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六 战争 狼牙山五壮士》优质课教学设计_2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76年前,也就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英勇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顽强抗敌,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发生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感人故事
齐声读课题
二、梳理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2、自学检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初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2、标题中“壮士”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改成战士?
课文的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他们是壮士呢?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

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我们会发现这些场面有的让我们感到痛快淋漓,有的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

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①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分别指谁?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②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
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力气;胡德林和胡福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从带点词语中感受到五壮士对敌人的无比痛恨。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绷得紧紧的”指小战士的表情凝重而紧张。

“绷得紧紧的”与“全神贯注”表现出了战士歼敌地全力以赴。


③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④A、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敌人遭受了沉重打击。

从“把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读出来的。


B “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一次又一次”说明敌人进攻了很多次,被五壮士打退了很多次。

“横七竖八”形容敌人的尸体纵横杂乱,说明敌人损失惨重。


⑤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课件出示:
引上绝路
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

(朗读评价)
②读书不光要读,还要想,这段话中的“绝路”是什么意思?(死路)
课件出示――狼牙山顶峰图片
这就是狼牙山顶峰,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另一条路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


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班长态度坚决果断,从“斩钉截铁”看出来的;“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④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齐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教师:是啊,班长心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的安全,根本没想到自己。

⑤战士们又是怎样想得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热血沸腾”、“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学习“紧跟”一词,不要“紧”字与加上“紧”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不一样,“紧跟”更能表现出战士们非常赞成班长的做法,准备把敌人引上绝路,也更能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⑥指名读: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


⑦朗读指导:
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不畏牺牲
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
3、自学
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①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英勇顽强)
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班长受伤了”,“子弹也打光了”,他们举起石头向敌人砸去看出来的。


②、(出示课件――班长砸的画面)
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回答:抢、夺、插、举;班长想让最后的一颗手榴弹发挥最大的作用。


③、课件出示:
A、“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
“举起一块石头”哪个句子更好一些,为什么?
(“猛地”、“磨盘大的”更能体现班长马宝玉的英雄气概),还可以进行换词的训练,“砸”可以换成“投”“掷”“撇”,体会用“砸”的巧妙。


A、顿时,石头象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④练读4、5自然段指导,指名朗读。

五、研读英勇跳崖,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
(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3、课件出示:“屹立”图片。

A、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第6自然段1、2句;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眺望”:向远处看。


B、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齐读这句话。

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
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4、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5、课件出示:跳下悬崖画面
看到这个画面,请同学们拿好课本,再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
6、引读课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

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7、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惊天动地”是指声音很大,惊动了天地。

“气壮山河”的意思是气魄像高山大河一样雄伟、豪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更是在赞颂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六、总结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五位战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事迹,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赞颂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服于任何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