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注浆法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注浆法施工
§1、概述
注浆技术是矿山建设中凿井、治水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地下工程中地层改良的重要手段。
注浆法是将浆液注入刀岩土的空隙,裂隙或空洞中,浆液经扩散,凝固,硬化以减少岩土的渗透性,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达到岩土加固和堵水的目的。
注浆法永久改变了岩土的性质,岩土强度提高,稳定性增强,而冻结法中的冻结壁是临时改变岩土的性质,冻结解冻后岩土又恢复到原来的性能。
一、注浆分类
分类方法很多,可按注浆时间,浆液注入形态,将浆液材料类型,主将目的等进行分类,矿山注浆通常按注浆工作与矿山掘砌工序的先后时间次序分类:预注浆、后注浆
地面预注浆改变围岩性质进行
预注浆工作面预注浆加固
注浆法(施工地点不同)
后注浆壁后注浆治水措施
(注浆位置不同)壁内注浆(封水与加固)
二、注浆法在矿山中的应用
1、国外:1882年南非首次应用工作面预注浆开凿井筒
1885年德国又成功地采用地面预注浆开凿井筒
1925年荷兰采用水玻璃浆液注浆,开始了化学注浆的历史。
注浆法在英、法、南非、美、加拿大、德国及苏联应用广泛。
60~70年代,英国有80%煤矿井筒采用注浆技术,注深达1657m,南非注浆深度达1700m多,苏联78年用注浆法凿井占煤矿用特殊施工总进尺的75%。
2、国内:我国50年代初期开始成功应用注浆法,60年代开始应用水泥—水玻璃浆液及其它化学浆液。
55年代新汶张庄矿主井首次采用工作面注浆,58年峰峰薛村矿主井副井采用地面预注浆。
目前,注浆技术在矿山中应用及其广泛,注浆深度已达900m,注浆技术即可用于井筒工程,为了减少井筒涌水,加快凿井速度,对所有含水层进行预注浆施工,也可对破碎地层,高应力大地压地层进行堵水加固,可以说,对所有地下工程都可采用注浆技术。
§2、注浆材料
正确选择注浆材料是实现岩土改良、完成注浆工程的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注浆工艺过程,注浆效果及注浆工程的成本和工期。
一、注浆材料分类
1、对理想注浆材料的要求
①粘度低,流动性好,可注性好。
②具有可调节控制的凝固时间
③结石率高,强度大,抗渗透性好。
④稳定性好
⑤价格低,来源丰富,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
2、注浆材料分类:
单液水泥浆
水泥水玻璃双浆液水泥浆液
无机类水泥粘土浆
水玻璃类
丙烯酰胺类
有机类铬木素类化学浆液
聚氨脂类
脲醛树脂类
二、注浆材料的主要性能
粘度、渗透能力、凝固时间,渗透系数、抗压强度
1、粘度μ
浆液流动时,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而产生阻碍运动的内摩擦力,粘度大小影响浆液扩散半径、注浆压力和浆液流量等。
μ↑R↓ρ↑ Q↓
要求:浆液粘度具有可调节性,通常有两种类型:曲线Ⅰ,曲线Ⅱ
单液水泥浆 15~140s
常用浆液粘度:水泥-水玻璃 15~140s
水玻璃类(3~4)×10-3Pa·s
化学类(1.2~几百)×10-3Pa·s
2、渗透性——注入岩层的难易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浆液可能注入砂层的最大粒径来表示,mm。
单液水泥浆 1.1 mm
水泥——水玻璃1.0 mm
化学类0.01~0.1 mm
3、凝胶时间——参加反应的全部成分,从混合时起,直到凝胶发生,浆液不再流动为止的一段时间。
h .min
要求:能随意调节,并能准确控制。
单液水泥浆6~15 h
水泥水玻璃十几秒~几十分钟
化学类瞬间~几十分钟
4、渗透系数——浆液固化后,结石体抗渗性强弱的指标,cm/s
单液水泥浆10-1~10-3cm/s
水泥水玻璃10-2~10-3cm/s
化学类10-2~10-6cm/s
5、抗压强度——浆液固化后,结石体的极限抗压强度,Mpa
单液水泥浆10~25 Mpa
水泥水玻璃5~20 Mpa
化学类0.4~10 Mpa
三、几种主要浆液
1、单液水泥浆——以水泥为主要成分,添加一定量外加剂,用水调制而成,用单
液方式注入的浆液。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32.5级、42.5级成分水玻璃(Na2O·nSi2O)——可缩短浆液凝胶时间,
加入量3%~4.5%。
外加剂氯化钙(CaCl2)——加入量5%。
减水剂——1~2%,减少水灰比,使浆液变稀。
硅粉(SiO2)——颗粒细(水泥的1/100),对水泥有活化
作用,和增强作用,可增加结石体密度,
抗渗性好,3~4%。
粉煤灰,煤渣,矸石粉——充填作用。
水灰比0.5~2.0 常用0.6~1.0
特点:结石体强度高,25Mpa,工艺简单,但结石率低75%,凝固时间长6~15h,且难以控制。
2、水泥——水玻璃双液浆(CS浆液)
——以水泥,水玻璃为主要成分,外加Ca(OH)2、Na2HPO4等外加剂配置而成。
①特点——克服了水泥浆液凝固时间长,且凝固施工不易控制、结石率低等缺点,又具备了水泥浆液强度高等优点,工艺相对复杂。
②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级、42.5级,水灰比0.5~2.0
③水玻璃(Na2O·nSi2O)——泡化碱,常用模数与浓度表示水玻璃的参数模数M =/Na2O,二氧化碳遇氧化钠的物质量之比。
模数大小对注浆影响较大,M小,SiO2含量低,凝胶物,且结石体强度低,注浆要求模数M=2.4~3.2较为适宜。
浓度——通常用波差度Bé表示,一般注浆用30~45Bé,市场上50~56 Bé。
④配比
一般:水泥浆越浓,凝固越快(水灰比小)
水玻璃越稀,反应越快。
水泥与水玻璃的体积比1:0.5~1:1
随水玻璃用量较少,凝固时间缩短。
3、化学浆液——P97~101 自学
特点:化学浆液,结石体强度低,成本昂贵,主要用于堵水,应用较少。
四、浆液材料的选择
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目的而定。
1、基岩裂隙含水层注浆——用量大,要求有较高的强度(堵水为主)
采用单液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
2、松散冲击层泥浆(含水砂层)——主要堵水与加固
属于挤压注浆,较少孔隙率:粗砂层——水泥水玻璃浆液;其它——化学浆。
3、特殊地层(破碎带,断层)——裂隙空隙大,用量大,主要是充填加固。
粗骨料+水泥浆
粗骨料+水泥水玻璃浆粗骨料——细砂、炉渣、粉煤灰、粘土等。
4、选择上优先考虑水泥浆水泥水玻璃化学浆
强度高,便宜,材料来源广,工艺简单。
§3、注浆设备
注浆泵,搅拌机,止浆塞,混合器等。
一、注浆泵——输送浆液的动力设备
要求:①有足够的压力,泵压>1.2~1.3倍最大注浆压力
②有足够的流量,适应大流量注浆要求
③双液注浆时,能保证两液的比例关系
④流浪与压力相对稳定
常用注浆泵:
1、YSB——250/120 液力调力注浆泵
最大注浆压力12Mpa,流量250L/min,适用于地面预注浆。
2、2MJ——3/40型隔膜计量注浆泵
压力4Mpa,流量3m3/h。
双液注浆用,适用于工作面预注浆。
3、其它注浆泵
TBW—50/15 泥浆泵压力15Mpa ,50L/min
TBW—150/30 泥浆泵压力3Mpa ,150L/min
KOBJ—1.8 矿用防爆砂浆泵压力1.5Mpa,1.8 m3/h
HB50/15 活塞式灌浆泵 1.5Mpa ,50L/min
二、搅拌机——拌浆设备
要求:①浆液搅拌均匀,保证连续供浆
②搅拌能力与注浆能力相适应。
三、止浆塞
四、混合器
§4、地面预注浆
井筒开凿之前或地下工程开凿之前,从地面钻孔到含水层,利用地面的注浆设备将浆液压送到注浆孔含水层中,以封堵裂隙,隔断水力联系的一种注浆方式。
适用于裂隙含水层厚度较大,距地面深度较浅,或层厚不大,但层数较多的情况下。
一、注浆工程设计
(一)注浆深度及段高划分
1、注浆深度——注浆孔的终孔深度,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深度确定。
应穿过注浆范围的含水层全厚伸入不透水层10m以上。
2、注浆段高——一次注浆深度,段高大,钻孔与注浆工序重复次数少,工期短,但注浆效果差。
1、注浆压力——是浆液克服流动阻力,进行扩散,充塞和压实的能量。
P=(0.02~0.025)H——受注点到静水位的水扬高度,通常用注浆深注浆泵压:
B
度代替。
注浆应选泵压力 P =1.3B P ,地面预注浆主要控制泵压。
2、单孔浆液注入量——指一个注浆孔的受注段注入的浆液量。
裂隙注浆单孔注入量q
m H R q ηα
πλ2= m 3/孔
式中: η——岩层裂隙率,η=0.5~3%。
α——浆液在裂隙内的有效充填系数,α=0.8~0.9
λ——浆液损失系数,λ=1.2~1.5
m ——结石率,m =0.56~0.99
R ——浆液有效扩散半径,
H ——注浆段高
总注入量 Q =nq m 3 实际上先注入孔量大,后注孔量小,并非均匀。
对于含水砂层,q =Hnc R 2π
其中:n ——砂层孔隙率,30~40%
c ——修正系数,c =1.1~1.3%
3、注浆孔个数(同心圆等距离布置在井径内外)
①井内布孔 ()L
D N 2-=π ②井内布孔 ()
L A D N 112+=π
D ——井筒净径,A ——孔距井径间距,A =0.25m
D 1——井筒荒井,A 1——孔径距荒井的间距,A 1=0~1.5m
一般布置6~9个孔,
L =(1.3~1.5)R
裂隙连通性差,井径小,采用井外布孔。
裂隙连通性好,裂隙发育,井径大,采用井内布孔。
4、浆液扩散半径——有效扩散半径
浆液扩散(流失)的范围——扩散半径
浆液充填堵水的扩散范围——有效扩散半径R
R 与注浆压力、裂隙大小、注浆材料有关。
对于单液水泥浆而言:
1、分段下行式——(自上而下注浆式)
从地面开始,自上而下钻一段孔,注一段浆,在同一段内先钻孔后注浆,每注一段浆,后继续下延钻孔与注浆如此交替进行,直到设计的最终注浆深度,然后再从下向上复注。
特点:①上段已注浆,下段注浆时不跑浆。
②注下段时,上段已复注,效果好。
③钻注交替,工期长。
2、分段上行式——(自下而上注浆方式)
注浆孔一次钻到注浆终深,使用止浆塞进行自下而上的分段注浆。
止浆塞——橡胶止浆塞,靠机械压力使止浆塞产生横向变形,与孔壁挤紧,使孔内注浆段与未注浆段分开。
特点①钻孔一次到底,施工速度快。
②需用止浆塞,且对地层条件要求严格,局限性大。
适用条件:岩层坚硬,孔壁完整的稳定岩层中,且竖向裂隙不发育。
3、一次注全深——注浆孔一次钻到注浆终深,然后对全深进行一次注浆。
施工简单,工期较短,但段高大,效果差。
二、注浆钻进
①注浆孔允许偏斜率<0.5%,注浆深度大于500m时,e<1%。
②取芯钻进,以判明岩层裂隙发育与分布状况,确定注浆参数,
取芯率:坚硬岩层80~90%;破碎岩层70%。
三、注浆施工
(一)注浆前的准备工作
1、设备安装——钻孔同时进行地面预注浆,搅拌机、地面管路等安装,调试并进行管路耐压试验,要求管路耐压为注浆终压的1.2倍,钻孔后下放注浆管,止浆塞和混合器等。
2、压水试验——在注浆前向孔内压注清水,时间10~20min,压力比注浆终压高0.5Mpa。
压水实验目的:①检查止浆塞的止浆效果。
②测定钻孔吸水率,核实岩层的透水性,选择注浆参数。
③把留在孔底、孔壁上的杂物推到注浆范围以外,以提高
浆液结石体与裂隙面的结合强度及抗渗能力。
(二)注浆作业
1、规律:①先注孔吸浆量大,后注孔吸浆量小
②同一孔中,注浆压力不变时,浆流量减少,浆液量不变时,压力逐渐增加。
2、故障
①泵压突然下降,吸浆量减少,或不吸浆,——吸浆笼头堵塞。
②泵压上升,孔口压力不上升——地面管理堵塞。
③泵压孔口压力均上升,吸浆量下降或不吸浆——混合器或注浆管堵塞。
④注浆压力下降,增大流量也不回升——跑浆:间隙注浆,浓度变稀。
(三)注浆结束标准
由注浆终压和注浆终量而定:
注浆压力上升,注浆量下降
当①主机那个压力达到设计的泵压,P=(0.02~0.025)H
②注浆量:单液50~60L/min;双液100~120 L/min时,稳定20~30,即可认为达到注浆结束标准,可以停止注浆工作。
§5、工作面预注浆
在井筒施工到含水层之前,暂停掘砌工作,利用含水层上部的不透水层作为防护岩帽或修筑混凝土止浆垫,然后在工作面打钻,注浆,封堵含水层涌水后,再进行井筒掘砌的施工方法。
适用于①含水层厚度不大,而埋深较深或②含水层间距较大,中间又有良好的隔水层的裂隙含水层中。
工作面预注浆在井筒内进行,占建井工期,且在工作面上钻孔,注浆空间受限,只能用小型钻机等设备。
工作面预注浆工艺过程,浆液材料与地面预注浆相同,所不同的是注浆作业由地面转入工作面,并增加了岩帽或止浆垫而已。
一、注浆工程设计
5个(注浆方案、布孔方式与段高、注浆参数、止浆塞与止浆岩帽)
(一)注浆施工方案选择
两种:单水平注浆;多水平注浆
1、单水平注浆——由单一水平工作面打钻注浆的施工方案,适用于含水层埋深大,层数多且层间距小的岩层,需用大能力钻
机。
2、多水平注浆——由不同水平工作面打钻注浆的施工方案。
适用于含水层埋深大,层间距较大,需用小型钻机即可。
(二)布置孔方式与段高
根据裂隙产状而定,分为3种方式
1、直孔注浆——裂隙发育,连通性好的水平或缓倾斜裂隙含水层中。
2、径向斜孔注浆——裂隙发育,连通性一般,径向垂直裂隙发育较差的含水层。
α——径向角
3、径向切向斜孔注浆——裂隙发育不均,连通性差,有径向垂直裂隙分岩层。
β——切向角
4、注浆段高——与布孔方式与钻机能力有关。
直孔——50~70m 钻机能力大
斜孔——30~50m 小型钻机
(三)注浆参数(注浆压力,浆液注入量,注浆孔径,浆液扩散半径,斜孔径向倾角,切向布孔的切线角)
1、注浆终压——结束注浆时孔口最大压力,
H P P c b γ01.0+=
式中:b P ——注浆结束时,注浆泵表的压力。
c γ——浆液容重。
T/m 3
H ——孔口以上液柱高度,m
2、浆液注入量
Q =Nq=N λ
m H R ηαπ12
式中: η——岩层裂隙率,η=0.5~3%。
α——浆液在裂隙内的有效充填系数,α=0.8~0.9
λ——浆液损失系数,λ=1.2~1.5
m ——结石率,m =0.56~0.99
R ——浆液有效扩散半径,
H ——注浆段高
N ——孔个数。
3、注浆孔个数N
()
l
A D N 2-=π 式中:A ——孔径与井筒净径间距,A =0.3~0.6m
l =(1.3~1.5)R
大裂隙 l =2~3m
小列席 l =1~1.5m
4、浆液扩散半径R ——与注浆压力,裂隙状况有关(同地面预注浆)
5、斜孔径向倾角 α
H
A S +=arctan α 式中:A ——注孔与井壁间距,A =0.3~0.6m
H ——注浆段高
S ——终孔位置超出井筒净直径的距离,S =E +m
6、切向布孔的切线角,β
β=110~130°
(四)止浆岩帽——不透水岩层
为保证浆液在注浆压力作用下沿裂隙有效扩散,并防止从工作面跑浆,一般在含水层上部预留止浆岩帽,当含水层上方具有足够厚度的不透水层时(隔水层),其厚度取决于岩层性质和强度,通常按岩石允许抗剪强度条件计算,即工作面承受最大压力≤止浆岩帽 的允许抗剪强度。
[]τππDB P D ≤02
4 P 0——最大注浆压力
[]
τ40D P B ≥ [τ]——岩石允许抗剪强度 一般取2——7m 。
(五)止浆垫——含水层上方无良好隔水层时,即不具备预留岩帽时,需人工砌筑止浆垫,C25混凝土。
形式:单级平底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受力差;
单级球面型——受力状态好,结构复杂,施工困难。
平底型 球面型
按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与注浆净压力确定,其厚度为:
[]
σr P B 0= ()[]σh r h r P B 22
2
204+=
[]r r
P B n 3.00+=σ
式中:R ——球面内半径,[σ]——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
h ——球面矢高,
r ——井筒掘进半径
B ——垫厚
α——内锥角一半
0P ——注浆终压,
通常取α=33°,R =1.8r ,h=0.3r 。
井壁强度验算:
当止浆垫在已砌壁的井筒内构筑,止浆垫是以井壁为支承,呈圆柱状,结构在此情况下,应对井壁进行验算:
()[]
()k c r f E D E h E D P ≤+++02200442 式中:
0P ——注浆终压
0D ——井筒净直径
E ——井壁厚度
h ——球面矢高
c f ——止浆垫材料的抗压强度
k r ——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系数,k r =1.6~2.5
1、无水条件下浇注止浆垫
止浆垫底成型后,按布孔要求(位置,数量,角度),安设孔口管(注浆导管),随后浇注止浆垫。
无水 涌水 2、有涌水条件下浇注止浆垫
为防止被水淹侵,止浆垫成型后,先布设孔口管,并在底部 铺一层碎石滤水层(设水泵排水),最后浇混凝土。
3、水下浇注混凝土止浆垫
当工作面凿穿含水层,井筒被淹时,待水位达
静水位后,在水下浇注混凝土,
悬吊直管法 在井内悬吊直径υ
150~200mm 管子下放混凝土,边下混凝土边提管子,
但要求管子下端始终在混凝土中,为保质量应连续
浇注。
(二)注浆作业——钻入井下,注浆设备在地面,需加强信号联系。
(三)注浆结束标准——同地面:①注浆压力达到设计的泵压。
②注浆量:单液50~60L/min ,双液100~120 L/min ,稳定20~30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