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综述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014dd383d4d8d15abe234e57.png)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等 5、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等 6、办报纸。《时务报》、《国闻报》、《湘报》。
《强学报》《时务报》 《国闻报》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著述
(四)与保守派的思想论战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 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题、新 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 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
(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 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 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 学习西方军事科学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 富强。 3、 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 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1872李鸿章轮船招商局(规模最大)
1877 李鸿章成立的开平矿务局
唐胥铁路通车情况(1881年)
1879年李鸿章上海机器织布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1890
湖北大冶铁矿
(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1875年确立和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 1885年设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25艘,其中两 艘大铁甲舰定远号、郑远号) 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洋务运动:同治中兴
同光新政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请政府的” 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1861年 建立,负责办 理外交、通商、 海防、军务、 关税等与洋务 “有关的事宜。 1901年改组为 外务部,班列 六部之首
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刚要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75e11a1f524ccbff1218448.png)
真琼 如楼 神玉 仙宇 窟, 宅曲 。栏 洞 房 ,
• 忠王府
(2)在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切实可行 的革命纲领。 不能实现的空想《天朝田亩制度》, 根本没有实施的纲领《资政新篇》。
《待百姓条例》载:“百姓之田皆天王(父) 之田,天下之货皆天王(父)之货。”“天下 农民米谷,商贾赀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 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以为口食而 已故“此示一出,被惑乡民方如梦觉,然此令 已无人理,究不能行,遂下科派之令。” (《太平天国》第3册,第275页)
推荐书目
•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全4册),中华 书局,2000年版。 •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新知、读书、 生活三联出版社,2005年版。 • 梁启超《李鸿章传》,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湖北辞书出版社, 2007年版。
讨论
用图片、音频、文字等形式制成PPT 搜集以下人物在戊戌变法中的活动,并论 述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李 鸿 章
左 宗 棠
曾国藩
• 金陵机器局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唐胥铁路
访问日本时停泊在长崎港的定远舰
被日军掳去后编入日本舰队的镇远舰
京 师 同 文 馆
• 赴美幼童
容闳(1828-1912),字达 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 南屏镇(今珠海市香洲区 南屏镇)人。1847年(道光 二十七年)初,赴美学习, 三年后考入耶鲁大学, 1854年(咸丰四年)以优异 成绩毕业,成为毕业于美 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 生,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 驱。 1855年回国,1871年率 第一批留学生赴美。
• (二)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问 题、新任务: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 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实现救亡图存? 如何向西方学习,求得富强?
第二章 (洋务运动)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洋务运动)对民族和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4214cadcd15abe23482f4d9d.png)
洋务运动的兴衰
“师夷长技以自强”(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 共识下聚集起来, 共识下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 洋务派。 力——洋务派。 洋务派
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派
↗ ↘
地方要员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文 祥
桂 良
洋务运动的兴衰 派遣留学生
一部分是派到美国的幼童, 一部分是派到美国的幼童,由李鸿章 主持, 1872年至1875年 每年派30 年至1875 30名十 主持,从1872年至1875年,每年派30名十 四岁的幼童到美国留学。 三、四岁的幼童到美国留学。这是中国官 派留学之始。 派留学之始。 一部分是选派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到 欧洲学习海军和轮船制造。(1875—1894 。(1875 欧洲学习海军和轮船制造。(1875 1894 年先后派遣3 年先后派遣3批)
洋务运动的兴衰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第一次震撼了中华帝国, 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第一次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 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 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 击和失败,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伤痕, 击和失败,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焚毁 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 内外交困下, 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内外交困下,1860年12月 年 月 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宣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 日 咸丰皇帝不得不宣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 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了20年 清王朝丧失了20年革新图变的宝贵 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了 年,清王朝丧失了 年革新图变的宝贵 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尤其是在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 尤其是在勾结外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朝统治集团 中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亲眼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船坚炮利的“ 中一些头脑比较清醒的当权者,亲眼看到了西方侵略者船坚炮利的“长 从而预感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 年春, 技”,从而预感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1862年春,李鸿章带着刚从 年春 合肥老家招募来的7000名淮勇,分乘 艘英国轮船由安徽安庆驶抵上海。 名淮勇, 艘英国轮船由安徽安庆驶抵上海。 合肥老家招募来的 名淮勇 分乘8艘英国轮船由安徽安庆驶抵上海 此次长江航行,使李鸿章眼界大开,他在应邀参观了英、法的军舰之后, 此次长江航行,使李鸿章眼界大开,他在应邀参观了英、法的军舰之后, 深感外国军舰之坚固、大炮之精良、弹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 深感外国军舰之坚固、大炮之精良、弹药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开始下 决心要学习西洋的长处。 决心要学习西洋的长处。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104b0573b3567ec102d8a5c.png)
官督商办
① 官督商办是半殖半封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在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求生存
“专派大员一人认真督办,用人理财悉听调度”
机器采购、技术人员培训 ② 洋务派是官督商办企业的创办者和保 护者,又是阻碍者和压制者。 “钦商”盛宣怀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经济政策?
(三)创建新式海陆军
“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 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 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日本狡焉思逞,更甚于 西洋诸国,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大半为制驭 日本起见。” ——李鸿章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 1885年建立海军衙门 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 丁日昌提 出《海洋水 师章程》, 建议设立新 式海军。
——李鸿章
3.洋务派与顽固派之争 洋务派
中央
地方Biblioteka 恭亲王奕 李鸿章 曾国藩军机大臣文祥 张之洞 左宗棠
顽固派 大学士倭仁、徐桐、李鸿藻 “立国之道,尚礼义 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在人心不在技艺。” “以忠信为甲胄, 礼义为干橹。”
4.洋务运动得以兴办的条件
① 理论上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 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② 获得统治阶级内部支持 ③中外暂时“和好”的外部环境
2、如何向西方学习, 求强求富?
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 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 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 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来实现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小 结
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 代化开启了道路,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 可能真正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 国真正富强起来。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地早期探索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地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14b082e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3e.png)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随着外国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从农民群众,到地主阶级洋务派,到资产阶级维新派,到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方案。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
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官僚占有全国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租种地主土地,需要把全年收成的一半以上作为地租交给地主。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为支付对列强的巨额赔款,同时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
各级官吏在征收钱粮时往往浮收勒扣,横征暴敛,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
正如天地会的《万大洪告示》所说:“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污吏,何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白银外流更加严重,导致银贵钱贱,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田赋负担实际增加一倍以上。
这些负担归根到底,仍然落到了农民的头上。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清政府调兵各处镇压,但群众斗争彼伏此起,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喷发。
太平天国大规模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1843年,洪秀全为了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撷取原始基督教教义中反映下层民众要求的平等思想和某些宗教仪式,从农民斗争的需要出发,加以改造,创立了拜上帝教。
随后,他从家乡广东进入广西,利用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群众。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随后,太平军从广西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直打到江苏,席卷6省。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43b0bd3a43323968011c9254.png)
(四)失败原因 上午
1、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意中国真
正富强。
2、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挠。
3、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赖性和腐朽性。
4、中体西用指导思想 的局限。
四、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空前民族危机下的救亡改革运动
康有为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
翻译《天演论》
英法军和清官员会商上海防务
天京保卫战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 (2)农民起义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 自相残杀(天京事变)。
(3)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4)宗教的消极作用。
太平 天國 天王 府模 型, 原天 王府 被曾 國藩 放的 一把 火燒 了。
太平天国圣宝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3、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如不承认 不平等条约,痛击外国侵略者。 4、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 威。 5、具有世界意义——打击西方殖民 势力,推动亚洲民族 解放运动。
(二)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互相勾结、共 同镇压。如清军、地方团练、湘军、淮军; 洋枪队及外国军队“借师助剿”。
太平天国天王府
忠王府最后部的花园,也就是拙政园,占地4.2 公顷,是中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园内保留有玉兰 堂、见山楼等建筑,园景山水相映、林木如盖。
3、历史教训。 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
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
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
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三、洋务运动的兴衰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7fddd41cf84b9d528ea7aea.png)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热点
重点: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和经验 教训。 难点: 1、正确认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为什么说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热点: 通过总结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探索国家出路的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教训,进一 步认识近代中国人民为探索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而走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道 路,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民用工业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和建立新式海陆军过程 中深感财政困难,并且逐渐认识到西方国家的 富强不仅是船坚炮利的“长技”,更主要是他 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所以,从70年代始洋 务派在继续“求强”的同时,又兴办以“求富” 为目的的民用企业。从70年代到90年代,共创 办了民用企业20多个。其中最主要的有四大厂 家,即①轮船招商局②开平矿务局③电报总局 ④上海机器织布局。
温州医学院社科部
第二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
早期探索
主要讲“中国何处去”? 即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
第二章课件导航
A教学引导
B教学要点
C教学内容 D教学思考 E教学参考
A教学引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 的出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和方案。掌握太平天国 运动爆发的原因与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性,了解洋务派与资产阶级维 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实践,并正确理解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失败的 原因与教训。 2、了解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救国主张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 的历史地位与作用。总结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的失败原因,并从中认识这些阶级力量之所以不能肩负起争取民族独立、 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使命的原因和经验教训。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 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近代史纲要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6f563f40975f46527d3e17d.png)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1、清政府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根本原因。 •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 难。
• 3、自然灾害严重。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经过
• • • • 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太平天国为什么用宗教作为发动农民的工具? 2、太平天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 3、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看中外反动势力对 太平天国的联合绞杀。
马克思:“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 何任务”。 “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 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 的破坏与停滞对立”。 “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 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这类魔鬼是停滞 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 —《中国纪事》,1862年6月
汉阳铁厂(1890,张)等。
开平矿务局
汉阳铁厂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3)建立新式海陆军 • 1875年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立海 军衙门; 1884年建成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 建水师三支海军。
• 致 远 舰 将 士 合 影
当年的亚洲第一,世 界第四的北洋舰队!
福建水师的旗舰“扬武”号
江南制造总局
金陵机器局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建安舰”
天津机器局
2、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如轮船招商局(1872,李),上海机器织布 局(1879,李),兰州制呢局 (1878,左), 开平矿务局(1877,李),天津电报总局 (1880,李),唐山胥格庄铁路(1881,李),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中国近现代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26f74d2360cba1aa811da20.png)
康有为
梁启超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著述
戊戌变法代表人物的著述
戊 戌 六 君 子
观看《百年中国》之“保皇与革命”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 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 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 反对。维新派的自身弱点主要表现在 : 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希望通过和平、 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 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 立宪。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再次,惧怕人民群众。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天朝田亩制度》, 实际上是起义农民 提出的一个以解决 土地问题为中心的 比较完整的社会改 革方案。它集中反 映了广大农民要求 获得土地的强烈愿 望。
《资政新篇》是 太平天国后期颁 布的社会发展方 案。它试图按照 西方资本主义模 式来改造中国, 发展资本主义工 商业。
洋务派是第一代讲现代化的人,不过它讲现代 化只是帝国主义要求的范围内进行;第二代是 康梁的维新运动,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是从第一代分化出来的,这部分就不同,比较 地提出政治上的问题。从第二代里又分化出第 三代: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一派。第三代 里又分化出来第四代,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派。 所谓一代比一代前进,至少有一个标志就是民 族独立问题,在独立的前提下来发展现代化。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 生,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 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 打开了窗口,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6d1ebe29b89680203d82548.png)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鸦片战争以来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中国社会各阶级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提出自己的应变举措,为中国探索出路。
经过数十年的若干个方案的实践,历史证明,中国要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一、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一)天国的悲喜剧——农民运动众生相之一1、太平天国成功的原因:鸦片战争后,改朝换代的力量汇集成流,主要几个方面:1、白莲教支派2、天地会3、1843年创建的拜上帝会4、西南西北回族起义为主干的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起义拜上帝会后来居上,是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1)现实政治目标与宗教感召集合白莲教狂飙已过,缺乏鼓舞人心的现实政治目标;天地会反清复明。
遗民本不是一种可以传代的职业。
光阴最是无情物。
拜上帝教以种族意识“讨胡”,但要建立新朝。
改朝换代作为一种现实目标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同宗教唤起的朦胧而又清晰的感召交融在一起。
对世世代代沉溺于愚昧之中的千百万小农来说,宗教语言是最易理解的语言,神秘的力量是最可信赖的力量。
他们天然地同情正义,又天然地相信天命。
当正义与神助合二为一的时候,造反就成了天意选定的事业。
(2)多神与一神白莲教、天地会信仰的是多神主义。
信仰多元化导致组织的多元化。
可以造成巨大的声势,难以汇集成集中的力量。
拜上帝会抬出唯一真神是天父皇上帝:“考天地未启之初,其象昏冥,一无所有。
仰蒙天父上主皇上帝大开天恩,大展权能,六日造成天地山海人物,于是乾坤定焉,日月生焉,星辰布焉。
……则天父上主皇上帝之有恩德于世人者既深且厚,报答难尽者矣。
”——太平救世歌“大而无外谓之皇,超乎万权谓之上,主宰天地万物谓之帝”。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万事皆有天父主张,天兄担当”。
宗教的戒律自然地转化为“天条”,原本不懂纪律的乌合之众因之而可以部勒成营武。
作为天父,上帝的慈悲给小农以抚慰;作为至上神,上帝的独裁收束了小农的散漫。
在这两重性下,形成了太平天国的大一统。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e467f0f4a1c7aa00b52acb51.png)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视频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洋务派
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阶 级内部一部分靠镇压农民起 义起家的地方军阀官僚和在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外国侵 略者打交道较多的中央权贵, 开始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先 进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才 能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从而形成了洋务派。
曾国藩 张之洞
从1870年开始,清政府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 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有相当 规模。其中,北洋水师有大小舰只二十余艘。
北洋舰队 南洋舰队 福建水师
中国第一艘铁甲舰——平远号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创办时间
1862年 1863年 1866年 1880年 1885年 1876年 1880年
设
办
皇
书绍
学
学
报
帝
立外
会
堂
纸
上 说国
书
变
法
经
验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公车上书
康有为曾先后7次向光绪皇帝上书,其中最著名的是1895 年他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是康、梁变法的前奏。
1895年5月1日,康有力约集19省在京 参加会试的举人1000余人商议请愿事 宜 , 并 起 草 了 1.8 万 多 字 的 《 上 皇 帝 书》,提出拒绝批准中日和约、迁都 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签名举人 达1300多人。5月2日,各省举人联合 把《上皇帝书》递到都察院,史称 “公车上书”。
农产品价格指数 手工业产品价格指数
100
100
98.8
104.2
112.2
120.7
中国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d7f920dbb68a98271fefa8e.png)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 衰
什么是洋 务运动?
19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这几十年中,清 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自强”和“求富” 为口号,在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及外交等 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史称“洋务运 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
国际: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工业化国家对东
方非工业化国家的影响是不可抗拒的,西方 国家对落后国家的军事、政治侵略和商品输 出,也必然伴随着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推广。 这是洋务运动的国际背景。 国内: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人看到了清朝 的内忧外患,迫使他们寻找挽救和巩固清朝 统治的办法。 19世纪60—90年代,甲午 中日战争爆发前,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原因:战争时期没有精力考虑这些问题
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 的统治根基。 起义坚持了14年,范围达18省。所攻克之区, “官宦人家,呼之为妖头,杀之必尽”, 给清政 府统治以沉重打击。 2、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太平天国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 易,同英、法军队和由外国军官指挥的“常胜 军”、“常捷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给洋枪队 以沉重打击。
金田起义旧址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历时14年:金田起义(
1851) ——永安突围
(1852)——攻占武汉 ,建
都南京(1853) —— 北伐西 征(1853-1856)——天京 事变(1856)—— 席卷江 南 — 保卫天京(1864)。
(一)金田起义与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
道光29年至30年间(1849~1850),广西发生饥 荒,洪秀全号召各地拜上帝会成员到金田村“团营”, 于道光30年12月10日(1851年1月11日)率2万余人武 装起义。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 第二章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ce6d51b03d8ce2f0066238d.png)
复习思考题: 1.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如何认识孙中山1905年提出的三民主义? 3.试述革命与改良辩论的主要内容。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 法性质的法典是什么? 5.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 巨变? 6.辛亥革命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 7.如何认识北洋军阀的反动性质?
洋务运动的内容: A.兴办近代企业,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A.创办企业:
60年代 --- 创办军工企业 军工企业的特征: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 1866年福州船政局
①封建性:经费政府出,管员政府任,所有权和经营 权归政府,产品非商品由政府直接调拨。 ②资本主义性(1)维新派采取各种措施宣传变法以救亡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全面学外国。 核心是学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6种宣传措施:上书皇帝;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 的经验教训;办学会;办学堂;办报纸。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内容: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 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作用:进一步开阔了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的眼 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西方资产阶级 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靠 封建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 以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是 根本不可能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 富强,必须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的统治。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本章学习重点: 1.认识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必要 性、正义性、进步性。 2.了解三民主义学说的内涵。 3.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原因。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fe0306d8c1c708a1284a4471.png)
三次早期探索即太平天国运 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 运动的意义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2、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 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走向民族独 立和国家富强。
一、
早期探索之一: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爆发
(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 史作用
第一,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
统治阶级,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
基础。
第二,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 高峰,并对近代国家出路进行了 可贵的探索,体现出了不同于以 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
第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 正统权威
第四,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第五,是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解 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时 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 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 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创办时间 1862 学堂名称 京师同文馆 类别 外语
1863
1866
上海广方言馆
福州船政学堂
外语
军事
1880
1885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武备学堂
军事
军事
1876
1880
福州电气学塾
天津电报学堂
科技
科技
同 文 馆
5.派遣留美、留欧学生
1872—1875年派出4批留美幼
童120名,1881年撤回。 1875—1894派出3批留欧学生,
②局限性: 1859年后太平天国没有一个 相对和平的、安定的环境,此外 洪仁玕的威信不足以统筹大局, 没有 能力和机会培养、组织一个 改革的核心,所以《资政新篇》 没有付诸实施。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3a074de80eb6294dd886cba.png)
1846年
1847年 1848年 1849年 1850年
桂平大旱、大疫,临桂山洪暴发,全州大旱;
柳城蝗,恭城大饥,容县风灾,临桂雨雹,玉林震,平 乐、容城旱; 贵县、宾州、修仁等地蝗灾严重,藤县地震,浔州、武 宣大旱; 灵州、永淳蝗,归顺疫、宾州、陆川、上林、象州风灾, 怀集,北流,玉林大饥; 昭平、崇善、龙州大水,三江瘟疫流行,平南灌阳饥、 全县蝗灾。
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评 价
1、《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 平均分配土地是几千年来中国 农民的愿望,是中国历史上第 一次由农民领袖以法令形式公
布的土地纲领,是农民反封建
斗争的思想结晶。
2、《天朝田亩制度》的局限性
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社会发展 规律,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根 本无法实现的空想 企图把正在趋向分离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 业牢固的结合在一起,把整个社会改造成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浮雕再现了1851年,在金田村附近的丘陵地带,太平军边疆进攻清 兵的战斗场面:手持大刀、梭镖、锄头,肩扛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 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太平天国 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严重动摇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
二、永安建制
金田
●永安
天王 洪秀全
东王 杨秀清(九千岁)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拜上帝教——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 兴起
全盛
——天京事变——天国败亡
衰败
一、金田起义
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 1844年,洪秀全到广西传教,后回广东撰写《原道救世歌》、 《原道醒世训》。
1847年,信徒发展为2000多人。
1848年,洪秀全撰写《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209ced14b7360b4c2e3f6471.png)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一)社会制度的腐败炮轰北京外国使馆区的小插曲唐德刚《晚清七十年》里看来的。
说当时武卫军有个将领叫赵怀芝,奉命带了开花大炮,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大炮之一,德国造,去轰炸使馆,瞄准好了,忽然想到后果,赶紧去问荣禄到底轰还是不轰,如果轰的话,请荣大人写手令,荣禄也不是傻子,死活不肯写,最后被追得没办法,就说,炮放是有声音的,反正宫中是听得见的。
赵怀芝一下开窍了。
回去后把大炮重新调整,往空中猛放了几把了事。
如果真要对准使馆,十下之内,早就是血肉横飞了。
但要是放了,赵怀芝恐怕在辛丑条约里也就要正法了,荣大人为什么死活不肯写手令,这道理也在这里。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
2.百日维新述评。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纲领的评价。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进程(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二)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关于天京事变:教程p80—83关于太平军在福建的最后斗争:教程p99二、太平天国的政策《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及其评价:教程p57—58关于资政新编的内容和评价:教程p87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中外联合绞杀和太平军中的洋兄弟:关于日意格和常捷军:常捷军是中外联合的一个典型,外国人称“中法混合军”。
1862年(同治元年)7月,浙江巡抚左宗棠与驻宁波的法国舰队司令勒伯勒东、宁波海关税务司法国人日意格等相勾结,募集中国士兵约千人,派法国军官教练,用洋枪洋炮装备,在宁波组成“常捷军”,由勒伯勒东任统领,日意格为帮统,伙同清兵对太平军作战。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c081f696edb6f1aff001fb0.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 学的革命纲领。
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 导集团的团结。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 原则(反儒又落入儒的俗套中)。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 来。
1857 年 6 月 , 石 达 开带走了太平军的二十 万精锐部队,脱离了太 平天国,孤军作战。由 于没有建立根据地,粮 食、武器等补给困难, 军心逐渐涣散。1863年 5月,在四川大渡河紫 打地(安顺场)陷入清 军包围被消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陈玉成、李秀成无力挽回败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3.建立新式海陆军 (1)用洋枪洋炮训练装备军队
(2)筹建新式海军
至中法战争前,清朝表面上维持了北洋、南洋(苏 浙)和福建三支水师。
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时北洋海军拥有 新旧舰船25艘,成为晚清实力最强的一支舰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能科学分析太平天国、洋 务运动以及戊戌维新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 识到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 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洋务派的阵营及指导思想
1.洋务派阵营的构成 (1)以奕䜣为代表的满族中央权贵派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5798a5b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13.png)
对未来的启示
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家核心 竞争力。
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国家 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参与全球 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THANKS
感谢观看
• 本章节将探讨早期中国知识分子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包括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分析其背景、 过程和影响。
早期探索的背景
社会状况
01
02
03
社会动荡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 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状 态,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日益凸显。
民族危机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使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 危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 整受到威胁。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引言
背景介 绍
19世纪中叶
知识分子觉醒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 严重。
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意识到 必须寻找国家出路,以实现民族复兴。
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传统的封建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结 构逐渐瓦解,中国社会面临深刻的变 革。
主题概述
探索的影响与结果
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思想启蒙
早期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激发了民 众对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观 的思考,推动了社会的思想启蒙。
增强民族意识
在探索过程中,民族自豪感和认 同感得到提升,促进了民族团结 和凝聚力的增强。
推动社会变革
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往往伴随着对 社会不公和弊病的批判,成为推 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他们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求富为目 标,开展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创 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一系列近代海军、 学堂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从而为其认识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基础。
二、重点和难点: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及作用、百日维新的意义。
2.农民、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中的局限、失败原因及教训。
三、计划课时:3课时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一、时代的变化1、19世纪下半叶,处于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封建帝国,而鸦片战争之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尽然和社会危机。
关于这一方面上一章已经详细讲了这个问题。
2、处于世界历史上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的时代。
19世纪70-90年代,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阶段,这个时期有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到19世纪末20世纪世界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这个阶段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过去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又加上了资本输入。
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的时代。
从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经过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等一步步地加深,到了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
二、时代的变化向中国提出了新的问题: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1、如何抵御外国侵略?如何救亡图存?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这两个任务表面上好像是有点矛盾,但实际上是辩证统一。
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必须要使国家富强,向西方学习是要找寻国家富强的道路。
而要国家真正的富强,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要抵御外国的侵略,争取的民族的独立解放。
三、各个社会阶级的登台表演为了寻找国家的出路,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纷纷登了了历史舞台表演。
在19世纪下半叶就进行了三次早期探索,这就是: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道路实现变法维新和救亡图存。
第一节早期探索之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峰这里所说的旧式农民战争是指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单纯农民战争,(而新式农民战争比如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历代农民战争此起彼伏,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达到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一个高峰,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时代具有新特点和新水平(如它反对外国侵略,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政策等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简单地说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外国入侵、不平等条约、赔款军费、勒索、旧的赋税加上新的赋税,残酷的压迫剥削,迫使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拿起武器,开始了探索国家的出路。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到18个省。
1851年1月,太平天国起义从金田起义(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开始,建号太平天国。
1852年,永安建制,封了很多王,还有一套的制度。
然后,从广西经过湖南然后一直打到湖北。
1853年1月占领了华中最大的城市武汉。
然后太平军沿江东下,经过江西、安徽江苏,势如破竹,1853年3月,占领了南京,建都为天京。
之后太平军派出北伐军、西征军进行北伐、西征,从1853-1856年北伐军一直向北打到了天津,逼近了北京。
但是,1856年出现了天京事变,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1856年(太平天国的后期),太平军又开辟了江浙根据地,最后展开了一场壮烈的天京保卫战,到1864年天京失守,太平天国基本上失败。
后来,太平天国的余部又坚持了四年斗争。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在也有人否定太平天国,甚至认为它破坏了中国的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因此是一个历史的倒退。
这种观点不符合历史事实。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可以讲下面几点:(一)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消灭百万清军,打击封建政权、封建土地制度、封建思想文化。
太平天国起义动员了百万农民,历时14年,波及到18个省,而且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太平天国消灭了上百万清军,大批的封建官吏、地主被杀,逃亡,封建土地制度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自耕农增加。
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儒家思想、孔子的权威也受到了打击(太平军在进军的过程中,一路打破各种偶像和孔子的牌位)。
再有就是清政府的中央权力被削弱,地方势力崛起。
因此到了晚清的时候,地方势力很大,而且在太平天国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反清起义风起云涌,比如说从安徽开始的北方的捻军,南方的天地会、小刀会起义,西南各省的苗族、回族、彝族少数民族起义,西北地区还有回民起义等等,形成了一个全国反清起义的高潮,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
(二)有力地打击教训了外国侵略势力,不承认不平等条约,痛击外国侵略者。
太平天国打击外国侵略势力这是以往中国农民起义所没在的一个特点,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外国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而且严禁鸦片贸易。
太平天国领袖说:“害人之物为禁”,说鸦片是个害人之物。
当中外反动派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地同英法侵略军、由外国军官组织指挥的洋枪队(即所谓的“常胜军”、“长骑军”)进行战斗,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和教训。
(三)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并探索向西方学习,第一次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主要的纲领,它体现了农民阶级要求土地的愿望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理想。
它公开否定封建的地主所有制,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即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它希望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1859年到天京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后提出的太平天国后期改革发展的方案。
因为洪仁玕没有赶上金田起义,他后来到了香港,跟香港的一些外国传教士有来往,他了解一些西方的情况,所以提出了学习西方的社会改革的方案,他提倡发展近代的工矿、交通、邮政、银行、学校、医院等等,可以说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方案,而且他还提出了要和外国自由通商、平等竞争,即所谓“与番人竞雄”。
(四)太平天国还具有世界意义:它打击了西方殖民势力,推动和支持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比如说当时的印度民族起义等等。
还为日本的明治维新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当时也有西方的一些正义人士支持太平天国,甚至参加太平军。
比如说当时有一个英国人叫呤利,他就参加了太平军,帮助太平军买船买军火、打仗,回国以后他写了一本《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讲了一些太平天国的事。
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一)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既有清王朝的中央军队(八旗、绿营军),又有地方的地主武装(团练),还有新建立的地方武装(湘军、淮军),还有外国人指挥的、中外混合的洋枪队,甚至还有外国侵略军直接镇压太平天国,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候“借师助剿”,借外国军队镇压太平天国。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弱点。
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和正确理论的指导,是没有办法克服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我们下面可以分析几点:(1)太平天国政权日益封建化与腐败化农民小生产者虽然可以建立起暂时地劳动者的政权,(如太平天国在南京建立的政权),但是最终仍然要向封建政权演变,太平天国政权就是这样日益封建化。
我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以后,这些领导们都在追求封建的特权,享乐,而且他们之间也经常争权夺利。
在南京他们大兴土木,建造了各种王府,天王府、东王府等,而且大讲排场(如出门的时候要有多少人抬轿子,有多少人举着牌子等,其排场甚至要超过封建皇帝),宫廷里面还要有很的后妃宫女。
这些说明他们都在向封建皇帝看齐。
(2)农民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如天京事变)他们不能保持团结,争权夺利,最后导致自相残杀。
天京事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856年应该是太平天国发展的最兴盛时候,但是太平天国的农民领导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内部矛盾斗争激化起来。
像东王杨秀清就向天王洪秀全要求也要像他一样,自己也要当万岁(叫逼封万岁),他假装是天父传言,说你是天王是万岁那么东王为什么不能是万岁呢?这个矛盾就非常激化。
北王韦昌辉就利用这个机会,起来残害了东王及他的总政。
而翼王石达开看到这个情景就率兵回京,迫使洪秀全杀了韦昌辉。
但是石达开回到天京后,洪秀全又不重用不信任他,而重用自己的族兄。
最后,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败亡。
所以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瓦解了,大批的太平军的老干部老战士被杀,元气大伤。
太平天国从最盛的时候到衰,这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教训是非常沉痛和深刻的。
我们说“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所以太平天国领导人他们之间自相残杀,破坏了太平天国的大好局面。
(3)农民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太平天国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就是要回到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
不提倡商品经济(一度曾经要取消商业),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由于是一个绝对的平均主义,不管生产多少只能绝对地平分,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实际上也是不可能真正推行的。
另外,对太平军分男营、女营,一家人不能在一起生活(那些“王”有很多后妃、宫女,而普通的战士、下级军官们连一个家庭、夫妻都不能在一起生活)。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虽然是提出了一个近代化的建设方案,但这个方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战争环境、没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特别是没提到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
(4)宗教的消极作用(拜上帝教、迷信、天命)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
“拜上帝教”最初吸收了基督教的原始平等思想(如:天下男子都是兄弟,天下女子都是姐妹),制定了一些条规。
这在初期是有一些积极作用的,但它毕竟不是科学的理论,而是以迷信、天命思想来动员群众。
比如洪秀全、杨秀清经常把自己的话假借为天父、天兄传言,在南京被包围的时候,粮食很困难、军队减少,洪秀全就说:我的天兵多如水,不用怕,天主会降甘露给我们。
这些东西实际上不能调动太平天国群众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带来一些危害。
对外国侵略者,因为他们也信上帝,就称他们为洋兄弟,缺乏对他们的警惕性。
这就是宗教带来的消极作用。
(二)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教训太平天国革命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是有伟大的革命潜力的,但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历史重任,这种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