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无痛分娩中硬膜外麻醉方式及价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妇无痛分娩中硬膜外麻醉方式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产妇无痛分娩中硬膜外麻醉方式以及价值。
方法:在2015年12月-2016年8月到本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入院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采取自然分娩,试验组使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硬膜麻醉予以无痛分娩,观察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和产程情况。
结果:试验组0、Ⅰ级疼痛率均比对照组高,Ⅱ、Ⅲ级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时间和第二产程均比对照组短(P<0.05)。
两组新生儿Apgar 评分、催产素使用率以及出血总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产妇无痛分娩中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明显,无显著不良反应,在临床具有应用价值与推广价值。
分娩對产妇生理所致疼痛程度非常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如何有效减轻分娩所致痛苦,确保分娩顺利完成,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已成为当前的医学研究人员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1-2]。
目前在临床中无痛分娩已受到医生以及产妇的广泛认可,这种分娩方式可有效缓解疼痛,确保产妇及胎儿健康,现如今在临床中已得到广泛应用[3-5]。
本次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中选择60例实施无痛分娩,将其作为试验组,联合使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予以硬膜外麻醉,取得了良好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研究的对象均来自于2015年12月-2016年8月到在本院分娩的产妇,共抽选120例,研究对象选择标准:(1)纳入标准:均是初产妇,满足阴道试产要求;均是单胎头位妊娠;所有产妇和其家属都在知情下表示愿意配合完成研究签订同意书。
(2)排除标准:存在妊娠合并征产妇;不符合阴道试产要求的产妇;对麻醉药物有过敏史产妇;头盆明显不对称和存在椎管内阻滞禁忌证产妇。
根据产妇入院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产妇年龄22~32岁,平均(25.44±3.22)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38.19±
2.01)周;产妇平均体重(62.32±4.22)kg。
试验组产妇年龄21~33岁,平均(25.47±
3.18)岁;孕周35~41周,平均(38.22±1.98)周;平均体重(62.29±
4.25)kg。
两组产妇的体重、平均年龄、平均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产妇宫口开至2~3 cm送至产房,静脉滴注500~1000 mL葡萄糖注射液,利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对照组采取自然分娩,直到产妇分娩结束。
试验组联合使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予以无痛分娩,操作如下:穿刺点位置L2~3椎间隙,留置导管,接着将0.1%舒芬太尼与0.2%罗哌卡因混合成为10 mL麻醉药物,经硬膜外腔注射,观察脊麻情况。
连接上镇痛泵以后,添加麻醉药物,锁定时间20 min,待产妇阻滞效果稳定以后再连接上自控镇痛泵,根据产妇实际情况添加药物,每隔1~1.5 h追加1次药物,一直到第二产程。
当产妇第二产程结束后,根据分娩情况可继续使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直到产妇分娩后2 h都
可使用該方案予以镇痛处理。
对照组和试验组产妇在分娩期间均常规吸氧,密切监测其血氧饱和度、血压和脉搏等。
1.3 评价指标观察评价两组患者镇痛情况,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疼痛分级法评价镇痛效果:0级:产妇表情正常,未有疼痛感,偶尔出现不适;Ⅰ级:无痛苦表情,出现自觉轻度疼痛,耐受;Ⅱ级:有痛苦表情,疼痛感显著,可耐受;Ⅲ级:表情非常痛苦,疼痛感强烈,不能耐受,出现喊叫或者呕吐等情况[6-7]。
记录两组患者自然分娩、产程进展、不良反应发生以及催产素使用情况,同时在新生儿出现后1、5 min实施Apgar评分,以统计学软件比较分析上述各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数据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镇痛情况比较通过比较分析,试验组0、Ⅰ级疼痛率均比对照组高,Ⅱ、Ⅲ级疼痛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自然分娩情况比较试验组产妇潜伏期、活跃期、第二产程时间均比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自然分娩40例(66.7%),对照组自然分娩26例(4
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催产素使用、出血总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对照组8例(1
3.3%)使用催产素,出血总量为(158.72±48.23)mL,新生儿出生1、5 min 后Apgar评分分别为(8.19±0.05)分、(9.27±0.07)分。
试验组12例(20.0%)使用催产素,出血总量为(160.28±45.43)mL,新生儿出生1、5 min后Apgar 评分分别为(8.16±0.08)分、(9.23±0.13)分。
两组产妇催产素使用率、出血总量以及新生儿新生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分娩过程复杂,胎头下降或者子宫收缩等因素都会造成剧烈的疼痛,导致机体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如果不实施镇痛处理,很容易延长产妇产程或者引起滞产,严重时还可能出现难产或者引起产后出血,威胁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8-10]。
对此,分娩期间越来越多的产妇开始倾向于无痛分娩。
美国妇产学院分娩镇痛委员会提出了理想分娩镇痛特点,即对母婴影响小,符合整个产程镇痛需求,给药方便,使用可靠且起效快,避免运动阻滞,对宫缩与产妇运动无影响,产妇清醒能够参与分娩过程[11-15]。
国内相关报道研究均表示,硬膜外麻醉能够降低机体儿茶酚胺的分泌,有效改善疼痛,在无痛分娩中使用硬膜外麻醉,简单有效且安全可靠,对于产妇和胎儿产生的影响较小[16-18]。
本次研究笔者就产妇无痛分娩
中硬膜麻醉方式以及价值进行了分析,试验组60例产妇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实施无痛分娩。
罗哌卡麻醉起效快且持续时间长,耐受性高,同时不良反应少,在合理浓度下可阻滞感觉神经且对运动神经无影响[19]。
舒芬太尼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和芬太尼相比较,可更加容易穿过血脑脊液屏障,对阿片受体亲和力强,镇痛效果强且持续时间长[2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产妇镇痛情况明显要好,自然分娩率明显要高,同时潜伏期、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都明显要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和缩短产程,可提高自然分娩率。
两组产妇催产素使用率、出血总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硬膜外麻醉不会增加出血量和催产素的使用率,对新生儿无影响。
综上所述,在无痛分娩中实施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分娩所产生的疼痛,缩短产程,不良反应少,可为产妇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无痛或者疼痛轻的分娩过程,价值高,推荐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葛小军,郑嘉丽,王东风,等.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用药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288-289.
[2]梁富华,裴润萍,罗婕妤,等.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22(8):179-180.
[3]杨捷.舒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12):1605-1608.
[4]程维琪.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观察和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0):304.
[5]薛瑞萍,温来友,吴震,等.碳酸利多卡因在无痛分娩失败改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2):1779,1781.
[6]樊梅,彰宁,黄科,等.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效果的比较[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4):1263-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