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统考)2019-2020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青岛市八上期中——市北区
物理试题
(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叶子姐姐提示: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1. 本试题分两卷,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答无效。

2. 请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试号!
卷(Ⅰ) 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小宇同学学习物理后,对以下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冰箱保鲜室内矿泉水的温度约为-5℃B.一般教学楼没层楼高约为3.3m
C.课桌高度大约80dm D.老师从教学楼一楼正常步行到四楼约用5s
2.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登录月球背面,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着陆。

当嫦娥四号从空中下降时,选下列哪个做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A.嫦娥四号B.月球表面C.嫦娥四号上的照相机D.嫦娥四号.上的计算机
3.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应:
A.不超过10min B.不超过6min C.不短于10min D.不短于6min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调节手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B.能区分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下课响铃后同学们走出教室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5.下面的四个图中,描述蜡的熔化图象的是:
6.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之比为5:4,运动时间之比为2:3,则甲、乙速度之比为:
A.15:8 B.5:6 C.8:15 D.6:5
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结冰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热量
B.“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8.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抹.上酒精,温度计的示数下降
B.用细线系着泡沫小球轻触音叉,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发现用力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
度越小,音叉的响度越大
C.在鼓面上撒些沙粒,发声时鼓面上的沙子在跳动
D.在两片玻璃上分别滴等量的酒精,用玻璃棒将其中一滴摊开,放在相同环境下,摊开的一滴
先消失
9.下列知识结构中,错误的是:
A

现象实例
B

物态变化位置温度
汽化湿衣服变干蒸发表面任意温度
液化热水上方冒“白
气”
沸腾内部和表面一定温度
凝华霜的形成
C

物态变化吸放热
D

固体有无熔点熔化是否吸热
凝固放热晶体有是
液化放热非晶体无否
凝华放热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座号
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B.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只有降低温度才能使气体液化
11.如图所示为某种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A.在0-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C.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12.如图所示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某种固态物质,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初温为-30℃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0℃
C.AB段为固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在E点时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会继续沸腾
13.小宇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所得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表一:介质中的声速(m/s)表二:熔点/℃表三:沸点/℃(标准大气压下)
空气
(0℃)
331 冰3230 水银-39 水银357 酒精78
空气
(15℃)
340 钢3750 铝660 亚麻油287 液氨-33.4
煤油
(25℃)
1324 铝5000 铅328 水100 液氧-183
水(常温)1500 软木500 锡232 煤油111 液氢-253 B.固体中的声速一定大于液体和气体中的声速
C.水银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但不可以测量液氧的温度
D.加热液氢与液氧的混合物,最先出来的是氧
卷(Ⅱ) 实验·应用·推理·探究(本卷满分70分)三:基础知识(本专题满分56分,共6个小题)
(一)机械运动(本专题满分19分,共2个小题,第14小题12分;第15小题7分,计算3分)
14.实验探究
(1) 测量平均速度
原理公式:。




实验
步骤
①将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②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项端滑下到底端所用的时间;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④将小车放在斜面使其由开始下滑,复上述步骤。

⑤处理数据,将表格中的空补充完整
表格
图像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S1=120 3
S2=60 2
S3=


右图中能反映小车从斜
面上滑下时速度与时间
关系的是。

方法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法。

评估
为了测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雨将小车重新放置C点,让小车自由运动到B点,进行求解。

这样测得的时间t BC偏,得到的值v BC比实际平均速度值偏。

15.基础问答、计算
(1)小明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明是的;以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2)右图所示,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缠绕50圈,则铜丝的直径是。

(3)郑州黄河铁路桥全长3000m, 一列火车长300m,其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请计算
火车通过该桥需要多长时间。

(二)声现象(本专题满分16分,共2个小题,第16小题12分,第17小题4分,计算2分)
16.实验探究
(1) 探究真空不能传声
过程
结论
将正在响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密封,逐渐抽出罩内的。

我们无法将罩内空气全部抽出,通过逐渐抽出空气,使罩内空气逐渐变稀薄,听到闹铃声逐
渐,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理,假如空气全部被抽出,就(填“能”或“不
能”)听见闹铃声,这说明真空,也证明可以传声。

方法用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来进行实验研究,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2) 探究声音的产生与特性
过程
方法
如图,用小锤敲击音叉使其发声,并轻触细线上的乒乓球。

发现乒乓
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

此处运用的研究方法
是。

用力敲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说明越大,产
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问题
讨论
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
音;使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更短,再次拨动,发现:钢尺振动更,
音调更。

17.基础问答和计算
(1)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的轻声是指“声音”的响度________ ;闻其声而
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说话人的来分辨。

(2)小雨趴在井口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6秒听到回声,请问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为多少米? (写出完整计
算过程)
(三)物态变化(本专题21分,共2个小题,第18小题13分,图象题3分,第19小题8分)
18.实验探究
(1)探究水的沸腾
表格
图像
①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
5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②请根据表格中数据,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t时
/min
0 1 2 3 4 5 6 7 8
t温/℃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结论水中沸腾过程中,热量,温度;上述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方法物质吸收的热量通过加热时间来说明,运用了法。

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规律:
器材酒精灯、烧杯、、铁架台、海波、石蜡、温度计
步骤
分别在试管中放入海波和石蜡,放在水中
加热,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待两种物质全部变成______后,再加热几
分钟。

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现象
请仔细阅读右图,图象________ ( 填“甲”或“乙”)是海波的熔化曲线,其熔化的
温度是°C,即海波的;熔化过程一共用了min。

19.基础问答
(1) 烈日下,狗尽可能的伸长舌头并快速喘气,这是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狗的汗腺长在舌头上,气温变高时,狗尽可能伸长否头,这样可以舌头上汗水的
表面积、快速喘气可以加快,这些都可以蒸发,蒸发热量,从而使狗感到凉快一些。

(2) 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过段时间,易拉罐瓶外有水珠生成。

这因为冰块发生现象,从周围(选
填“吸收”或“放出") 热量;罐外空气中的遇冷发生现象,凝结成水珠。

四、综合能力题(本题满分14分,共3个小题,第19小题4分,第20小题6分,第21小题4分)
20.综合实验:
1963年,坦桑尼亚的一位中学生姆佩巴在制作冰淇淋时惊奇的发现,同时放入冰箱中热牛奶竞然比冷牛奶先结冰。

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姆佩巴效应”。

小红想设计一个方案,验证“姆佩巴效应”究竟是真是假。

(温馨提示: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2)实验步骤
①在两个相同的杯子中,分别加入的热牛奶和冷牛奶;
②;
③每隔相同的时间,观察牛奶的状态情况。

(3)实验结论:若热牛奶先凝固,则证明“姆佩巴效应”是的(填“真”或者“假”)。

(4)小雨提出疑问,如果将牛奶换成水,现象还一样么?实验应采用多种液体进行多次实验
目的是:。

21.探究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
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
可以形成较强的指向性。

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
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这种现象叫做开普勒效应。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kHz
(2)在月球上_____ (填“能”或者“不能”) 使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原因是;
(3)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潜艇B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是(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 m/s)。

(4)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则潜艇B在(填“远离”或“靠近”)潜艇A,现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10 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

22.探究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如图甲所示,小球以初速度2.0m/s从A点沿着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滑下,它在斜面上的速度v 随时间t 均匀变化。

实验数据如下表:
t/s 0 0.1 0.2 0.3 0.4 0.5 0.6
v/(m•s-1) 2.0 2.5 3.0 3.5 4.0 4.5 5.0
(1)小球在斜面上做运动。

(选填“匀速”或“变速”)
(2)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画出小球的v-t 图象。

(3)小球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式为v=。

(4)如图丙所示,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1内通过的路程是s1=v1t1,它可以用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矩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

同样,图乙中图线与时间轴所围图形的面积,也能表示这个小球在相应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s。

上述小球从A点沿光滑斜面滑下,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的表达式为s=。

v v/(m•s-1)


2019-2010学年度青岛市八上期中——市北区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卷(Ⅰ) 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B
C
D C A C B D ACD C ABC AC
卷(Ⅱ) 实验·应用·推理·探究(本卷满分70分)
14.(1)v=s/t 顶端静止0.4 0.3 60 1 0.6
b 组合法大小
15.(1)运动静止相对(2) 0.7mm
(3)
16.(1)空气减小不能不传声空气逐渐逼近
(2)振动放大法越大振幅快高
17.(1)小音色
(2) s=vt=340×1.6/2=272(m)
18.(1)吸热不变98 转换
(2) 停表液态甲48 熔点 4
19.(1) 增大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速加快吸收
(2)熔化吸收水蒸气液化
20.(1) 等质量同时放入冰箱的同一位置真避免实验偶然性,便于得到普遍规律
21.10~20 不能真空不能传声7500m 远离8100m 22.(1)变速
(3)v=5t+2 (4)2.5t2+2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