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前训练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考前训练题(含
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
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2.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3.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师生的交互作用
B.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C.同伴群体的影响
D.社区的影响
4.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倍尔
5.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启发式教学
6.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7.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
B.社会实践
C.实践知识
D.学生自学
8.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主张()。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9.教学计划的核心是()
A.教学目标
B.课程设置
C.学年编制
D.人员安排
10.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A.间接经验
B.直接经验
C.课外活动
D.操作性知识
11.雅典和斯巴达两种教育体系出现于欧洲的()。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下列表述中符合教科书编写要求的是()。
A.教科书的编排主要考虑教师教的方便
B.教科书的编排对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可以忽略不计
C.教科书的篇幅可长可短,图表可以五花八门
D.教科书的文字表述要简练、精确、生动、流畅
13.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遗传
B.选择经验
C.实际锻炼
D.教育
14.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15.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A.刹帝利
B.吠舍
C.婆罗门
D.首
16.学校教育必须以()为中心。
A.课外活动
B.课内外活动
C.实践活动
D.教学
17.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18.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学生隐私权的是()
A.学生获得的荣誉
B.学生的日记
C.学生的缺点
D.学生的家境
19.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的关系为()。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的关系
C.相互促进的关系
D.师道尊严的关系
20.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
A.《钦定学堂章程》
B.《强迫教育章程》
C.《劝学所章程》
D.《小学校令》
21.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22.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荀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23.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培养学生的创造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D.培养一流的艺术家
24.下列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作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生产力决定领导权
B.决定受教育权
C.制约教育结构变化
D.决定教育目的
25.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
A.发展基础教育
B.发展中等教育
C.发展职业教育
D.发展专业教育
二、多选题(5题)
26.根据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方法划分课的种类,可分为()。
A.新授课
B.实验课
C.巩固课
D.练习课
E.演示课
27.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把人分成三种等级()
A.运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
B.凭借勇敢精神保卫国家的军人
C.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D.善于把握机遇的商人
28.智育的任务有()。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形成技能
D.有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E.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29.下列关于《学记》的教学思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揭示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提出了教学相长的主张
C.主张启发式教学
D.要求教学要循序渐进
30.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有()。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三、填空题(3题)
31.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 }。
32. 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 }性、免费性、{ }性
33.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
四、简答题(4题)
34.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35.简述素质教育的特点。
36.学生集体
37.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参考答案
1.B班主任领导方式的三种类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2.B在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来推动,故科技进步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3.A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活动,是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种交往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不同,学生的反映也就随之各异。
故正确答案为A。
4.C赫尔巴特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5.B班级授课制又叫集体教学、课堂教学,是指把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预先制定的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故正确答案为B。
6.C教育不是始终顺应儿童的成熟,而是要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7.A
8.B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9.B
10.A
11.B
12.D
13.D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教育具有大规模、高效率的特点。
14.B班主任是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15.C古代印度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其受教育权利也从高到低,从有到无。
16.D学校教育必须以教学为中心。
17.C教师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两个方面。
18.A
19.A
20.A
21.C
22.C
23.A
24.D
25.A
26.BDE课的种类可按教学方法划分,也可按教学任务来划分,新授与巩固均是教学任务。
27.ABC
28.ABE智育的任务有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自主和创造性。
29.ABCD
30.ABD班级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班级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它的设计要依据国家、学校、班级群体三方面实际水平。
31. 成熟
32. 强制,普及
33.学校文化
34.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
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
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儿开始。
35.(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36.学生集体是青少年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37.(一)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二)选拔培养班干部和和极分子,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三)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四)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五)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六)引导非正式群体成为班集体的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