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牧马人观后感
牧马人观后感(一)
谢晋的电影牧马人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
今天重温《牧马人》,又被我们现在这个年代的那种价值观撞了一下腰。
很熟悉很亲切。
牧马人情节很简单,小说也不长。
讲一个在西北牧马的牧民突然接到失散多年的父亲的邀请去美国继承庞大的财产,因为舍不得这方水土和妻儿,最终回来的故事。
故事有三个主题思想,一:强调劳动换来金钱,和不劳而获的金钱的区别。
里面从珊有一句台词(对她儿子说的):“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里安逸。
我买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得来的钱;我买辣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得来的钱;我给你买本本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二:强调社会地位改变对爱情的影响。
从珊(对他丈夫)说:“你是右派的时候,在我眼里你是我男人,你平反了还是我男人,你要去美国坐汽车住洋楼你还是我男人。
”三:强调知识差距无法改变爱情。
当男主人公父亲的女秘书,一个留美的美女问男主人公,怎么和他不识字的老婆交流的时候,男主人公说:“人是高级动物,
知识带来的差距本来就很小,况且经历也是一种知识。
”
当然这种精神内涵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被推
崇的,现在看来有点过,但是如果稍稍吸收一点的话也许会有助于在功利时代保持心态的平和。
1:劳动获得报酬,即使是微薄的,我们不说骄傲,但最起码也并不可耻。
2:婚姻就是一个共同体,应该抱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态,从吃不饱饭的牧民到美国亿万富的差距不敢说,但最起码赚点小钱掌点小权出点小名的时候就先别急着换老婆(老公)了。
3:别老觉得婚姻需要什么事业上的共同语言,只要对生活的态度是一致的就行,在家里还原的都是最本真的自我,一个男人一个女人。
你说的话她(他)不懂又怎么样,那就说点能懂的,只会说别人听不懂的话那才叫有病呢。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QQ上一个做记者的女孩子跟我聊天,我问她如果你可以向上帝提一个要求,希望他把你的男人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你才满意呢?她说,我提要求的话就让上帝改变我了,要么永远美貌,要么长生不老,这样想要什么样的男人都有!
回答得很绝,但其实就我对她的了解,应该在内心深处也是对纯洁的爱情有幻想的,只是遇不到所以才关闭了心。
回头看看,谁不是呢。
牧马人观后感(二)
《牧马人》这部电影的镜头穿梭于过去的回忆和现今的生活,敕勒川天山下的草原和北京繁华景象,对比许灵钧的家国情怀和父亲许景由的西化,展现了父与子价值观的差别,而这价值观的区别源于东西方社会环境的影响。
影片让我真正感动的是许灵钧,这个因为背负政治污名的右派分子在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中历尽磨难,仍然深深爱着他的人民和祖国,正是这份相信和坚持,他终于等来了污名的洗脱,得到了国家的认可。
这部影片拍摄于1980年,当时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熬过了动荡混乱的十年时期,人们开始反思文化大革命。
不得不承认,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指挥,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错误革命。
无数无辜的人被打为右派,被发放到边远地区进行劳动改造。
就像电影里许景由说的:“中国是讲究出身背景的。
”许灵钧因为父亲逃到美国,被认定是资产阶级,被无情地打为右派,并被派到敕勒川草原改造。
电影一开始音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诗所描绘的场景成为许灵钧小半辈子的生活背景。
许灵钧在文化大革命的肆虐中,也绝望过,试图自杀过。
在那个年代,许多知识分子因为不堪忍受身心屈辱而自杀,这是人民对国家的失望和放弃,许灵钧也是如此,但他
最终没有自杀,他曾说:“为什么我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选择自杀?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古老中国具有扭转乾坤的力量。
”这是一种对中国莫大的信任,何况是在最艰难的处境中,爱国情怀仍然没有泯灭,以至于最后当他的右派头衔被平反之时,他竟泪流满面,不仅是苦尽甘来的欣慰,更是对党,对中国没有辜负自己信任的欣慰之情。
许灵钧对祖国爱在电影中有许多的展现。
当他问妻子秀芝自己会否去美国时,妻子斩钉截铁地说:“不会。
我知道你舍不得她,你每天都看着她。
”这个“她”就是地图上的中国,许灵钧热爱的中国。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为老师的他在上第一节课时讲的就是中国,而他激动地连粉笔都写断了。
这一腔炙热的爱国情怀不是没来由的,这也源于许灵钧对那些帮助他的西北人民的感激和爱。
许灵钧解除劳教后,因无家可归,被留在牧场放牧。
老牧民董大爷给他钉上门帘子挡冷风;董大娘送来了热腾腾的面条,他很感动。
十年动乱中,郭子等牧民想方设法保护他免遭横祸。
在他们之中,他找到了父亲和母亲,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气和力量。
“文革”中,从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场的农村姑娘李秀芝,举目无亲,无处安身。
善良的郭子将她带到许灵均的小破屋里。
秀芝不嫌许灵均是“右派”,许灵均感激秀芝对他的信任。
因为秀芝的勤劳贤惠,
许灵钧感到温暖。
也因为周边的这些善良淳朴,在困难中大家一起咬牙度过,互相帮助,让许灵钧这个从小就没有得到完整家庭的爱的人珍惜这种相濡以沫。
人民群众的爱抚慰了他文革中受伤的心,让他重拾对这个国家的希望。
是大自然纯净了他的思想,是劳动陶治了他的感情,是质朴、善良的牧区人民温暖了他的心。
爱人民必然爱祖国,相信人民必然相信祖国。
为了祖国和人民,许灵钧放弃了优越的生活环境。
父亲许景由本想接儿子许灵钧回美国接管他的公司,但父子之间,除了漫长三十年的情感隔阂,还有深深刻在两人身上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特征。
父亲许景由在美国待了三十年,早已去中国化,成为外中内西的人,他说:“亚里士多德说过:“人是玩耍的动物”。
”他带许灵钧吃高档的菜,挑选昂贵的瓷器,而这些都是许灵钧陌生的,不习惯的生活方式。
他显得和父亲格格不入,他的身上,更多体现了中国农村人的质朴和坚毅。
当父亲提出带他回美国时,他拒绝了,他说现在的中国需要自己,他热带中国,热爱人民,正如艾青所说的:“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这里有他的妻子儿子,有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朋友,有他需要教育成才,报效祖国的学生,有他牧马二十年的广阔的草原许灵钧选择回到西北敕勒川,回到妻子儿子身边,回到患难与共的朋友
身边,留在好不容易焕发新颜的祖国身边。
文化大革命给无数的中国人造成了无法挽救的灾难,但是要相信中国,相信古老中国具有扭转乾坤的力量,这是许灵钧的坚信,这也是影片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和我们作为新一代中国人要铭记的。
牧马人影评美丽中国观后感盲探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