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法中水回用技术精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法中水回用技术精讲
水资源的短缺和排污的环保压力,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各工业企业、市政污水厂等纷纷尝试开始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和中水回用,以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更好的保护环境,解决水问题。

膜法中水回用技术应用场所
1、工业企业用水场合包括:循环冷却水、锅炉水、工艺用水、冲洗水等。

2、市政用水主要包括:饮用水、绿化水、景观用水等。

3、生活杂用水:厕所便器冲水、城市绿化洗车等。

这些用水水质标准一般都包含:PH值、色度、臭味、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杆菌、含盐量等,其中两个主要的、综合性的指标:浊度/悬浮固体(ss)、含盐量(TDS)。

膜法中水回用技术步骤
1、除浊、去除悬浮颗粒:超滤膜、微滤膜,将污水处理残余的生物絮体、菌类等截留,使出水澄清,可达到回用或者进一步处理回用。

用于除浊的膜技术包括:中空纤维超滤膜、膜生物反应器(MBR)等。

2、脱盐:反渗透膜RO或者纳滤NF,将澄清的出水进行膜脱盐,分为两股浓水(排放)和淡水(回用)。

使用膜法中水回用技术特点
1、使用膜处理技术,产水水质优良,满足更多、更高的用水需求。

2、膜技术涵盖多种功能,包括不同脱除效率的除浊、脱盐系统,应用选择较广。

3、高盐分时,膜法成本优于树脂法。

4、膜材料成本下降,技术稳定性提高,使膜法变得普遍。

膜法中水回用技术工艺种类
对一般生化二沉池出水的深度处理,最常用的处理步骤就是过滤,使二沉池出水的生物絮体和胶体物质可以截留在滤料上面,降低出水
的SS和浊度。

对废水的深度处理,经常采用砂滤和活性炭过滤。

砂滤作为主要用于去除SS、胶体物质,而活性炭可过滤吸附有机物、重金属类、氧化性物质。

对于出水ss时有波动,为保证过滤能稳定长期运行,可对进水增设混凝沉淀等措施,以延长过滤器的反冲周期。

经过过滤出水的SS可降低为<5mg/L,绝大多数的大粒径胶体颗粒也可去除,但是对小于0.1um以下的微粒依然部分存在,对RO膜的运行依然是一个污染。

因此,有必要对RO膜前进行预过滤。

中空纤维膜超滤的过滤粒径为0.01um到0.2um,原则上透过中空纤维膜超滤的出水浊度为0,同时截留水中的细菌,防止后级膜的细菌污染。

且系统的回收率高,可以达到90%以上。

因此中空纤维膜超滤对RO
膜来讲,是一个良好的预处理。

反渗透RO膜对于脱盐来说是一个理想选择。

标准反渗透膜的NaCl截留率为99%以上,原则上透过膜的产水只有纯净的水。

对多价离子、有机物等的截留则更为彻底。

反渗透系统对污水脱盐处理的脱盐率一般达95%以上,对COD、BOD去除率在85%以上,水回收率为70%~85%,产水水质稳定可靠。

出水含盐量、硬度、浊度、COD、SS
等指标极低,一般可直接回用或进一步脱盐作为纯水、锅炉补给水等使用。

反渗透膜由于一般采用卷式膜结构,为保证反渗透系统的正常高效稳定运行,污水进入反渗透膜前需要采用一定的预处理,去除废水
中不溶的颗粒、胶体等,以满足反渗透进水SDI<3的要求,并降低导致膜面结垢的离子浓度,微胶体等。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是通过改进现有的好氧处理系统,提高处理水质来实现预处理的。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优点
1、膜生物反应器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缺点,对污泥完全截留,提高了某些难讲解有机物的停留时间,可显著降低出水的COD。

2、通过膜截留,提高了好氧池内的污泥浓度,减少污泥的流失,可较好的耐冲击负荷。

3、由于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浊度极低,无须再进行处理可直接进入后续RO膜系统进行脱盐。

4、由于出水COD非常低(预计可达到40~6mg/L),这样后续反渗透膜系统的浓水通常可以直接排放,不需要考虑浓水再处理问题。

膜法中水回用技术工艺选择依据
1、企业排放废水的水质情况
2、处理规模
3、回用对象也就是处理后达到的要求水质
4、技术经济性的比较
各个单元处理工艺是相当于一定量的不同污染物而设置,各个单元处理工艺相互协助,共同完成了对污染物的去除,使废水净化达到回用的目的。

当然,对于回用处理并不一定都需要那么长的流程,各个单元工艺可以灵活进行组合,只要可以完成各自的工艺要求,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工艺。

发布时请加上“文章来源:莱特莱德”,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