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一内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
之一内能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2秋•南岗区期末)下列过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
B.反复锤打铁片,铁片升温
C.通过热、冷水混合,使冷水升温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筒壁会发热
2.(2023秋•江岸区校级月考)如甲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然后用气筒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看到瓶内出现白雾。

如乙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瓶塞被迅速冲出试管口且试管口出现白雾。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打气过程的能量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B.乙图中水蒸气推动瓶塞过程的能量转化与热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C.甲图瓶中的白雾是瓶内的空气对外做功液化形成的
D.乙图瓶塞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试管内的气体的内能在减小
3.(2023春•都昌县期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一段时间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管口周围冒出“白气”。

这个物理小实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加的
B.管口周围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水蒸气推出塞子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水蒸气推出塞子后自身内能增加
4.(2023•双流区校级开学)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5.(2023•双流区校级开学)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D.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6.(2023•攀枝花)下列情况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A.冰雪消融B.钻木取火C.压缩气体D.开水冷却7.(2023秋•兴庆区校级月考)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温度升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内能、温度都不变D.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8.(2023秋•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B.白雪温度低,含有热量少
C.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后内能减少
D.岩浆分子热运动剧烈,白雪分子热运动停止
9.(2023秋•灵丘县校级月考)小伟应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制作美味的刀削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滚烫的刀削面含有的热量多
B.随着刀削面的温度降低,其内能减少
C.汤汁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其内能不变
D.刚出锅的刀削面“热”得烫嘴,“热”表示的是内能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0.(2023•双流区校级开学)火柴可以在火焰上点燃,这是利用的方式改变内能;
也可以在火柴皮上划燃,这是利用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11.(2023•庐阳区校级一模)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12.(2022秋•莱阳市期末)区别下列词语中“热”字的含义(均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1)“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
(2)“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
(3)“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

13.(2022秋•惠州期末)“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当火箭在大气层中快速飞行时,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其温度会(选填“升高”或“降低”),内能会(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14.(2022秋•新野县期末)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空间站完成与神舟十五号乘组的任务交接后于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成功返回地面。

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下落的过程中舱体的温度最高可达1200℃,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舱体的内能。

而在舱内的周围使用了很好的隔热材料,有效防止了因造成的舱内内能的增加和温度
的升高。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5.(2023•固始县校级开学)如图所示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提放在水中的玻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的重力,其原因是。

(3)如图丙所示是把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情况,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说明。

(4)如图丁所示用打气筒往烧瓶里打气,当塞子跳起时,可以看到烧瓶内出现白雾。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温度降低,内能。

2023-2024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九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
之一内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
1.(2022秋•南岗区期末)下列过程中,属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砂轮磨刀,有火星迸出
B.反复锤打铁片,铁片升温
C.通过热、冷水混合,使冷水升温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筒壁会发热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解答】解:A.用砂轮磨刀时,有火星迸出,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错误;
B.反复锤打铁片,铁片升温,是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错误;
C.通过热、冷水混合,使冷水升温,是热、冷水之间热量发生了传递,导致冷水升温,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故C正确;
D.用打气筒给轮胎打气,是压缩空气做功,筒壁内能增加,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2.(2023秋•江岸区校级月考)如甲图所示,烧瓶内盛少量水,然后用气筒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来时,看到瓶内出现白雾。

如乙图所示,给试管里的水加热,水沸腾后,瓶塞被迅速冲出试管口且试管口出现白雾。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打气过程的能量转化与热机压缩冲程能量转化相同
B.乙图中水蒸气推动瓶塞过程的能量转化与热机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
C.甲图瓶中的白雾是瓶内的空气对外做功液化形成的
D.乙图瓶塞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试管内的气体的内能在减小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液化及液化的放热特点.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
(2)四冲程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有四个冲程,分别是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其中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还有压缩冲程有能量转化,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解答】解:A、图甲所示,打气筒压缩瓶内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同,故A正确;
B、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即该过程中消耗水蒸气的内能,产生机械能,故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能量转化相同,故B正确;
C、图甲中,瓶内空气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形成白雾,故C错误;
D、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当瓶塞跳出和乙图瓶塞冲出试管口的过程中,烧瓶和试管内的气体的内能都在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小。

3.(2023春•都昌县期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一段时间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管口周围冒出“白气”。

这个物理小实验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很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增加的
B.管口周围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水蒸气推出塞子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水蒸气推出塞子后自身内能增加
【考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答案】C
【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一是做功,二是热传递;
(2)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为汽化;
(3)气体膨胀做功,气体的内能减少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A、试管中水从火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增加内能的,
故A错;
B、管口周围冒出“白气”,是管内冒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不是汽化,故B
错;
CD、水蒸气膨胀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此时将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将塞子推出,故C正确、D错。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内能的方法、液化与汽化的区别,属于基础题目。

4.(2023•双流区校级开学)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答案】A
【分析】(1)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
(2)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是过程量;
(3)晶体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A、内能的大小与质量、温度、状态等因素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故A正确;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故C错误;
D、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温度、内能与热量关系,要深入理解,避免出错。

5.(2023•双流区校级开学)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得越快,内能越大
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
C.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D.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考点】内能的概念.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答案】C
【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的温度、状态和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宏观运动无关。

【解答】解:AB、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因素有关,和物体做机械运动的快慢以及高度无关,故AB错误;
C、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质量不变,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快,分子动能变大,它的内能增加,
故C正确;
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能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具有的能量,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所具有的能量,要将二者区别开来,属于基础题。

6.(2023•攀枝花)下列情况中,物体内能减小的是()
A.冰雪消融B.钻木取火C.压缩气体D.开水冷却
【考点】物体内能的改变.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理解能力.
【答案】D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解答】解:A、冰雪消融时要吸热,内能增大,故A错误;
B、钻木取火,这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此时内能增加,故B错误;
C、压缩气体时内能增加,故C错误;
D、开水冷却时内能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能改变的方式,属于基础题。

7.(2023秋•兴庆区校级月考)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内能不变,温度升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内能、温度都不变D.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答案】B
【分析】冰在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热,所以内能增加。

【解答】解: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在增加,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熔化过程的特点,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8.(2023秋•江岸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温度高,内能大
B.白雪温度低,含有热量少
C.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后内能减少
D.岩浆分子热运动剧烈,白雪分子热运动停止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分子的热运动.
【专题】定性思想;分子热运动、内能;理解能力.
【答案】C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热量是过程量。

【解答】解:A、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物体质量、温度、状态等有关,温度高的内能不一定大,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多少,故B错误;
C、岩浆从火山口喷出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故C正确;
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关键是知道内能、热量和温度的关系,明确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体积有关,是基础题目。

9.(2023秋•灵丘县校级月考)小伟应用劳动课上学习的烹饪技能为家人制作美味的刀削面,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滚烫的刀削面含有的热量多
B.随着刀削面的温度降低,其内能减少
C.汤汁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其内能不变
D.刚出锅的刀削面“热”得烫嘴,“热”表示的是内能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沸腾及沸腾条件.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综合能力.
【答案】B
【分析】(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描述了物体发生热传递时,传递能量的多少,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同一物体,放热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吸热内能增大;
(3)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解答】解: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物体发生热传递时,我们才用热量这个概念,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A错误;
B.随着刀削面的温度降低,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减少,故B正确;
C.汤汁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吸收了热量,其内能增大,故C错误;
D.刚出锅的刀削面“热”得烫嘴,说明其温度很高,“热”表示的是温度,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热量、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0.(2023•双流区校级开学)火柴可以在火焰上点燃,这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也可以在火柴皮上划燃,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理解能力.
【答案】做功;热传递。

【分析】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特点,热传递是能的转移,做功是能的转化。

【解答】解:火柴在火柴盒上划是摩擦生热是能量的转化,属于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让火柴头靠近酒精灯的火焰来点燃,是能量的转移,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改变物体能两种方法的特点,需要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
由物理走向生活,再由生活走向物理。

11.(2023•庐阳区校级一模)如图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取火器的模型图,把木制推杆迅速推入牛角套筒时,杆前端的艾绒立刻燃烧起来,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筒内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答案】做功
【分析】猛推推杆时间较短,气体来不及吸、放热,主要是外力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解答】解:封闭的气体被推杆压缩过程中,活塞对气体做功,所以气体内能增加,则温度升高,达到艾绒的着火点,使艾绒燃烧起来。

故答案为:做功。

【点评】本题是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12.(2022秋•莱阳市期末)区别下列词语中“热”字的含义(均选填“温度”、“热量”或“内能”)。

(1)“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热量;
(2)“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是指温度;
(3)“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

【考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答案】(1)热量;(2)温度;(3)内能
【分析】“热”有不同含义,有“温度”“内能”“热量”等多种含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表示物体具有内能;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解答】解:
(1)“热传递”、“物体吸热”中的“热”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的“热”,是指热量;
(2)“热水”、“物体变热”中的“热”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指温度;
(3)“摩擦生热”中的“热”是能量转化过程中的热,指内能。

故答案为:(1)热量;(2)温度;(3)内能。

【点评】虽然同样是“热”,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却不一样。

本题要求学生知道温度、热量和内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能够区分温度、热量和内能。

13.(2022秋•惠州期末)“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当火箭在大气层中快速飞行时,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其温度会升高(选填“升高”或“降低”),内能会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答案】升高;增大;做功。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克服摩擦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温度升高。

【解答】解:改变物体内能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故“神舟十一号”在发射的过程,当火箭在大气层中快速飞行时,会与大气层发生剧烈摩擦,其温度会升高,内能会增加,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故答案为:升高;增大;做功。

【点评】该题考查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属于常考题目,难度不大,熟练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关键。

14.(2022秋•新野县期末)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空间站完成与神舟十五号乘组的任务交接后于2022年12月4日20时09分成功返回地面。

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下落的过程中舱体的温度最高可达1200℃,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了舱体的内能。

而在舱内的周围使用了很好的隔热材料,有效防止了因热传递造成的舱内内能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答案】做功;热传递。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返回舱在穿越大气层下落的过程中与空气剧烈摩擦,由机械能转化为返回舱的内能,使其表面温度急剧升高,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其内能增加的;
在舱内的周围使用了很好的隔热材料,有效防止了因热传递造成的舱内内能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

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

【点评】本题考查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应知道做功属于能量的转化、热传递属于能量的转移,二者在改变内能效果上相同,属于基础题目。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5.(2023•固始县校级开学)如图所示是一组实验,观察实验完成填空。

(1)如图甲所示,向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满。

封闭管口,并将玻璃管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观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与混合前相比,总体积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提放在水中的玻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的重力,其原因是分子间有引力。

(3)如图丙所示是把红墨水滴入冷水和热水中的情况,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4)如图丁所示用打气筒往烧瓶里打气,当塞子跳起时,可以看到烧瓶内出现白雾。

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应用能力.
【答案】(1)混合;变小;(2)分子间有引力;(3)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4)做功;减小。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间隙,分子是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液滴。

据此分析回答。

【解答】解:(1)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
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2)因为玻璃和水接触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间的距离在引力作用的范围内,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
(3)由于热水的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两滴墨水,会看到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这表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给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白雾,说明水蒸气液化成了小水滴,在这个过程中,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故答案为:(1)混合;变小;(2)分子间有引力;(3)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4)做功;减小。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和内能的改变,属于基础题。

考点卡片
1.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

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

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

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命题方向】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以及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A.B.
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
C.D.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