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市海陵区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注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 水晶花,是一种晶莹透亮的树脂做成的花,引进我国后迅速风mǐ全国。

水晶花色彩xuàn丽,身zī华丽。

它将大自然中花卉、草木、鸟鱼、飞蝶等,通过一双灵巧的手将其晶莹tī透、璀璨亮丽、栩栩如生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深受现代都市人喜爱。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
.....的一项是()(2分)
A.你打算到南京去呢,还是到扬州去呢?
B.《童年的朋友》选自《童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

C.今天中午,妈妈买了韭菜、大白菜、青菜……等许多蔬菜。

D.“真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他微微一笑,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
....地摇晃起来。

B.那天,我和他在车站依依惜别,而后就南辕北
...辙.,各奔东西了。

C.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

D.《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1分)
(1)读书百遍,。

(2),吾将上下而求索。

(3)己所不欲,。

(4),鲜克有终。

(5)山光悦鸟性,。

(6)不必说,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

(7)在这四年里,,,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8)杜甫《登岳阳楼》中“,”一联,把
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生动。

5.名著与综合实践。

(11分)
他,——“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

看看他从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

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镇上的人们都觉得他是真正的英雄!聪明勇敢机智!
(1)“他”是你熟悉的长篇小说里的主人公,作者是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4分)
(2)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叛逆淘气而又惹人爱,那么在他的身上有哪些品质让你最为欣赏?请结合小说中的某一情节具体谈一谈。

(4分)
(3)学校举行了名著阅读沙龙活动,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小明发现有些同学读的名著并不是作者的原著,而是被肆意改编的名著。

他们说:“那种很正经的文学名著,书太厚,文字太多,我们没时间也没兴趣读。

而这种书有图画,又搞笑,要有意思得多。

”如果你是小明,应该如何提醒他们正确面对这一低俗的文化现象,劝他阅读文学原著呢? (3分)(不少于30字)
二、阅读与理解(60分)
(一)阅读《书院二小松》,完成下列题目。

(4分)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①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①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6.诗中“”和“”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2分)
7.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二)阅读《王冕读书》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13分)
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①人。

幼贫,父使牧牛陇上②,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之,已而③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④。

注:①诸暨(jì):县名,今属浙江省②陇上:田边的高地。

③已而:不久。

④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①暮乃反.反:②冕因去.去.:
③琅琅达旦.旦:④遂.为通儒遂:
9.下面句子有一处停顿,请用“/”划出。

(1分)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10.找出与文中“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C.至之.市,而忘操之。

D.事列《神仙》之.传。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译:
(2)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译:
12.读了王冕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
(三)阅读《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短文,回答13-16题。

(13分)
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
①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

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②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③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

要做到这一点,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

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④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情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3.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2分)
14.第三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分)
15.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
..1摄氏度”,句中“大约”能删去吗?为什么?(3分)
16.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4分)
①措施
②理由
(四)阅读《生活中需要思考》一文,完成17-19题。

(12分)
生活中需要思考
⑴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思考一切”,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需要思索。

⑵翻开中外五千年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大凡有过卓越成就的人,都与“思索”结有不解之缘。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牛顿提出了天体运动方面的定律之后,经过自己反复思索和实验,终于发现了震惊世界科坛的“狭义相对论”。

爱迪生在实验灯泡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试验的失败,终于,他成功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成功就是思索的结果。

不能想象,他在其中任何一次失败之后,停止了思索,而最终能够制成电灯来造福人类。

可见,思索是何等的重要。

凡事思索了再做,做起来就会比较得心应手。

这种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⑶那么,青年面对生活是否也要注重思索呢?答案也应当是肯定的。

⑷青春是短暂的,但它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青年时期,一个人要审慎地思索人生的意义,探索生活的道路。

走好这一步,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这一点来说,青年更需要思索。

⑸如今,我们面临社会经济转型,面对现代产业和高新技术,将会遇到许多不甚了解,甚至是全新的问题。

时代在向我们挑战,青年人任重道远,不思索行吗?
⑹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失去思索的生活是平庸的、僵化的生活。

思索,不是胜利的附庸,而是成功的前奏。

它能驱散意识中的迷雾,融化灵魂中的冰霜,把人引向无比幸福的明天。

⑺生活中需要思索!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8.文段⑵中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 论据有
和。

论证方法的作用。

(6分)
19.为什么说“青年更需要思索”?(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回答)(4分)
(五)阅读《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一文,完成20~24题。

(18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

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

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

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

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

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

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

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

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

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

A那笑容真是灿烂。

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

我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

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

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

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

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

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

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

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
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羞涩地笑。

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
..
B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

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

开得细小而执著。

(选自《杂文报》20.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中加点的“嗫嚅”一词。

(3分)
21.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4分)
22.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好在哪里?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23.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4.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三、作文(60分)
总有一些人、事、物像美丽的花朵一般,盛开在你的记忆深处,温暖着你,激励着你,灿烂着你。

请采摘一朵,与大家共享。

请以“记忆深处的花朵”为题作文。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人名、和校名。

题目:记忆深处的花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