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学历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北固山下》学历案
《<次北固山下> 学历案》
一、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这首诗。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4、培养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难点
(1)领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理解“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名句的深刻内涵。
(2)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体会诗人如何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
三、学习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赏析法:对诗歌中的名句进行赏析,理解其艺术特色和表达效果。
3、联想想象法:根据诗歌描绘的景象,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构建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诗歌中的疑难问题,交流彼此的感悟和体会。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代,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人们一旦离开家乡,往往要很久才能回来。
因此,思乡之情成为了古代文人墨客经常抒发的一种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次北固山下》。
(二)作者简介
王湾,唐代诗人。
他的诗现存约 10 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次北固山下》。
王湾的诗风格壮美,意境开阔,在当时很受推崇。
(三)诗歌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诗歌解读
1、题目解析
“次北固山下”,“次”是停泊的意思。
题目表明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
2、诗句理解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旅途的情景。
“客路”指的是诗人前行的路,“青山”指北固山。
诗人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眼前是连绵的青山。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的水面变得更加宽阔。
“阔”字形象地写出了江
面的宽广。
“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船帆高悬。
这两句诗展现了一
幅恢弘壮阔的江景图。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
旧年还未过去,江上已经春意盎然。
这两句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诗人看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想起了家乡,想要寄一封家书,却不知
道该寄往何处。
只能希望北归的大雁能把自己的思念带到洛阳。
(五)诗歌意境
1、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其意境之美。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六)诗歌情感
1、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
3、明确: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早春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新希望的乐观积极态度。
(七)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
诗人通过描绘北固山下的美景,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
2、情景交融
诗歌中的景与情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在写景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思乡之情。
(八)拓展延伸
1、让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其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并进行比较
和分析。
2、鼓励学生模仿《次北固山下》的写作手法,写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小诗。
(九)课堂小结
1、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2、回顾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次北固山下》。
2、写一篇关于《次北固山下》的读后感,不少于 300 字。
五、学习评价
1、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度、积极性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3、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默写和读后感,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