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九台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九台区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 (2分)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妈妈就像成长中的阳光和雨露,用爱和汗水哺育我们长大,母爱让我们刻骨铭心。

B . 食用油污染事件再次警示我们:如果食品安全不能警钟长鸣,建立长效机制,我们还会重蹈覆辙,悲剧还会重演。

C . 这位专家的精彩演讲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听众都对他强聒不舍的发言震撼了。

D . 有些报纸为了哗众取宠的需要,故意断章取义地截取采访记录,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 (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án________诚
狭ài________
zhēn________言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3. (8分) (2019八上·西安期末) 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1)-(6)题中,任选五题:在第(7)-(9)题中,任选一题]
(1)岂不罹凝寒?________。

(2)剧哉边海民,________。

(3) ________,路远莫致之。

(4) 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5) 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6)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

(7) 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 ________,望峰息心;
(9)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4. (1分)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①父命之________
②与民由之________
③威武不能屈________
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________
⑤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
⑥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
5. (16分)(2020·桐乡模拟) 文言文阅读
【甲】
(宋)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① ,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②之教予如此。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时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节选自《文与可画筼笃谷③偃竹记》
【注释】①蜩(tiáo)蛇蚹(fù)蝉后腹上的横纹,蛇腹上的横鳞。

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蜩腹蛇射。

②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

③赏筜(yúndān g) 谷:在洋州(今陕西洋县),盛产竹。

【乙】画竹题记
(清)郑燮①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

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②者,定则也。

趣在法外者,化机③也,独画云乎④哉?
【注释】①郑燮:即郑板桥。

②意在笔先:谓创作中构思在落笔之前,无论写字、作画、诗文创作都是这样.③化机:自然的机运。

④云乎:语末助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词。

①以至于剑拔十寻者________
②倏作变相:________
③意在笔先者,定则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3)两段文字与我们熟知的一个成语“________”有关,文与可强调画竹________,郑板桥则认为画竹________。

(4)甲乙两篇小短文都是作者畅谈自己绘画的心得体会,异中有同。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苏轼郑燮画竹的相同经验?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8七上·鄞州期中) 名著阅读
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人名)创作的《________》(作品)。

(2)补全回目名:唐三藏路阻火焰山,________。

(3)文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 (20分) (2017九上·邵阳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

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②“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③“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

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

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

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
④“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
⑤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

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⑥多年之后,我长大了。

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⑦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

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

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致,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

他们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⑧“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⑨“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

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

”老人笑道。

⑩“那有什么不好呢?”
⑪“那有什么好呢?”老人反问道,“长得快的都是没用的枝条,根储存的养料可是有限的。

如果在前期生长的时候把养料都用完了,到了后期还拿什么去结果呢?就是结了果,也只能让你吃一嘴渣子。


⑫我怔在了那里,没有说话。

⑬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树是这样,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如果年轻时过于顺利,就会在不知不觉间疯长出许多骄狂傲慢的枝条。

这些枝条,往往是徒有其表,却无其质,白白浪费了生活赐予的珍贵养料。

等到结果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奉献给收获的季节。

而另外一类人,在生命的初期,就被一把把看似残酷的刀,斩断了圆润而酣畅的歌喉,却因此把养料酝酿了又酝酿,等到果实成熟的时候,他们的气息就芬芳成了一壶绝世的好酒。

⑭从这个意义上讲,刀之伤又何尝不是刀之爱呢?而且,伤短爱长。

⑮当然,人和树毕竟还有不同:树可以等待人的刀,人却不可以等待生活的刀。

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有刀的时候,去承受,去积蓄;在没有刀的时候,去寻找,去打造。

让我们铭记刀爱,用生活的砥砺,去迎接累累的硕果和甜美的微笑。

(1)从文中找出一个能体现中心的词语,作为本文的标题。

(2)根据文意,在文中第⑸段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

________
(3)第⑺段中作者用“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比喻的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4)第⑧段中有“谜底”一词,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谜”指的是什么?“底”指的是什么?(每句话不超过10个字)
(5)根据语境,解释第⑬段中划线词“芬芳”的意思。

8. (15分) (2019八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我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大人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我的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③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④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我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我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⑤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

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⑥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涌动而来,真好。

⑦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把包鞭炮的纸张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⑧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

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⑨后来,慢慢地,条件好了,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⑩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些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

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⑪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及心理感受?请简要概括①﹣﹣④处内容写在表格里。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体会文末画线句子的作用。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9. (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通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从“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 . 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 .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 . 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八、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分)
10. (1分)(2016·长沙)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颗钉子惹的祸
国王查理三世和公爵亨利准备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国王派一个马夫去给自己最喜欢的战马打铁掌,他要骑着这匹马打头阵。

打铁掌的铁匠钉到最后,发现少了一颗钉子。

正准备去找,马夫不耐烦的说:“算啦,等不及了,就少用一颗吧。

”铁匠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让一只马掌少钉了一颗钉子。

两军交锋了,国王冲在最前面。

战争进行到最关键处,国王战马的那少钉了一颗钉子的马掌突然掉了,战马受惊,国王被掀在地上,士兵见国王落马,军心大乱,国王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

事后,国王痛心的说:“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一匹马!”
也许国王永远不知道,导致他失败的并不是一匹马,而仅仅是一颗钉子!
九、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18·十堰)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请以“无言的褒奖”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芬芳我们能嗅到,也能用心感受到。

请以“芬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题目(二)的另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除诗歌,戏剧外。

不限文体;
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请用“××”代替。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
1-1、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
2-1、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4-1、
5-1、
5-2、
5-3、
5-4、
五、名著阅读 (共1题;共5分)
6-1、
6-2、
6-3、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1、
7-2、
7-3、
7-4、
7-5、
8-1、
8-2、
8-3、
8-4、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5分)
9-1、
9-2、
八、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分)
10-1、
九、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