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6例脑梗死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3例。

两组均采取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等的防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脑脉泰胶囊,观
察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
以及各阶段时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脑脉泰胶
囊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

【关键词】脑脉泰胶囊脑梗死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不仅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寻找安全
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神经内科医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我科联合应用脑脉
泰胶囊治疗脑梗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自我科2010年以来的住院病人,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
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证实,近期无出血性疾病,既往无卒
中史或有卒中史但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

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或对多种药物过
敏者不作为入选标准。

1.2一般资料选择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

治疗组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岁,其中前循环(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28例,后循环(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15例。

对照组中男30例,女13例,平均年龄65岁,其中前循环脑梗死26例,后循环脑梗死17例。

两组
性别、年龄、病史及梗死部位无明显差异。

1.3给药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淤、改善循环、保护脑
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脑脉泰胶囊(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0094,剂量每粒0.5g)2粒/次,3次/日。

先随静脉输液
治疗同步服用,出院后继续服用3个月。

1.4疗效评定观察用药期间两组患者的肌力、言语、吞咽等情况,使用爱丁
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进行评分。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进步: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功能
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治疗四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64.4%,对照组显效率为37.7%,治疗组疗效明
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 不良反应脑脉泰胶囊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
规及肝、肾功能等各项生化检验指标均无异常改变。

3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
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出现相应部位神经功能缺损。

该病具有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高的特点,是目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关于其治疗则需尽快恢复脑内血管血流,保护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以期存活并
恢复功能。

脑脉泰胶囊含有红参、三七、丹参、鸡血藤、红花、山楂、何首乌、银杏、
葛根等多种经典的、经多年临床验证有效的活血化淤中草药,具有活血化淤、益
气安神等作用。

该药能够抗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管代谢功能、保护脑细胞、健脑益智,从而达到有效治疗脑梗死的目的。

本研究显示加用脑脉
泰胶囊的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因此脑脉泰胶囊能够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且减少复发,安全有效,值得临
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病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分类诊断要点[J].中华
神经科杂志,1996,29:379.
[3]孙兴元.三金脑脉泰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研究[J].药物与临床.2008,16(7):30-31.
[4]邓倩.脑脉泰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09,17(4):2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