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的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的调研
对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的调研
西双版纳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了中外众多游客,景洪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与缅甸接壤,相邻老挝和泰国。
全市辖12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37万,居住着傣、哈尼、基诺、拉祜、布朗、瑶等1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0%。
景洪市目前有小学46所,其中4所为城区小学、42所为乡镇小学,2002年成为云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2003年景洪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2001]2号文件《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委派教师进修学校进行为期一年小学英语教师转岗培训。
从2004年秋季起,各乡(镇)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其中3所城区小学已于2000年开设英语课程,而市一小在2002年起提前从一年级起始开设。
目前已有小学英语教师132人,但教师水平、学校环境设施是参差不齐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笔者对一年多来所听的、记录较为详细的92节小学英语课作了整理分析,其中一年级3节,二年级1节,三年级36节,四年级41节,五年级4节,六年级6节作为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面较广,课型较为全面,有对话、活动表演课、阅读课文的新授、复习课等,涉及学校的面很广,既有教学设施较好的城区中小学,也有简陋落后的乡镇中小学和完小点。
所听的课绝大部分是随堂的,因此所反映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此外,我还采用了访谈、课后讲评、发放调查表等方法,努力为调查提供事实依据。
一、师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教龄、专业技术职称、学历和所学专业。
从被调查的132位教师来看:
年龄结构:28岁以下的35人,占调查总数的70%; 29—35岁的10人,占20%;36—40岁的5人,占10%;
学历结构:初始中师学历50人,通过函授、自修等方式获得专科
学历30人。
(均无英语专业学历)
1.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水平低。
集中表现在英语课堂用语、板书设计、教案书写、体态语的规范运用和教具制作使用等。
在所听的31节初中英语课中,大部分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不规范,表达不流畅,汉语式英语较多,听说能力较弱,有的老师甚至很少使用英语教学,汉语占了一节课的60%以上;板书设计大都凌乱、呆板,缺乏层次感和创意;教案的设计大部分照搬教师用书,但在课堂上使用的却是自己原有的旧的方法,对英语教案的一些常规环节不了解不熟悉,对一些常用的英语教学专业术语不知道如何表达,有明显的语法错误。
很多学校为了应付教务处检查,英语教师的教案都是用汉语书写的,长此以往,许多英语老师的专业水平得不到锻炼和提高,注重自身语言技能发展的意识逐渐淡漠;此外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缺乏教学策略,与学生交往互动能力较差,大部分英语教师因害羞不会使用规范、得体和张扬的体态语,教态表现缺乏一种张力和活力。
还有许多老师在教具使用不积极自制教具,等、靠、要思想严重,在所听31节课中,只有40%的老师用到自制卡片、玩具或多媒体课件,大部分教师就只有一本课本。
尤其年轻教师,大都把教具简单化为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的认识很淡漠。
2.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上不够到位,许多教师虽然都或多或少接受过相关的新课程理念的学习,但对新教材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
的理论认识上,对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质和操作非常的模糊,认为TBL就是几次情景表演,几张调查表而已,甚至认为要想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是要让学生多做练习,多背单词,多搞题海战术,在呈现新的知识点后,匆匆操练一下,就马上进入语法练习时间。
还有现行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多、任务重,备课量大,再加上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他们语言障碍大,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多阻力和压力,许多教师反映Go for it ! 对于乡镇中学来说,词汇量大,教材内容设计不够贴近农村生活,教辅资料配备跟不上,网络上能用到的资料也很少,教学信息闭塞,又长期缺乏有效和实质性的指导,教师往往要
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要出成绩更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还有教学定位与评价标准的不尽合理等等,导致了我市英语教师对现行教材编写思路和特点的理解和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上有失偏颇,教学行为与教学观念差异较大,知识传授与技能、能力培养不够协调统一。
3.教师课堂活动意识有所增强,通过调查可以看到,各年级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均能考虑安排一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
但在活动任务的设计上显得模式化和城市化,语言沟通水平不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单一,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兴趣不大,大都草草收场。
我市英语教师普遍反映语言任务活动难设计,师生配合不协调,教师专业操作水平较差。
4.教师教研水平普遍偏低。
多数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一般性掌握的约占45%,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大,且形式单一,农村乡镇学校对教研的认识更是只停留在教研就是搞几节公开课,老师们普遍对教育教学理论不感兴趣,理论水平较低。
而对教材的研究又不深刻,教师对学科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中知识点
不落实,训练难予到位,学生知识残缺,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大部分教师感到教研对自身的提高帮助不大,教学多年一直在低水平上重复,教学能力提高缓慢,参加培训机会少,教师之间和各校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
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教师1人,小教一级27人,二级22人。
(二)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市小学英语教师普遍学历没有达标,90%的都是转岗培训一年后成为英语教师的,这批教师年轻、富有朝气和活力,热爱英语教育事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
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批教师不同程度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知识弱,文化基础薄弱,缺乏教学经验。
他们的语音、语调准确性和流利性较差,语法错误也较多,英语应用水平急待提高,教学中基本处于摸索阶段。
此外,由于缺少深厚的英语文化底蕴,对学
生世界文化意识的培养不重视,教师视野较为狭窄,专业书籍资料少,同时他们还要承担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工作繁重,压力大,使英语发展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2.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显得力不从心。
大部分老师不知道如何教会学生使用教科书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课后的巩固、复习更是无法指导。
对句型、篇的教学是这些老师集中反映最头痛的教学问题。
3.与学生的语言沟通水平和互动水平有待提高。
从听课的情况来看,许多老师在与学生沟通时,缺乏一定的技巧,显得呆板、生硬。
而且在活动时,互动形式较单一,多元互动参与的意识不强。
此外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标
准和形式把握不住。
4.对教材的理解和研究不深,教研能力较低。
教学设计时由于对教材吃不透,造成前后知识联系不紧,缺乏教学层次感,教师对学科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中知识点不落实,训练难予到位,学生知识残缺,课堂效益较低。
大部分学校反映不知道如何才能搞好英语教研活动,要求得到指导和帮助的呼声很高。
英语教学改革到了今天,我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逐渐认识到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的重要性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他们也积极参加了如学历进修及各种培训等,但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所以我们特别想得到有关专家的长期有针对性的跟踪指导和帮助。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英语专家曾在2004年9月亲临我市进行了为期一天半的培训,我市教师无论从教学理念或课堂教学策略都得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此再次恳请人教社的英语专家,特别是郝建平老师和李静纯老师,能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再给予我们较长时间的培训指导机会,我市教育主管部门也很重视此项工作,希望能和你们建立长期帮困扶弱关系。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教育局教研室
二00四年十二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