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小便实大便”法治疗泄泻两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小便实大便”法治疗泄泻两例
“利小便实大便”法治疗泄泻两例
“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治疗泄泻的一种常用方法,即通过疏利小便而使大便成形的方法,其理论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及«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症治»:“下利气者,当利小便”晋代王叔和亦在«脉经»提出:“溏泻,宜服水银丸,针关元,利小便”。
后世医家特别是金元时期尤为重视淡渗利小便的治法,如朱丹溪«平治荟萃»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固凡泄泻之药,多用淡渗之剂利之。
”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泄泻»中更是明确提出:“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
”并说:“治泻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
本人临床多用中药透皮技术治疗疾病,运用中药透皮技术此法治疗泄泻,每每获效。
举两例以期抛砖引玉。
1. 郝某,女,1岁,因腹泻七天于2018.3.8初诊。
家长口述,在三甲医院治疗支气管过程中出现腹泻,住院六天腹泻三天,出院四天一直腹泻,口服药物未见好转。
泄泻一天十余次,哭闹,肛门发红,小便量小,舌淡苔白脉滑。
诊断:泄泻(肠道湿热内蕴)
治则:清热利湿止泻。
组方用药:葛根、黄连、黄岑、肉桂、车前子,研粉每贴取4-6克配2-4毫升透皮液调和湿贴于神阙,一天好转,两天泻止而愈。
讨论:本例属外感湿热之邪伤及脾胃,转化失常而发生泄泻。
用黄连、黄岑清热燥湿、葛根升清止泻,车前子利小便实大便,肉桂防黄连、黄岑苦寒伤胃,则泄泻可止。
2.脾胃虚弱:
张某,女,13岁,腹泻半年于2018.7.3初诊。
患者系先天脑瘫,腹泻半年,一日行五次至十次,或便溏,或水样便,伴有矢气多,腹中肠鸣,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滑。
诊断:泄泻(脾胃虚弱、水湿内停)
治则: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处方:党参、山药、炒白术、茯苓、炒扁豆、广不香、防风、葛根、猪苓、泽泻、车前子、厚朴、陈皮、苍术、焦三仙,研粉每贴取4-6克配2-4毫升透皮液调和湿贴于神阙穴。
连续七天答大便成形。
讨论:本例中医辩证属于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湿内停。
清气不升,水谷水湿不化,故大便溏,甚至成水样便。
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水气不利,故矢气多,腹中肠鸣。
患者年龄较小,脾胃本虚,故日久不愈。
舌脉亦为脾胃虚弱,水湿内停之象。
故治宜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处方以参苓白术散合平胃散加减,参苓白术散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平胃散燥湿健脾,加木香行气,防风祛风胜湿,葛根升阳止泻。
其中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健脾利水渗湿,利小便实大便,焦三仙健脾和胃。
诸药配伍,病证相合,辩证准确,故症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