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词三首(一)同步练测 语文版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词三首(一)同步练测 语文版必修3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憔悴.(cuì) 屏.弃(p íng) 吆.
喝(y āo) 苒.
苒物华(r ǎn ) B .渺邈.(mi ǎo ) 湖沼.(zh ǎo) 嫣.红(y ān) 倾箱倒箧.(qi è) C .蕴藉.(ji è) 顷.刻(q īng) 阑.
干(lán ) 不谙.
世事(ān) D .荫.庇(y ìn) 钦.羡(q īn) 砧.
板(zhān ) 雕栏玉砌.(q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脉搏 不堪 厉兵秣马 毋庸置疑 B .踪迹 狡黠 歪门斜道 雍容华贵 C .糟塌 痉孪 筚路蓝缕 潇潇暮雨 D .璀璨 亵渎 红衰翠减 黔驴计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B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C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
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D .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
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降几百点,涨
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人利用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厂家做不负
责任的虚假宣传,是“忽悠”民众还是“谋
财害命”,与雇凶杀人有何不同?
B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即使是发达的
文明人,仍然——像原始人一样——是他自
己时代和地域的囚犯”。
C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传统节日面临着越来越
尴尬的境遇。
与此同时,各种洋节却搞得红
红火火,有人戏称为“汤圆”败给“玫瑰”……
等。
D .英国《每日邮报》刊文称,连日来的气候异常很可能只是全球气候变冷的开端,在接下来的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地注入
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
B.权力部门应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信任媒体,以便使媒体更好地发挥引导社会热点、通达社情民意、搞好舆论监督的作用。
C.上海“11·15”高层住宅火灾是过去15年来
最为严重的一次,据火灾调查组调查得知,此次灾难的直接原因是由无证电焊工违规操作引起的。
D.2010年11月,中国政府申报的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年国语课本定位极为明确: 。
①吸收现代文明 ②从而博纳多种价值和宽容各种思想 ③继承传统价值 ④不以强横的标准答案桎梏学生 ⑤以母语教育为本 A.⑤③①④② B.⑤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⑤③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
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
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
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7.“一番洗清秋”,赏析“洗”字妙在何处。
8.词人为什么“不忍登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分析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10.具体分析开篇七组叠字包含的思想内容与作用。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
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①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
避人鸥鹭更翩翩。
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注】①滩痕:滩上水纹。
11.“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这两
句词历来是被传诵的名句,任选其中一句赏
析其动静之妙。
12.简要分析词的最后两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人
生感悟。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3.上阕是如何表现“凄冷”的?
14.词人在本词中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他
的感情?请具体分析。
答案与解析
1.B(A.屏bǐng;C.顷qǐng;D.砧zhēn。
)
2.A(B.斜—邪;C.塌—蹋,孪—挛;D.计—技。
)
3.B(A.“涣然冰释”指像冰块融化一样完全消散。
比喻疑难或误会全部消除。
而题目中却用来指烦恼被消除,显然成语的使用不符合语境。
C.“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句中用来比喻时间是不对的。
D.“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不符合语境。
)
4.D (A项,“谋财害命”后的逗号应改为问号;B 项,句号应移到双引号里面;C项,应删去“等”和后面的句号。
)
5.D(A项成分残缺。
在“爱幻想”的后面加“的特性”之类的词语。
B项语序不当。
把“信任媒体”放到“善待媒体”之前。
C项句式杂糅。
可改为“直接原因是……违规操作”或“此次灾难是由……引起的”。
)
6.A(根据提供的句子,③①句之间存在先后逻辑关系,④②句之间存在递进逻辑关系,均不能割裂,故可排除B、C、D三项。
)
7.秋本不是实物,是不可以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是由暮雨洗出来的,用一“洗”字,将秋化为实物,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空清朗之状如在眼前。
将秋放在暮雨里洗,也写出了暮雨之大,之透,之充沛,之无边无际。
8.上片景物无一不令人触目伤心,故以“不忍”二字总括。
“不忍登高”是登楼临远时的反应,词人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遥望故乡,触发“归思难收”之情;二是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三是怜惜“佳人凝望”,相思太苦。
9.善用口语,真切自然。
这首词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宋代口语,朴素浅近,明白如话,而又真切自然,意境深远。
10. 开篇七组叠字,出奇制胜,字字扣人心弦,一下子就把抒情主人公的愁情送上了高峰,并且浓烈地渲染了气氛,从而立刻抓住了读者。
“寻寻觅觅”是一种心神无主,若有所失,并竭力寻求寄托的状态。
“冷冷清清”,字面上是写环境,实际上是揭示内心世界的空冷。
“凄凄惨惨戚戚”,描写了找不到寄托后的情形。
“凄凄”是隐痛,这种内心的隐痛得不到抚慰,便上升为“惨惨”──剧烈的痛苦;这种剧痛无法抑止,随即转为“戚戚”──脸上呈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11.“帆迎山色来还去”句写山。
“帆迎”,描写了船迎着山前去,是动态描写。
“山色来还去”,化静为动,写出了山迎面而来,又离船而去的景象,表现了舟行之快,别具情趣。
“橹破滩痕散复圆”句写水。
船过滩时,击散了滩上的圆圆的水纹,此为动态描写;船过之后,滩上的水纹又复合为圆形,则滩上又呈静态。
动静结合,静中有动,极具情趣。
1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借写船行迅速:五更舟中梦见到了钱塘(杭州)。
一觉睡醒,才知道钱塘果然到了眼前。
抒发对人生、世事变化迅疾,难以预测、把握的感慨。
13.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情,这是凄冷之二。
14.全词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阕寓情于景,写秋云无雁影,渲染凄寒的氛围;下阕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清晰地刻画了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
全词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