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年级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2分)
1、默写(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

(2),直挂云帆济沧海。

⑶野芳发而幽香,。

(4)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5)《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这让我们联想到周敦颐《爱莲说》中与之意义相近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便会突然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包含这一哲理。

(7)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给我们丰厚的精神滋养。

请写出两句表现奉献精神的名句: ----------------,---------------- 。

(课内外均可)
2、短文修改。

(4分)
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念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

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茶饭、记忆力和焦燥不安等。

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上网。

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1)短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
应改为;应改为。

(2)短文中横线处抽出的词语为:A、减退;B、依赖;C、不思。

如果还原,正确的顺序是(只填序号)(1分)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指出修改方案。

(1分)
3、下面是一段手机短信祝词,内容都和猴有关,请仿照此例,从十二生肖中另选一个仿写一段新年祝词,所写应能抓住该生肖特点。

(2分)
今年是猴年,愿猴精猴精的你运用火眼金睛,把住商机,生意象猴屁股一样红火,身体象猴一样轻便灵活,喜的你是抓耳挠腮,嘴里吃的是猴头,脚上穿的是“金猴”,祝你猴年快乐!
4、请参加名著阅读活动,看谁收获最大。

请接着语文科代表的发言,从《水浒》这部名著中,讲述一个你熟悉的故事。

(要求:说出人名和相关故事情节,并对人物进行最简洁的评价,讲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

(2分)语文科代表:《西游记》中,被称为“斗战胜佛的孙悟空,在西天取经途中,凭着一根威力无穷的金箍棒和一双能看透一切的火眼金睛,一路降妖除魔,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最终帮助唐僧取回了真经。

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除恶务尽的英雄。

你的讲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

要简明、连贯、得体。

不要超过45字。

(2分)
李蓉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琳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

李蓉请张琳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教语文的郝老师,并让张琳代自己向郝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郝老师能批改好,好让张琳后天来时带给她:第二天,张琳把李蓉的作文交给郝老师时,对郝老师
说:。

6、“一帘春色门垂柳”是某市元宵花灯会大门对联的上联,请你在下面选项中选出对得最工整的下联。

()(2分)
A.十二都城锦绣中。

B.万斛珠光地涌莲。

C.千门灯火夜如年。

D.满天焰火耀春光。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6分)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 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 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①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运用了俞伯牙和钟子期这一典故。

②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7、李白这首诗写听琴,表现音乐的高妙是怎样写的?(2分)
8、诗人在诗中以“--------,--------”两句一方面写出了听琴时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另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愁情。

(2分)
9、联系诗中所写的典故和最后一联所写的形象,简要说说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分)
(二)(12分)
【甲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饘粥不充②,日昃③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①再适,改嫁。

②饘(zhān)粥,稠粥;不充,不足,此指喝不上。

③昃(zè),太阳偏西。

【乙文】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

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

②[孤]幼年丧父。

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闾里]乡里。

⑥[士人家]读书人家。

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

务,致力,从事。

⑧[文字]文章。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1分)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①及.其稍长()②去.之南都入学舍()③家贫无资.()
1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13、(1)从甲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2
分)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

(2分)
1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乡愁诗人与运河(15分)
①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②有位老人就在这个时节,走在常州郊外一条纤细的小路上。

小路的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萦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梦萦魂想的亲人。

50多年前玩耍时走过的乡间小路,没想到今天又重走。

一百米的小路啊,老人一走就走白了头发。

③老人是教书的,在中山大学教国语。

像是大运河里滴下的一滴水,就这么久久的挂在那儿,永不干涸。

④老人是来凭吊的,凭吊埋在大运河边的十几位娘家亲人。

坟茔上的土是新的,墓碑上的字是鲜红的,老人恭恭敬敬奉上香,献花,恭恭敬敬朝着坟茔鞠躬,拜谒在天之灵的长辈。

⑤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⑥老人是余光中。

⑦外婆是运河边上的人,妈妈是运河边上的人,妻子是运河边上的人,余光中也就把自己当作是运河边上的常州人。

在没有大运河的台湾岛上,余光中怎么能够不惦念这条与亲人的血脉连在一起的河流呢。

余光中拜谒完先人,就脱了像标着地球经纬度的横一道线竖一道线的厚实衣服,与青年诗人一起走在运河大堤上,他生怕厚实的衣服会阻碍自己的心脏与大运河的一起搏动。

大运河,在一老一少两位诗人的面前湍流不息,闪闪发亮。

⑧这运河的流向是朝着哪面?余光中问。

青年诗人回说:运河是向东流的,前面是湖,湖的前面是海。

余光中接着说:海的前面是岛啊。

⑨一句话说得只有他自己能够听见,有谁知思乡的痛楚呢?有谁知人生路途留下的那些情感灰烬会时时复燃呢?
⑩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

面对运河,余光中对同住过一个村庄、同喝过一条运河水、同样以诗歌的形式在抒发心灵之声的青年诗人说:就像小时候在运河边捉迷藏啊,有的小伙伴躲到茅草丛中,有的躲到竹林里,等我睁开眼,小伙伴们却是不见了,等我真的来找时已经物是人非了。

一辈子的颠沛流离,运河里凝结的乡愁成了余光中挥之不去的情结。

那时的余光中只有19岁,正是长血脉长思想的时候,他在运河边汲取了血液和营养。

⑪今天的余光中终于实实在在地站在了充盈神韵的运河边,他不是一个外来者。

凭借浑黄而睿智的大运河水,他在审视自己的命运,他在接近自己的灵魂———在运河边的老屋里,他掀开井盖看着清冽冽的井水,说这井水扩大一万倍就是一汪日月潭啊!他摸着老屋的墙,一阵尘埃在指间随风而落,说这如何盖得住50多年的乡愁啊!他端起运河水泡出的茶,不忙喝,只是深情地闻着,说我闻到了这熟悉的血统气味啊!他凝望着横跨运河两岸的洽盛桥,久久不忍离去,说这座桥要是横跨在……余光中说到这里便不再说,声音开始哽咽了。

⑫曾有人问及余光中如何看待祖国统一问题,他知道窗外就是大运河,说:我相信,泱泱中华文化总会发挥它的震撼力和向心力,不要为了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了五千年的文化。

⑬回到台湾,会思念大运河吗?
⑭怎么不呢?在台湾,只要我不走,我就是一滴运河水,这滴水,会蒸发成漫岛的甘露,所有思乡的人只要轻轻伸出舌头,二千五百岁运河的甘霖就会流入心田的。

⑮诗人余光中如是说。

(选自2006年2月18日《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15、诗人余光中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寻根寄情。

请把他在故乡的主要行踪或活动补充完整。

(2分)
坟地→河堤徜徉→抒怀
16、文中诗人睹物生情:询问运河的流向,想到血脉相连宝岛台湾;端起运河水泡的茶,闻到熟悉的血统气味……这样的联想在文中还有,请再找出一处。

(2分)
17、做读书卡片是一种很好的阅读积累方法。

本文语言隽永,内涵丰富,请参照下面示例,从②
③两段中精选一个语句加以品味,做成一张读书卡片。

(4分)
读书卡片编号001
篇目:《乡愁诗人与运河》
作者:冯光辉
摘句:清明时节的大运河水,总在黏稠住人的沉沉思绪。

品味:既点明特定的时间地点,又隐含了水与人的特殊关系。

“黏稠”体现关系之密不可分,“沉沉”表现思绪之厚重绵长。

读书卡片编号002
篇目:《乡愁诗人与运河》
作者:冯光辉
摘句:
品味:
18、第⑩段中写到诗人“不见到运河是惆怅,见到了运河还是惆怅”,请结合全文谈谈两个“惆怅”的不同含义。

(2分)
19文章引用《乡愁》一诗,有什么作用?(可以从情感、主题、结构等方面作答,写出两点)(2分)
20、文章结尾处,诗人把自己比作运河里的一滴水,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二)书的征服(节选)(蒋子龙)(15分)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

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

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

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

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

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

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
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

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

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

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

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

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

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

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

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

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

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

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

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

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

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

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

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21、简答下面题目。

(5分)
(1)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

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主张要“征服书”,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出两种“征服书”的方法。

(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⑾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

“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结尾提到生活也是一部大书,请你结合本文的主旨,谈谈你将如何去阅读生活这部大书。

(3分)。

四、作文(50分)
25、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文题一:请根据以下材料自拟题目
....作文。

世界撑竿跳高名将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次次重大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

当他成功地跃过6.25米时,他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25米,没准儿就被这个目标吓倒。

”在现实中,多数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原因有时竟是因为梦想太大,让自己感觉太遥远。

如果我们把梦想缩小到“一厘米”,也许会少许多懊悔与感叹。

文题二:请以“让_______走进心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