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专业行为和活动、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专业观念、自己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对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认为,反思是教师获得实践智慧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和
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

作为学校的校长注重培养教师的自觉反思习惯和能力,对于教师的成
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它对促进教师成长,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养教师的反思习惯,提升教师的反思力?我认为,应在构建“两层、三型、四法、两结合”的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上做文章、下功夫。

两层。

即依据反思的内涵,让教师从两个层面进行反思。

①对自己的专业行为和活动
进行反思;②对自己专业成长过程进行反思。

三型。

即按照活动内容及教学程序,主要采取三种反思类型。

①在教学实践活动前进
行前瞻性反思。

进行前瞻性反思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

提高前瞻性反
思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和集体备课。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理念的灵魂,与此相
适应,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机械封闭式备课模式,
构建和创造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自主探究学习为特征、以师生互动、动态生成
为重点,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优化、教法与学法统
筹设计的动态开放式备课新模式,以此为指导,引导教师从设计理念、教学过程、教学策略
方法等方面,在对过去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预设方案,增强教学
设计的科学性。

同时,对传统的单打独干、流于形式的“一人讲众人听”集体备课模式进行改革,努力创设个人钻研(课前反思)—集体探讨—形成个案—实践检验—再反思集体备课流程,积极开展积聚群体智慧的“集慧型”备课和注重过程思考与积累的“积累式”备课,凸现集
体备课应有的对话、商榷、碰撞、反思等功能和作用,有效提高教学预测和设计能力。

②在
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调控性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形态突出主体、多元、探究、生成,为此,要坚持“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差异发展、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原则,并形成相
应的课堂教学规范和评价标准,指导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情况、目标达成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学生反映情况以及生成性问题等等,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使教师教学在反
思中进行,使课堂教学在动态中生成,在生成中优化。

③在教学实践活动后进行批判性反思。

为促使教学不断实现新的飞跃,须建立教学“质疑”机制,引导教师以“质疑”为核心,对每一
次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并借助教后记、教学反思日记、教学课例等将教学经
验教训理性化、理论化,使教师在课后的“三思而行”中不断获得发展。

四法。

即采取四种反思方法,提高教师反思能力。

①反思总结法。

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健全学校本教研制度,引导教师相互观摩、切磋、交流研讨,让教师在分享合作与学习
借鉴中,反思总结他人的实践经验。

聘请学生做教学通讯员,让学生参与评课,结合观课议课、教研活动、深度会谈等活动的开展,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和同行、领导的反馈信息,并
进行课后备课,对教学实施“二度开发”,同时,引导教师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讲述
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通过撰写“教学手记”、“教育随想”、“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故事” 等,对专业行为和活动进行自我反省和理性思考。

②对话反思法。

就是引导教师与文本实践、与
专家学者、同伴和学生展开对话沟通与思想碰撞,借助反思,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提升自
己的教学品质,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采取建设书香校园、案例研读、观摩研讨等多
种方式和途径,引导教师进行基于专业发展的理论学习、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基于问题的
行动学习、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让教师在与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
求得深刻的反思,求得理念的提升和智慧的增长;积极开展专家“进课堂”、学生“评教”、问
卷与访谈活动,通过对话,了解专家、同行、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感受及改进建议;变革传统
的教研思想,优化教研模式,变说课为“方案论证会”、变集体备课为“方案设计会”、变听课
为“观课”,变评课为“议课”,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随机进行“聊天式”反思或专题
性反思,使教师工作始终在对话中进行,始终与反思相伴。

在工作中,我倡导集体备课改革,创设了“个人钻研(课前反思)—集体研讨—形成通案—实践检验—再反思”集体备课流程,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深刻反思,写出教后札记进行自我锻造。

这一集体备课发起于反思,
形成于对话,升华于反思,充分凸显了个人反思前提下的集体对话。

③诊断反思法。

即通过教学会诊和教学回诊来进行反思。

教学会诊,就是建立“查课—观课—析课—研课”教学观察
与诊断机制和课堂教学评估制度,请专业人员、同行教师定期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会诊,从
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回诊,即运用微格教
学法,将教学过程制成录像,课后以批判的态度反复观看,将教学实践进行“回诊”,并通过
专家同行的分析评价和自我的追思反省,写出反思性总结,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④档案袋法。

主要实施“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档案袋”。

档案袋是一种代表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历程、现状和未来倾向等情况的资料集。

内容包括教师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专业发展过程及其各阶
段的主要(关键)事件和分析,进步和成就(阶段性成果)、学习反思、教学观察记录等等。

档案袋不仅承载着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而且也为教师对专业成长过程进行系统细致的反思
提供依据和工具,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更新”的有效手段和模式。

两结合。

即将理论反思和实践(行动)反思、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结合起来并融合渗透
到“两层”“三型”“四法”之中,实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一方面,在反思内容上,将理论
反思和实践(行动)反思结合起来,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解读和对话,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教
育教学的真谛,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构建自己的教育理念,发展自己的教育智慧,使教
师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原理和丰厚的“实践文化”基础之上;另一方面,在反思形式上,将个
体反思与群体反思结合起来,为教师反思创设平台,营造组织氛围。

实践证明,狠抓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了学校各项工
作全面发展,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入全区先进行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