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方法10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研究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84.2±8.6)次/min,PR间期(151.5±15.3)ms,QT间期(382.7±18.4)ms,均优于对照组(97.7±11.3)次/min、(187.2±16.4)ms、(420.4±18.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利多卡因;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胺碘酮
临床上阵发性心动过快、心房颤动以及早搏均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绞痛、呼吸困难甚至昏厥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猝死。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对患者生活及劳动能力产生巨大影响[1]。

近几年随着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增加,如何选择疗效确切的治疗方式成为医疗界研究的重点[2],对此本院展开研究,分析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

研究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5.1±6.2)岁。

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7~76岁,平均年龄(56.7±7.4)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①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和检查确诊为快速性心律失常;②均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

排除标准:①同时具有其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②电解质异常者;③胺碘酮合并利多卡因过敏者。

1. 2 方法随时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研究组给予患者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生产的胺碘酮(国药准字J20070056,规格:3 ml:0.15 g)治疗,胺碘酮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 ml)
中,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首剂量给予0.15 g,观察患者反应,若无明显反应可间隔15 min左右增加0.15 g;严重者可联合口服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胺碘酮(国药准字H12020263),200 mg/次,3次/d。

对照组给予患者采取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多卡因(国药准字H31021072,规格:5 ml:0.1 g),采取静脉注射方式给药,50~100 mg/d,必要时可间隔5 min 重复给药,最大剂量≤300 mg/d。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以及相关心电图水平。

根据我国正常心率以及心电图数据标准判定[4]:心率正常范围50~90次/min;
PR间期正常范围120~200 ms;QT间期正常范围360~440 ms。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84.2±8.6)次/min,PR间期(151.5±15.3)ms,QT 间期(382.7±18.4)ms,均优于对照组(97.7±11.3)次/min、(187.2±16.4)ms、(420.4±18.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方式较多,一般认为药物治疗方式安全性较高,常采取的药物有利多卡因以及胺碘酮等[5]。

利多卡因可以有效改变心肌细胞内K+向外流动,减少心肌产生的自律作用,达到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但是对心肌收缩能力、房室传导效应以及心肌细胞的电活动无影响,给药吸收后血药浓度提高,降低心脏传导速度,阻碍房室传导,导致心肌收缩能力以及排血量减少。

曾有数据显示,长期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不良反应较多,且容易产生耐药性[6,7]。

当利多卡因治疗剂量无效时,临床上常采取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可以延长机体内心肌的不应期和动作电位,阻止心房内传播速度,减少窦房结自律效果,扩张冠状动脉和周边血管,可以控制心力衰竭引起的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房扑)时室率[8,9]。

由于胺碘酮口服给药吸收迟缓且不规则,所以采取静脉滴注联合口服的给药方式,有效提高药物起效时间,延长治疗的效果[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PR间期及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心率(84.2±8.6)次/min,PR间期(151.5±15.3)ms,QT间期(382.7±18.4)ms,均优于对照组(97.7±11.3)次/min、(187.2±16.4)ms、(420.4±18.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研究组有效降低患者心动过快以及房室颤动等情况,保证心脏进行正常运作。

综上所述,采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生命体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莉娟,郭大峰,杨胜,等. 应用胺碘酮治疗急诊患者中各种不同类
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7):152-154.
[2] 李虎山. 胺碘酮治疗42例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1):95-96.
[3] 石彪. 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中国实用医药,2014,9(30):120-121.
[4] 谢爵隆,黄晓波,杨名宇,等.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 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4):39-40.
[5] 王印华,王宝华,白静,等.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肌损伤的影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2):153-155,159.
[6] 陈明宝,莫绪明,方永娟,等. 婴幼儿心脏体外循环术后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10):879-881.
[7] 曹玉青. 120例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医学信息,2012,25(12):262-263.
[8] 谢芸芝,陶蓉,蒋东坡.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重庆医学,2013,42(15):1722-1723.
[9] 陈言智,严国胜.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127-128.
[10] 查高飞.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衰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4):391-3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