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考专题50 定量实验-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Word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化学科第一轮复习资料(定量化学实验)-10页精选文档

2019年高考化学科第一轮复习资料(定量化学实验)-10页精选文档

第六单元 化学实验第4节 常见定量实验【考纲要求】1.了解常见定量实验的基本原理、分析思路和基本方法。

2.掌握定量实验误差分析的基本思路。

【课时安排】2课时【例题分析1】溶液的配制1、填空:用100gNa 2CO 3·10H 2O 配制8%的Na 2CO 3溶液步骤如下:(1)、计算:需加水 g ;(2)称量:用 称量所需Na 2CO 3·10H 2O g ,倒入 里;(3)溶解:用量筒量取 毫升水,即可近似地看作是 克水。

把量取好的水倒入装有Na 2CO 3·10H 2O 的烧杯里,用 搅拌,使Na 2CO 3·10H 2O 完全溶解。

(4)装瓶:转入试剂瓶中贴上标有 的标签。

2、【例题分析2】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用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分别进行 A.溶解度的测定 B.苯的硝化反应 C.酚醛树脂的制取(沸水浴加热)的三个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2)是因为 ;在蒸发溶液时,不能蒸发至干,是因为 。

(3)在上述溶解度的测定实验中,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

A.试管接触烧杯底部。

B.晶体置于空气中冷却C.将少量固体倒入蒸发皿中 D 读数时俯视温度计刻度【例题分析3】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根据实验室中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含量的实验,填写下列空白:(1)从下列仪器中选出所需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 。

A.托盘天平(带砝码)B.研钵C.试管夹D.酒精灯E.蒸发皿F.玻璃棒G.坩埚H.干燥器I.石棉网J.三脚架 丙乙 甲除上述仪器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加热前质量加热后质量W1(容器) W2(容器+晶体) W3(容器+无水硫酸铜)5.4 g 7.9 g6.8 g请写出结晶水含量(x%)的计算公式(用W1、W2、W3表示)x%=。

该生测定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从下列分析中选出该学生产生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写字母) 。

A.加热前称量时容器未完全干燥B.最后两次加热后的质量相差较大(大于0.1 g)C.加热后容器未放入干燥器中冷却D.加热过程中晶体有少量溅失【例题分析4】中和滴定亚甲基蓝(Methylnene Blue)在碱性条件下与葡萄糖作用生成亚甲基白(Methylene White)。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真题)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真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 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PO 数目为0.1N A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W<XB.常温常压下,Y单质为固态C.气态氢化物热稳定性:Z<W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碱10.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Zn+CuSO4Cu+ZnSO4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2Na2O22Na2O+O2↑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

2022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定量实验(物质的组成和产率的计算)

2022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定量实验(物质的组成和产率的计算)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定量实验(物质的组成和产率的计算)1.(2020·湖北宜城高三期中)固体化合物X由3种元素组成。

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由现象1得出化合物X含有氧元素B.固体混合物Y的成分是Cu和KOHC.X的化学式K2CuO2D.若X与浓盐酸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则反应中X作氧化剂2.(2019·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实验室按如下装置测定纯碱(含少量NaCl)的纯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滴入盐酸前,应将装置中含有CO2的空气排尽B.装置①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装置③C.必须在装置②③间添加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D.反应结束时,应再通入空气将装置②中的CO2转移到装置③中3.(2020·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三月考)氮化钙(Ca3N2)是高端荧光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氨气。

利用如图装置测定氮化钙产品纯度(杂质不产生气体,氨不溶于煤油)。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验前使用液差法检验装置气密性B.当产品与蒸馏水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直接读数即可C.如果开始仰视刻度线,终点时俯视刻度线,则测得结果偏高D.若将煤油换为水,可利用该装置测定CaC2样品(杂质不与水反应)的纯度4.(2020·甘谷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SiO2杂质)的含量。

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装置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A中药品应为浓硫酸B.在B~C之间应增添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装置,以除去氯化氢气体C.只要测定装置C在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也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D.为了测得C中生成的沉淀质量,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等操作5.(2020·河南宛城南阳中学高三月考)加热蒸干氯化镁溶液时因水解不完全会得到一种灰白色沉淀——碱式氯化镁,化学式可表示为Mg x(OH)y Cl z·n H2O,设计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其化学式。

化学实验综合题--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化学+Word版含解析

化学实验综合题--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化学+Word版含解析

专题化学实验综合题1.[2019新课标Ⅰ]硫酸铁铵[NH4Fe(SO4)2·x H2O]是一种重要铁盐。

为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在实验室中探究采用废铁屑来制备硫酸铁铵,具体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温度保持80~95 ℃,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反应产生的气体需要净化处理,合适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了_____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4)步骤⑤的具体实验操作有______________,经干燥得到硫酸铁铵晶体样品。

(5)采用热重分析法测定硫酸铁铵晶体样品所含结晶水数,将样品加热到150 ℃时,失掉1.5个结晶水,失重5.6%。

硫酸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碱煮水洗(2)加快反应热水浴 C(3)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防止Fe3+水解(4)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5)NH4Fe(SO4)2·12H2O【解析】(1)步骤①的目的是去除废铁屑表面的油污,油污在碱性条件下容易水解,所以工业上常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清洗,即碱煮水洗;(2)步骤②需要加热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温度保持80~95 ℃,由于保持温度比较恒定且低于水的沸点,故采用的合适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热水浴);铁屑中含有少量硫化物,硫化物与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为了防止倒吸可以加装倒置的漏斗,故选择C装置;(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Fe3+,且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理由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新的杂质。

2019高考全国Ⅲ卷化学试题解析.docx

2019高考全国Ⅲ卷化学试题解析.docx

2019高考全国Ⅲ卷化学试题解析.docx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Na23S32Cl35.5Ar40Fe56I127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答案】C【解析】A、硅是半导体,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A正确;B、铝合金硬度大,密度小,可用于高铁建设,B正确;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异味,但不能杀菌消毒,C错误;D、碘酒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D正确。

8.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答案】D【解析】A、甲苯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A不选;B、乙烷是烷烃,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B不选;C、丙炔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不选;D、碳碳双键是平面形结构,因此1,3-丁二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选。

9.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我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熔点:X的氧化物比Y 的氧化物高B.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硫酸【答案】B【解析】Y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由于均是主族元素,所以Y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可能是8个,则X只能是第二周期元素,因此Y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又因为Y的原子半径大于Z,则Y只能是第三周期的Mg,因此X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0-2)/2=4,则X是C,Z是Si。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6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0.6定量实验分析型实验题(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一、定量测定数据的方法和过程分析 1.沉淀法先将某种成分转化为沉淀,然后称量纯净、干燥的沉淀的质量,再进行相关计算。

2.测气体体积法对于产生气体的反应,可以通过测定气体体积的方法测定样品纯度。

量气装置的设计:下列装置中,A 是常规的量气装置,B 、C 、D 是改进后的装置。

3.测气体质量法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吸收剂中,通过称量实验前后吸收剂的质量,求得所吸收气体的质量,然后进行相关计算。

4.滴定法即利用滴定操作原理,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滴定和氧化还原反应滴定等获得相应数据后再进行相关计算。

例1、(2014·北京理综,27)碳、硫的含量影响钢铁性能,碳、硫含量的一种测定方法是将钢样中碳、硫转化为气体,再用测碳、测硫装置进行测定。

(1)采用装置A ,在高温下将x 克钢样中碳、硫转化为CO 2、SO 2。

①气体a 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②若钢样中硫以FeS 形式存在,A 中反应:3FeS +5O 2=====高温1________+3________。

(2)将气体a 通入测硫装置中(如图),采用滴定法测定硫的含量。

①H 2O 2氧化SO 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NaOH 溶液滴定生成的H 2SO 4,消耗z mLNaOH 溶液,若消耗1mLNaOH 溶液相当于硫的质量为y 克,则该钢样中硫的质量分数:________。

(3)将气体a 通入测碳装置中(如下图),采用重量法测定碳的含量。

①气体a 通过B 和C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2019年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定量实验

2013年~2019年全国高考化学真题分类解析:定量实验

专题23 定量实验2019年高考题【2019北京理综,26,12分】化学小组用如下方法测定经处理后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废水中不含干扰测定的物质)。

Ⅰ.用已准确称量的KBrO3固体配制一定体积的a mol·L−1 KBrO3标准溶液;Ⅱ.取v1mL上述溶液,加入过量KBr,加H2SO4酸化,溶液颜色呈棕黄色;Ⅲ.向Ⅱ所得溶液中加入v2mL废水;Ⅳ.向Ⅲ中加入过量KI;Ⅴ.用b mo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Ⅳ中溶液至浅黄色时,滴加2滴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终点,共消耗Na2S2O3溶液v3mL。

已知:I2+2Na2S2O3=2NaI+ Na2S4O6Na2S2O3和Na2S4O6溶液颜色均为无色(1)Ⅰ中配制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

(2)Ⅱ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Ⅳ中加KI前,溶液颜色须为黄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KI与KBrO3物质的量关系为n(KI)≥6n(KBrO3)时,KI一定过量,理由是________。

(6)Ⅴ中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___________g·L−1(苯酚摩尔质量:94 g·mol−1)。

(8)由于Br2具有____________性质,Ⅱ~Ⅳ中反应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否则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

(1)容量瓶(1分)BrO +5Br-+6H+=3Br2 +3H2O(2分)(2)3(3)(2分)(4)Br2过量,保证苯酚完全反应(1分)(5)反应物用量存在关系:KBrO3~3Br2~6KI,若无苯酚时,消耗KI物质的量是KBrO3物质的量的6倍,因有苯酚消耗Br2,所以当n(KI)≥6n(KBrO3)时,KI一定过量(2分)(6)溶液蓝色恰好消失(1分)(7)132(6a v bv )946v -⨯(2分) (8)易挥发 (1分)【解析】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滴定与物质含量测定。

2019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高考全国Ⅱ卷化学试题解析版

2019年高考全国卷II化学试题解析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答案:D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而蛋白质是高分子,蚕丝属于天然纤维,因此A、B正确。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烃,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因此C正确。

蜡是烃(碳氢化合物),不属于高级脂肪酸酯,也不是高分子聚合物,因此D错误。

此题精选古代诗句的有关情景,与前几年高考题相映成辉,体现了传承精神,考查了油脂,蛋白质,石油分馏产物的概念和性质,属于较容易题目。

8.已知N A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3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B.1 L 0.1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PO43-数目为0.1N A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48g正丁烷和10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答案:B解析:3g3He为1 mol质量数为3,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因此1mol3He的中子数为1N A,因此A 正确。

磷酸钠溶液中PO43-要水解,因此PO43-数目应小于0.1N A,根据物料守恒知N(PO43-)+N(HPO42-)+N(H2PO4-)=0.1N A,因此B错误。

K2Cr2O7中Cr元素为+6价,因此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3×2N A=6N A,因此C正确。

48g正丁烷为48/58mol,10g异丁烷为10/58mol,无论正丁烷还是异丁烷共价键数均为13,因此该混合物共价键数目为13N A,因此D正确。

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化学中常用的基本物理常数,是高考永恒不变的话题,本题综合考查原子结构,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化学键的知识,涵盖了高中化学部分核心知识,属于容易题目。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定量实验与探究性综合实验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课件:定量实验与探究性综合实验

2CO3 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故钴的质量为 3.65 g-17 g·mol-1×0.04 mol-60 g·mol-1×0.02 mol=1.77 g,物
质的量为
1.77 g
59
g·mo l -1
=0.03 mol,根据 Co、H、
C 原子守恒可知,x∶y∶z=0.03 mol∶
(0.02 mol×2)∶0.02 mol=3∶4∶2,故碱式碳酸钴的化学式为 Co3(OH)4(CO3)2。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
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检验Fe2O3存在的
方法是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m 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硫酸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
结晶水的物质的量。④各粒子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物质化
学式的下标比
类型
热重曲
线计算
多步滴
定计算
解题方法
①设晶体为1 mol。②失重一般是先失水、再失气态非金属氧化物。

③计算每步的m余, (1mol 晶体质量) =固体残留率。④晶体中金属
质量不减少,仍在m余中。⑤失重最后一般为金属氧化物,由质量守
Fe 还原为 Fe ,再用 KMnO4 溶液滴定,将 Fe 氧化为 Fe
3+
2+
可得关系式:5Fe
2+
2+
~MnO4 ,已知
n(MnO4 )=(cV×10-3)

2019专题研究卷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解析

2019专题研究卷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解析

2019专题研究卷高考化学选择题真题解析随着高考的临近,每个考生都在积极备战以实现自己的高分梦想。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理科科目,其选择题一直是高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将对2019年专题研究卷高考化学选择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题目一]某考生在实验上认识到:添加过量的NH3于水溶液中后,不论溶液呈现酸性还是碱性,该溶液中的[OH-]浓度与NH4+检出的实验结果无关,说明...①种植物材料量与水材料量成正比②制备固体无定形的hNO3溶液的原因③固体无定形态的HNO3生成一定量的NO2④已知K a1=解离1\[(K aX)=\frac{[HX][X-]}{[AHX]}\](U:不反应的物质)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分析添加过量NH3于溶液中产生变化的原因。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NH4+和NH3是酸碱共存的物质,在水溶液中满足如下反应:NH4+ + H2O ⇌ NH3 + H3O+根据题目中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在添加过量NH3后,溶液中的[OH-]浓度都与NH4+检出的实验结果无关。

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推断出,添加过量NH3与溶液中的[OH-]浓度无关,主要是因为NH3的酸性不足以影响到溶液的pH值。

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④。

[题目二]下列溶液中能导电的是()①半胱氨酸溶液②硝酸溶液③甲醇溶液④无水Na2CO3溶液解析:通过分析选项中的溶液,我们可以得知半胱氨酸溶液(Cys)、硝酸溶液(HNO3)、无水Na2CO3溶液都具有离子的特性,能够溶解成离子,因此能导电。

而甲醇(CH3OH)是一个有机物,不具有离子的特性,所以不能导电。

因此,正确答案是①、②和④。

[题目三]酸性溶液中Fe2+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①加入重铬酸钾溶液,溶液变绿色②加入CuCl2溶液,溶液变红色③加入CO2溶液,溶液变白浑④加入KMnO4溶液,溶液变紫红解析:根据酸性溶液中Fe2+的检验方法,我们可以得知“汞溴化物法”是检验Fe2+的典型方法。

专题50_定量实验-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之百强校大题狂练系列_word版含解析

专题50_定量实验-2019年高考化学备考之百强校大题狂练系列_word版含解析

(满分60分时间30分钟)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1.市售食盐常有无碘盐和加碘盐(含KIO3和少量KI)。

Ⅰ、某同学设计实验是否为加碘盐的定性实验方法:①取待检食盐溶于水,加入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振荡。

②为证实①中有I2生成,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少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为加碘盐,则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证明食盐含KIO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碘摄入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增加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目前国家标准(GB/T13025.7)所用的食盐中碘含量测定方法:①用饱和溴水将碘盐中少量的I-氧化为IO3-。

②再加入甲酸发生反应:Br2+HCOOH=CO2↑+2HBr。

③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KI,使之与IO3-完全反应。

④以淀粉做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测定碘元素的含量。

I2+2Na2S2O3=2NaI+Na2S4O6(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食盐中含量过程中,Na2S2O3与I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有人提出为简化操作将①、②省略,但这样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请分析偏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IO3-+5I-+6H+═3I2+3H2O 萃取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 3Br2+I-+3H2O=2IO3-+6Br-+6H+ 6:1 将操作①、②省略,只测定了食盐中以IO3-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没有被测定。

【解析】【分析】本题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加碘盐进行了测定,均是将碘盐中的碘元素转化为I2,前者通过反应的现象来判断,后者通过滴定实验来测定,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分析解答。

2019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热点大题专攻练二定量实验方案探究

2019高考化学大二轮复习热点大题专攻练二定量实验方案探究

(二)定量实验方案探究1.三氯氧磷(POCl3)是一种工业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取有机磷农药、长效磺胺药物等,还可用作染料中间体、有机合成的氯化剂和催化剂、阻燃剂等。

利用O2和PCl3为原料可制备三氯氧磷,其制备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已知PCl3和三氯氧磷的性质如表:(1)装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填标号)。

a.气体除杂b.加注浓硫酸c.观察气体流出速度 d.调节气压(3)仪器丙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过程中仪器丁的进水口为________(填“a”或“b”)口。

(4)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中用温度计控制温度为60~6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称取16.73 g POCl3样品,配制成100 mL溶液;取1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3.2 mol·L-1的AgNO3溶液10.00 mL,并往锥形瓶中滴入5滴Fe2(SO4)3溶液;用0.20 mol·L-1的KSCN 溶液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KSCN 溶液10.00 mL(已知:Ag ++SCN -===AgSCN ↓)。

则加入Fe 2(SO 4)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样品中POCl 3的纯度为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分60分时间3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
1.市售食盐常有无碘盐和加碘盐(含KIO3和少量KI)。

Ⅰ、某同学设计实验是否为加碘盐的定性实验方法:
①取待检食盐溶于水,加入稀硫酸酸化,再加入过量的KI溶液,振荡。

②为证实①中有I2生成,向上述混合液中加入少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1)若为加碘盐,则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能证明食盐含KIO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碘摄入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增加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目前国家标准(GB/T13025.7)所用的食盐中碘含量测定方法:
①用饱和溴水将碘盐中少量的I-氧化为IO3-。

②再加入甲酸发生反应:Br2+HCOOH=CO2↑+2HBr。

③在酸性条件下,加入过量KI,使之与IO3-完全反应。

④以淀粉做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测定碘元素的含量。

I2+2Na2S2O3=2NaI+Na2S4O6
(1)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食盐中含量过程中,Na2S2O3与I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3)有人提出为简化操作将①、②省略,但这样会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请分析偏低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IO3-+5I-+6H+═3I2+3H2O 萃取溶液分层,下层为紫红色3Br2+I-+3H2O=2IO3-+6Br-+6H+ 6:1 将操作①、②省略,只测定了食盐中以IO3-形式存在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没有被测定。

【解析】
【分析】本题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加碘盐进行了测定,均是将碘盐中的碘元素转化为I2,前者通过反应的现象来判断,后者通过滴定实验来测定,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分析解答。

【详解】
Ⅰ.(1)若为加碘盐,则其中含有KIO3,在酸性条件下与I-会发生反应生成碘单质,反应的方程式为:KIO3+5KI+3H2SO4═3I2+3K2SO4+3H2O,离子方程式为:IO3-+5I-+6H+═3I2+3H2O,故答案为:IO3-+5I-+6H+═3I2+3H2O;
(2)由于I2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更大,CCl4能将I2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故②中的实验操作名称为:萃取;
2.氢化铝锂(LiAlH4)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还原剂。

某课题组设计实验制备氢化铝锂并测定其纯度。

已知:氢化铝锂、氢化锂遇水都剧烈反应并产生同一种气体。

Ⅰ.制备氢化锂:选择图1中的装置制备氢化锂(有些装置可重复使用):
(1)装置的连接顺序(从左至右)为A→______________。

(2)检查好装置的气密性,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后,点燃酒精灯前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制备氢化铝锂
1947年,Schlesinger、Bond和Finholt首次制得氢化铝锂,其方法是使氢化锂与无水
三氯化铝按一定比例在乙醚中混合,搅拌,充分反应后,经一系列操作得到LiAlH4
晶体。

(3)写出氢化锂与无水三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测定氢化铝锂产品(不含氢化锂)的纯度
(4)按图2连接好装置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装好药品(Y形管中的蒸馏水足量,为了避免氢化铝锂遇水发生爆炸,蒸馏水中需掺入四氢呋喃作
稀释剂),启动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5)在标准状况下,反应前量气管读数为V1 mL,反应完毕并冷却之后,量气管读数为V2 mL。

该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用含a、V1、V2 的代数式表示)。

如果起始读
数时俯视刻度线,测得的结果将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答案】D→B→C→B→E用小试管在装置E的水槽中收集气体并验纯4LiH+AlCl3═LiAlH4+3LiCl向量气管中加水至左右出现液面差,静置,若液面差保持稳定,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倾斜Y形管,将蒸馏水(掺入四氢呋喃)全部注入a g产品中19(V2-V1)/448a%偏高
【解析】
【详解】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用小试管在装置E的水槽中收集气体并验纯。

Ⅱ.(3)氢化锂与无水三氯化铝按一定比例在乙醚中混合,充分反应得到LiAl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LiH+AlCl3═LiAlH4+3LiCl;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4LiH+AlCl3═LiAlH4+3LiCl。

Ⅲ.(4)按图2装配仪器,向量气管中加水至左右出现液面差,静置,若液面差保持稳定,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检查好装置气密性并装好药品,Y形管中的蒸馏水足量,启动反应时只需要倾斜Y形管,将蒸馏水(掺入四氢呋喃)全部注入ag产品中即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向量气管中加水至左右出现液面差,静置,若液面差保持
稳定,则装置气密性良好;倾斜Y形管,将蒸馏水(掺入四氢呋喃)全部注入a g产品中。

3.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测定工业纯碱(含有少量NaCl)中Na2CO3的含量.
(1)检验装置B气密性:塞紧三孔橡胶塞,夹紧弹簧夹,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
斗内的水面高于瓶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______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2)装置A的作用是____,装置C中的试剂为___.
(3)某同学认为在D装置后应再连接E装置(装有适当试剂),你认为是否必要?____(选填“必要”或“不必要”),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前称取28.80g样品,实验后D装置增重8.80g,则样品中Na2CO3质量分数为_____.【答案】漏斗中与试剂瓶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或漏斗中的液面不再下降除去空气中CO2,防止影响测量结果浓硫酸必要因为装置D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影响测量结果 73.6%
【解析】
【分析】根据装置图和所用试剂,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Na2CO3+H2SO4=Na2SO4+H2O+CO2↑,通过测量D装置的增重(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计算Na2CO3的含量;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必须排除空气中CO2和H2O(g)对实验的干扰,以及生成的CO2中混有的H2O(g)对实验的干扰,所以①实验开始前要通入不含CO2的空气赶尽装置中的空气,②反应生成的CO2在被D装置中碱石灰吸收前要干燥,③实验结束必须通入不含CO2的空气将反应生成的CO2全部驱赶到D装置中,④D装置后要连接盛放碱石灰的干燥管,防止外界空气中CO2和H2O (g)对实验的影响;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与气体有关的定量实验,分析各装置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在定量实验中实验数据的测量要尽可能准确,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实验过程中要排除干扰因素。

4.POCl3常用作半导体掺杂剂及光导纤维原料,实验室制备POCl3并测定产品含量的实验过程如下:
I.实验室制备POCl3。

采用氧气氧化液态PCl3法制取POCl3,实验装置(加热及夹持仪器略)
如图:
资料:①Ag++SCN-=AgSCN↓:Ksp(AgCl)>Ksp(Ag SCN);
②PCl3和POCl3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1)装置B中的作用是观察氧气的流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反应温度要控制在60~6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测定POCl3产品的含量。

实验步骤:
①制备POCl3实验结束后,待三颈瓶中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30.7 g产品(杂质不
含氯元素),置于盛有60.00 mL蒸馏水的水解瓶中摇动至完全水解,将水解液配成100.00 mL 溶液。

②取10.00 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 3.2 moI/L AgNO3标准溶液。

③加入少许硝基苯用力摇动,使沉淀表面被有机物覆盖。

④以X为指示剂,用0.2 moI/L KSCN 溶液滴定过量的AgNO3溶液,达到滴定终点时共用
去10.00 mL KSCN 溶液。

(3)实验室用5.0 moI/L AgNO3配制100 mL 3.2 moI/L AgNO3标准溶液,所使用的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若不加入硝基苯的将导致测量结果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步骤④中X可以选择_____。

(6)反应中POCl3的质量百分含量为_____,通过_____(填操作)可以提高产品的纯度。

【答案】干燥氧气当压强过大时,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平衡气压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三颈烧瓶温度过低,反应速度太慢;温度过高,PCl3易挥发,利用率低1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偏低Fe (NO3)350%蒸馏
【解析】
【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