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单元测试: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选修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质量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中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 ) 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
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
D.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连工业资本家都不能摆脱农奴的身份,这极大地限制了其政治、经济自由,说明落后的农奴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题干并没有与西方资本主义比较,A、C两项不正确;D项表述正好与史实相反.
答案:B
2.俄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从本质上说是( )
A.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
B.战略决策的失败
C.军事指挥的失败
D.沙皇制度的失败
解析:克里米亚战争是西欧资本主义列强与沙皇俄国之间在土耳其问题上的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同工业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英法之间的战争。

答案:A
3.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

”“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军备落后B.制度腐朽
C.经济凋敝D.吏治腐败
解析: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的落后,而造成俄国落后的根源在于腐朽的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因此,部分受西方影响的先进人物产生了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想法。

答案:B
4.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

为此,他首先( )
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B.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
C.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
D.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的教训,首先让报纸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答案:A
5.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维护农奴制度B.废除农奴制度
C.推翻沙皇专制D.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做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材料的主旨是:废除了农奴制就会出现许多问题,反映了他维护农奴制度的基本观点,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6.下列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次自上而下由封建主进行的改革
B.是一次为巩固沙皇统治进行的改革
C.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D.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词“重要转折点”,这次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7.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

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

‘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

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高价赎买到一块份地
C.农奴摆脱了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农民彻底摆脱了封建束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农民获得人身解放的喜悦心情,但明显存在夸大和粉饰的成分。

解题时正确理解材料中反映的农民的变化,再根据法令内容,即可选出A项为正确答案。

材料并没有涉及土地问题和农奴的归属问题,B、C两项错误;D项中“彻底摆脱”不符合史实。

材料式选择题的着眼点是材料本身的内涵与历史事实的结合。

搞清备选项的内涵及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切忌文不对题,只分析选项,而忽视了与材料的结合。

答案:A
8.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

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这说明当时的俄国()
A.地主重视进行广告宣传B.俄国的畜牧业发达
C.俄国农奴制的残酷D.俄国废除了农奴制
解析:题干表明当时俄国盛行农奴制,农奴与家畜等同,地位非常悲惨.
答案:C
9.下列有关俄国民粹派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构成
B.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认为无产阶级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
D.号召发动农民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解析:民粹派由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构成,A错;民粹派反对农奴制度,也不满意资本主义制度,B错;他们否认无产阶级的先进作用,认为知识分子才是领导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C错;D项正确。

答案:D
10.赢得“解放者”美誉的亚历山大二世被炸身亡,主要是因为他()
A.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B.严重损害了农奴主利益
C.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D.对农民进行了残酷的掠夺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推行的农奴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在维护农奴主利益的前提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民的掠夺,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形成了民粹派,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民粹派中的激进分子刺杀。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11题18分,第12题16分,第13题16分,共50分)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在走向失败。

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

(6分)
(3)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

结合这一事件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8分)
解析:本题以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能力。

第(1)问“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即“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第(2)问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3)问先提出观点,再结合改革的影响进行回答。

答案:(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西方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于西欧;克里米亚战争加剧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3)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①通过改革,农民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获得一块份地。

俄国的农奴制被废除,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②但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铁产量和棉纺织业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长了6倍.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与图三之间的关系。

(8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8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第(1)问实质是考查克里米亚战争与1861年改革的关系.第(2)问考查1861年改革的影响和积极作用。

注意要先从材料中归结出说明的问题,然后再分析原因。

答案:(1)图一反映的是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危机,图二反映的是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了俄国经济落后,它们引发图三以“二一九法令”为主要内容的俄国农奴制改革。

(2)说明:俄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贵族地主掠夺了大量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的诗文中写道:
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
决不会那样消亡……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材料二当时,人们对改革有各种各样的方案,在主要农业地区,地主不愿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还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在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需要自由劳动力,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在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地主们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民服劳役。

请回答:
(1)诗中反映了什么信息?根源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俄国的改革草案有哪几种?他们的目的各是什么?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比较接近哪一方案?(10分)解析:本题以改革前后俄国社会的现实描述为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去综合分析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认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及法令.第(1)问主要感受诗中情感。

第(2)问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答案:(1)农奴燃起反抗烈焰,要求自由、反抗压迫的呼声传遍俄国大街小巷,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根源:农奴制的存在。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2)主要农业区:希望增加土地和加强对农奴的控制;工商业发达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草原地区:同意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是需要农民服劳役。

目的:主要农业区维护自己农业经济的利益;工商业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和资本;草原地区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比较接近工商业发达地区提出的改革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