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细菌、寄生虫、营养及管理的死淘原因调查与防控
肉鸡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肉鸡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51aaaaf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8.png)
肉鸡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肉鸡猝死症是指肉鸡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突然死亡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较高,对农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肉鸡猝死症的病因复杂多样,常见病因包括环境因素、感染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等。
本文将围绕肉鸡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1. 环境因素:如高温、低温、高湿、低湿、氨气浓度过高、通风不良等,这些因素会引起鸡只生理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鸡只猝死。
2. 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常见的病原体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这些病原体会引起鸡只多系统器官感染,造成死亡。
3. 营养因素:如饲料中营养成分不平衡,维生素缺乏,抗生素滥用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鸡只免疫力下降,消化吸收不良,从而引起鸡只猝死。
4. 遗传因素:猝死倾向性鸡株的选育,一些鸡株由于遗传缺陷,容易出现免疫功能异常或代谢异常,从而导致猝死。
二、临床症状:肉鸡猝死症的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如下:1. 羽毛粗乱、蜷缩、呈蓝色、无力或昏迷。
2. 食欲减退、水分摄入减少。
3. 呼吸急促、气喘。
4. 眼睛充血、湿润或呈暗褐色。
5. 腹腔腹泻、肠道异常。
6. 粪便颜色异常,如白色或绿色粪便。
7. 在剖检时,可见肉鸡器官出血、肝脏增大、血液淤滞等异常。
三、诊断与防治:1. 诊断:针对临床症状,结合病因分析、病原学检验等综合诊断。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验、病理学检查、流行病学调查等。
2. 防治措施:(1)改善环境:提供良好的饮水条件和养殖环境,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通风条件,减少氨气浓度等。
(2)合理饲养管理:选用高质量的饲料,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饲料污染,禁止抗生素滥用。
(3)预防感染:加强饮水、饲料卫生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注重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原体感染。
(4)遗传选育:选择抗病力强、生长性能优良的鸡株,避免遗传缺陷鸡株繁殖。
肉鸡猝死症的病因复杂多样,临床症状各异,对于预防和控制肉鸡猝死症,应从改善饲养环境、调整饲料配方、预防病原体感染以及合理选育等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以保证肉鸡健康生长。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680a21d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9.png)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肉鸡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肉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感染因素、环境因素、营养不良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以及预防措施。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染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
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常见的病毒有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禽白细胞病毒等。
2. 环境因素:高温、低温、湿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会影响肉鸡的生理状态,降低抗病能力,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
3. 营养不良:饲料配方不合理、饲喂错误、饲料质量差等营养不良因素会导致肉鸡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1.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死亡肉鸡进行解剖和组织学检查,观察病变部位和病变程度,确定病因。
2. 细菌和病毒检查:采集病鸡组织或排泄物样品进行细菌和病毒分离鉴定,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3. 免疫学检查:检测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和免疫器官指标,评估肉鸡的免疫状况。
4. 营养检查:检测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评估饲料质量及配方合理性。
1. 强化饲养管理:定期检查饮水和饲料质量,保持饲喂规律,及时更换饮水设备和清理环境,确保良好的卫生条件。
2. 合理使用药物:对肉鸡进行定期适当的疫苗接种,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对已经发生疾病的肉鸡,根据临床症状使用相应的药物控制病情。
3. 环境调控:根据肉鸡的生长需要,调整饲养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情况,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减少环境应激。
4. 合理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的品质,及时调整和补充需要的营养成分,促进肉鸡的正常生长和免疫能力。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发病的风险,提高肉鸡的免疫力和生产性能。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9d5b4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c.png)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肉鸡猝死综合征(Sudden Death Syndrome,SDS)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且多因素影响。
猝死综合征的发生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对肉鸡猝死综合征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1. 环境因素(1)温度:高温环境会影响鸡的健康状况,导致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容易造成鸡只生热应激,进而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引发猝死综合征。
(2)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鸡只的生长产生影响,增加其感染疾病的风险,从而诱发猝死综合征。
2. 营养因素(1)饮水质量:饮水中若含有过量的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磷农药、霉菌毒素等物质,都会对鸡只的健康状况产生影响,诱发猝死综合征。
(2)饲料质量:饲料中的养分不足或超标都会导致鸡只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容易患上猝死综合征。
3. 疫病因素(1)传染病:传染性疾病如新城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都会造成鸡只大量死亡,其中某些病毒和细菌还会引发猝死综合征。
(2)寄生虫:鸡只体内寄生虫的存在也是猝死综合征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4. 遗传因素鸡只本身的遗传易感性也会影响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例如一些家系或品系的鸡只就比其他品系的鸡只更容易发生猝死综合征。
二、实验室检查1. 病理学检查对疑似患有猝死综合征的肉鸡进行解剖检查,观察其主要脏器的形态,了解是否存在肉眼可见的病变。
对猝死的肉鸡进行组织的细菌学检验,了解是否存在细菌性感染。
典型的细菌感染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
对疑似感染病毒的肉鸡进行病毒学检验,以排除或确认病毒感染。
常见感染的病毒包括新城病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
4. 寄生虫学检查对肉鸡进行寄生虫学检验,排除或确认寄生虫感染。
常见感染的寄生虫包括蛔虫、球虫、钩虫等。
对疑似患有免疫异常的肉鸡进行免疫学检验,了解其免疫功能的状态。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3f1aa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6.png)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肉鸡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肉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是由于环境、饲料、管理等因素引起。
肉鸡猝死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因此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实验室检查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病原因1. 病原微生物: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与病原微生物密切相关。
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葡萄球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是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2. 饲料不良:饲料中的质量和营养不良也是肉鸡猝死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饲料中的霉变、异物、药物残留等都可能导致肉鸡的生长受阻,免疫力下降,从而易患疾病。
3. 环境因素:饲养环境的不良条件也是肉鸡猝死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
例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等都会引起肉鸡的压力增大,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4. 疫苗接种不当:疫苗接种不当也是引起肉鸡猝死综合征的一个因素。
疫苗在接种过程中如果不符合要求或者保存条件不佳,会造成免疫效果不良,增加了肉鸡患病的风险。
二、实验室检查1. 病原微生物检测:通过对肉鸡猝死综合征患鸡的病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病毒分离、PCR检测等方法,可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2. 饲料检测:对生产过程中的饲料样品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和微生物学检测,了解其质量和营养水平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排查是否有霉变、异物和药物残留等情况。
3. 环境监测:对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不良因素并加以改善。
4. 疫苗检测:对购进的疫苗进行质量检验,并在使用前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保存和接种。
三、防治方法1. 合理饲养管理:加强对饲养环境的管理,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和通风条件,确保肉鸡的生长环境舒适。
2. 饲料管理:选用质量优良的饲料,并在饲料生产过程中加强卫生管理,防止饲料霉变和受污染。
3. 病原控制:定期对肉鸡进行疫苗接种,并加强对养殖环境、饲料的卫生管理,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51cc5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4.png)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肉鸡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肉鸡疾病,其发病率高,导致养殖业损失严重。
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与环境、饲料、遗传等因素有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科学的实验室检查和综合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1. 环境因素(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度、气温骤变等均可能导致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2)空气质量:通风不良、床料过厚、粪便过多堆积等会增加空气中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影响肉鸡的呼吸。
2. 饲料因素(1)饲料质量:饲料中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过高,均可能对肉鸡的健康造成影响。
(2)饲料营养不均衡: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过量,都可能引发猝死综合征。
3. 遗传因素一些肉鸡品种存在遗传性疾病或者遗传缺陷,容易出现猝死综合征。
4. 其他因素肉鸡养殖管理不当、疫病传播等都可能导致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1. 病原学检查对猝死肉鸡进行病原学检查,可以采集血液、组织等样品,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以确定致病菌的种类和数量。
2. 环境检测对饲料、饮水、养殖场环境等进行检测,包括氨气、二氧化碳、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以排除环境因素对肉鸡健康的影响。
3. 营养成分检测对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以确保饲料质量达标,不会影响肉鸡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4. 遗传检测对肉鸡品种进行遗传检测,发现存在遗传性疾病或缺陷的个体,可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淘汰,降低猝死综合征的发病率。
5. 疫病检测定期对肉鸡进行疫病检测,及时发现并控制一些常见的传染病,降低其对肉鸡健康的影响。
以上实验室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养殖户全面了解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针对性地进行综合防治措施。
1. 环境改善加强饲养环境管理,保持鸡舍通风良好,避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积聚,注意饲料和粪便的及时清理,确保空气质量清洁。
2. 合理饲养管理严格控制饲料和饮水的质量,避免有害物质对肉鸡的影响,合理搭配饲料,确保肉鸡获得充分的营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e37a8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e3.png)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肉鸡猝死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肉鸡疾病,其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病因复杂,病因学研究是其防治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其实验室检查与防治措施。
1.环境因素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流、光照、空气质量等。
高温、高湿、低通风、强烈的阳光照射等不良环境会导致肉鸡体温过高,严重影响其生理功能,降低免疫力,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2.饲料因素饲料的质量和营养成分对肉鸡的健康非常重要,如饲料不合理、夹杂异物、使用过期饲料,均会导致肉鸡患病。
此外,饲料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导致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3.病原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均能导致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其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是主要的病原体。
4.遗传因素肉鸡的遗传性状与其抗病性相关,如性状的不良选择、过于密集的人工圈养等均会导致遗传变异,降低肉鸡的抗病能力,易患病死亡。
二、实验室检查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是预防和控制病情的重要手段。
主要采用的检测方法有细菌培养技术、病毒分离技术、血清学检测、组织学检测等。
1.细菌培养技术采集患病肉鸡的脏器、组织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可明确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和病变程度。
2.病毒分离技术进行细胞培养,将病原体头芒、血清、臟器标本等接种于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和病原体生长情况,可明确病原体的种类并进行病原学研究。
3.血清学检测通过血清免疫学检测法检测血清中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水平,可快速筛查肉鸡患病的机率,并进行预防和控制。
4.组织学检测对肌肉、内脏等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测,分析病理变化,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和病因所在。
三、防治措施针对肉鸡猝死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我们可以采取如下防治措施:改善肉鸡的生活环境,控制温度、湿度和气流,注重通风和灭菌,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情。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cd56e5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d.png)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肉鸡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影响了肉鸡生产的稳定与高效。
本文将就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1. 高温高湿环境: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肉鸡易受到热应激,导致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口渴等症状,进而引发肉鸡猝死。
2. 饲料中毒:饲料中的霉菌毒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引起肉鸡的中毒反应,导致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3. 传染病: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传染病的侵袭,会对肉鸡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肉鸡猝死。
4. 饲养管理不当:不合理的饲料配比、喂养不到位、环境卫生差等都会增加肉鸡患病风险。
5. 遗传因素:部分肉鸡品种由于遗传缺陷,容易发生猝死综合征。
以上就是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常见发病原因,饲养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与预防。
二、实验室检查1. 病理学检查:通过对猝死肉鸡的尸体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肉鸡内脏器官的病变情况,以判断肉鸡是否患有猝死综合征。
2. 细菌学检查:对肉鸡的粪便、尿液、血液等样本进行细菌学检查,确认是否存在致病菌的侵袭。
3. 病毒学检查:采集肉鸡病变组织样本,进行病毒学检测,确定是否患有传染病毒的感染。
4. 毒素检测:对肉鸡饲料、饮水进行毒素检测,排除饲料中毒引起的猝死综合征。
5. 免疫学检查:检测肉鸡的免疫功能,评估其免疫系统的健康状况。
通过上述实验室检查,可以全面了解肉鸡猝死综合征的病因,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三、防治措施1. 控制饲养环境:合理控制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避免肉鸡因高温高湿而导致猝死。
2. 饲料安全保障:严格把关饲料质量,避免饲料中霉菌毒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
3. 加强疫病防控:定期进行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检测,加强免疫预防,保障肉鸡的健康。
4. 合理饲养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包括饲料配比、集约化喂养、环境卫生等,降低猝死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肉仔鸡饲养后期死亡原因及其防制对策
![肉仔鸡饲养后期死亡原因及其防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700386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3.png)
肉仔鸡饲养后期死亡原因及其防制对策在肉仔鸡生产实践中,一般而言其死亡率是随鸡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
饲养前期因孵化原因(脱水、脐炎等)或管理不当而造成少量鸡只互亡;饲养后期,鸡只死亡大多数发生在4周龄以后,死亡率普遍较高,这直接影响肉仔鸡饲养场户的经济效益。
就肉仔鸡饲养后期的死亡原因作一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制措施。
一、肉仔鸡饲养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免疫失败或免疫程序不当肉仔鸡新城疫(ND)、法氏囊(IBD)、传染性支气管炎(IB)等主要传染病的免疫工作,一般在3周龄前完成。
如果不能严格遵守免疫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制订的免疫程序不符合本场(户)的实际情况,免疫后可导致免疫失败或免疫后不能使鸡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来抵御潜在的或外来病原的侵袭。
此外,由于鸡体抵抗力的降低,还可诱发其他疾病,导致肉仔鸡后期发生典型的或非典型的ND、IBD及IB等多种疾病而造成经济损失。
2、忽视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一般而言,饲养者在育雏期间特别是在育雏前期1~2周内,对雏鸡的管理是比较重视的,育雏的温度、湿度、密度、采食和饮水的槽位等都控制得比较好。
饲养前期由于鸡只饲养密度较大而占用面积小,通常能较好地控制舍内的通风换气,故前期死亡较少。
随着鸡只日龄的增加和饲养面积的扩大,一些饲养者认为:肉仔鸡后期比前期好管理,因而忽视对后期仔鸡的认真管理,从而造成死亡率上升。
例如,后期温度达不到肉仔鸡生长发育的要求,鸡只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鸡不但发育缓慢、抵抗力下降,而且还可诱发呼吸道疾病、腹水症等疾病的发生。
由于肉仔鸡后期体重增加较快,采食量、饮水量和排泄量亦相对增加,这就要求饲养管理更要加强。
如果管理不善,通风不良或不能正常地通风换气,饲养面积不能相应地增加,垫料过湿又不能及时更换,粪便亦不能及时清除,这样时间一长,会造成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在害气体在舍内积聚过多,从而使得饲养环境越来越恶劣,易引起大肠杆菌病和呼吸道疾病,造成死亡增加。
肉仔鸡后期生长速度越来越快,对防疫、换料、转群的驱赶和捉拿、温度变化、声响及惊扰等各种应激因素愈来愈敏感,这也是造成后期死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以冬季的温差过大和炎热夏季的热应激造成鸡只死亡更为多见。
放养肉鸡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放养肉鸡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0f685ef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64.png)
放养肉鸡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放养肉鸡是指雏鸡脱温后,经1~2个月的舍内培育,体重达0.5~1.0千克后,放养于果园、草地中进行育肥的饲养方式。
本文介绍放养肉鸡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方法。
一、放养肉鸡常见的寄生虫病
1、鸡赖利绦虫病:仔鸡感染后表现为长期下痢,食欲减退,消瘦,冠苍白,羽毛蓬乱,两翅下垂,发育受阻,甚至引起大批死亡。
2、仔鸡蛔虫病:带虫成鸡是主要的感染源,其排出的虫卵在蚯蚓体内可长期保持生命力和感染力。
鸡摄入含有虫卵的饲料、饮水和蚯蚓后,幼虫即在肠道内逸出、寄生并感染。
二、放养肉鸡寄生虫的防治措施
在肉鸡放养的前、中、后期,积极的预防,预防是防止寄生虫病的关键。
具体措施如下:
1.搞好鸡的驱虫工作:肉鸡在放养之前一个月,进行第一次驱虫。
放养之后15~20天进行第二次驱虫。
以后每隔1~2个月驱虫一次,直到上巿销售为止。
2.粪便处理:经常清扫仔鸡栖息舍内的粪便及垫草,并定点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定期彻底消毒。
经常观察鸡群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防止仔鸡遭受雨淋与兽害。
合理调整精料的质与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三、放养肉鸡寄生虫病的治疗
一旦发现寄生虫病例后,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可选用丙硫苯咪唑10~20毫克/千克,拌料饲喂。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062c8c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2.png)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肉鸡养殖是农业生产中较为重要的分支之一,其中疾病防控是关键的环节。
常见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和营养代谢疾病等。
以下是各阶段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一)雏鸡阶段1、宿主能力低,易感染新城疫、禽霍乱、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
在防治中,应采用消毒、隔离等方法,给雏鸡清洁环境和饮用干净水,提高其免疫力。
2、同时,在物质代谢非常活跃的阶段,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等不充分的饲养管理,也容易引起卵黄质缺乏性营养不良、鸡盲、体重不良等营养代谢疾病。
应保证合理饲料配比,给雏鸡添加合适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加强日常管理,提高饲养技术水平。
(二)生长阶段1、细菌性疾病。
生长阶段鸡的抗体水平下降,易感染疫霉病、大肠杆菌、副伤寒等。
应增强催生鸡的免疫力,加强通风和卫生,严格隔离新进鸡,避免交叉感染。
2、病毒性疾病。
如新城疫、家禽流感等。
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消毒,控制鸡群密度,避免聚集,减少病毒传播。
3、营养代谢疾病。
长时间的过度加饲、缺乏适当的运动、搭配不合理的饲料等都可能导致代谢紊乱、脂肪肝、石蜡样肌肉病等病症。
应注意膳食平衡,控制饲喂量和频次,加强鸡的运动量,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三)成熟阶段1、寄生虫病。
鸡虱、蚤子、耳螨、蝨子等都是成熟阶段肉鸡的常见寄生虫。
应及时清理鸡舍、饲料桶、饮水器等中的虫卵,加强卫生消毒,适时进行驱虫治疗。
2、鸡冠病。
成年鸡冠部分发病率较高,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可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疫苗接种、加强厕所卫生、减少过度饲喂和运动不足等。
综上所述,肉鸡养殖各阶段都存在不同的疾病风险,预防和治疗措施因病而异。
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肉鸡疾病的根本措施。
浅谈鸡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控制措施
![浅谈鸡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123dc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a.png)
浅谈鸡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控制措施鸡是我国人民常见的家禽,养鸡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然而,鸡的常见疾病给鸡的养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鸡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浅谈。
一、鸡的常见疾病1.鸡大肠杆菌病:鸡大肠杆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鸟类细菌疾病,主要通过口鼻呼吸道和食物消化道传播。
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杂毛、羽翼沉重、食欲减退、腹泻等。
鸡大肠杆菌病对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都有很大的损害。
2.鸡传染性法氏囊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禽法氏囊炎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鼻孔、呼吸道粘膜和体液传播。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急促、食欲减退、羽毛松散、咳嗽、流泪等。
它不仅影响鸡的生长和生产性能,还可引起鸡的管道堵塞,导致死亡。
3.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通过吸入感染。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呼吸急促、喘息、流泪、咳嗽、食欲不振等。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不仅导致鸡的生长发育变差,还可导致鸡的死亡率增加。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饲养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确保鸡群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合理配置饲料,保证鸡群的营养饱满。
定期体检鸡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提高鸡群的免疫力:给鸡群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包括鸡蛋抗体接种和鸡后天免疫接种。
合理选用疫苗,确保疫苗的品质和有效性。
3.控制饲料污染:饲料是鸡疾病的重要传播源,要加强饲料的质量控制,避免饲料受污染。
饲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和无害的地方,避免与化学品和有毒物质接触。
4.加强卫生防疫措施:严密控制鸡群的进出,确保鸡只养殖场的卫生安全。
对鸡群进行定期的消毒和灭虫工作,避免病毒和细菌的侵入和传播。
5.增强畜牧员的养殖知识:畜牧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了解鸡的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控制措施,掌握正确的养殖技术,及时发现并处理鸡群中的异常情况。
总之,鸡的养殖中常见疾病的预防控制是鸡农朋友应该重视的问题。
只有加强养鸡环境管理、提高鸡群的免疫力、控制饲料污染、加强卫生防疫措施和提高畜牧员的养殖知识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鸡的常见疾病,提高鸡的生产效益。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54df56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6b.png)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肉鸡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肉鸡疾病,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它的发病原因十分复杂,可能与环境因素、营养因素、遗传因素、感染病原体等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针对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和防治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一、发病原因1. 环境因素: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对肉鸡的健康影响很大。
如果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畅,都会导致肉鸡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引发肉鸡猝死综合征。
2. 营养因素:鸡只的饲料中缺乏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会导致鸡只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易患上各种感染疾病,从而出现猝死症状。
3. 遗传因素:鸡只的遗传背景也对其患病风险有一定影响。
一些遗传性的疾病会使肉鸡更容易发生猝死。
4. 感染病原体:一些病原菌、病毒的感染往往是肉鸡猝死综合征的直接诱因。
传染性法氏不安死症、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肉鸡猝死。
二、实验室检查针对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对鸡只的血液、粪便、尸检等样本进行相关检测。
1. 血液检查:可以通过血液检查来了解鸡只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等。
包括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生化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等检测项目。
2. 粪便检查:对鸡只的粪便进行检查,可以了解是否存在寄生虫、细菌感染等情况,及时提供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尸检:尸检是发现肉鸡猝死综合征病因的重要手段。
通过尸检可以发现病变器官、病变程度,为进一步的病原学分析提供样本。
三、防治措施在采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对肉鸡猝死综合征的防治措施也至关重要。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舒适,合理控制饲料配制,确保鸡只的养殖条件良好。
2. 营养调理:合理配制饲料,确保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供给,提高鸡只的免疫力和生产能力。
3. 风险控制:严格防范疾病的传播,保持鸡群的健康,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
4. 疫病监测:定期对鸡只进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患病鸡只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abef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d.png)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肉鸡养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随着人们对禽肉需求的增加,肉鸡养殖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肉鸡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损失。
了解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肉鸡养殖初期疾病及其防控措施1.新生鸡腹泻病新生鸡腹泻病是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腹泻、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幼鸡的营养,保持环境卫生,做好饮水卫生管理等。
一旦发现腹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对患病鸡隔离治疗。
2.肉鸡传染性软骨病肉鸡传染性软骨病是由维生素D缺乏或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主要症状为跛行、畸形骨骼、生长迟缓等。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料营养,科学配合饲料,避免维生素D和钙磷缺乏等。
一旦发现患病鸡只,应及时就医,并及时调整饲料配方。
3.肉鸡传染性突发性致死综合征肉鸡传染性突发性致死综合征是由导致免疫功能紊乱、机体抵抗力减弱等原因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症状为突然死亡、精神不振、腹泻等。
预防措施包括科学饲养管理,提高鸡只的抵抗力,避免引起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等。
一旦发现患病鸡只,应及时就医,并对鸡群进行隔离治疗。
概括来说,肉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腹泻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炎、胸腺炎、雷氏病、肠炎症、大肠杆菌病、传染性软骨病、传染性突发性致死综合征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养殖户应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等。
定期对鸡只进行免疫接种,提高鸡只的免疫力,降低发病风险。
一旦发生疾病,及时就医,并对鸡群进行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肉鸡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率,保障鸡只的健康和生长,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3e45a4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8.png)
肉鸡养殖各阶段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肉鸡养殖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但肉鸡生长中会遇到很多疾病,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疾病防控,是保持肉鸡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和防止养殖业经济损失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通过对肉鸡养殖各阶段常见疾病及其防控措施的探讨,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1. 生产初期1.1 外源性呼吸道病毒病症状:头部奇痒,眼流泪,鼻涕增多,喘气短促。
防控措施:1)请厂家提供健康良好的鸡苗;2)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换气;3)在冬季及雨季增加饲养密度,避免气侯变化带来的影响。
1.2 新城疫症状:急性传染病,发热、呼吸困难、腹泻、死亡率高。
防控措施:1)在圈舍入口、排气口处设置消毒桶和消毒方案;2)在饲喂过程中添加必要的抗生素;3)鸡苗接种疫苗,保证接种对疫苗后的鸡只进行隔离饲养。
2. 生长中期2.1 眼炎病症状:眼睛发炎,闪电,发红,结痂。
防控措施:1)调整养殖环境温湿度,保证湿度适宜;2)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灰尘、氨气和二氧化碳的积累;3)饲养过程中,添加维生素A及维生素C。
2.2 过敏性皮炎症状:皮肤潮红、瘙痒、脱毛,增加死亡率。
防控措施:1)保持圈舍的清洁干燥,减少鸡舍的灰尘和氨气;2)加强饲养管理,饲料不要过粗,适量添加药物,饮水清洁;3)加强饲养环境的通风、换气。
防控措施:1)增加通风换气次数,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控制养殖密度;2)饲养过程中加强管理,控制气温和湿度,注意饮水分配;3)增加免疫力,鸡苗时期接种到病毒或细菌等需要免疫的疾病。
3.2 脚底炎症状:足底生病,行走困难,久而久之会导致瘸腿。
防控措施:1)圈舍底部铺设充气海绵板,保持通风、干燥;2)在圈舍入口设置消毒桶和消毒浸泡方案,控制感染源;3)利用常用病防药混合饲料,增加免疫力。
结语:在肉鸡养殖过程中,疫病的防控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注意圈舍的清洁卫生、饲料控制、适度添加抗生素、加强免疫、及时发现症状、快速采取措施等等。
肉鸡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肉鸡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7064fe8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4.png)
肉鸡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肉鸡猝死症是指肉鸡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突然发生的疾病而引发的突然死亡现象。
这类疾病对肉鸡的健康和养殖业的经济利益都会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就肉鸡猝死症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1. 疾病病原体感染: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的感染都是导致肉鸡猝死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等。
2. 饲料不良:饲料中添加的疫毒或霉变饲料等会导致肉鸡猝死症的发生。
3. 环境应激:包括气温、湿度、通风、光照等方面的不良环境会导致肉鸡身体发生应激反应,从而出现猝死症状。
4. 配种不良:选种不当,造成肉鸡优良性状遗传不良,也会引起猝死症的发生。
5. 其他因素:如管理不当、养殖密度过大、疫苗接种不当等因素,也都可能导致肉鸡猝死症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肉鸡猝死症的临床症状常常是难以察觉的,因为发病的时间较短,死亡也比较突然,很少出现临床症状。
但一般来说,患病的肉鸡会出现食欲减退、行为异常、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肉鸡会出现抽搐、翻身、大量腹泻等现象,最终死亡。
三、诊断要想准确诊断肉鸡猝死症,必须结合禽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
还需进行相关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以明确病原体感染的情况。
同时还需对饲料、环境条件等进行检测,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肉鸡猝死症的因素。
综合考虑种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定肉鸡是否患有猝死症。
四、防治1. 疫苗接种:建议对肉鸡进行健康的疫苗接种,增强其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2. 饲养管理:严格按照规范的饲养管理标准进行操作,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的饲料比例,避免应激因素对肉鸡的影响。
3. 环境控制:尽量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如适宜的气温、湿度、通风等,减少环境应激对肉鸡的影响。
4. 饲料质量:定期检查饲料质量,避免给肉鸡提供疫毒或霉变饲料。
5. 加强管理:加强对饲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饲养技术水平,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14c9aefb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e.png)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肉鸡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肉鸡疾病,其病因复杂,包括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养殖管理不当等。
下面将从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不适宜,导致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引起肉鸡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肉鸡正常的生长和免疫功能。
2.感染因素:肉鸡猝死综合征常伴有多种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
这些致病因子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以及环境等途径进入肉鸡体内,引起鸡只感染和致病。
3.养殖管理不当:包括饲养密度过高、养殖环境不清洁、饲料营养不平衡等因素。
高密度饲养使得鸡只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易诱发争斗和压迫现象;环境不清洁易产生有害气体和细菌,影响鸡只的健康;饲料营养不平衡导致鸡只营养不良,降低免疫力。
1.病原学检查:采集病死鸡只的血液、组织或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通过血清学检测,可以了解鸡只是否感染病毒,并进行相关措施的制定。
2.生化学指标检查:包括血液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
通过检查血浆和血清中的生化指标,可以了解鸡只的健康状况和器官功能是否正常。
3.免疫学检查:包括抗体检测、免疫细胞计数等。
通过检测鸡只体内的抗体水平和免疫细胞数量,可以了解免疫功能的强弱状况。
1.改善养殖环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减少感染源的污染等。
2.合理饲养管理:合理控制饲养密度,给予足够的空间;保证饲料的质量和营养平衡,增强鸡只的免疫力;定期清理饮水器、喂食器等,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3.疫苗接种:定期给鸡只接种疫苗,提高免疫水平,减轻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使用保健药物:根据兽医的建议,合理使用抗生素、抗菌药物等,对感染的鸡只进行治疗。
浅谈鸡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控制措施
![浅谈鸡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1c82f8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4.png)
浅谈鸡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控制措施鸡是人类常见的食用禽类之一,但是鸡也常常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为了提高鸡的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安全,农民应该认真了解鸡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控制措施。
一、传染性疾病1. 新城疫新城疫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会导致鸡的感染率高达70%以上,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
预防措施包括养殖密度要合理、保持卫生、隔离新引进的鸡类,及时消毒编者注,使用强效疫苗。
2. 禽霍乱禽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一种疾病,在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爆发,会导致鸡的全群感染,使鸡的生产性能急剧下降。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加强环境卫生、严格实行消毒制度、常备微生物防治群体引入口的驱虫药物,同时饮水中添加抗生素。
二、寄生虫病1.蛔虫病蛔虫是常见的寄生虫之一,会寄生在鸡肠道内,导致营养吸收不良、鸡群生产下降。
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鸡舍、饮水和饲料。
寄生虫病会导致鸡的体重下降,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预防控制措施主要是加强饲养卫生管理,注重饮水环境的清洁,及时使用药物防治。
三、呼吸道疾病1. 鸟呼吸道病毒病这是一种高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会导致鸡的短期产蛋量下降,长期危害鸡的生命安全。
预防措施包括场所、设施多级保养和消毒,领略不良卫生,加强细菌防治措施;同时,做好群体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隔离发病鸡。
2. 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易发生在饲养密集的鸡群中,会导致鸡的体重下降、产蛋率降低。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饮水环境卫生、增强场地通风和灌氧作用。
四、消化道疾病1. 鸡肝白病2. 鸡痢疾鸡痢疾产生于鸡的消化系统,会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及发生大批死亡。
预防措施包括实施早清早消毒、保持饮水环境常洁,加强鸡的营养管理等。
以上就是鸡的常见疾病及预防控制措施的浅谈。
在鸡的养殖过程中,农民需要认真做好各项预防措施,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做好饮水环境清洁等,提高鸡的免疫力,保障鸡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放养肉鸡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
![放养肉鸡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1679d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2.png)
鸡球虫病
简介
鸡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于鸡的 肠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腹泻, 便血,严重时导致死亡。
防治
保持鸡舍干燥卫生,定期清理粪便 ,消毒鸡舍和饮水设备,使用抗球 虫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鸡组织滴虫病
简介
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寄生 于鸡的肝脏和胆管内引起的一种
寄生虫病。
鸡球虫病是由球虫寄生于鸡的消化道引起的疾病,病鸡表现为食欲不振、便血、腹泻等。治疗方法可采用球虫清 ,按每千克饲料添加药物20-30毫克,连用3-5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卫生。
案例三:鸡组织滴虫病的防治
总结词
鸡组织滴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可采用甲硝唑进行治疗。
详细描述
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寄生于鸡的肝脏和盲肠引起的疾病,病鸡表现为食欲不振、消瘦、腹泻等 。治疗方法可采用甲硝唑,按每千克饲料添加药物20-30毫克,连用3-5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 鸡舍干燥、卫生。
死亡率上升
如果寄生虫感染得不到及 时治疗,可能会导致鸡死 亡率上升,给养殖户带来 经济损失。
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定期驱虫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定期给鸡驱 虫,以预防寄生虫病的感染。
合理饲养
合理饲养鸡,提高其抵抗力,减少寄生虫的 感染。
保持卫生
保持鸡舍内卫生,定期消毒,及时清理鸡粪 ,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观察鸡的排泄物
如是否有血便、黏液便、腹泻等。
观察鸡的行动
如步态是否稳健,运动是否灵活等。
实验室诊断
1 2
粪便检查
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中的虫卵、虫体等。
血液检查
通过显微镜检查血液中的寄生虫,如鸡球虫等。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d96fbb8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95.png)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实验室检查与防治肉鸡猝死综合征是肉鸡在生长期突然死亡的一种疾病,常见于肉鸡繁殖品种。
该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异常:饲料成分不足或不平衡,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缺乏,导致鸡只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疾病发生。
2. 环境异常:高温、高湿、高浓度氨气等环境异常会引起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这些环境异常会导致鸡只产生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等问题,进而导致鸡只死亡。
3. 鸡只选育不良:选育不良的肉鸡容易患疾病,抵抗力较差,容易发生猝死综合征。
根据不同的疾病原因,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具体的发病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1. 饲料检查:对饲料的成分、营养价值、微生物污染等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饲料异常导致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3. 免疫学检查:检测鸡只的免疫力水平,包括血清学、细胞学检查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免疫力下降导致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发病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合理饲养管理:加强饲料的营养调控,保证饲料的平衡供给。
合理控制鸡舍的温湿度,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
采用有效的通风设备,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秽物。
2. 合理选育:选择抗病力强、适应环境的肉鸡品种进行养殖,提高鸡只的抵抗力。
3. 强化免疫程序:加强疫苗接种、药物预防等免疫措施,提高鸡只的免疫力。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具体的发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选育、强化免疫程序,可以有效预防肉鸡猝死综合征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株毒素的多重PCR鉴定结果
药敏结果
制订了《白羽肉鸡商品化雏鸡质量标准》并通过了评审答辩; 《中国兽医杂志》发表论文1篇; 副主编十三五规划教材《兽医微生物学》一部。
2019年度计划
继续调查不同养殖模式的肉鸡养殖场,定期了解和检测养殖过 程中细菌、寄生虫、饲料和管理状况。
形成1个规范草案。 完成文章1篇。
0% 笼养
网养
地养
病原感染的种类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支原体 其它细菌 病毒
对即墨一个笼养肉鸡场的一个养殖周期中空气、水线、粪便中的产 气荚膜梭菌载量进行了检测,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毒素类型鉴定和 耐药性检测。
不同日龄空气中产气荚膜梭菌数量 不同日龄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数量
肠道内容物中产气荚膜梭菌的菌落计数
2018年度课题经费及人员投入使用情况
年度重要进展及成果
对即墨、高密、乳山等多个不同养殖模式的肉鸡养殖场的死淘情况进 行了调查和检测分析;
初步结果
70%
பைடு நூலகம்
60%
50%
40%
30%
20%
10%
0% 笼养
地养
网养
引起肉鸡死淘的4种因素占比
细菌性感染 球虫 管理因素 营养因素
60% 50% 40% 30% 20% 10%
—2018年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
“
肉鸡细菌、寄生虫、营养及管理的 死淘原因调查与防控
2019 年 2 月 17 日
1. 2018年度进展情况
任务内容
➢完成对30个不同饲养模式的 肉鸡养殖场的调查,获得细 菌、寄生虫感染、营养和管理 引起肉鸡死淘的基础资料。 ➢完成1篇文章。
预期目标
➢ 发表文章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