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中国专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不懈地构建和完善我国信息产业政策法规
![坚持不懈地构建和完善我国信息产业政策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b971ea0abed5b9f3f90f1c70.png)
谐、 千事创业的工作氛围 目 全国 前, 共有17
个省市已经或者正在进行信息化立法,信息 化立法已经成为地方政策法规工作的一个亮 点 比如, 上海、 江苏、 北京等地充分利用好各 方面资源, 形成立法共识,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法规 对这些经验和做法, 我们应该加以推
越来越紧密。 同时, 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 占 优势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全球产业发展不 平衡的状况加剧 , 围绕资源、 市场、 技术、 人 才、 环保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些后起的国家如 印度、印尼、 越南等对我国形成了追赶的态 势。 同时, 国外运用反倾销、 技术壁垒阻碍我 国电 子产品出口的趋势日 益明显, 跨国公司
大 到强的转变 莫定坚实 基础 预计到 2010年,
信息产业总收入将达到10万亿元。 信息产业增
广, 持不懈抓几年, 坚 初步构建较为完 善的信
息产业政策法律框架体系 Tl i
责编: 俞华君 E- mail:)uhuajun@itti- com.en 美编; 扬 旗 校对 陈庆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这篇文台, 如果能得到您对本文的意 见 这对提高飞 吓时代周?1 的质量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惫义。您的意 1
面利益的难度加大。 这对做好政策法规工作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只有严格按照法律 赋予的职责和权限, 敢于推进, 敢于碰硬, 才
策措施; 四是研究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退税政
策的应对措施
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 题, 推动我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未来5到巧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战略机遇期, 信息产业的发 展环境将更加优 化, 市场空间 将进一步扩大。 今后几年信息产 业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十一五” “ 乃至今后 更长时 期内, 我们将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 推 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战略部署, 全面落实 信息产业“ 十一五” 发展规划, 以着力自 主创新 作为坚 持不懈的基本方向, 为实现信息产业由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将集中攻关13个重大项目
![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将集中攻关13个重大项目](https://img.taocdn.com/s3/m/5e50fa6c1ed9ad51f01df274.png)
研 发 高可 信 网 络 服务器 操作 系统 、 下 代 桌 面 Ln x操 作 iu 系统 、智 能型 数 据 库 管 理 系 统 、网络 中间 件 、集 成应 用 开 发 平 台等基 础核心 软件 , 拥 有 一 批 自主知 识 产 权 , 动 软 件技 术 快速 发 展 。 推 研 发 安 全 自主 的 电 子 政 务 、 电 子 商 务 、 市 信 息 化 、 业 信 城 企 息 化 、 业 信 息 化 、 务 信 息 化 农 服 等信 息 化 支撑 软 件 。 研 发 构 件 化 的 嵌 入式 操 作 系 统 和 面 向智 能 手 机 、数 字 家 电 、 汽 车 电子 等 领 域 的 嵌 入 式 软 件 平 台 , 重 与 集 成 电路 技 术 的 结 注 合 , 成 互 动 发 展 ; 入 研 究 构 形 深 件 、 件 化 软 件 开 发 和 构件 库 管 构 理 技 术 , 发 拥 有 自主知 识 产 权 研 的 规模 化 软 件 开 发 工具 , 高 我 提 国软件 产 出率 。
1集 成 电路 .
务平 台 ,完善 集 成 电 路 设 计 产 权 的交 易 服 务 市 场 体 系 ,营 造 良 好 的集 成 电路 技 术 研 发 和 服 务环 境 。 2软 件 .
研 制 符 合 我 国 信 息 化 水 平 、 足 信 息 化 建 设 所 满 需 的服 务器 用 6 4位 C U P。
选 择 制 约我 国信 息产 业 发 展 的 战 略 性 基 础科 技 领 域 , 立集 成 电路 、 件 和 新 型元 器 件 等重 大 项 目进 行 集 中 攻 设 软
关 , 争实现 阶 段 性 突破 。 力
基 于构 建先 进 的 国 家信 息 基础 设 施 和 推 进 三 网融 合 的 需要 , 考虑 到 自身 的 潜 在产 业规 模 , 立 高 清晰 度数 字 并 设 电视 、 带无 线移 动通 信 、 宽 下一代 网络 、 网络 和 信 息安全 、 家庭 网络 与智 能 终 端 等 重大 项 目, 力争 实现 重点 突破 。 面向 国 家信 息 化 建 设 的需 求 , 立 汽 车计 算平 台 、 业 信 息 化 平 台和 智 能 交 通 系统 等 对 国 民 经济 与社会 发展 具 设 农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3d4e21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3.png)
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06.07.17•【文号】国资党委干一[2006]79号•【施行日期】2006.07.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正文中共国资委委员会关于印发《“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6]79号)各中央企业:现将《“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国资委党委二00六年七月十七日“十一五”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为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建设适应改革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促进中央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组发 [2006]11号)和《关于印发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资党委干一[2004]48号),制定本纲要。
一、中央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形势1.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中央企业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国内国际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企之路。
五年来,中央企业人才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各类人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人才评价结果更加趋于合理;人才薪酬激励力度逐步加大,各类高层次人才流失现象得到初步遏制;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深化,各类人才培养培训的计划性、针对性明显增强;人才成长环境稳步改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到2005年底,中央企业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党群工作者和技能人才总量713万人,其中各类高层次人才130万人。
陕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题库答案(1)
![陕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题库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e0700cea5e9856a57126024.png)
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实际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标志计算机网络的产生。
[答案:B]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的动力是()[答案:D]()的社会联系和组织具有非自主性。
[答案:C]2015年5月19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战略。
[答案:D]本讲在“互联网+”改善民生服务时举的例子是( )。
[答案:B]本讲提到,欧盟出台的(),对市场准入的问题做了一些规定,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答案:B]根据本讲,以“内容”为特征的桌面互联网表现为()。
[答案:A,B,C,D]本讲提到,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关键是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答案:错]下一步我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中心任务是要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答案:错]本讲认为,《行动纲要》的发布,彰显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已从前期分散化的网络和应用系统建设,回归和聚焦到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核心价值。
[答案:错]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意味着企业级业务创造出的经济规模远远小于消费者零售业务创造出来的规模。
[答案:对]信息化进入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活跃创新的新阶段。
[答案:错]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仍旧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答案:错]根据本讲,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在出口和进口方面的规模很大。
[答案:对]本讲提到,机器学习是一类从数据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并且利用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的()。
[答案:D]根据本讲,从政策角度,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不包括()。
[答案:A]不属于信息化大趋势的是() [答案:C]分布式能源是上世纪()年代从热电联产开始的。
[答案:D]根据本讲,信息物理系统指的是()[答案:B]以下哪一项被称为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动态提供信息技术资源的信息技术与服务模式,本质是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
[答案:B]国家发改委专门设定“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研究”重大课题的年份是()。
申长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申长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https://img.taocdn.com/s3/m/98daecf7763231126fdb1111.png)
HENANKEJI·ZHISHICHANQUAN 2016.06刘俊臣:推进商标注册制度改革提高商标公共服务水平高层视点4月9日,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业创新”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表示,将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快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大合力。
申长雨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十二五”时期,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共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8.7万件,是“十一五”时期的近10倍。
当前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但知识产权保护还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即“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等难题。
为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提出“大保护”工作格局。
申长雨介绍,从知识产权自身来讲,涉及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各个领域,其保护的权利内容、权利边界等都有各自特点。
从保护手段上来讲,涉及注册登记、审查授权、行政执法、司法裁判、仲裁调解等多个方面。
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加快构建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保护模式,深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协作和国际合作。
以知识产权为纽带,打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6月22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兼商标局局长刘俊臣出席全国工商(市场监管)系统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要求: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全面推进商标注册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努力提高商标公共服务水平。
刘俊臣指出,国家工商总局始终高度重视商标专用权质押工作,积极支持企业将商标与金融手段结合,实现商标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
“十二五”期间,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帮助企业通过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3863件,合计金额1591.90亿元。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ce4d0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b.png)
从一五到十一五规划引言概述:一五到十一五规划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从2006年到2010年的五年间,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规划,随后又制定并实施了二五、三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
这些规划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环境和科技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一五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成就。
一、经济发展1.1 经济增长:一五到十一五规划强调了经济增长的重要性,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
在这十五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速平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2 产业结构优化:规划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通过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的制造业水平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
1.3 区域发展均衡:规划注重促进区域发展的均衡,通过推动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了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二、社会进步2.1 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这十五年间,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
2.2 医疗卫生改革:规划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推进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2.3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划重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实现了社会保障的全面覆盖和保障水平的提高。
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
三、环境保护3.1 节能减排:规划强调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通过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中国的能源消耗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3.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投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1)题库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1)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0066d2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1.png)
2023年南京职称继续教育数字经济工程(1)题库单选题1、根据本讲,目前数字平台是以(D)为基础的服务中心。
A、制度B、电商C、网络D、数字技术2、工信部为了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开展了先进制造业集群(A)。
A、竞赛B、竞标C、交流D、合作3、根据本讲,(D)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
A、APPB、网络C、平台D、安全4、按照5G国际标准不同版本阶段性特征,(C)聚焦中高速大连接应用,分阶段开展技术、产业化和应用导入。
A、R15版本B、R16版本C、R17版本D、R18版本5、(A)被称为打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门的钥匙。
A、数字经济B、开放经济C、共享经济D、绿色经济6、自(B)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出台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融资环境效果持续显现。
A、2013B、2014C、2017D、20187、在(B)落地了中国第一个区块链产业园。
A、贵州B、浙江C、深圳D、上海8、(A)是一种新型的数字货币方式,采取一种真实的资产担保加上独立协会治理的新架构、新模式,是双重架构。
A、LibraB、以太坊C、比特币D、摩根币9、根据本讲,(D)成为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血动脉。
A、数据资源B、数据整合C、数据内容D、数据要素10、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有三个(B)的深层次矛盾非常突出。
A、不相沟通B、不相适应C、不相了解D、不相发展11、(C)是人类通过大数据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A、再生经济B、规模经济C、数字经济D、实体经济12、(D)是“新基建”的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和驱动力。
A、5GB、IPv6C、云计算D、大数据13、根据本讲,要利用先进科技推动企业技术、经验、原理等知识的(C)。
A、流程化B、软件化C、智能化D、简便化14、《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结合当前5G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确立了2021-2023年我国5G发展目标。
促进经济发展论文
![促进经济发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8e358e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0.png)
促进经济发展论文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使我国整个国民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促进经济发展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促进经济发展论文篇1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摘要]知识产权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从国家经济发展和知识产权发展历史方面概述了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叙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即科技、人才和国家政策环境等。
引用的实例证明知识产权对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决定作用,并着重说明知识产权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知识产权;促进;经济发展1、我国知识产权和经济发展现状1.1 我国经济发展概述“十一五”期间,我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升级换代商品引领销售潮流,消费品市场发展进一步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7.9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7万亿元,增长98.3%,年均增长18.1%,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期间之一。
“六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七五”期间增长14%,“八五”期间增长23.3%,“九五”期间增长10.6%,“十五”期间增长11.8%。
与“九五”和“十五”期间相比,“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分别加快了7.5和6.3个百分点,表明消费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历史时期。
1.2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速度迅猛。
自198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31日,我国受理的三类专利申请总量达到2585017件,其中前100万件历时15年,而第二个100万件历时仅4年零2个月;至2005年8月31日,三种专利的授权总量达到1403860件。
我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和商标的年申请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其中90%以上为国内申请。
在专利审查方面,中国专利申请受理量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3种专利申请429.4万件,与“十五”末相比,年均增长20.7%。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d342d0e419e8b8f67c1cb9d1.png)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
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
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
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
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57.7%。
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
网站介绍
![网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0d50edfce2f0066f53322db.png)
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政府门户网站一、知识产权政府门户网站介绍1997年1月1日中国专利局政府网站开通()。
1999年1月1日中国专利局政府网站正式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
2005年10月1日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开通,这是我国电子政务工作的一件大事,对促进政务公开、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有着深远的意义。
按照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思想,在田力普局长、李玉光副局长等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始了网站升级工作。
经过对国家知识产权局自身专利申请、审批业务的分析和对兄弟部委的调查走访,制定出网站的升级方案、保障机制等。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在2006年4月26日主题为‚知识产权——始于构思‛的第六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升级为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政府门户网站(简称‚知识产权政府门户网站‛)。
升级后的知识产权政府门户网站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互联网上设立的统一、规范、权威的行业性政府门户网站。
它是由中央主站、中央子站和地方站点三部分组成的一个网站群,中央主站是指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中央子站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机关子站和由全国省级、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知识产权局为单位的地方子站,地方站点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政府网站。
网站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
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负责知识产权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工作,并对知识产权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实施监督,各子站工作组负责本级子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各地区知识产权局负责其政府网站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通过建立机关子站和地方子站,多方位地组织、梳理和挖掘信息,及时上传各种信息;同时,网站和中国政府网以及各子站合作,深度报道专题信息。
网站首页按照政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设置了一横一竖两栏,政务栏主要包括新闻动态、法律法规、国际合作、专利管理、信息化工作、政务公式、政策理论、宣传培训和会议论坛等频道;业务栏主要包括专利申请、PCT专栏、专利审查、专利保护、专利代理、集成电路、文献服务、图书期刊、信息产品、知识讲座和数据中心等服务频道。
从主要数据看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
![从主要数据看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f6705872a26925c52cc5bfda.png)
从主要数据看中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过去10年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飞速提升的10年,特别是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在科技资源投入、科研绩效以及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发展实现了重要跃升。
当前,我国科技创新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既要抓住重大的发展机遇,也要应对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研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挑战,贯彻落实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各项任务。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建设进入攻坚阶段,科技投入产出质量有待提升运用指数评价方法对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测度和排位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国家创新能力排名由2001年的世界第61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9位。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2007年起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也显示,2011年中国的排名是第29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2011》报告显示,在占世界研发经费支出98%的40个主要国家中,中国国家创新指数排名已经从2000年的第38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0位。
上述研究虽结果有所差异,但基本结论一致,即过去10年间,中国的国家整体创新能力迅速增强,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
但是,《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世界排名由2009年的第28位下降至2010年的第29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测算的国家创新指数中国排名在2009年也下降了1位。
这种波动说明国家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变化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更不能松懈。
从创新投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的R&D/GDP年均提高0.07个百分点,远低于0.13的预期增速;从国际上看,欧盟(15国)用了28年的时间才从1.6%提高到2%。
可见,我国迈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仍面临巨大挑战。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三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三届三次会员大会上的讲话](https://img.taocdn.com/s3/m/7291e104844769eae009ed4e.png)
一
显改善 ,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 各类工
业 园区( 产业集 聚区 ) 为l 成 T业发 展 的重要 载体 , 东 部省市工业 园区实现产值 已占到本 省市工 业产值 的 5 %以上 , 0 中西部地 区涌现 出一批特色产业 园区 , 国 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序推进 。
是工业增长方式粗放 。工业增长对外 依存 度
较大 , 国内消费率偏低 , 过多依赖投资拉 动和产能扩 张 ,增 长 的质 量 效 益 不 高 。工 业 增 加 值 率 仅 为 2 . 与发达国家 3 ~ 0 6 %, 5 5 4 %的水平差距甚大 。
二是产业 结构 不尽合理 。部分行业 产能过剩严
家 级企业技 术 中心 、5 2家省级 企业 技 术 中心 , 53 企
业 发 明专 利 申请数 已 占国 内发 明专 利 申请 总数 的
5 %。 1 一批 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技术取得重 大突破 , 载人航 天 、 探月 工程 、 支线 飞机 、 新 大型液化 天然 汽 船、 高速轨 道交通 、 D S D A、 T — C M 高性 能计算 机等领
目前 , 国各类 中小企业 达 40 全 30万 户 , 成了全 国 完
5 %的税 收 ,创造 了 6 %的 国内生产 总值 ,提 供了 0 0
8 %的城镇 就业 岗位 。中小企业发 展的外部环境 明 0
整, 生产要 素组 合具有 综合优势 。 重要 领域 和关键环
节 改革持续 推进 ,市场 配置资源 的深度和广度不 断
占全 部 落 后 产 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https://img.taocdn.com/s3/m/e5e0ed2990c69ec3d5bb758c.png)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课题申请指南民政部二〇〇八年四月第一章申请须知一、项目总体目标针对亚洲区域巨大自然灾害频发及其所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在系统整理亚洲区域1900年以来历史巨灾案例事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适用于亚洲区域各国的巨灾标准体系;以地震、台风-暴雨巨灾为例,开展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着重从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致灾因子风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损失评估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区域综合减灾能力对抵御巨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进行亚洲未来10年尺度的地震及台风-暴雨巨灾高风险区识别研究,分别编制亚洲未来10年尺度的地震及台风-暴雨巨灾单灾类高风险区图和综合高风险区图,并编写制图说明书;对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技术进行研究、在分析亚洲区域主要致灾因子风险和主要承灾体类型的基础上,结合收集到的历史巨灾案例数据,建设亚洲区域巨灾综合风险数据库;集成亚洲地震、台风-暴雨风险评估技术、亚洲区域综合减灾能力评价技术,开发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
二、项目课题设置本项目设以下四个课题:(1)亚洲巨灾调查分析技术及巨灾划分标准研究(2)亚洲地震巨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3)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4)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示范系统开发三、项目实施期限及经费来源本项目实施年限为3年(2008年—2010年)。
项目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全部来源于国家拨款,主要用于亚洲巨灾综合风险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
四、申请资格(一) 申报单位的条件和要求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不接受个人申请。
积极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以“产学研联盟”的方式联合申报课题,实现责任和风险共担、知识产权和利益共享。
每个课题的联合申请方原则上不超过5个法人单位。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88e1c092f60ddccdb38a00f.png)
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发文字号】国科发计字[2006]376号【发布部门】科学技术部【发布日期】2006.09.19【实施日期】2006.09.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科学技术部关于印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国科发计字〔2006〕37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司(局)、各有关单位: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并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设立的国家科技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为明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目标与任务,根据《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科技部在广泛调研和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
现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科学技术部二OO六年九月十九日附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具体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围绕《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集成全国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统筹部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
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总体思路
![推进“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的总体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a72631e55ef7ba0d4a733bc5.png)
0 多亿 元 , 取得 了显 著的 信 息 化 的 支 撑 和 引 领 作 用 。科 技 部 主体 ,大 力协 同 、整合资源 ,推 进 增利税 5 0
由 中国
科 技 产 业
SC ENCE &TECHNOL l OGY l NDUSTRY OF CHl NA
维普资讯
6 0余 个 ,专 利 7 0 国 向 制 造 业 强 困 转 变 的 战 略 需 求 , 5 CAD应 用 r程 和 “ = 几五 ”CI Ms应 次 ,获 得 成 果 2 0
用 示范 工 程 的 媾 础 之 上 , 企 业 为 余项 ,新增 产值 2 0 以 9 0多亿 元 ,新 迫 切 需 要 进 一 步 发挥 科 技 对 制 造 业
将继 续高举制造业信息 化科 技T程 益是根 本 ” 为指导 , 足 自主 创新 , 响应 的 设计 与制 造 , 产效率 高效 立 生 大旗 ,针对我 国制造业提升 产品开 以 引领 我 国 制 造业 信 息 化 发 展 方 的生产 经营综 合优化提供方 法与技 发和经营管理能 力、实现企 、 协作 向 , 高企业 信息 化水平 ,开 发软 术 支撑 , 高我 吲制造 业的核 心竞 J 提 提 以及促进 广 业链和产 业集群 发展的 件 系统 和产 品 , : 提升企业 核心 竞争 争 力。 需求 ,攻 克制造 业信息化 集成荚键 力 ,营 造 良好 的社 会环 境为 目标 , _ 是要通过 软件, 二 品与系统开
维普资讯
I
I
推进 “ 十一五 "制造业信息化
科技 工程 工作 的总体 思路
口 科技部 高 新司 司长 冯记 春
I
I
I
I
I
I
2 世纪 , 1 以信 启 技术为特征 的 、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推进全省知识产权工作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推进全省知识产权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e2cbacaef524ccbff12184d9.png)
份 , 高 了全 社 会 知 识 产权 认 知度 。 提
搭建媒体知识产权宣传平 台。 深化知识产权 专版、 专栏和
专 题 宣 传 , 进 经 常 性 的 知 识 产 权 宣 传 普 及 , 知 识 产 权 局 与 推 省
河、 临沧等州市党 委、 府加 强 自主创新 工作知识 产权政 策引 政
知识产 权 I —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全面推进全省知识产权工作
高颂山
( 南 省知 识 产 权局 , 南 昆 明 6 0 5 ) 云 云 5 0 1
摘
要: 知识产权 日益成为 国家发展 的战略性 资源和 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 十一五” 期间 , 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快
速发展 , 各项重点工作全 面完成。要根据“ 十二五” 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的思路 、 目标和任务 , 抓好落实 , 推进知识 产权 战略全 面深入实施 。
街道和社区的 2 0个读报栏全年张贴《 5 中国知识产权报》 据统 。
计 , 省 向各 级 党 政 领 导 、 事 业 单 位 共 编 印 发 放 知 识 产 权 简 全 企 报近 6 0 0 0份 , 向社 会 免 费 发 放 专 利 申请 与 保 护 等服 务 手册 、 指 南 2万 余 册 , 识 产 权 宣 传 普 及 工 作 取 得 实 效 。 知 13 围 绕 中 心 , 识 产 权 支 撑 创 新 型 云南 建 设 作 用 进 一 步显 现 . 知 131知识 产权 创 造 再 上 新 台阶 ..
用知识产权制度 的典型事例。 截至 2 1 0 0年 1 0月, 宣传专版、 专 栏 2 0期 , 9 专题 7 0期 , 刊登 稿件 1 0 0 0多篇 , 各类媒体 报道 知 识产权 1 0余 次, O 知识 产权 宣传报道工作不断深入。
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第659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第659号)](https://img.taocdn.com/s3/m/5ec4a90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7.png)
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第659号)第一篇: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第65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第659号)发布时间:2008-1-7 浏览量:444 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59号为加强对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指导,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管理,积极培育和引导建设技术市场的发展,加快推进建设事业科技进步,依据《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09号)、《建设部推广应用新技术管理细则》(建科[2002]222号)和实施《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建科[2006]315号)的要求,我部组织编制了《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以下简称《技术公告》)。
现予公告,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技术公告》是在我部全面研究、分析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工作和科技发展规划及其技术创新部署,提出《建设事业“十一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的基础上编制的。
体现了在“十一五”科技支撑和引领建设事业发展工作中,更加注重资源环境科技问题、社会发展科技问题,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统筹中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科技问题,进一步强化了对建设事业技术发展的导向。
公告的技术内容覆盖了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利用技术、节地与地下空间利用技术、节水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节材与材料资源合理利用技术、城镇环境友好技术、新农村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新型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及质量安全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城市公共交通技术等9个重点推广技术领域,共计395项技术,其中推广应用技术326项,限制使用技术37项,禁止使用技术32项。
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主管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开展工程示范,加强工程化应用技术配套,积极推进《技术公告》发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措施加强宣传,使本地区有关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监理、质量、安全、施工图审查、验收等工程相关单位和技术应用单位以及基层建设主管部门、尽快了解并准确把握公告的内容和技术要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技术升级,确保《技术公告》的实施。
23666408
![23666408](https://img.taocdn.com/s3/m/1f54bb3c10661ed9ad51f380.png)
表》 ( 中国医学科学 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翻 译编制)、 《 中医药主题词表》 ( 中国中 医研究院医学情报研究所编制 )、 《 汉语 主题词表》等等。
3 .主题词 的制 定
之间的复杂关系 ,用于文献数据库的有效 管理和利用,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
1 .关 于 主题 词 主题 词是 一 个抽 象的概念 ,是经有标题法、元 词法、关键词法和叙词法等几种 。
标 题法 ,属 于 先 组定 组式主 题 词法 ,
规范化处理的最能表达文中主题概念 的词 语。而规范化处理 ,就是在文献存储时,
是经过严格规范的先组定组式标题,如美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文献部
维普资讯
特点 ,非常适 合急 剧增 长而 迅速发 展 的网
络电子资源的需要。相反,其非受控性也 大大影响了它的检准率和检全率,另外 ,
由于词 的非受 控性 ,词 表可 以随着 文献 的
不断增多而扩大。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 息中心就有一套拥有 2 多万条词汇 的关键 O
词表 。
物丙烯腈, 丁二烯一 苯乙烯的缩写
( rlntl—u i es rn )。要检 索 Acyoi eb mde —t ee n n y
有关 防抱死系统技术的专利文献,可以利 用关键词 A S B 结合 D r et e n 分类代码优化 w 检索结果, 德温特分类代码: 1一车辆刹 Q8 车控制系统。又如美 国专利局制定 的 《 分
一
扩大检索范围。如一些常用的主题词表有 《 医学主题词表》 (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
编制 )、 《 汉 对照 医 学主题 词注 释 字顺 英
、
主题 词 系统
主题词系统是由一套制定完整的主题
词 方法 , 以及 一 个完 整的 、经 过规 范化 处 理 的主题 词表 构 成 。它可 以解 决相 关词 汇
紧密配合两个“十一五”规划实施扎扎实实做好学会工作
![紧密配合两个“十一五”规划实施扎扎实实做好学会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d95bcbd9240c844769eaee4c.png)
现在 , 我代表第三届理事会 , 向年会做报告 ,
题 目是《 紧密配合两个“ 十一五” 规划实施 , 扎扎实 实做好学会工作》 。
1 20 06年 工作 回顾
第 三届 分 会 理 事会 在换 届 后 的第 一 年 即 20 年做了以下工作 :, 06
起召开 20 06年年会 , 出席这次年会的有 : 有关领
导, 分会理事 、 部分 院( ) 算机应用负责人 , 所 计 和
办 的浩辰 iA C D平 台和 系列 工程 设计 软件 研讨 会, 为软件的改进 、 推广提 出了建设性意见。 () 5 派专 家多次参加建设部 、 国勘察设计协 全 会举办的两个“ 十一 五” 规划的研讨会 , 会上 , 专家
三维协同设计上来 ;=是要从企业信息管理提升 三
() 4 分会的经费来 源紧张 , 有偿服务 的思路 、 办法尚需进一步探讨。
2 20 07年 的工作安排
20 年是我们 国家“ 07 十一五” 计划 的第二年 ,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 ,从 20 年到 2 1 年将有两 07 00
() 3 围绕软件正版化 , 派专家协助天津市勘察
也在 l T厂商与设计院之间穿针引线 ,进行 沟通 。
学会 的常务理事和有关专家们工作积极 ,勇于奉 献, 获得成效显著 , 得到上级学会 、 协会 的领导 和
设计协会组织 了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推广国产化 会员单位的好评 ,在此我代表学会 向他们表示衷 C D软件展示研讨会》 0 6 6 1 , A 。20 年 月 91 会议 心的感谢 。 3 顺利 召开 ,有三家软 件公 司介 绍 了他们开 发的 年来 “ 分会 ” 虽做 了一些工作 , 工作 的深 但 C D平 台,使与会者了解到勘察设计行业软件正 度 、 A 广度还不够 , 尚存在以下问题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中国专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十一五”信息化规划为目标,扎实推进专利信息化建设,顺利完成了规划的各项任务。
“十一五” 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了三大业务系统建设,专利审查进入无纸化“E时代”,建成中国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为十大重点产业振兴服务。
与“十五”相比,“十一五”中国专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启动
“十一五”期间,专利信息化发展健康快速,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信息化服务初具规模的同时,开始着眼规划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工作。
建设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专利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利用,不仅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支持和保障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国家知识产权局按照高标准规划、分步骤实施的原则,在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于2009年11月研究制定了《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规划建设包括国家专利数据中心、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在内的三级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要求各级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加快建设全国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作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抓紧抓好。
按照《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部署,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0年全面启动三级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框架的建设和完善工作——2010年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北京召开“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研讨会”,邀请局内相关部门和地方知识产权局共同研究讨论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同年4月,制定《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设立办法》,并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申报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通知》,要求各申报单位按照规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报送申报材料;2010年10月1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方案评审会”在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评审专家组”对申报单位进行评审,产生5个入选单位,并在其中设立1个作为试点单位;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不断致力于完善国家专利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全面铺开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完成了全国47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提供世界主要国家的专利数据库、专利信息检索分析工具以及硬件设备,为地方知识产权局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奠定基础。
如已开通的上海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收集了近80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的5000余万条专利文献数据(占全球所有专利文献的90%以上),整合了专利分析、评估、预警、转化和管理等服务功能,能满足不同用户对专利信息应用的需求。
目前,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为“十二五”的良好开局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我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主动开展了与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的专利信息合作工作,为“中国科学院知识产权网”和“高校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系统”提供了专利数据和专利信息应用工具,促进专利信息资源的有效传播和利用。
专利电子审批、检索系统建成上线
“十一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力完成了中国专利电子审批系统、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系统三大业务系统建设。
中国专利电子审批系统(“E系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十一五”规划建设重点项目。
E系统包括1个主平台和19个子系统,包含1.1万个功能模块,3600个界面,涉及配套项目15个,用户涵盖专利申请人、专利代理机构、全国26个知识产权代办处及国家知识产权局全部工作人员。
项目于2007年8月正式启动,2009年底前完成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全国26个代办处网络连通、数据准备、适应新专利法软件修改、用户培训、配套项目联调测试等系统上线准备工作。
项目按照“三次测试、两次演练、一次切换、一段并行”的规划,经过周密
部署和认真准备,2010年1月25日,E系统受理子系统正式受理专利申请,2月10日,E 系统整体切换上线,新电子申请系统及各配套项目同步上线运行。
至2010年12月,E系统上线运行逾十个月,项目原始需求和软件功能全部实现,系统运行稳定。
同时,E系统电子申请使用推广、电子申请客户端管理系统(EAC系统)推广、电子申请应急系统建设等工作稳步开展,其中电子申请率已由上线初期约7%上升至11月第四周的超过50%。
E系统的正式上线,实现了我国专利申请从提出到专利权失效全部法律程序、全流程、全方位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专利审查员从此告别了使用25年之久的纸件审批程序,进入无纸化“E时代”,标志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信息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专利申请人也可以使用全新升级的专利电子申请系统更加便捷地提交专利申请。
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S系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化“十一五”规划另一重大项目,分为局内和公众两个部分。
局内部分于2010年2月10日配合E系统上线正式投入使用。
该系统整合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各类专利信息资源,数据丰富,覆盖97个知识产权机构的9700多万件专利数据。
系统功能强大,集成多个现有专利、非专利检索及其它相关应用系统,为用户提供专利审查一站式检索功能。
还支持复杂逻辑算符的组合检索和多语种的专利摘要和全文信息检索,可以根据待审案卷信息主动推送本申请人相关申请、本领域重要申请人信息、本申请在各数据库中收录信息、同族信息、分案信息、语义检索推荐信息、本案卷PCT国际申请信息等八大类辅助信息,并提供在线翻译、查询法律状态、同族信息、引文信息、同义词、同根词扩展等十余种检索辅助工具,具有智能化特征。
检索报告直接返回E系统,实现了审查检索业务一体化。
公众部分于2010年下半年全面完成开发集成工作,预计将于2011年正式上线开通。
该系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自主建设的一套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满足社会公众专利应用需求,智能化与专业化特征相结合的专利检索与专利分析系统。
S系统公众部分与局内部分实现一套数据、两种应用,专利检索提供常规检索、表格检索和命令行检索等检索方式,专利分析提供快速分析、定制分析和高级分析等不同层次的分析方式,面向不同用户提供多层级服务,实现了针对专利数据的跨语言检索,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员的专业检索经验为专利数据的不同字段提供扩展检索手段,为系统用户提供数据全面、功能完善的应用服务系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基础专利信息服务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十一五”期间,为提高外观设计检索能力,改善基于著录项目的检索方式,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建设完成了中国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系统(“D系统”)项目。
D系统是通过图形比对的方式,实现外观设计的智能检索。
系统囊括中、美、日、韩和WIPO的外观专利图形数据,具备检索中外外观设计专利文献的能力。
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运行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困难,也暴露出我国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较弱等共性问题。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大举措,2009年初,国务院陆续出台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业等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而中国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正是根据十大重点产业特点“量身定制”,全面涵盖了十大重点产业所涉及的专利文献。
中国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各有关行业协会联合共建。
2010年2月25日,中国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成并正式开通运行,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功能最完备、数据最全面的公益性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
从数据上看,中国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收录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韩国、澳大利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非洲知识产权组织等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专利文献信息,还收录了“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等
新型经济体的专利数据,数据总量达到3337万余条。
从功能上看,中国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集产业分类导航、检索、分析、机器翻译等功能于一体,具备分类导航检索、表格检索、表达方式检索等多种检索模式,实现中外专利混合检索,还提供趋势分析、区域分析、技术分类分析等8种分析模式,并能将检索出的英文专利信息自动翻译为中文。
回眸“十一五”辉煌,展望“十二五”蓝图。
“十二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进一步扩展专利信息化建设范围,优化整合信息资源及应用,稳步推进信息化国际合作,大力完善信息化保障体系,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