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三+将进酒+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进酒
一、诗人名片
李白——安史之乱时期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来往于宣城、金陵、溧阳一带。
后隐居于庐山。
玄宗之子永王李璘率师东下,恭请李白,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
不料肃宗李亨与永王李璘之间又祸起萧墙,李璘兵败被杀。
李白也因此获罪下狱,不久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
当时李白正陷于“世人皆欲杀”的危险处境之中,以致杜甫还误信了流言写诗寄托沉痛的哀思。
李白沿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
762年,李白病死于安徽当涂令族叔李阳冰家。
初葬采石矶。
后人遵诗人遗志,改葬青山。
李白平生浪迹天下,身世遭遇大起大落,富有传奇色彩,其诗今存九百多首。
二、诗词故事
李白诗讽县太爷
唐代彰明县令平时也爱吟诗作对,对李白也很谦恭,故同李白有了交往。
一次,李白随县令一起察看江水暴涨的情况,路过一段河堤,忽见江岸边的芦苇丛里有个溺死的女尸,随波摇荡,小鸟瞅着尸体噪叫,鱼儿围着尸体转悠。
李白心酸,县令诗兴大发,高声吟道:“二八谁家女,飘来倚岸芦。
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李白听了很不满意,便接着吟道:“绿发随波散,红颜逐浪无。
何因逢伍相?应是怨秋胡。
”县令知道李白在讽刺他,也无可奈何。
李白吟完扬长而去。
李白如何讽刺他呢?他用了“秋胡戏妻”的典故。
春秋时,有个叫秋胡的,出外十年,当了官,回家探亲,看见桑园里有个美貌妇女,他不知道正是自己的妻子,便前去调戏,遭到妇女的臭骂。
李白以古喻今,讽刺县太爷的流氓无赖。
三、文题背景
1.《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做客,三人尝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诗人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2.采石矶太白楼联
侍金銮,谪夜郎,他胸中有何得失穷通。
但随遇而安,说什么仙,说什么狂,说什么文章身价。
上下数千年,只有楚屈原、汉曼卿、晋陶渊明,能仿佛一人胸次;
踞危矶,俯长江,这眼前更觉天地空阔。
试凭栏远眺,不可无诗,不可无酒,不可无奇谈快论。
流连四五日,岂惟牛渚月、白苎云、青山烟雨,都收来百尺楼头。
注:此联概括了伟大诗人李白一生的主要精神,对其极度加以颂扬。
3.安徽当涂县李白墓对联
青山埋傲骨,岂肯折腰事权贵;
白发怀丹心,甘愿低头为庶民。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愤激,诗人的感情发展变化为:悲→欢→愤→狂。
具体分析见下表:
二、悟读,诗情画境
李白的诗意,伴酒而来。
是酒造就了他,还是他成就了酒,无须深究。
但可以想像,没有酒,起码少了半个李白。
酒之于他,不是杯中物,是灵魂相握的知己,是另一个可以说话的声音。
无论浅酌还是痛饮,饮尽的必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还有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
就是这样一个李白,一个诗意的李白,一个豪饮的李白,最终,归于永远的李白。
他让人们明白,在岁月的不停流逝中,在人生的各种境况际遇里,伴酒的可以是一个寻常百姓,也可以是这样一位千古“诗仙”。
不论寻常与伟大,短暂与永恒,岁月如酒,生命如酒。
三、品读,鉴赏评析
1.如何理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话?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答案(1)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奔大海。
如此壮观的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语带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
(2)开篇的这组长句既有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开篇的气势造成的。
2.怎样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
答案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
“有用”而“必”,何等自信!简直像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
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
3.试将《将进酒》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何有这不同。
答案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
些。
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
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
《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4.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答案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
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
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
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案“一挥手”:弹琴的动作,表现蜀僧技艺的高超。
“万壑松”:指自然界中宏伟的响声,表现琴声的铿锵有力。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
时间过得真快啊!
解析理解诗歌本身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诗歌首联写蜀僧弹琴前的准备,颔联写蜀僧弹琴。
用“一挥手”写动作,用“万壑松”写效果;颈联写作者听后的感受,心如同被流水洗过一样畅快,而且音乐不绝于耳,余音与钟声融合在一起;尾联则写诗人陶醉在琴声中,不知不觉已是傍晚了。
整首诗意境幽美,化用典故显示了李白对蜀僧的倾慕之情。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
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