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引路,促进学生高中作文写作能力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引路,促进学生高中作文写作能力提升
“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的状况在“90后”学生的身上表现得越发突出,他们多接触网络平台,很少有人愿意认真对待作文。
针对这样的现状,以及当下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高耗低效”等问题,我做了一点思考和探索,在引导学生真实作文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加强必要的理性思辨。
一、引导学生巧妙立意
首先,突破定势,创造新颖的立意。
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位年轻人在一著名的禅师那儿学道,苦于找不到入门的路径。
一次,当茶碗已被斟满茶时,禅师似乎没有觉察,仍继续斟。
年轻人终于忍不住提醒:“师父,茶碗已经装不下了。
”禅师悠然说道:“是啊,要想学到禅的奥妙,你得头脑腾出空儿来。
”年轻人大悟。
我们指导学生写话题作文,也要引导他们突破头脑中的思维定势。
比如,“10-1=?”当然是“9”,可若跳出思维的定势,就会有很多丰富的答案,文章也就有不同的立意:10只鸟-1只被打中的鸟=0只鸟;10条金鱼-1条死去的金鱼=10条金鱼……这并非是做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而是通过这样的示例呈现,让学生明白:写作同样如此,突破了思维定势,就获得了解构材料的丰富可能性。
其次,转换视角,把握行文的命脉。
有这样一道话题作文:“张飞碰到李逵……”请学生试想一下可能有什么样的
情形出现。
有一名学生作文拿了最高分,因为他的.知识储备多于常人,自然其思维也优越于他人。
他写道:“结果,历史学家回答:不会。
气象学家说:雷霆大作。
作家回答:英雄惜英雄。
警察嚷嚷道:黑对黑……”正所谓,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事物,用陌生的眼光看熟悉的事物,文章就会一唱三叹,内敛外化。
第三,发挥想象,展示语言的魅力。
有一次作文课,我请学生在写作中用到三个词:“想”“活泼”“变成”。
结果,很多学生构思简单且“题材撞车”,因为其立意无外乎这么几种:(1)落落寡合的“我”想变成一个活泼的女孩;(2)天真活泼的“我”想变成一个成熟内敛的人;(3)“我”想变成一只活泼的小鸟任意飞翔。
只有一位学生以“那时花开”为题,写到了三种意境:(1)“我”想听花开的声音;(2)那天下午5点钟的阳光很活泼;(3)雪化后变成了春天,一如她微笑的脸。
无疑,这名学生的语言是最有魅力的——空灵、抽象、跳跃而富有诗趣。
由此可见,丰富的想象思维也是提升写作的有效路径。
第四,学会逆向思维,呈现文章的华彩。
逆向思维能够从两极世界中的另一极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以弥补单向思维的不足。
构思上逆向思维的运用,可以使文章达到言之有序而又不落俗套的表达效果,出奇制胜,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来。
例如,对有关“禽流感”的考场作文,我指导学生,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运用一下逆向思维。
既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也应针破社会上因“禽流感”而生的一些时弊。
那样,
我们可写的题材就很多了,如《爱心做的口罩》《小议“今日已消毒”》《莫作“人际交往的豪猪”》《面对禽流感,请拿出人类的尊严》……引导学生善用逆向思维,学会更加科学冷静地对待突发事件,尊重每一个曾被忽视的生活细节。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写作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从阅读经典作品中习得,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深入思考,这两者在写作中都很重要。
而现在的孩子普遍失去人文情怀,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原生态”。
并且要用心沉入生活,真切感悟,深入思考。
因为生活是写作最宝贵的源泉。
比如,写植物,应多角度、多方位、多时段地欣赏它。
“我没有真正走过什么桂花巷,却常能体会到那浓浓淡淡的桂香。
秋日,在这个古老的小区里私语,奔跑,不小心打翻了太阳先生的颜料盘,洒了满树金黄……初秋时她兀自地立着,中秋时她还是独自地立着。
她的香气不让你每时每刻都能闻到,却可以出人意料地飘进你的鼻子,不远不近,不浓不淡,但那种自然流露的韵味,却让人禁不住喜爱。
”(节选自学生习作《桂花巷里桂花香》)
写动物,要保持一定距离地关注、照料它。
“雪还在下,有一片,就这么不偏不侍地砸在了它的身上。
它像是接到命令的士兵,忽地蹦起来,用一只爪子弹跳着,想甩掉背上那片雪花……我忽然很希望它能飞起来。
又一片硕大的雪花落下来,击中了它。
它颤颤巍巍地挪动着步伐,扑闪着翅膀。
它飞起来了,我看见它飞起来了。
它飞过高楼,飞过山尖,
一直飞到天的尽头。
黑云挡不住它,这整个世界都属于它。
”(节选自学生习作《雪中的精灵》)
写人物,则应站在一定高度理解他(她)。
“总觉得,他该是个“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的秀朗之人。
然而,他却是一个将欢乐移植到苦难人间的人。
记不得是在哪一年的一个春天的午后,我才两岁半,住在外婆的老房子里。
父亲在天井里做木匠活,外公在一旁躺椅上打盹儿,发出,呼噜呼噜,的鼾声。
.....外公退休后,患了严重的白内障,整个人像是跌进了石灰堆里。
上个月妈妈告诉我外公胰腺癌晚期了,我去看他的时候,外公的嘴角微微地震动了一下,眼中溢出晶莹的东西。
我惊呆了,怎能将这么清灌的老人称做……'盲人'?这一刻,我看到了外公是怎样将那十几年的悲哀变成幸福的。
”(节选自学生习作《这也是一片爱》)
三、指点学生用思想点亮标题
有了好的构思,语言驾驭也需得法,还有一点千万别忽略:给文章起个精彩的标题!我要求学生一定要用自己思想的光辉点亮标题,同时示以范例,告知方法,通过一定的训练来提升学生拟题的能力。
有思想光辉的作文标题往往表现为如下形式。
(1)批判型的题目。
例如:《我谈周立波式的“骂人”》《“全民娱乐”之悲喜大评论》《“高速免费”之负面效应》《生命中的“黑羊”》都挺好的,因为它的“文化含金量”很高,也能将平时的阅读体验和社会文化热点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观点进行理性思辨。
(2)想象类的题目。
像《月光的根须》《跟MP3谈谈音乐》《药杯中的莫扎特》《一棵叫做Feeling的植物》这样清新醒目的题目,都是“90后”学生平时随笔中出现的,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写起来很顺畅。
既怀旧,又有时代感。
(3)半命题作文的题目。
为了能培养学生发散型思维,让学生从唯一到多元地进行观察、思考、想象、构思,不妨可以出一些半命题的作文题让学生多练练:《将进行到底》《和和生存悖论》《不懂》《深呼吸》,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这些写作技巧。
(4)“求异型”思维的题目。
例如《时代呼唤觉醒的兔子》《多个“朋友”多堵墙》《贫穷时听到风声也是好的》《往来多白丁》,就颇具逆向思维,也很有创意。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
而现在的孩子普遍失去人文情怀。
针对应试作文长期形成的“文以载道”“轻语言和真实”的现状,如何开发学生独特的审美视觉和真实的写作心态,让中学生重新体味到“魅力作文”的无穷愉悦,而不受“功利作文”的枷锁制约,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课题,我只是做了些许粗浅的框架式探索思考,还希望有更多的一线教师一起关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