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亚硝酸盐的科学认识与消除方法
亚硝酸盐是对虾高密度养殖的头号杀手!
![亚硝酸盐是对虾高密度养殖的头号杀手!](https://img.taocdn.com/s3/m/d503512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f.png)
亚硝酸盐是对虾高密度养殖的头号杀手!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偏高是工厂化高密度对虾养殖常见问题,易造成对虾蜕壳不遂、软壳,甚至“偷死”。
现就养殖对虾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处理作以下初步分析:养殖水体亚硝酸盐的产生天然水域中,氮的存在形态可粗略地分为5种:溶解游离态氮气、氨(铵)态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及有机氮化物。
天然水体中各种形态的氮在生物及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迁移、转化,构成一个复杂的动态循环(见图1)。
图1 水中氮的转化关系从上图可见,含氮物质的分解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氨化作用。
即蛋白质、氨基酸等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释放氨态氮的过程;第二阶段,硝化作用。
即氨态氮在亚硝化细菌(18分钟左右繁殖一个世代)的作用下被氧化成亚硝酸盐后,在硝化细菌(18小时左右繁殖一个世代)的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硝化过程受水体溶解氧和pH值等因素的影响,硝化速度随溶解氧含量的升高而增大,硝化作用的适宜pH值范围为弱碱性;第三阶段,脱氮作用(反硝化作用)。
即在脱氮细菌的作用下,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在低溶氧条件下被还原为氮气等的过程。
由上述可知,对虾养殖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均会造成亚硝酸盐偏高:1.大量投喂含氮高(高蛋白)的饲料,造成水体残饵、粪便积累;2.大量施肥,特别是含氮高的难溶性有机肥;3.养殖水体中后期藻类死亡。
藻类能够吸收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作为营养自身繁殖,死亡后使池塘中产生过多的含氮有机物;4.频繁、过量使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和养殖水体中的藻类;5.池塘增氧能力不够,氧气供应不足,硝化过程受阻;6.有些地下水或河道水源本身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或氨氮,也会造成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偏高。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亚硝酸离子通过对虾的呼吸系统进入到血液循环,可将血液中的亚铁血蓝蛋白氧化为高铁血蓝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养殖水产动物缺氧或中毒。
亚硝酸盐偏高对对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虾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时会大量上浮,严重时直接导致死亡。
对虾养殖中后期亚硝酸盐过高问题的处理与预防
![对虾养殖中后期亚硝酸盐过高问题的处理与预防](https://img.taocdn.com/s3/m/236de40dba1aa8114431d9bf.png)
(2)水色变化不大,亚硝酸盐的浓度升高。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处理的难度 也很大。建议处理方法:先加倍使用底质改良剂处理底质;再加倍使用有益活性 菌,同时,泼洒大量葡萄糖并加强增氧。
2.亚硝酸盐过高的预防措施 亚硝酸盐的产生是底部有机物积累,引起底质恶化所致,养殖者应以预防为 主,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注意调理好水质和底质。 (1)定期使用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使池中的有机物及时分解转化。 (2)适时使用光合细菌制剂、乳酸菌制剂,防止水色过浓和水体富营养化。 (3)每天(早上和下午)测量水体 pH,巡塘时关注同一时段水色的差别,了解 天气动向,在藻类发生变化时或有可能发生变化之前补充藻类生长素。 (4)定期使用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制剂等,改善水体环境。 (5)中后期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天气闷热和气压低时注意底部增氧。 总之,只要广大养殖者能正确认识亚硝酸盐的实质,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 持良好的水质、底质环境,可将亚硝酸盐的含量控制在较低的浓度;即使养殖过 程中出现了亚硝酸盐偏高的问题,只要措施得当,也不会使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 损失。
近年来沿海地区对虾养殖迅猛发展,随着养殖密度的加大以及养殖池塘的老 化,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问题凸显。经实践证明,加强水质和底质的 调控,能有效预防亚硝酸盐过高。
一、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危害
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是养殖代谢产物不完全硝化所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 养殖对虾排泄物、残饵及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产生大 量的氨和无机氮,有毒的氨分子和无毒的氨根离子再经过亚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 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最终经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硝酸盐无毒并可以直 接为藻类所吸收利用,小部分亚硝酸盐会被藻类吸收利用。在养殖初期,池底含 氮的有机物较少,池中原有的硝化细菌有能力降解所产生的亚硝酸盐。随着养殖 过程中投饵量的加大,池底含氮有机物不断增多,而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 大约 20 多个小时一代,并且对环境(如:溶氧、pH、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养 殖中后期亚硝酸盐易高难降。
简谈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解决方法
![简谈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c0da186524de518974b7d39.png)
2018.5专家技术咨询电话:0510-855559938555058085559443中水专栏无锡中水渔药有限公司协办简谈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解决方法吴海峰(广西北海市涠洲海参增殖站,广西北海536000)随着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的高密度趋势日益上升,但同时养殖病害也频繁发生,亚硝态氮含量过高就是主要危害之一。
一、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原因1.亚硝酸盐的形成机理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引起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影响因子如下。
(1)池塘中缺少氧气时,会影响硝化作用的顺利进行,造成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的积累。
(2)由于自然界中的硝化细菌生长较慢,引起亚硝酸盐积累。
亚硝化细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0~20分钟一个世代,而硝化细菌为20小时一个世代。
亚硝酸盐可以3~4天达到高峰浓度,而其有效分解需要7~10天,甚至更长时间。
(3)温度、酸碱度和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对硝化细菌的生长均有重要影响,在温度变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2.池塘中亚硝酸盐的形成原因由于池塘的高密度养殖以及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残存在池底的饵料、粪便、死藻等物质为亚硝酸盐的大量产生提供了重要来源。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的投喂:有些高蛋白质饲料鱼类不能完全利用,过量投喂,鱼类不能完全消化,造成池底有机物积累。
(2)不合理施肥:大量长期使用氮肥,造成水体氮含量过高。
(3)池底淤泥过多:长期不清淤,池底养殖密度大,造成池底缺氧,含氮有机物分解,亚硝酸盐积累。
二、亚硝酸盐对水产养殖动物的作用机理及危害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作用,由鳃丝进入血液,一般情况下,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质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降低,出现组织缺氧(非水体缺氧),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此时如果解剖鱼类会发现鱼类血液为黑紫色或红褐色,甚至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病相似的症状。
南美白对虾塘亚硝酸盐偏高的处理方法
![南美白对虾塘亚硝酸盐偏高的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15e57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d7.png)
南美白对虾塘亚硝酸盐偏高的处理方法目前,养殖池塘亚硝酸盐偏高是一种比较普遍而又令养殖户发愁的现象,尤其是在养殖放苗初期表现得更为突出,如罗氏沼虾在大棚暂养期及对虾的温棚养殖等,有很多养殖户的池塘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甚至会达到1 毫克/升以上,虽然短时间内观察不出它对虾苗有很明显的危害,但如果虾苗长时间处于这种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会出现一系列异常情况,比如虾体发红、游塘、蜕壳不遂、摄食量减少甚至零星死亡等现象。
众所周知,降解亚硝酸盐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最快速而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好的水源进行换水,而由于前期外河水的水温较低,甚至有的外河水源亚硝酸盐就偏高,从而导致换水困难,这就要求养殖户必须使用水质改良剂进行降解。
一、前期亚硝酸盐超标原因1.施肥不当造成亚硝酸盐超标养殖前期单细胞藻类是水体中必不可少的浮游生物,一方面能给苗期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还可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促进氮的良性循环,从而减少亚硝酸盐的蓄积。
而藻类繁殖的第一限制性元素就是氮,这就要求水体中必须拥有氮元素,大部分养殖户习惯用高浓肥、化肥(尿素、碳铵、氯化铵等),这些肥料含氮量较高,用后水色来得较快,但往往由于养殖户过分信赖这些化肥,在用法用量和施肥时间上控制不当(比如施肥后正好赶上阴雨天),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减慢,从而使氮肥蓄积在水体中,氮的循环系统受到阻碍,这样氮元素必然会逐渐转变为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偏高。
2.饲料投喂引起亚硝酸盐超标有些养殖户说,他什么肥料都没用,怎么亚硝酸盐也偏高呢?一方面可能和外河水源有关,另一方面,虾苗在刚放入大棚时,投喂的都是鸡蛋、虾片等高蛋白物质,而食物在虾类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本身就比较短,再加上虾苗个体又比较小,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更短。
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高蛋白物质通过粪便排入水体(通常在虾苗期食物中会有50%左右的蛋白被浪费),再加上部分养殖户投喂不当,这势必会造成水体中氮元素的积累,从而引起亚硝酸盐超标。
虾池水质恶化的有效处理方法
![虾池水质恶化的有效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9cc2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7.png)
虾池水质恶化的有效处理方法一、处理亚硝酸盐过高当虾池亚硝酸盐逐渐累积到0.1毫克/升,会形成对虾慢性中毒。
因此,即使池中溶氧充足,虾也会浮游水面呈现病态,回转浮动或紧靠浅水岸边游泳。
当虾池浓度达到0.25毫克/升以上,虾身发红,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狂躁或反应迟钝,甚至死亡。
处理亚硝酸盐过高的办法是:①开动增氧机,增加水体流动及提供充足氧气。
②使用生态水质处理剂,如:生态护水灵或绿威王1千克/亩?米。
③5小时后每亩泼洒生石灰2.5~3.5千克/亩?米,以提高水体pH值。
④第二天上午如果天气晴好,则应及时补施水产专用肥水剂和施有益菌培水。
方法是:先施肥,2~3小时后再施有益菌。
如将水剂的复合EM菌(5千克/亩)和粉剂的复合芽孢杆菌(1千克/亩),混合浸泡3~4小时后泼洒,效果更佳。
泼洒后为了防止生物缺氧,同时应注意增氧。
一般经过这样处理3~4天后,池水会恢复到原来的良好水色,亚硝酸盐消失。
若亚硝酸盐未能完全消失,要考虑重复泼洒有益菌一次。
二、处理氨氮过高正常养殖水体氨氮一般不超过0.2毫克/升。
当氨氮超过此值之后,虾的食欲降低,生长速度下降,对环境适应力及疾病的抗抵力减弱。
较严重时出现池边浮头。
氨氮过高时处理措施如下:①增大充气量,保持水中充足溶氧。
在可能时适当换水,也会降低氨的含量。
②使用水质处理剂,如解毒王、新卫素、氨氮净等全池泼洒,通过化学作用,降氨除氮。
③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新卫素、益菌王等。
④培植浮游植物,保持水体相当肥度,能有效除氨,如使用活力丹或藻类再生剂。
⑤使用底质改良剂,如速效型降氨氮剂的绿水宝。
⑥使用沸石粉30~40千克/亩,除去水中氨氮。
以上使用剂量可参考产品说明书的用量。
若池水中氨氮含量较高时,可增加说明书的用量10%左右。
三、处理pH值偏低或偏高养虾池最适的pH7.8~8.8,当天波动应小于0.5。
pH9.2以上南美白对虾明显不适,常群游,时间长会发生死虾。
pH 值过低会导致对虾软壳和成活率低,抑制其生长。
降解亚硝酸盐的七大有效方法
![降解亚硝酸盐的七大有效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e497c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2.png)
降解亚硝酸盐的七大有效方法亚硝酸盐中毒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碰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现在免费公布降解亚硝酸盐的七大有效方法。
希望给养殖户带来一点启发近几年养殖实践证明,亚硝酸盐中毒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碰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比较惨重的损失。
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但实践中,可以选择各种措施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措施虽然很多,但如何合理灵活选择却让许多鱼病防治工作者和养殖户犯难。
笔者针对当前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供大家。
一、直接降解法1、氧化法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
当介质中的NO2-遇氧化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最终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
具有氧化亚硝酸根离子能力的物质很多,如: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很多物质,但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仅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几种强氧化消毒剂。
用强氧化剂来氧化NO2-离子使其成为NO3-离子的优越之处在于反应速度快、成本低、氧化效率高。
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这种方法来降解亚硝酸盐,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强氧化消毒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亚硝酸盐减降解率低(低浓度下降解亚硝酸盐效果不明显,高浓度下会造成药害),此外氧化法降解亚硝酸盐还存在容易反弹的弱点。
在生产中出现以下情况时优先选择这种方法:①正常预防消毒,但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可以选用颗粒型三氯异氰脲酸(如氯立得,能直接到达池底,改良底质,控制亚硝酸盐的生成)全池抛洒,既预防了鱼病又能控制亚硝酸盐;②爆发鱼病需要消毒,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优先使用二元二氧化氯,既杀灭了病原体,又改善了环境,缩短了康复时间。
2、还原法近几年来,有些专家在研究时,利用N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而被还原的特点,考虑使用某种还原剂将NO2-还原降解为易挥发气体而自动脱离反应体系。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控制及降解新方法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控制及降解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2edde0fab069dc5022015f.png)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控制及降解新方法亚硝酸盐是氨通过硝化细菌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当水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后,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亚铁被亚硝酸盐转化为铁离子导致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或丧失,而造成鱼、虾慢性中毒,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发生死亡,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死亡。
目前常见的处理的办法有:①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如过氧化物并在酶的作用下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腐植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该类菌体会产生特殊酶),分解利用有机质,除去部分氮源,从而起到降解亚硝酸盐的作用。
上述处理方法或多或少都存在降解速度慢、容易反弹等问题。
为此,很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比较认同生物酶降解法能很好解决亚硝酸盐的问题。
为了清楚的了解此法的原理,我们首先要明白亚硝酸是从何而来的。
氨的硝化过程具体如下:①NH3 + O2 + 2H+ + 2e-→ NH2OH + H2O②NH2OH + H2O → NO2- + 5H+ + 4e-③2NO2- + O2→ 2NO3- + 4e-此过程都需要有硝化细菌体内的酶参与其中,亚硝酸的积累也就是说第2步反应过程生产的亚硝酸根没有或者是没有及时转化成硝酸根,导致亚硝酸根不断累积。
生物降解法就是通过补充硝化菌体内生物酶制剂让加快第3步反应过程的进行,及时快速地分解亚硝酸盐,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亚硝立克”是市场上唯一的生物酶制剂产品,该产品能快速稳定地降解亚硝酸盐,而且效果持久,不会对水体造成次生污染,是一款安全、绿色、高效的产品,当使用该产品后亚硝酸立即停止增长,并逐步下降,其下降的速度会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产生机理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c8fac8c281e53a5902ff6a.png)
目前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自动监测控制等高新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随之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其在大幅度提高产量、推动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同时,对自身所依赖的水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水体的负载达到或超过饱和程度,进而使水体的理化条件不断恶化,水体的氨氮、亚硝态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大量产生,致使养殖品种容易生病甚至中毒死亡,往往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1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产生机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通常用溶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氧、水色和透明度来判断水质的好坏。
而在这些评价指标中,氨氮和亚硝态氮尤为突出,他们是养殖水体化合态氮的2种存在形式,对动物均有较大的毒性。
要确保养殖水质长期维持在良好状态,让含氮有机物进行有效转化是养殖成功的关键之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由多种微生物来担任;从氨氮到亚硝酸盐由亚硝化细菌担任,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不长;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担任,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个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
我们知道,当氨氮的浓度达到高峰时(3〜4天),亚硝态氮就开始上升,当亚硝态氮的浓度达到高峰时(3〜4天),硝态氮就开始上升。
亚硝态氮的有效分解需要12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养殖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造成氮素的大量积累。
氮素通过各种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3种氮素。
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
如果水体中达到定的自净平衡状态,没有外来干涉(如没有用消毒剂),那么水的氮循环会比较正常,三态氮会一直维持在稳定状态。
但是在养殖水体内,由于定期使用消毒药剂,把有害的和有益的细菌通通杀灭,氧气的供应不足,常常造成硝化过程受阻, 这就是水中氨氮和亚硝酸含量高的主要原因,由于氨氮的转化速度较快,因此亚硝酸的问题最为突出。
池塘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亚硝酸盐高了怎么处理
![池塘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亚硝酸盐高了怎么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7c96c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8.png)
池塘亚硝酸盐是怎么产生的?亚硝酸盐高了怎么处理中国水产频道报道,现今的水产养殖大都是以高密度池塘养殖为主,一般都会有亚硝酸盐的存在,亚硝酸盐会将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极易诱发疾病的发生。
在很多情况下会全池暴发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诱发草鱼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种。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残饵、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没有科学使用化学消毒剂,将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杀灭,使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被分解,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
亚硝酸盐是水体中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中间产物,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需要的时间不长,由多种微生物进行分解完成这个过程;从氨氮到亚硝酸盐由亚硝化细菌经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不长;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进一步通过硝化左右完成这个过程,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个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
在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很容易超标,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超标,主要原因有七个方面:养殖密度过大、过量饲料投喂,造成池塘鱼类粪便、残饵过多。
饲养至中、后期时,饲料投喂量会更为增加,残饵、粪便等含氮有机物多;池底形成淤泥过厚;水体溶氧不足等。
养殖密度过大时,在浮游植物不足或天气急剧变化时,会导致水体系统溶解氧下降,将出现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条件,当环境中同时出现能量物质不充足时,反硝化作用进行不彻底会造成亚硝酸盐的积累。
亚硝酸菌、硝酸菌的繁殖速度不同,易造成亚硝酸盐积聚。
亚硝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0分钟——20分钟一个世代,先形成种群优势,导致前期亚硝酸盐大量积累,而硝酸菌为20个小时一个世代。
所以从氨氮很快可以转化成亚硝酸盐,而从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却比较长,一般亚硝酸盐被有效分解需要7天——10天,甚至更长时间。
【经典】亚盐超标不要愁,三大方法助您完美解决亚盐问题
![【经典】亚盐超标不要愁,三大方法助您完美解决亚盐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79e61a0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f.png)
【经典】亚盐超标不要愁,三大方法助您完美解决亚盐问题帮邦水产开启养殖调水培训课程,定期邀请行业大咖及实战高手讲解调水问题,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拉您入群。
1、减少来源宗旨是减少池塘氨氮的输入,措施主要是定期清塘晒塘,减少养殖池塘中有机废物的积累,亚硝酸盐过高发生时采取的停料或减料的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
2、物理化学法消解(1)增加氧气或使用化学增氧剂:可采用机械提水、机械充气、加入新水、混合水体或泼洒化学增氧剂等方法迅速增加池底的溶解氧,充足的溶解氧可促进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
但是当在氧含量没有达到其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的水平,或水体中氨氮过高时导致氧化不彻底不但起不到处理效果反而存在增加池内亚硝酸盐含量的危险。
另外要注意,虽然提高池内溶氧能够促进硝化作用的进行,但是当池内硝化系统未形成的情况下却不能很好的去除亚硝酸盐。
(2)吸附型改底剂: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沸石粉、硅胶、活性炭、海泡石、麦饭石等吸附剂,将亚硝酸盐吸附在其微小结构中。
这种方法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许多底质改良产品均含有吸附剂成分。
其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成本低,缺点是用量大,如沸石粉,需50-100公斤/亩,这种方法可以作为应急的处理措施,其实并没有从根源上控制亚硝酸的产生。
(3)换水:外源水质优良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换水进行处理,但是换水法控制亚硝酸盐存在成本高,治标不治本的弱点。
(4)全池泼洒食盐水溶液。
氯离子可降低亚硝酸盐的毒性,这是由于亚硝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都需要通过鳃小板上的氯细胞才能进入鱼体,水中氯离子可以与亚硝酸根离子竞争氯细胞上的吸收位点,增加亚硝酸根离子进入鱼体的难度,从而起到了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对养殖对象的毒害作用。
在水体亚硝酸盐超标时,可泼洒适量的氯化钙、氯化镁、食盐等氯化物,增加氯离子的浓度。
一般情况下,当水体的氯离子浓度达到亚硝酸盐浓度的10倍时即可以有效抑制亚硝酸盐对养殖生物的毒性,不过全池泼洒食盐的方法同时也存在造成土壤盐碱化的隐患,需谨慎使用。
控制好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
![控制好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https://img.taocdn.com/s3/m/8a4c3c63af1ffc4ffe47ac79.png)
控制好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
在池养殖塘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还相当严重,而且在不注意的情况下还会突然升高,导致养殖对象的突然死亡,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有时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含量超过养殖对象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影响其生长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底质淤泥、水体混浊、气温突变、投喂饲料不合理、、鱼类密度过大都可能成为产生亚硝酸盐的主要因素。
亚硝酸盐的毒害作用主要是通过鱼虾的呼吸,由鳃丝进入血液,使其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这时养殖对象会出现类似缺氧的症状;当浓度进一步升高,会使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缺氧,直至窒息死亡。
亚硝酸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的一种物质,是水体氮循环的产物之一,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只能严格控制其浓度,
养殖塘亚硝酸盐浓度应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常规控制亚硝酸盐的主要措施有:①坚持并做好清淤晒塘工作;②加强调控水质的管理;③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
④利用生物技术分解、吸附有毒物质:泼洒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或合理种植少量的水生植物。
当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出现急性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实施解救:①立即开动增氧机或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水体有充足的溶氧,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浓度。
②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泼洒活性碳粉(2~4千克/每亩),或泼洒“亚硝酸盐降解灵”、沸石(15~20千克/每亩),通过吸附、交换作用进一步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控制亚硝酸盐当以坚持日常管理和常规措施为主,一但出现急性中毒,虽解救方法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付出较大成本,减少了许多经济收益。
养虾中后期亚硝酸盐的处理
![养虾中后期亚硝酸盐的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2f4edb3186bceb19e8bbfd.png)
以前养虾,属粗放型养殖。
虽亩产量不高成功率却不低。
所以许多虾农对虾塘里的亚硝酸盐与否不重视。
如今不一样,虾越养越多,越养越密,结果在养虾后期出现大批死亡,甚至绝收。
经过测试才知道是水中的亚硝酸盐做的怪。
从此开始重视亚硝酸盐是否存在。
俗话说,一次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对亚硝酸盐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
虾农朋友们,居然亚硝酸盐对我们养殖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处理(解决)它,来确保我们养植成功呢?首先必须了解它的来源。
亚硝酸盐是严重污染的产物。
水产养殖当中,剩余饵料,虾粪便及藻类和浮游生物的尸体等富营养有机物日月积累,成为大量垃圾。
这些垃圾的存在对我们养虾构成严重威胁。
有机物在水中有害细菌的分解作用下形成氨氮、硫化氢、亚硝基氮等有害物质。
其次是处理亚硝酸盐的办法:1、排换水:主要是降低亚硝酸盐浓度和排出部分垃圾。
所以最好是排底水、排污水。
(注:排水量可大,但进水须少量多加,并适量补盐)2、消毒杀菌和沸石粉进行吸咐。
先进行必要的杀菌处理(注:最好在技术员或有经验的虾农朋友指导下使用。
技术员会依据你养的虾的健康程度,帮你找些刺激小效果好的杀菌消毒药)。
隔天再用天然沸石粉进行吸咐。
3、用培养有益菌种来分解有机物和亚硝基氮(注:投放生物活菌必须在消毒药毒性完全消失后使用)。
最后,防止亚硝酸盐的产生。
这才是我们养虾赚钱的根本。
说真的,待亚硝酸盐大量产生,污染已经较为严重,如果加上气候变坏,高温的情况下,风险随之增大。
此时到处求治理,为时已晚,效果亦不明显。
即使成功,也虚惊一场。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那么我们如何来控制亚硝酸盐的产生呢?我们知道它的来源--富营养有机物的产物,所以我们应重点来处理这些有机物。
以防为主。
方法是:1、定期排出污泥水,再加新水(好水)。
2、定期用天然沸石粉吸咐。
3、定期投放特殊菌种来分解塘里的有机物质。
目前市场上生物制剂种类繁多。
它们分解有机物过程不乎两种。
一种是属"闭合式分解",此种不能彻底分解,且作用时间短;另一种是属"开放式循环",此种能彻底解决养殖的污染问题且不会对水体构成二次污染。
亚硝酸盐在小棚虾养殖中的危害与防治
![亚硝酸盐在小棚虾养殖中的危害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6621070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8.png)
近几年,小棚虾养殖异军突起,但水体中亚硝酸盐偏高,已经严重影响了对虾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跟踪案例,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危害、预防、处理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养殖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小棚虾养殖中水体亚硝酸盐产生的原因正常小棚虾养殖水体亚硝酸盐一般以不超过0.1毫克/升为宜,当其积累到0.1毫克/升以上,就会造成南美白对虾血细胞数量和血蓝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长期应激就会造成南美白对虾的慢性中毒。
如何降低亚硝酸盐成为养殖户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的市场行情相对较好,小棚虾的放养密度也逐年在增加。
在养殖中后期,随着饲料投喂量的增加,水体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含量高,势必会造成水体中氮元素的积累,从而引起亚硝酸盐超标。
同时,水体中肥料使用不当,包括用法、用量不合理、施肥时间不恰当等,也会导致水体亚硝酸盐指标偏高。
二、小棚虾养殖中水体亚硝酸盐过高的危害亚硝酸盐主要是通过南美白对虾体表渗透和吸收进入血液,亚硝酸盐会与血蓝蛋白结合,造成南美白对虾体内各器官之间失去输送溶氧的能力,阻止血液中血蓝蛋白的合成,从而抑制了血液的载氧能力。
所以南美白对虾在亚硝酸盐中毒后常表现为缺氧症状,即使水体中溶氧充足,也依然表现出摄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游动缓慢、体力衰退等,严重情况下则会出现“浮头”和“偷死”等现象,容易造成对虾蜕壳不遂、软壳等现象的发生。
此外,南美白对虾长时间生活在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的水体中,机体活力普遍较差,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暴发性疾病,严重影响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三、降解小棚虾水体中亚硝酸盐实例实例1: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海港镇高老板养殖南美白对虾,共有60张棚,小棚规格为40米×10米。
2023年4月初发现南美白对虾有蜕壳不遂现象,出现大量软壳虾,并逐渐开始“偷死”。
在排除疾病因素后,怀疑可能是水质的影响。
4月10日对水样进行检测,结果发现pH及氨氮含量正常,但亚硝酸盐含量偏高,达到0.25毫克/升左右。
水产养殖降亚硝酸盐最快方法
![水产养殖降亚硝酸盐最快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e7a28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d.png)
(1)氧化法: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
当介质中的NO2-遇氧化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最终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
具有氧化亚硝酸根离子能力的物质很多,如: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很多物质,但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仅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几种强氧化消毒剂。
用强氧化剂来氧化NO2-离子使其成为NO3-离子的优越之处在于反应速度快、成本低、氧化效率高。
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这种方法来降解亚硝酸盐,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强氧化消毒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亚硝酸盐减降解率低(低浓度下降解亚硝酸盐效果不明显,高浓度下会造成药害),此外氧化法降解亚硝酸盐还存在容易反弹的弱点。
在生产中出现以下情况时优先选择这种方法:
①正常预防消毒,但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可以选用颗粒型三氯异氰脲酸(如氯立得,能直接到达池底,改良底质,控制亚硝酸盐的生成)全池抛洒,既预防了鱼病又能控制亚硝酸盐;
②爆发鱼病需要消毒,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优先使用二元二氧化氯,既杀灭了病原体,又改善了环境,缩短了康复时间。
(2)活性炭吸附法:每亩鱼塘泼洒2-4公斤活性炭粉,通过离子的交换作用使亚硝酸盐被吸附降解。
(3)过氧化钙:将过氧化钙搓成粉末撒入水中,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1)开增氧机:开设增氧机,加速水体的对流,促使亚硝酸盐向硝酸盐转化。
(2)撒活性炭:每亩鱼塘泼洒2-4公斤活性炭粉,通过离子的交换作用使亚硝酸盐被吸附降解。
(3)洒过氧化钙:将过氧化钙搓成粉末撒入水中,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虾池亚硝酸盐的科学认识与消除方法
![虾池亚硝酸盐的科学认识与消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4ee77ff5335a8102d2207e.png)
虾池亚硝酸盐的科学认识与消除方法作者:张水波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2期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往往在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时便开始施用大量产品去降解,但效果并不理想,且施用某些产品还导致水体其他理化指标的剧变,使虾养殖更易出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养虾池中的亚硝酸盐如何科学认识与消除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养殖者参考。
一、虾池中亚硝酸盐的来源虾池中的亚硝酸盐是虾池代谢产物不完全硝化所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
残饵、虾排泄物、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产生大量的氨和无机氮,有毒的氨分子和无毒的氨根离子再经过亚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最终经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
硝酸盐无毒并可以直接被藻类所吸收利用,少部分亚硝酸盐也会被藻类吸收利用。
在养殖初期,池底含氮的有机物较少,池中原有的硝化细菌有能力降解所产生的亚硝酸盐。
随着投饵量的加大,池底含氮有机物不断增多,而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大约二十多个小时一代,并且对环境(如溶氧、pH值、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养殖后期水体亚硝酸盐含量易高难降。
二、亚硝酸盐的毒性原理及水质指标的相互作用虾靠血蓝素携带氧气。
血蓝素是一种含铜的蛋白质,去氧的血蓝素包含一个带正价的铜离子,而氧则是与带正二价铜离子结合。
虾合成血蓝素的器官是肝胰腺。
一旦亚硝酸盐通过虾的呼吸作用经鳃丝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蓝素载氧能力下降甚至不能与氧结合,引起组织缺氧,摄食减少,生长变慢,机体抗病力下降。
亚硝酸含量过高时,虾在池底蜕壳时会中毒而死。
溶氧水平越低,pH值越低,水体盐度越低,则亚硝酸盐的毒性越高;溶氧水平越高,pH 值升高,水体盐度高,则亚硝酸盐的毒性降低。
三、亚硝酸盐对虾的影响上海海洋大学彭自然等在水温28.3±2.6℃、pH值8.23、比重1.0065下对体长1厘米左右的南美白对虾进行毒性试验,得出亚硝酸盐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为19.1毫克/升,安全浓度为1.91毫克/升;总氨氮(非离子氨氮)、亚硝态氮对幼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787(0.054)毫克/升、1.91毫克/升,这表明亚硝酸盐对幼虾的毒性低于氨,所以在养殖生产中严格控制氨的浓度更为重要。
亚硝酸盐超标很危险!正确的解决方法在这里
![亚硝酸盐超标很危险!正确的解决方法在这里](https://img.taocdn.com/s3/m/3e88b10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79.png)
亚硝酸盐超标很危险!正确的解决方法在这里亚硝酸盐超标的原因虾塘残饵、排泄物腐败后,造成水体严重恶化,易引起池塘亚硝酸盐含量过高。
亚硝酸盐中毒主要表现为:多数病虾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或紧靠浅水岸边,虾空胃,触动时反应迟钝,尾部、足部和触须略微发红。
刚蜕壳的软虾较容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
解决方法1、氧化法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
当介质中的NO2-遇氧化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最终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
具有氧化亚硝酸根离子能力的物质很多,如: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很多物质,但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仅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几种强氧化消毒剂。
2、还原法近几年来,有些专家在研究时,利用N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而被还原的特点,使用还原法和氧化法存在同样的弱点,就是维持时间短,水体亚硝酸盐容易反弹。
3、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使用具有高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沸石粉、硅胶、活性炭、海泡石等吸附剂,将亚硝酸根吸附在其结构中。
这种方法在生产中广泛使用,许多底改产品均含有吸附剂成分。
其优点是作用时间短、成本低。
缺点是用量大,如沸石粉,50—100公斤/亩。
4、肥水法亚硝酸盐富含氮肥,是藻类生长繁殖的基本营养。
因此,加快水体藻类生长繁殖速度,能有效降低亚硝酸盐的浓度。
生产上做法是使用单细胞植物生长调节剂(复硝酚钠、生化黄腐酸、腐植酸钠、氨基酸等)、光合作用催化剂、微量元素、硅肥等来实现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水体亚硝酸盐偏高,说明氮肥是比较充足的,不要再使用氮肥,加重水体氮循环负担,可以施加磷肥,达到“以磷促氮”的目的。
肥水法降解亚硝酸盐在现代生态养殖中值得推广,但受以下条件制约:①水体透明度要求大于30厘米,如果是因有机质、碎屑等造成的透明度低应泼洒絮凝净化剂;②未来三到五天天气晴好,气温适合藻类繁殖;③水体亚硝酸盐浓度0.4毫克/升以下,还未对养殖动物造成影响时;④水体藻相均匀,如果有害藻占上风,应先进行换水、投放优良藻种等措施;⑤对水样镜检,如果浮游动物太多,应先泼洒杀虫剂。
饲养虾时要定期测量水质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避免过高的浓度。
![饲养虾时要定期测量水质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避免过高的浓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d95e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9.png)
饲养虾时要定期测量水质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避免过高的浓度。
饲养虾是一项复杂且需要专业技巧的养殖业务。
水质是饲养虾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亚硝酸盐含量是需要定期测量和密切关注的重要指标。
亚硝酸盐是水中氨氧化后产生的中间产物,在一定浓度下是有益的,但过高的浓度会对虾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虾的死亡。
亚硝酸盐的产生主要是由虾的新陈代谢和底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为了避免亚硝酸盐过高的浓度,养殖者需要定期测量水质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并根据测量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
首先,定期测量水质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关键和必要的。
测量亚硝酸盐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使用专业的水质测试仪器或试纸等。
通常,可以选择每天或每周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通过定期测量,可以了解水质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及时调整养殖环境,确保虾的健康成长。
其次,了解亚硝酸盐含量的合理范围以及对虾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亚硝酸盐的安全范围是30-50mg/L,超过此范围就会对虾的健康产生影响。
当测量结果显示亚硝酸盐超过了安全范围时,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调整和控制水质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确保底泥的清洁和通气。
底泥是虾类养殖系统中的重要场所,容易导致有机物的堆积和分解,进而产生过多的亚硝酸盐。
因此,定期清洁底泥并保持通气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要注意养殖密度和饲料投喂的合理性。
高密度的养殖和过量的饲料投喂会导致底层缺氧,进而促进产生亚硝酸盐。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控制虾的数量和饲料的投喂量,保持充足的氧气供应。
另外,水质处理也是调节和控制亚硝酸盐含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使用一些水质处理设备,如生物滤池、活性炭等,通过生物和化学反应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总而言之,在饲养虾的过程中,定期测量水质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调节和控制水质,可以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保障虾的健康成长。
同时,饲养者还应注重虾类的生活环境和合理饲养,以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和积累。
降解水产养殖池塘亚硝酸盐的七个常见方法
![降解水产养殖池塘亚硝酸盐的七个常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3a3aa1e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30.png)
降解水产养殖池塘亚硝酸盐的七个常见方法近几年养殖实践证明,亚硝酸盐中毒一直是养殖过程中碰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往往给养殖户带来比较惨重的损失。
当前还没有能降解亚硝酸盐的特效药,但实践中,可以选择各种措施来缓解和降低亚硝酸盐带来的危害。
措施虽然很多,但如何合理灵活选择却让许多鱼病防治工作者和养殖户犯难。
笔者针对当前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供大家参考.一、直接降解法1、氧化法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氮为中间价态,具有被氧化的特性。
当介质中的NO2-遇氧化剂时则会改变氮的价态,发生得失电子的变化而被氧化,最终NO2-离子会转变为毒性较小甚至无毒的物质。
具有氧化亚硝酸根离子能力的物质很多,如:臭氧、双氧水、次氯酸钠等很多物质,但适合在养殖水体中使用的仅三氯异氰脲酸、二氯异氰脲酸、溴氯海因、二氧化氯等几种强氧化消毒剂。
用强氧化剂来氧化NO2-离子使其成为NO3-离子的优越之处在于反应速度快、成本低、氧化效率高。
但在实际生产中很少采用这种方法来降解亚硝酸盐,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强氧化消毒剂在常规使用浓度下对亚硝酸盐减降解率低(低浓度下降解亚硝酸盐效果不明显,高浓度下会造成药害),此外氧化法降解亚硝酸盐还存在容易反弹的弱点。
在生产中出现以下情况时优先选择这种方法:①正常预防消毒,但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可以选用颗粒型三氯异氰脲酸全池抛洒,既预防了鱼病又能控制亚硝酸盐;②爆发鱼病需要消毒,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升左右时,优先使用二元二氧化氯,既杀灭了病原体,又改善了环境,缩短了康复时间。
2、还原法近几年来,有些专家在研究时,利用NO2-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而被还原的特点,考虑使用某种还原剂将NO2-还原降解为易挥发气体而自动脱离反应体系。
例如张秀云发现铸铁屑对NO2-有一定的脱除效果,且随铸铁屑量的增加,脱除效果增加。
根据标准氧化还原电位可知,在弱酸性条件下,Fe能将亚硝酸盐转化为N2或氨态氮;薛丽等采用铵盐法在100℃下对含亚硝酸钠的废水处理1h后,废水中NO2-含量达到排放标准。
特邀大咖讲解降低亚硝酸盐的终极之路-反硝化细菌。
![特邀大咖讲解降低亚硝酸盐的终极之路-反硝化细菌。](https://img.taocdn.com/s3/m/98a780c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0.png)
特邀大咖讲解降低亚硝酸盐的终极之路-反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生物降解亚硝酸盐一直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难对付的问题之一。
降低亚硝酸盐的办法有很多,比如换水,使用强氧化剂,使用沸石粉及活性炭等吸附剂,使用微生态制剂等。
其中这有些途径确实有效,有些治标不治本,不过大多数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亚硝酸盐的生物解决办法,或许能给你带来全新的想法。
降低养殖池塘亚硝酸盐的生物办法---反硝化细菌土塘降亚硝酸盐的途径和原理一、利用强微反硝化细菌脱除亚硝酸盐(最彻底的方法)①反硝化细菌优点和可能的副作用反硝化细菌脱亚盐是最彻底的方法,因为它把亚硝酸盐变成了氮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了,彻底离开了池塘,不会反弹,是从物质循环原理上,彻底脱除了亚硝酸盐。
对于土塘、小棚、工厂化都是简单、不反弹的优良处理方法,在各个养殖模式、养殖地区都广受好评。
影响反硝化脱亚盐作用的因素有:底泥厚度(厚度越深,则脱亚盐时间越长,并且会产生先升后降的现象)、水体温度(水温越高,脱亚盐速度越快)、溶解氧(反硝化作用是在缺氧或微氧条件下进行)用反硝化细菌,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可能的副作用有两个:第一:用量过度,加上水温高的情况下,反硝化作用太过于剧烈,产生大量的氮气冲击泥皮造成水体短期内变浑浊,泥皮被翻上水面,造成有毒物质从底泥中翻出来,所以,必须配合强微乳酸菌产品同时培育水体乳酸菌相,来预先保护鱼虾;第二:针对底泥比较厚,又是第一次使用反硝化细菌的情况下,一般会造成亚硝酸盐的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持续时间有5~10天(视底泥厚度和底泥中硝酸盐积累程度而定),这是正常现象,但也可能对鱼虾造成应激,所以,使用强微反硝化细菌同时,必须培养好乳酸菌相以提高鱼虾免疫抗应激能力;)②反硝化作用造成这种亚盐先升后降的原理长期未清底,底泥厚实的土塘中,底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和硝酸盐,反硝化作用则是最先从硝酸盐开始:用一个简单的中文反应式来说明,就是: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一氧化二氮→氮气其中硝酸盐是鱼虾粪便、残饵、死藻不断积累于池底,被异养微生物分解成氨氮NH4,然后在水域自然存在的“氨氧化菌(亚硝酸菌)”的作用下,在有氧时,变成亚硝酸盐NO2,然后再在水域自然存在的“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在有氧时,反应变成硝酸盐,硝酸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反过来抑制了“硝化细菌”的进一步硝化作用,所以,最终底泥中,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共存,随着时间的顺延,这两种物质,越积越多;亚硝酸盐是中间产物,往往这个反应的后半截比较慢一些,前面的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的过程比较快一些,假设,正好您的这个池塘中底泥有机物非常的厚,硝酸盐含量很高,则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不断发生以上反应,第一步反应快一些,后面反应慢一些,造成亚硝酸盐短暂被积累,而上升,慢慢随着底泥中硝酸盐的被分解完毕,亚硝酸盐就会开始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池亚硝酸盐的科学认识与消除方法
作者:张水波
来源:《科学种养》2014年第02期
实际生产中,养殖户往往在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很低时便开始施用大量产品去降解,但效果并不理想,且施用某些产品还导致水体其他理化指标的剧变,使虾养殖更易出问题。
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养虾池中的亚硝酸盐如何科学认识与消除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养殖者参考。
一、虾池中亚硝酸盐的来源
虾池中的亚硝酸盐是虾池代谢产物不完全硝化所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
残饵、虾排泄物、死亡藻类等含氮有机物经过异养型细菌的作用,产生大量的氨和无机氮,有毒的氨分子和无毒的氨根离子再经过亚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最终经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酸盐。
硝酸盐无毒并可以直接被藻类所吸收利用,少部分亚硝酸盐也会被藻类吸收利用。
在养殖初期,池底含氮的有机物较少,池中原有的硝化细菌有能力降解所产生的亚硝酸盐。
随着投饵量的加大,池底含氮有机物不断增多,而硝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慢,大约二十多个小时一代,并且对环境(如溶氧、pH值、温度)的要求较高,所以养殖后期水体亚硝酸盐含量易高难降。
二、亚硝酸盐的毒性原理及水质指标的相互作用
虾靠血蓝素携带氧气。
血蓝素是一种含铜的蛋白质,去氧的血蓝素包含一个带正价的铜离子,而氧则是与带正二价铜离子结合。
虾合成血蓝素的器官是肝胰腺。
一旦亚硝酸盐通过虾的呼吸作用经鳃丝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蓝素载氧能力下降甚至不能与氧结合,引起组织缺氧,摄食减少,生长变慢,机体抗病力下降。
亚硝酸含量过高时,虾在池底蜕壳时会中毒而死。
溶氧水平越低,pH值越低,水体盐度越低,则亚硝酸盐的毒性越高;溶氧水平越高,pH 值升高,水体盐度高,则亚硝酸盐的毒性降低。
三、亚硝酸盐对虾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彭自然等在水温28.3±2.6℃、pH值8.23、比重1.0065下对体长1厘米左右的南美白对虾进行毒性试验,得出亚硝酸盐96小时的半致死浓度为19.1毫克/升,安全浓度为1.91毫克/升;总氨氮(非离子氨氮)、亚硝态氮对幼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787(0.054)毫克/升、1.91毫克/升,这表明亚硝酸盐对幼虾的毒性低于氨,所以在养殖生产中严格控制氨的浓度更为重要。
臧维玲、周光正、姚庆祯、孙国铭等就非离子氨、亚硝酸盐对不同发育期南美白
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作用与安全浓度进行了研究,均获得相类似的结果,且得出幼虾的耐毒能力随发育生长而逐渐增强。
这些试验设计均是单因子对虾类的毒性影响,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夏季,水温、pH值、低溶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各种生态因子对虾类产生的是综合性毒害,因此上述试验结果反映毒性影响的浓度比养殖环境实际浓度要高。
我们在水质监测中发现虾患病的池塘亚硝态氮含量超过1毫克/升的很少,由此可见,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是低浓度长时间地对虾产生毒性而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削弱体质,影响生长,为病原的入侵创造条件。
现在虾病的发生很难分清是亚硝酸盐中毒引起的还是弧菌感染引起的,都是环境、病原、营养、体质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症状表现,防治应采取综合方法。
四、虾池亚硝酸盐的消除方法
残饵、粪便、藻类尸体等有机物会不断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盐,所以消除虾池中的亚硝酸盐要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做。
1. 合理开动增氧机,保持水体溶氧水平高,使硝化反应进行彻底,减少中间产物亚硝酸盐蓄积的机会。
2. 口服“虾补王”和“健虾露”可增强虾血液携氧能力,降低亚硝酸盐对虾的毒害,添加此类营养品时最好用黏合剂按1~3克/千克的量进行包膜,可增加产品效果。
3. 亚硝酸盐安全持久处理方法:亚硝酸盐的产生是底部有机物积累引起底质恶化所致,养殖应以预防为主,每7~10天使用“净水分解菌”30克/亩·米,使池中的有机物及时分解转化。
当水体有机质较多、亚硝酸盐较高时,选择晴天上午投施分解有机质能力强的“净水分解
菌”50~70克/亩·米,最好在太阳出来1小时后投施(“净水分解菌”应提前2小时用红糖和饲料活化),以增加白天活菌的分解时间,同时开启所有增氧机,一般在当天傍晚即可看到水体有机质减少、水质清爽、夜间溶氧增高、亚硝酸盐降低等效果;傍晚再投施“增效海中宝”1~2千克/亩·米,可从根本上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
(作者联系地址:福建省漳州市元光南路13号水产大楼邮编:3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