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新课改中讲授教学的再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对新课改中讲授教学的再认知
相关推荐
试析对新课改中讲授教学的再认知
论⽂摘要:讲授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种⽅法。
新课程實施并不能完全扬弃讲授教学,但应⾛出认识误区,重新认识、正确运⽤讲授教学,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的知识构建、能⼒提升、素质发展。
论⽂关键词:新课程實施;讲授教学;地位和作⽤
让学⽣从满堂灌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是新课程改⾰对教师的主要要求之⼀。
但这不意味着教师就应放弃课堂讲授教学。
讲授教学是⼀种教学⽅法,⽐较容易掌握和控制所要传递的知识信息,况且⾼效的讲授同样可以启发思维,同样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作⽤。
我们不能把讲授教学和“注⼊式”、“满堂灌”相提并论,⽽应重新认识其在新课程實施中的地位和作⽤。
⼀、时下对于讲授教学的认识误区
1 讲授教学就是注⼊式教学。
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讲授教学就是注⼊式教学。
在他们的眼⾥,学⽣接受讲授必然是机械、被动的,⽽只有发现式学习才是积极、能动的。
这是想当然地给讲授教学和注⼊式教学画上等号,将接受学习与机械学习混为⼀谈,把发现式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等同起来,从⽽造成认识混乱。
当前,不少教师不敢运⽤“讲授法”进⾏教学,有怕被⼈斥之为注⼊式教学的顾虑。
其實,讲授法只不过是⼀种教学⽅法,教师为学⽣学习知识⽽讲授,既没有必然压抑学⽣的个性,也没有必然剥夺学⽣主动学习的权利;讲授教学未必只是⼀味灌注知识。
可见,扬弃讲授教学是犯了因噎废⾷的认识错误。
2 讲授教学剥夺了学⽣课堂的话语权。
合理必要的讲授同样⾯向全体学⽣,在新课改倡导的⾃主、合作、互动等各种学习⽅式中也不可能取消教师的必要讲授;当学⽣在互动中发⽣认识碰撞或主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作为平等的⾸席,也必须尽到“讲”的义务和责任。
可见,讲授教学并没有剥夺学⽣的课堂话语权。
倒是在那种不讲只问的课堂教学中,学⽣反⽽失去了话语权。
那满堂的“是不是”、“好不好”、等“低级”问题所引发的学⽣满堂的“廉价”齐答,其實只不过是毫⽆价值的声⾳,⽽不是话语,学⽣實际上已被剥夺了话语权。
因为那种仅仅对是⾮作简单判断的机械应答并没有满⾜学⽣的求知欲望,也没有培养学⽣的思维能⼒,更没有挖掘学⽣的思维潜能,反⽽限制了学⽣的思维活动。
3 教学⽅式从“满堂灌”变为“满堂动”。
有的教师因为混淆了必要的讲授教学和满堂讲解的区别,更没有认真反思⾃⼰“满堂讲”的习弊,只为盲⽬地躲避传统教法的嫌疑⽽⾛向了另⼀个极端,完全以“满堂问”、“满堂动”取代了必要的“讲”,使“课标”所提倡的“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弄得学⽣不住地忙这⼉、忙那⼉,结果什么也没有学到,基础知识和技能当然⽆法牢固掌握。
4 教师⾓⾊从教学主导变为配⾓。
有些教师误解了新课改关于教师⾓⾊的理念,认为既然⾃⼰要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变为引导者,實际就是由教学的主⾓变成了“配⾓”;⼜要凸显学⽣的主体作⽤,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那么,教师在课上就不能再使⽤讲授教学法了。
因⽽在课堂上不敢多讲话,唯恐多占了学⽣的学习时间;不敢正常地进⾏学习评价,⽣怕压制了学⽣的个性。
从⽽把课堂完全抛给了学⽣,放任⾃流,随其⾃主,以致逾越课程规范,远离学习⽬标,教学任务⽆法完成。
可见,我们必须⾛出认识误区,重新认识讲授教学的地位及作⽤。
⼆、讲授教学的优缺点
讲授教学⼀直存在于课堂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种教学⽅法拥有⼀些其他教学法所⽆可⽐拟的优势。
1 讲授法有利于⼤幅度提⾼课堂教学效率。
讲授法具有两个基本优点:通俗化和直接性。
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得具体形象、浅显通俗,能有效排除学⽣对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甚⾄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
可见,讲授法在传授知识⽅⾯具有⽆法取代的简捷和⾼效两⼤优点,这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2 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全⾯、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学科能⼒的全⾯发展。
教材作为学⽣学习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范本,不仅汇集着学科知识,⽽且还蕴藏着许多有价值的其它内容,例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法以及情感因素等。
但是,由于教材编写受书⾯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来说,不仅有些知识本⾝不甚好懂,其潜藏内涵更不易发现。
⽽教师能够⽐较全⾯、准确地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够挖掘、吃透教材的深内涵。
正是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细致分析,学⽣才得以⽐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不仅学到了系统的学科知识,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思维⽅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念。
这样,学⽣的学科能⼒才得以全⾯提⾼。
3 讲授法有利于教师发挥教学主导作⽤,使学⽣得到远⽐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融进教师⾃⾝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的真、善、美。
所以,对教师⽽⾔,讲授不仅是其知识和能⼒的输出,也是其内⼼世界的展现;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熏陶着学⽣的⼼灵,也为学⽣提供了认识⼈⽣、认识世界的⼀⾯镜⼦,成为学⽣精神营养的重要来源。
4 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法的基础。
从教的⾓度看,任何教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他教法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也可以认为,讲授法是其他教法的基础。
教师只有讲得好,其他教法的运⽤才能得⼼应⼿。
从学的'⾓度看,接受法也是⼀种最基本的学法,其他学法⼤多以接受法为基础,学⽣只有学会了“听讲”,才可能潜移默化地或⾃觉、系统
地把教师的教法内化为⾃⼰的学法,从⽽真正地学会学习,掌握各种学习⽅法。
当然,讲授教学也有⼀定的局限性。
例如:讲授法容易使学⽣产⽣“假知”,从⽽导致知识与能⼒的脱节;容易使学⽣产⽣依赖和期待⼼理,从⽽抑制学⽣学习的独⽴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三、讲授教学在新课程實施中仍然⾮常重要
1 讲授法是教师向学⽣传授知识的主要⼿段。
授受知识、技能是对学⽣进⾏创新精神与實践能⼒培养的基础,学⽣没有⾜够的知识积累,其创新就是⽆基之塔。
“课标”明确指出: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掌握系统的⽂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师必须牢牢把握的教学底线,创新精神必须建⽴在扎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之上。
忽视基础,或是基础⽬标尚未實现,那么“更上⼀层楼”的理想就会化为不切實际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