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佐匹克隆片治疗80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佐匹克隆片治疗80例失眠症患者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本院住院的
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右佐匹克隆片3mg,每晚
一次,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2mg,每晚一次。
疗程均为4周。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失眠症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显效
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减少,治疗组具有更明显的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右佐匹
克隆片是治疗失眠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良好的药物。
【关键词】失眠症;右佐匹克隆;艾司唑仑;临床分析
失眠症指具良好睡眠条件且无躯体因素影响情况下,出现的无法入睡或保持睡眠状态,进而
导致睡眠质量不满意状况及机体功能异常的综合征[1],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欧美等
国家患病率在20%~30%,我国患病率在10%~20%[2]。
右佐匹克隆片是一种短效的镇静催
眠药物,现以艾司唑仑片为对照,评价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住院的80例失眠症患者,年龄25~68岁,诊断患者
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排除因焦症、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所致失眠者,排除因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及其它药物所致失眠者。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PSQI评分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将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均匀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右佐匹克隆片3mg每晚1次,
对照组40例,口服艾司唑仑片2mg每晚1次。
疗程均为4周,期间不合用其他抗抑郁、抗
精神病及苯二氮䓬类药物。
1.3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总体临床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药物的临床疗效,
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
物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评定结果
由表1、表2可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87.5%,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对照组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
3讨论
失眠症是日常门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常被漏诊,从而导致治疗不足,引发不必要的临床
后果和经济负担。
目前能有效治疗失眠症是药物有苯二氮䓬类药物,但它会损伤精神运动功能。
右佐匹克隆是选择性作用于γ-氨基丁酸/苯二氮䓬受体的复合物,能有效的改善睡眠而不损伤精神运动功能[3]。
本研究中右佐匹克隆片组与艾司唑仑片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
治疗失眠患者的PSQI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右佐匹克隆片组的差异明显,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右佐匹克隆片能够有效治疗失眠症,具有安全性高、起效快、耐受性和服药依从性好等优点,具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廖峻,张志民,吴婉玉,等.右佐匹克隆治疗慢性原发性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
卫生,2012,28(5):671-672.
[2]董俊兴,张永昌,张金苹,等.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100.
[3]唐锴,叶庆红,陈志斌,等.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患者的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2,22(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