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基米兰2022年起诉业户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基米兰2022年起诉业户案例
2020年12月11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和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第二巡回法庭分别公开开庭,对涉及虚假诉讼的黑龙江鸿基米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基米兰开发公司)及63名被冒名购房者与苏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华建设公司)执行异议之诉系列案件作出宣判,判决支持苏华建设公司的诉讼请求,准予继续查封案涉63套房屋,对鸿基米兰开发公司在每件案件中的虚假诉讼行为分别处以罚款100万元的民事司法制裁,共计罚款6300万元,是近年来人民法院对虚假诉讼行为开出的最大“罚单”,并将涉嫌犯罪线索依法移送黑龙江省有关公安机关查处。
宣判后,最高人民法院在第二巡回法庭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案件处理情况,随后召开了由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部分专家学者参加的虚假诉讼治理专题座谈会。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东方时空”“24小时”栏目当日播发报道,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治日报、人民法院报、北京日报、黑龙江日报、辽宁日报、人民网等10余家央地主流媒体纷纷发文宣传,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今日头条等20余家著名网站转载相关报道千余次,引起一时轰动,广大人民群众为之鼓掌叫好,舆论反响热烈。
第二巡回法庭于宣判当天在官微刊文《罚款6300万,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罚最重的虚假诉讼系列案件在第二巡回法庭
宣判》,短短2天时间,点击量破16万。
作为一个粉丝数量尚不足2万的小公众号,这一成绩已相当傲人,第二巡回法庭的同志们为自己依法履职的成果小小自豪了一把,纷纷在微信工作群里相互鼓劲加油。
线上热闹的人群里少了一个关键人物——本系列案件的主承办法官季伟明。
季伟明还记得当天王富博副庭长敲响宣判法槌的时候,他的心里也好像跟着响了一下,瘦削的身形倚门而立,望着庭外窗户透进来的阳光怔怔出神,牵挂散去,涌上来一阵深深的疲惫,唯一的想法是找个地方好好睡一觉。
数月来,作为这总计33件系列案的主承办人,他与近300册卷宗死磕,每日从8时至22时,除去中午饭1小时,再无休息时间,为查清案件事实,往返奔波2000余公里,调查、询问60余人次,拍摄证据照片近千张,查阅各类资料60万余字,咨询专家学者数10人,撰写各种书面报告材料字数总计10余万字。
有女同事打趣道:“那个背着包走在案涉小区门口的80后法官的头发貌似愈发稀疏,眼袋和黑眼圈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
按道理,那种偏暗的肤色,本来是不容易看出黑眼圈的。
事实已基本查清,但在案件具体处理上合议庭内部和法官会议讨论时都产生了分歧意见。
有观点认为,异议人身份系伪造,诉讼标的自始便不存在,上诉人苏华建设公司无诉权,应裁定驳回上诉,待原审法院纠正中止执行裁定,其权益自然得到救济。
也有观点认为,苏华建设公司诉讼标
的是中止保全裁定本身,这个裁定是客观存在的,其请求权成立,应予支持。
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裁定驳回上诉在程序上虽无可指摘之处,但对虚假诉讼受害人苏华建设公司来说难以做到及时有效的救济,其下一步实体权利的救济还有赖原审法院启动另一程序,徒增诉累。
两相比较,由二审法院直接改判,撤销一审判决,支持苏华建设公司诉讼请求,准予继续查封案涉房屋是最简捷有效的救济途径,更符合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权威与尊严,严厉打击虚假诉讼行为,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初心。
在案件审理阶段,二巡法官也就此咨询了近10位国内民事诉讼法知名专家学者,他们普遍认为本案既可以从程序上裁定驳回上诉处理,也可以从实体上直接改判处理,法官可以自由选择;而且多数人认为直接改判准予继续执行,更有利于保护申请执行人的权利,也有利于彰显办案的社会效果,让正义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