.3万人次,其中游客约占60,,2005年上岛人数近4万人次,同比增长174,。
但受大陈岛现有码头前沿泊稳条件的限制,椒江至大陈的航班经常停航,直接影响了上岛旅游人数的进一步增加,造成近几年上岛人数一直在4,5万人次之间徘徊,尤其是上大陈岛,每年6,8月旅游旺季期间,客轮因风浪影响而无法靠泊上大陈岛码头的情况时有发生,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上大陈岛经济发展缓
慢,渔民转产转业进展迟缓。
因此,急需择址新建上大陈岛客货码头,保障进出岛的旅客运输,促进上大陈岛旅游业更好的发展,加快当地的经济建设。
2.3 本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海岛居民出行条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大陈镇是椒江区唯一的海岛集镇,现辖6个渔业行政村,1个居委
- 8 -
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
项目建议书
会,总人口3600余人。
由于大陈岛独特的历史,现岛上居民与浙江沿海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陆岛间居民日常往来十分频繁,随着陆岛交通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大陈岛居民的出行条件,加强了海岛与内地的经贸往来,大陈岛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因此而提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但上大陈岛现有码头因受风浪的影响较大,客船停航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提高大陈岛居民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客运高峰季节,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发生,限制了岛上居民的出行。
另外,客轮靠泊上大陈岛客运码头后,因风浪影响,左右摇摆幅度较大,旅客上下码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的建设,能进一步改善海岛居民的出行条件,消除旅客上下码头的安全隐患,是当地政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实事工程”。
- 9 -
第三章大陈岛现状、规划和建设规模 1 大陈岛现状分析、规划
1.1 大陈岛码头设施现状
大陈岛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部,台州湾东南,台州列岛中南部,为台州列岛106个岛礁中的主岛,分为上、下大陈两岛。
为改善大陈岛落后的交通基
础设施,促进岛上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十五”期间,椒江区交通局分别在上、下大陈岛新建了300T级交通码头,用于大陈岛和台州沿海各地之间的客货运输。
上大陈岛的客货运码头设施主要集中在岛西南侧和南侧的大岙里避风港口门处,“十五”期间所建造的300T级客运码头位于大岙里避风港口门处西部,货运驳坎西侧约300m处,目前,岛上居民和旅客基本通过该300T级客运码头进出上大陈岛。
码头东侧的货运驳坎,用于岛上的生活物资、建筑材料及水产品的装卸。
岛西侧建有小码头和简易埠头,供渔船及其他岛上居民的小型船舶系泊。
由于现有的上大陈岛300T级客运码头位于丁钩头处,上大陈岛西南侧,码头周围掩护条件较差,东侧、东南侧和西南侧的外海波浪可直达码头前沿水域,且码头周围地域较空旷,码头附近风力也较大,当西南风超过7级时,该码头就因安全因素无法靠泊,因此,急需在上大陈新建一座客货码头,在客船无法靠泊原300T 级客运码头时,以
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
项目建议书
承担岛上的旅客运输。
1.2 大陈岛客运现状
大陈岛自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海上森林公园后,至大陈岛旅游度假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2008年,进出大陈岛的旅客人数为5.1万人,其中,进出上大陈岛的客流量约为2万人。
近年来,随着海岛旅游休闲度假的升温,人们赴大陈岛旅游的愿望逐渐强烈,进出大陈岛的客流高峰一般都集中在每年5,10月的旅游旺季,但受上大陈岛现有300T级客运码头靠泊条件的限制,客轮常因码头附近风浪过大无法靠泊而停航,造成近年来上岛旅游的人数一直止步不前,同时,岛上居民进出岛也多有不便。
因此,急需新建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在客船无法靠泊原300T级
客运码头时,承担岛上的客运任务,方便旅客和岛上居民进出上大陈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1.3 大陈岛发展规划
针对大陈岛地处外海,与大陆交通联系不便,经济较为落后的状况,台州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大陈岛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大陈岛开发建设要按照“生态岛、休闲岛、能源岛”的战略定位。
大陈海洋经济重点发展海洋生态渔业、海岛旅游休闲度假业、港口海运业,合理开发中转仓储业和风能潮汐能源。
加强交通、供水、供电、通讯、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意见的指示,结合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大陈岛实际情况,
- 11 -
大陈岛的发展规划为:
1(村镇体系构思
大陈镇现有6个行政村、14个自然村和1个居委会,行政村密度为0.59个/平方公里。
从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渔工业主要集中在下大陈城区及上大陈建成区。
规划设想,按照“城区—集镇—中心村”的格局和“突出重点镇、扩大中心村、缩并自然村、改造空心村”的要求,重点发展下大陈城区,积极发展上大陈建成区,逐步迁并一些自然村,但保留几个有特色的渔村,结合渔产作业发展为旅游村。
2(大陈镇工业
为优先发展大陈岛的无烟工业——旅游业、必须对有一定污染的渔加工业用地进行调整。
下大陈以发展旅游品加工工业为主;上大陈适当发展渔加工工业,但必须治理好理渔废水和晒鱼产生的鱼腥味。
按照“规模集聚化、产业高层化、产品名牌化、发展多元化、循环外向化、管理科学化”的要求,合理安排工业用地。
3(大陈镇基础设施
目前上下大陈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对外交通不发达,岛上道路等级偏低(宽度偏小、纵坡偏大)难以适应大陈镇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规划考虑:?扩建下大陈码头,建设上大陈码头;?建设上、下
- 12 -
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
项目建议书
大陈直升机场;?远景宜建一座从下大陈屏风山到上大陈高梨头的跨海大桥(长约1.5,1.8公里),加强上、下大陈的联系,建立陆、海、空立体交通;?建设上大陈净水场、提高水质;?理顺道路网络和提高道路等级标准。
2 建设规模
本工程建设规模为500T级客货码头及附属配套设施。
2.1 主体工程建设规模
1(500T级客货泊位1个;
22(陆域场地614m;
23(候船室面积216m;
4(供电、供水、照明及通信等配套设施。
2.2 接线道路
本工程后方道路接线按准四级公路标准建设,起点在拟建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后方陆域场地西端,终点与丁钩头现有客运码头后方陆域场地相接,路线总长418.284m。
- 13 -
第四章自然条件与建设方案
1 自然条件
1.1 地理位置
大陈岛位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东部,台州湾东南,台州列岛中南部,为台州列岛106个岛礁中的主岛,分为上、下大陈两岛。
两岛海岸线长约60.4公里。
离大陆最近点21.6公里,距椒江市区52公里,东距公海23公里。
上、下大陈二岛仅相隔2.5公里水道,总面积11.89平方公里。
拟建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位于椒江区上大陈岛的西南角上,丁钩头现有客运码头的北面约400米处,上大陈岛,又名上台,面积 6.6平方千米,丘峦起伏,西南部有避风港湾,本工程拟建位置处北面为双架岙及象山头滩形成的天然屏障,地理条件良好。
1.2 气候
大陈岛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水分充沛,与邻近大陆相比,具有冬暖夏凉,雾多风大等特点。
大陈岛年平均气温15.8摄氏度左右,比椒江市区低0.3摄氏度,最热、最冷月均比内陆滞后约一个月,夏季最高气温平均比大陆低5,7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一般比大陆高出2摄氏度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1349.8mm,低于椒江区年平均降水量1537mm的水平;年平均总日照时数为1950.8小时;无霜期长达334天,远远高于椒江区年平均257天无霜期的天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
项目建议书
数,岛上适宜多种生物群繁衍、生长。
台风和强冷空气为大陈岛主要灾害性天气。
夏秋季节,海面多台风活动,年均遭遇台风3.5次。
岛上出现强冷空气平均1.6次。
在强冷空气影响下,一般连续降温2,3天,平均降温幅度9.3摄氏度,并伴有降水和6级,8级以上大风。
1.3 水文、潮汐
水文资料采用大陈岛潮位站1958,2000年实测统计资料。
1.基准面:潮位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面(下同)。
2.潮型:大陈岛海域潮流系正规半日潮,至椒江河口因受地形阻滞而变为非正规半日潮。
3.潮汐特征:
25年一遇校核高潮位: 3.670m
50年一遇校核高潮位: 3.794m
25年一遇校核低潮位: -3.100m
50年一遇校核低潮位: -3.166m
多年平均潮位: 0.283m
1.4 地质地貌
大陈诸岛地貌以丘陵地为主,冈峦起伏。
下大陈岛主峰凤尾山,最高点海拔228.6m,一般丘陵海拔则在200m以下。
自全新世海浸以来,诸岛东侧为海洋强能所侵蚀,多发育为海蚀景观,随处可见,颇具特色;岛屿西侧因西风频率较少,西侧湾部相应发育为滩涂等海积地貌。
- 15 -
地貌小单元主要有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洞、海蚀槽、海蚀拱桥、砾石滩、滩涂等。
下大陈岛著名风景点甲午岩,即由海蚀过程演变而成;而岛西侧内凹处形成大沙头天然港湾,沿港为历代岛民聚居之区。
上大陈东侧亦多海蚀地貌,悬崖峭壁;西侧则有象头岙、中咀、大沙头三个天然港湾,湾部形成海积地貌,均为泥质滩涂。
本工程勘察查明地基土主要由淤泥质粉质粘土、块石及基岩组成。
按其成因类型及物理力学性质,场地地基土由上到下依序分为3层,其中第3层分为2亚层,分述如下:
1、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流塑。
物质组分主要为粘粒、粉粒,干强度中等,中性韧性。
厚层状,该层局部夹有淤泥、粉细砂及砾砂。
另外,该层含有贝壳碎屑,Z4、Z5该层缺失。
层厚2.00,5.70米。
2、块石
灰褐色,中密。
块石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直径大小不一,大者达500mm,一般约200mm,含量约占70,,其余充填物淤泥质土占30,。
块石成分为火山岩,强,中风化。
该层局部夹碎、角砾,各组分含量不均匀,力学性质具有较大离散性。
层顶埋深0.00,5.70米,层厚0.50,1.30米。
3-1、中风化凝灰岩
灰白色、褐色,中风化,岩芯呈碎石状,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极发育,成分主要为火山灰和晶屑,易蚀变,岩性较坚硬。
层顶埋
- 16 -
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
项目建议书
深0.90,6.20米,层厚0.60,1.00米。
3-2、中风化凝灰岩
灰白色、褐色,中风化,岩芯呈短柱状,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极发育,成分主要为火山灰和晶屑,易蚀变,岩性较坚硬。
层顶埋深1.50,7.00米,层
厚?5.20米。
2 建设方案
2.1 总平面布置方案
码头位于椒江区上大陈岛的西南角上,丁钩头现有客运码头的北面约400米处,拟建码头平面采用顺岸式布置,码头前沿线布置于-3.80m等深线附近,码头前沿线方位角为81.030,261.030,码头前沿港池底标高为-4.80m,码头面标高为5.70m,布置1个500吨级客货码头,码头总长为67m,宽11m,结构形式采用高桩梁板式结构,为便于旅客、货物上下码头,在码头平台靠海侧设置一踏步和一固定吊机;码头通过栈桥与后方陆域连接,栈桥布置在码头中部,与码头平台呈“T”型布置,栈桥长56m,宽7m,栈桥设置2.5,的纵坡连接至后方陆域。
后方陆域场地东西向长35m,南北向长19m,陆域面积约614m2。
在陆域场地内布置候船室,候船室建筑面积为216m2,为两层建筑,其中一层为售票厅、候船区及变电间等;二层为管理用房。
候船室四周空地进行绿化,陆域场地地坪标高确定为7.10m。
- 17 -
码头后方陆域场地与丁钩头现有客运码头之间设置接线道路,接线道路路面宽4.5m,长418m,接线道路沿山体走势环绕布置,通过现有客运码头道路接入岛上环岛公路。
2.2 项目占地面积
本拟建项目占地面积见表4-1:
项目占地面积表
表4-1 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 岸线长度 m 67
2 护岸 m 50
23 陆域面积 m 614
4 接线道路 m 418
25 候船室 m 216 共2层
- 18 -
第五章环保措施
1 环境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工程的环保工作遵循“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管理、以管促治和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以保证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的污染控制,建设绿色港区。
拟建项目为客货码头及后方配套设施,污染物排放量较小。
主要污染物有生活污水、船舶油污水、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2 环境保护措施
2.1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本工程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施工期扬尘和营运期间船舶、车辆排放的废气,防治措施包括:
施工期现场场地应当进行硬化处理,场地的厚度和强度应当满足施工和行车需要。
未能做到硬化的部分施工场地要定期压实地面和洒水、清扫,减少扬尘污染。
施工垃圾应及时清运、适量洒水,以减少扬尘。
加强船舶、车辆的保养、维护,使其保持正常运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使用合格的燃料油,减少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疏导好场内交通,减少机械、车辆的怠速行驶时间,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注意道路清扫工作,适当喷淋,减少二次扬尘。
除上述措施外,还可通过加大绿化率达到控制有害气体,以达到不破坏港区内外大气环境的目的。
2.2 水污染治理措施
本工程主要的水污染物有停靠码头船舶产生的各类污水,包括机舱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等。
施工期船舶生活污水接收后送后方处理,不在本工程附近海域排放。
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并进行相应处理。
施工期船舶含油污水应当严格管理并禁止随意排放。
营运期船舶污水、机舱水由港区收集后统一处理。
2.3 噪声污染控制
本工程主要的噪声污染是有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机械设备噪声等,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加强机械和设备的保养维修,保持正常运行和正常运转,降低噪声。
加强绿化,既可以降低噪声,又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2.4 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
停靠码头的船舶垃圾禁止随意排放,船舶废弃物采用专门垃圾袋或垃圾桶进行收集、存储,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有资质单位处理。
本拟建项目营运后产生的污水、噪声、固废等,经采取各项
- 20 -
上大陈南岙客货码头工程
项目建议书
有效治理措施,对水质、生态、大气、噪声产生的影响是可以接
受的。
- 21 -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 投资估算
本工程拟建客货码头一座,码头结构等级为500吨级,码头后方设有栈桥和陆域相接,陆域设有候船室及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总投资估算为1501.12万元。
2 资金筹措
本项目投资的资金除省级补助外,其余部分为地方自筹。
第七章效益分析
本工程为客船专用码头,专供上大陈岛客运船舶靠泊,项目不涉及经济评价方面内容,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上:?本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了陆岛交通联系,改善了当地的投资环境,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本工程的建设,能更好的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是加快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
?本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海岛居民出行条件,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本项目建成后,对促进大陈岛和谐开发,实现海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