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发展现况及临床应用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c193c2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e4.png)
帕⾦森病的药物治疗帕⾦森病是世界范围内第⼆常见的神经退⾏性疾病。
虽然⽬前仍⽆逆转其潜在神经退⾏性进程的治疗⼿段,但是通过对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活质量。
近期在 JAMA 杂志上发表了⼀篇基于证据的综述。
该综述使⽤在 PubMed 数据库中检索到的英⽂⽂献,⽂献发表时间范围从 1985 年 1 ⽉⾄ 2014 年 2 ⽉,研究对象均为⼈类;并将所有研究按质量分级(根据美国神经学会指南)。
本⽂还检索了循证医学资料库(考克兰图书馆)的全部数据库,选择使⽤各主题中质量最⾼的数据。
该⽂对经典帕⾦森病运动症状的初始药物治疗⽅法进⾏综述;描述对药物相关性运动功能并发症(如运动症状波动和运动障碍等)和其它药物不良反应(如恶⼼、精神症状、冲动控制不良及相关⾏为等)的管理⼿段;以及讨论对部分帕⾦森病⾮运动症状的管理⼿段,包括快速动眼期睡眠⾏为障碍、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直⽴性低⾎压、流涎等。
⽂章结论指出:在帕⾦森病的所有阶段,使⽤左旋多巴和多巴胺激动剂治疗运动症状均有强⼒证据⽀持。
多巴胺激动剂和多巴胺代谢阻断剂在治疗运动症状波动⽅⾯有效;氯氮平对幻觉症状有效;胆碱酯酶抑制剂可能改善痴呆症状;抗抑郁药和普拉克索可能改善抑郁症状。
其它关于运动和⾮运动症状的治疗措施缺乏证据⽀持。
现对该综述进⾏摘译如下。
帕⾦森病是⼀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在 60 岁以上⼈群中发病率为 1%。
本病病程个体差异性很⼤,起病年龄越迟,带病⽣存时间则越短。
⿊质内多巴胺分泌神经元的丢失和路易⽒⼩体(Lewy Body)的产⽣是帕⾦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
在病程早期,多巴胺缺乏是主要的神经化学功能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多巴胺能脑区受累,导致了左旋多巴治疗⽆效的运动和⾮运动症状。
虽然帕⾦森病是⽆法治愈的,但是通过治疗可在许多年内改善患者⽣活质量。
笔者拟讨论对帕⾦森病重要运动及⾮运动症状(表 1)的药物治疗,以及这些治疗的不良反应(表 2)。
表 1:帕⾦森病的主要运动与⾮运动症状临床特征出现时间发病率(%)(注a)1.主要运动症状静息性震颤(注b)诊断时或稍迟~70(诊断时)运动徐缓诊断时100强直诊断时或稍迟~902.早期⾮运动症状嗅觉减退可能在诊断前发⽣25-97疲劳感可能在诊断前发⽣~60抑郁可能在诊断前发⽣~25快速动眼期睡眠⾏为障碍可能在诊断前15年或更早发⽣~30(RBD)便秘可能在诊断前发⽣~303.迟发症状3.1治疗抵抗性轴肌症状发病后5-10年“冻结”/姿势异常/跌倒~90 (发病后15年)吞咽困难~50 (发病后15年)3.2精神异常发病后5-10年焦虑~553.3⾃主神经异常发病后5-10年姿势性头晕~15流涎~30尿急~35遗尿~35性功能障碍~203.4认知功能损害随病程进展可能性不断增加轻型认知功能损害~35(诊断时);50(5年后)痴呆>80 (20年后)注 a:发病率是基于综合多个研究所产⽣的估计值。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adca65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6.png)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陈先文;王刚;陈生弟
【期刊名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9)5
【摘要】目前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药物治疗依然是以多巴胺替代治疗为主线的症状治疗,长期用药带来的运动并发症及神经精神症状、平衡步态障碍等问题限制了很多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PD药物治疗领域也取得一些进展。
在症状治疗方面,一批左旋多巴制剂新剂型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新剂型,新型单胺氧化酶-B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多种非多巴胺能药物陆续进入临床或即将进入临床。
目前虽然尚无疾病修饰治疗药物在临床使用,但一批针对不同PD发病机制靶点疾病修饰治疗药物正在开展早期临床试验研究,有些药物显示较好的应用前景。
一些已在临床使用的药物被再开发用于PD治疗。
本文对该领域新进展做一综述。
【总页数】6页(P542-547)
【作者】陈先文;王刚;陈生弟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2.抗抑郁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研究进展
3.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4.帕金森病氧化应激机制及抗氧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5.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规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f0c6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d.png)
2024年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肌肉僵硬、颤抖等症状。
目前,抗帕金森病药物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本文将对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帕金森病药物市场概述帕金森病药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改善运动障碍的药物,另一类是减轻非运动症状的药物。
目前,帕金森病药物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高度竞争:市场上存在多家制药公司生产和销售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竞争激烈。
-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的帕金森病药物不断涌现,不断提高治疗效果。
- 区域分布不均衡:市场需求存在区域差异,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大,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规模较小。
帕金森病药物市场规模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以下是市场规模的主要变化趋势: - 2015年至2020年,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约为X%。
- 2021年至2025年,预计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Y%。
- 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老龄人口增长、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增加、医疗技术进步等。
帕金森病药物市场竞争格局抗帕金森病药物市场上存在多家国内外制药公司,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以下是市场竞争格局的主要特点: - 多家国际制药公司具有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占据市场份额较大。
- 部分国内制药公司凭借成本优势,通过价格竞争获得了一定市场份额。
- 技术创新是制药公司竞争的重要手段,新药的研发和上市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帕金森病药物市场前景展望未来,帕金森病药物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以下是市场前景的主要展望: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 技术创新将继续推动市场的发展,新一代抗帕金森病药物有望成为市场增长的新亮点。
- 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帕金森病治疗水平,为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29fa96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3.png)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治疗,药物是所有治疗方法的首选,手术治疗属于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
遵循全面综合治疗的理念,强调帕金森病要尽早治疗,一旦诊断,就要立即治疗,疾病初期多使用单药治疗,也可选择小剂量多靶点的联合治疗,治疗目的要达到最佳的疗效,维持时间更长。
中晚期时帕金森病的表现非常复杂,疾病本身的恶性发展,再加上药物不良作用和运动并发症等,因此,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一点要积极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而另一点要妥善处理各种并发症。
下面我们了解下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
1.抗胆碱能药物常用的药物有苯海索,多用于出现震颤的患者,若帕金森病患者没有震颤症状,通常不建议使用。
该类药物使用时间过长会致使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所以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最好不用,此外,患有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和前列腺肥大患者,禁用苯海索。
1.金刚烷胺该药物对于强直性、震颤性以及运动减少的患者都有明显的功效,而且金刚烷胺联合使用抗胆碱能药或联合使用左旋多巴都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对于出现异动症的患者也有良好的改善功效。
切记,肾功能不全,胃部出现严重的溃疡,哺乳期女性、患有肝病人群以及癫痫患者,都禁用。
该药物若长期使用会引起下肢皮肤网状青斑,小腿和踝部都会发生水肿。
1.多巴胺通过有效补充缺少的多巴胺,确保乙酰胆碱和多巴胺系统可以获得平衡,进而改善不良症状。
1.左旋多巴:该药物单独使用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问题,但是震颤问题的改善效果比较差,对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只是能够缓解症状,但却无法控制疾病的发展。
若使用剂量过大,还容易出现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一些不良精神症状,比如总是感觉不安,常出现幻觉和妄想等。
在应用该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下一次服药前的1-2小时症状恶化,再次用药后恶性情况得到改善消失,或者发生症状波动现象,用药后2-3小时患者头面部会不自主的运动,躯干也开始扭转,手舞足蹈的呈多动。
2.复方左旋多巴:常用药物有苄丝肼左旋多巴和苄比多巴左旋多巴,药物要先从小剂量逐渐增加,一直到可以满足长期维持性治疗的剂量,该药物起效较慢,生物利用度相对偏低,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不同药物剂型转换时更要多加注意。
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一些特殊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1ad1fc700abb68a982fb1c.png)
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中的一些特殊问题――EMEA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介摘要:本指导原则于1998年6月发布,主要就临床试验需要遵循的一般原则之外,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临床试验的一些特殊点进行了讨论,强调应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和目标适应症的不同,对试验的入选人群、试验设计策略、有效性评价指标以及安全性评价的主要关注点进行调整。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临床试验1. 临床研究的设计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研究受以下因素的困扰:疾病的长病程和疾病的缓慢进展过程,疾病的变异性,症状和体征的种族差异,药物和其它合并治疗的时间所导致的一天中症状严重程度的循环变化,以及错误诊断、共患病和合并治疗等。
帕金森氏病临床试验的设计决定于研究的目的,新药物是否作为左旋多巴的联合治疗,以及纳入的病人是早期病人还是进展期病人。
要区别以下研究目标:(1)在左旋多巴治疗之前,缓解早期病人的症状。
(2)缓解已经用左旋多巴治疗的病人的症状,这又可以分为以下亚组情况:用左旋多巴不能有效控制运动症状的病人。
用左旋多巴治疗的病人出现剂量依赖的运动波动。
用左旋多巴治疗的病人出现非剂量依赖的运动波动。
(3)以减缓疾病进展为目标的治疗,分为以下两种情况:治疗目标为延缓非剂量相关的运动波动。
神经保护治疗。
1.1在左旋多巴治疗之前,缓解早期病人的症状。
通过治疗延长生命、减缓帕金森氏病的进展、以及减缓发生耐受性的可能性,以此为治疗目标的临床研究,在早期病人仅进行3个月时间的研究太短了。
推荐进行至少6个月(不包括剂量滴定期)的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以建立有效性,同时,安全性也得以保证。
主要的有效性指标应该是核心症状的改善,例如运动症状。
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二支或三支临床试验优于没有安慰剂的二支的比较研究。
一般而言,运动症状是高度变异的和波动的,帕金森氏病的运动症状也不例外。
症状轻微的早期病人尤其是这样。
在早期帕金森氏病的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组可以区分真正的治疗效果和症状波动。
治疗帕金森的药品列表治疗帕金森病的六类药物中成药及医者之见
![治疗帕金森的药品列表治疗帕金森病的六类药物中成药及医者之见](https://img.taocdn.com/s3/m/5ab5572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64.png)
治疗帕金森的药品列表治疗帕金森病的六类药物中成药及医者之见一、西医西药治疗帕金森的药品列表1.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申捷):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帕金森病。
2.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息宁):震颤麻痹,震颤麻痹综合征。
3.卡比多巴-左旋多巴: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4.卡比多巴片:与左旋多巴联合应用,用于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
5.卤加比(哈罗加比、普洛加比):本品对癫痫、痉挛状态和运动失调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适用于治疗癫痫病,亦可试用于治疗痉挛病和巴金森氏病。
6.培高利特甲磺酸盐(协良行):PM用于甲基多巴治疗帕金森氏病症的辅助治疗,是多巴胺D1和D2受体的激动剂。
•7.复方卡比多巴片(西莱美):抗震颤麻痹药。
用于原发性震颤麻痹和症状性震颤麻痹综合症(不包括药物引起的震颤麻痹综合症)。
8.多巴丝肼片(美多芭):适用于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麻痹)以及脑炎后、动脉硬化性或中毒性帕金森综合征。
9.多巴丝肼胶囊: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
10.奥拉西坦注射液(倍清星):适用于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以及脑外伤等症引起的记忆与智能障碍。
11.左旋多巴:肝昏迷、震颤麻痹12.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卡比多巴与左旋多巴合用治疗震颤麻痹症。
13.左旋多巴注射液:用于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麻痹),脑炎后或合并有脑动脉硬化以及中枢系统的一氧化碳与锰中毒后的症状性帕金森综合征(非药源性震颤麻痹综合征)。
也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引起的肝昏迷。
14.左旋多巴片(思利巴):用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15.左旋多巴胶囊:用于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
16.恩他卡朋片(珂丹):本品可作为标准药物左旋多巴/苄丝肼或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的辅助用药,用于治疗以上药物不能控制的帕金森病及剂末现象(症状波动)。
17.息宁(心宁美片):帕金森病18.氢溴酸苯甲托品片:用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及药物引起的震颤麻痹症。
19.氯苯沙明(氯苯氧胺):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及抗过敏。
临床帕金森病疾病分期及治疗措施
![临床帕金森病疾病分期及治疗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ec1f4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7.png)
临床帕金森病疾病分期及治疗措施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以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分期根据临床症状严重度的不同,可以将帕金森病的病程分为早期和中晚期:1)早期:Hoehn-Yahr1-2.5级;2)中晚期:Hoehn-Yahr3-5 级。
治疗每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可以先后或同时表现有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
用药的原则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急性不良反应,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可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01、早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早期治疗可以分为非药物治疗(包括认识和了解疾病,补充营养、加强运动康复、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社会和家人对患者的理解、关心与支持)和药物治疗。
一般开始多以单药治疗,但也可采用两种不同作用机制(针对多靶点)的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力求疗效最佳,维持时间更长,而急性不良反应和运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① 复方左旋多巴(多巴丝肼、卡比双多巴)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标准疗法,是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中最有效的对症治疗药物。
②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两种类型:麦角类DAs 和非麦角类DAs,其中麦角类由于可能引起瓣膜病变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已不主张使用,而主要推崇采用非麦角类,并作为早发型患者病程初期的首选药物,包括普拉克索、罗匹尼罗、吡贝地尔、罗替高汀和阿扑吗啡。
③ MAO-BI包括第一代MAO-BI 司来吉兰常释片和口崩片(国内未上市)及第二代MAO-BI 雷沙吉兰,以及国内尚未上市的双通道阻滞剂沙芬酰胺、唑尼沙胺。
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
![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dcef54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e.png)
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的新进展刘忠伟【摘要】晚期帕金森病是指帕金森病的后期阶段,或Hoehn和Yahr评分量表的第4和第5阶段,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标准,但临床工作者通常将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药物疗效维持时间缩短,或需要加大单药剂量和需要联合2,3,4种不同药物才能达到疗效的帕金森病患者定义为晚期帕金森病.另一些学者认为把出现运动并发症作为晚期帕金森病的定义标准更为准确.本文晚期帕金森病的定义标准为:尽管有积极的药物和行为学管理措施,依然发生运动并发症.对晚期帕金森病运动和非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管理日趋复杂,适当的支持性护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对晚期帕金森病运动和非运动并发症的治疗管理进行循证评价.【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5(005)024【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晚期帕金森病;运动障碍;运动并发症【作者】刘忠伟【作者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吉林 132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5晚期帕金森病(PD)其特征为运动并发症,可能出现左旋多巴治疗无效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
目前已出现一些新近的能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手段,现综述如下。
1.1 多巴胺能药物优化最近有研究表明,优化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在晚期帕金森病的非侵入性治疗中获益。
相关因素包括药物吸收、用药间隔、剂量等方面。
膳食蛋白质含有的中性芳香族氨基酸可能与左旋多巴竞争而减慢肠道吸收,从而限制了其疗效,服用多潘立酮可改善左旋多巴的吸收。
此外,通过改变蛋白质摄入量,晚上分配低蛋白饮食方案来改善对左旋多巴反应也是有效的策略[1]。
增加左旋多巴用药频次,低剂量给药更频繁(最多一天6~7次,约3h的间隔),也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策略[2]。
1.2 左旋多巴+雷沙吉兰已有研究证实,MAO抑制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可延长左旋多巴疗效的持续时间。
对前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有波动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雷沙吉兰可明显增加患者“开”时间,减少“关”时间[3-4]。
2024治疗帕金森病新进展
![2024治疗帕金森病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6fc9d6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b.png)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 的变性死亡,导致纹状体DA含量显著性减少。确切病因尚未 明了,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和氧化应激等均可 能参与其中。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等。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便秘、睡眠障碍、认知障碍 等。
安全性评估
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免疫排斥反应、基因脱靶等。因此,在进行临床试验前 ,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干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效、安全的治疗方 法。同时,这些技术也有望与其他治疗方法 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
诊断依据
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同时结合辅助检查如头颅MRI、PET-CT等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此外,还可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辅助诊断。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帕金森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上升。我国65 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7%。
危险因素
帕金森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农药、重金属暴 露等)、年龄老化和氧化应激等。此外,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03
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结合
如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心理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手段相结合,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PART 03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深部脑刺激技术应用与改进
技术原理
深部脑刺激(DBS)是一种通过 植入电极对大脑特定区域进行电 刺激的治疗方法,可改善帕金森
pd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pd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3df4f1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7.png)
pd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人类疾病是一直以来困扰着人类健康的难题,而临床医学作为帮助人类战胜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PD(Parkinson's Disease,帕金森病)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也备受关注。
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人们对PD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更好地治疗和管理这种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PD的治疗和管理迎来了新的突破。
PD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因治疗是PD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修复或改变患者体内与PD相关的基因,从而减轻症状或延缓疾病进展。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为P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次,干细胞治疗也是PD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潜能,可以为PD患者提供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PD患者的症状,为他们重获健康带来希望。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在PD治疗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监测PD患者的病情,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PD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为PD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PD 的治疗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创新,让PD患者真正受益于临床医学的进步。
帕金森病精准诊疗的现状和展望
![帕金森病精准诊疗的现状和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ff0c610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a.png)
帕金森病精准诊疗的现状和展望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第二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7%,2030年患病人数可达500万。
其临床特征包括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睡眠障碍、抑郁和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
随着帕金森病患者年龄的增长与疾病的进展,其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可致患者残疾,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目前,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信息;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等,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尚无治愈方法。
精准医疗是一种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多模态影像融合等技术,对疾病进行生物标志物的分析与应用,从而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精准治疗的医疗模式。
自国内外精准医疗计划被提出,精准治疗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也得到大力发展。
文中将从帕金森病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两方面,介绍近年来精准医学在帕金森病中的发展现况,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一、帕金森病的精准诊断(一)帕金森病的临床分型明确疾病亚型是精准诊疗实施的重要途径,认识到帕金森病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助于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意见。
目前,帕金森病的分型仍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时间,可以分为早发型(<45岁)和晚发型(≥60岁),发病年龄<21岁为青少年型。
早发型患者以僵直和步态迟缓起病更为常见,从起病至出现不可逆症状的时间更长,更易出现异动症和其他运动并发症。
以主要运动症状为依据,可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remor-dominant,TD)、姿势不稳/步态障碍型(postural instability or gait dysfunction,PIGD)和中间型。
PIGD-帕金森病患者疾病进展更快、预后更差,对左旋多巴反应较差,更易合并痴呆、抑郁等非运动症状。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15ad7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a.png)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实验性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震颤和运动
缓慢。
目前,西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但长期使用会产生多种副作用。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
病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主要采用补肾益气、疏风理气、活血化淤等方剂,如肾气丸、回旋散、活血止痛片等。
近年来研究证实,催眠香附丸、复方异丙肝素锉等中药方剂对帕金森
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的功能,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震颤、僵硬和运动能力,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和心理状态。
3. 拔罐疗法
总之,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
的运动和生活功能。
但由于中医药治疗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情况进行综合治疗,因此需要结
合实际疾病情况,分析治疗方案,准确用药。
此外,中医药治疗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疗效和安全。
抗帕金森病药合理应用
![抗帕金森病药合理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9389e0102020740be1e9b1e.png)
金刚烷胺amantadine
NH2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①抗病毒作用 ②抗震颤麻痹 作用,疗效优于抗胆碱药而不及L 作用,疗效优于抗胆碱药而不及L-dopa, 其特点是见效快、维持时间短、 其特点是见效快、维持时间短、与Ldopa合用有协同作用 dopa合用有协同作用 抗震颤麻痹机制: 抗震颤麻痹机制:促进多巴胺能神经末 梢释放多巴胺, 梢释放多巴胺,抑制再摄取及直接激动 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受体。 临床应用: 预防病毒感染。 临床应用:①震颤麻痹 ②预防病毒感染。
左旋多巴
L-dopa
不良反应:多数由左旋多巴在外周转变 不良反应:多数由左旋多巴在外周转变 为多巴胺所致。 为多巴胺所致。①胃肠道反应 ②心血管 反应反应-体位性低血压 ③不自主异常运动 精神障碍。 ④精神障碍。 药物相互作用: 维生素B6增强左旋多 B6增强 药物相互作用: ①维生素B6增强左旋多 巴在外周的副作用; 巴在外周的副作用;②抗精神病药及利 血平可对抗左旋多巴的作用 左旋多巴的作用; 血平可对抗左旋多巴的作用; ③非选择 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增强外周多巴胺的 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增强外周多巴胺的 副作用。 副作用。
H (CH3)2CH OH O CONH N H O N H Br CH3 H O CH2CH(CH3)2
bromocriptine
O H N C H
2
C H
2
C胆Leabharlann 受体阻断药该类药物阻断中枢胆碱受体,减弱黑质— 该类药物阻断中枢胆碱受体,减弱黑质— 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纹状体通路中Ach的作用 疗效较L 的作用, 纹状体通路中Ach的作用,疗效较L-dopa 差。 适用于 轻症患者; 不能耐受或禁用L 适用于①轻症患者;②不能耐受或禁用Ldopa者 dopa合用 增强疗效; 合用, dopa者;③与L-dopa合用,增强疗效;④ 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有效。 对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有效。 常用药物是苯海索(安坦) 常用药物是苯海索(安坦),抗震颤疗效 较好,而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外周作用较大。 较好,而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外周作用较大。
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https://img.taocdn.com/s3/m/1bae78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8.png)
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万物生长,变化不居,人体亦如是。
然而,有些变化却造成了人们的困扰与痛苦。
其中,神经系统疾病特别令人担忧。
而在所有神经系统疾病中,帕金森病无疑是最让人头疼的之一。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点是肌肉僵硬、颤抖、行动迟缓等。
然而,如今,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的治疗方法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并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普拉克索片,是一种非选择性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多巴胺神经功能,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从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而美多芭,则是一种常用于帕金森病治疗的镇静剂,通过舒缓患者的肌肉和神经紧张度,减轻不适症状。
当这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其疗效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首先,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僵硬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肌肉僵硬,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行动不便,甚至无法自理。
然而,普拉克索片作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增加多巴胺的释放,从而使患者的肌肉变得较为柔软,改善了肌肉僵硬的情况。
而美多芭则在镇静肌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减低神经张力,帮助患者放松肌肉,进而缓解肌肉僵硬的症状。
两者联合使用,则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镇静和肌肉舒缓的作用,使患者的肌肉恢复柔软,行动变得更为灵活。
其次,普拉克索片联合美多芭在减轻帕金森病患者颤抖的表现方面也有显著效果。
帕金森病患者常常出现明显的手颤、嘴唇颤抖等症状,严重影响到他们日常的生活质量。
然而,普拉克索片激活多巴胺受体后,增加了多巴胺的分泌,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了颤抖的症状。
而美多芭作为一种镇静剂,可以减低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助于减轻颤抖症状。
而联合使用时,两种药物相辅相成,可以使患者的颤抖明显减轻,提高他们的日常功能水平。
最后,普拉克索片和美多芭的联合应用在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行动迟缓方面也表现出了卓越的效果。
帕金森病患者的行动迟缓常常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十分痛苦。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b0035e443323968001c92c9.png)
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进展对近些年来临床领域采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进展情况进行阐述,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益气养血熄风法、滋补肝肾法、熄风止颤法、活血化瘀法、通络熄风法、涤痰法这5种疗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帕金森病中医临床治疗的总体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标签:中医药;帕金森症;治疗;研究进展帕金森病(英文简称为PD)属于一种黑质以及黑质纹状体通路的慢性疾病,一般发病集中在中老年人人群中,其临床症状包括肌强直、静止性震颤、运动减少等[1]。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逐步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数量的急剧扩充,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也在随之上升。
采用中医药对帕金森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目前已经得到了业内的认可,其在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病程进展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2]。
本文中,笔者在综合多方面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释,现将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1 中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病因认识中医学认为,帕金森病所形成的病因及其机制是比较复杂的,一般认为该病是由风气内动所致,同时该病以虚实相杂者居多。
还有人认为本病是由肝肾阴亏,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或者是由风火夹痰、互阻络道所致。
有关学者根据本病的致病原因将本病分为了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虚风内动型等[3]。
2 中医辨证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应用2.1 滋补肝肾法帕金森病在临床一般以肝肾阴虚者居多,而这种类型的帕金森病通常还是其他类型帕金森症的发病原因和致病基础,所以在临床上多应用滋补肝肾法针对患者的肝肾阴虚之症来治疗帕金森病,目前该疗法的临床应用也较广泛[4]。
孙家贺[5]在其临床研究中对60例帕金森病患者(主要为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患者)实施了滋补肝肾的治疗方法。
应用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白芍、何首乌、当归、升麻各10 g,五味子、黄精、龟板各15 g,开水煎服每日分两剂服用,连续维持服用治疗10 d。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发现,其中显效14例,有效40例,无效6例,临床显效率达90%,证实该种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7-抗帕金森病药
![7-抗帕金森病药](https://img.taocdn.com/s3/m/b76bf905e87101f69e319535.png)
2. 肝昏迷:伪递质学说; 不能改善肝功能。 肝昏迷:伪递质学说; 不能改善肝功能。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药
傅 强 中药药理教研室
1
帕金森氏病: 帕金森氏病:
1817年,首次报道。 年 首次报道。 1953年,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 年 肯定病变部位在黑质和纹状体。 1960年,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 含量显著降低。 年 发现与黑质纹状体中DA含量显著降低。 含量显著降低 1961年,用L-Dopa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年 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
7
【作用与用途】 作用与用途】
1.抗帕金森病 被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摄取,脱羧为多巴胺 抗帕金森病: 被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摄取, 抗帕金森病 补充递质。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 补充递质。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 特点: 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 特点 对其他原因引起的帕金森综合征有效。 对氯丙嗪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无效 (原因:氯丙嗪阻断DA受体 。 原因:氯丙嗪阻断 受体)。 原因 受体
17
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
•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原发性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又称原发性老年痴呆. • 阿尔茨海默病的显著特点是由于大脑中 出现大量的淀粉样蛋白斑块所致的脑组织 萎缩和坏死(主要集中在海马部分 主要集中在海马部分) 萎缩和坏死 主要集中在海马部分
18
19
老年期痴呆
VD (20%) AD (>50%)
24
锥体系
神经生物学论文-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神经生物学论文-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b63d0dca32d7375a5178029.png)
神经生物学论文?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研究进展?帕金森氏病的治疗研究进展摘要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功能减弱导致多巴胺减少而产生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通常在中老年阶段开始发病并逐渐恶化。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补充多巴胺和刺激多巴胺产生的传统疗法比拟有效,但随着疾病的进展,传统的治疗方法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一批新的治疗方法的研究由此应运而生,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良和开展。
本文主要介绍包括药物治疗、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在内的帕金森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和它们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帕金森氏症〔PD〕,多巴胺〔DA〕,干细胞〔stem cell〕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帕金森氏病简介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
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病症,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
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统计说明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并且男性患者稍多于女性。
病因及分类病因不明。
目前公认的病因是神经细胞的退行性病变,即黑质和纹状体里的黑质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丧失致使多巴胺减少。
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帕金森氏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称帕金森〔氏〕病。
另一类为继发性的,因某种脑炎、中毒、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称帕金森〔氏〕综合征或震颤麻痹综合征。
病症该病被戏称为“让人不能动的病〞,病人主要有如下三大病症:1、运动障碍运动不能: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减少:自发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小运动徐缓:随意运动执行吃力、缓慢,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运动不协: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2、震颤典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即病人在静止的状况下,出现不自主的颤抖,主要累及上肢,两手像搓丸子那样颤抖。
3、强直即肌肉僵直。
2024帕金森治疗国内外指南最新解读
![2024帕金森治疗国内外指南最新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13e3f24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f.png)
2024帕金森治疗国内外指南最新解读2024年,国内外针对帕金森病的治疗指南有一些新的解读和建议。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缓慢等症状。
治疗帕金森病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尽可能延缓病情进展。
国内外最新的治疗指南一致认为,药物疗法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目前广泛使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激动剂、左旋多巴、抗胆碱药物和MAO-B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但并不能治愈疾病。
多巴胺激动剂被认为是帕金森病一线治疗的首选药物,特别适用于年轻患者和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
然而,最新的指南指出,长期使用多巴胺激动剂可能会增加发生行为和情绪异常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多巴胺激动剂时,医生需要仔细监测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并在必要时进行相应的调整。
另一个重要的治疗策略是手术治疗,特别是深部脑刺激术(DBS)。
DBS可以通过植入电极,刺激特定脑区域,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国内外指南普遍推荐DBS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产生严重副作用的选择。
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运动疗法如物理治疗和运动训练也具有一定的益处。
此外,最新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帕金森病是一种复杂多样的疾病,病情和症状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定期进行调整。
包括药物选择和剂量、手术治疗时机以及辅助疗法等都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进行个体化调整。
综上所述,2024年的帕金森病治疗国内外指南最新解读强调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认可了手术治疗和运动疗法的益处。
另外,个体化治疗也被认为是治疗帕金森病的关键所在。
这些指南的出台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案,有望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帕金森病仍然是一种无法根治的疾病,治疗的终极目标是找到有效的干预手段,延缓病情进展和改善患者预后。
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评估
![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e78f687a960590c69fc3766f.png)
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效果评估摘要】目的:探讨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综合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5例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多巴丝肼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UPDRS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UPDRS评分降低,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
结论:对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使用多巴丝肼治疗能够改善其不良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关键词】多巴丝肼;帕金森综合症;临床效果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多发于老年人群。
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发生缘由尚无确切结论。
研究发现,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造成DA纹状体含量明显降低是帕金森主要的病理改变[1];此外临床普遍认为遗传因素、人体老化、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毒素等是造成帕金森的多类因素[2]。
多巴丝肼是治疗帕金森的一类神经系统药物,为此,本文以55例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为例,使用多巴丝肼治疗探究其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治疗的55例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就诊时间起自2017年7月,终至2019年5月。
排出标准:伴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疾病患者;老年性脑部病变、酒精中毒、脑炎等神经性病变。
其中男31例,女24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74.5±4.2)岁;病程3-7年,平均病程(3.9±2.7)年。
1.2方法予以患者常规微循环改善治疗,同时口服多巴丝肼(美多芭,安徽华源药业有限公司,250mg,批准文号:H10930198)100mg,每日服用3次,据患者病况调整剂量,最高剂量不超过500mg/d。
1.3观察指标(1)参考UPDRS(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对患者精神、行为、情绪、智能等实施评估[3]。
(2)效果:显效:患者运动能力和肌力明显改善,能够从事相关工作;有效:患者运动能力和肌力有好转趋势,但无法从事工作;无效:治疗后体征指标及症状均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选用spss20.0统计软件统计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代表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参考OVER S EAS R EFER ENC E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发展现况及临床应用 帕金森氏病(Parkins on’s disease)又称震颤麻痹症,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临床上以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强直为最突出症状。
帕金森氏病的病理生理学虽迄今仍未得到完全阐释,但目前通常认为其与黑质中含神经黑素神经元的变性有关。
含神经黑素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和(或)功能丧失会导致神经递质多巴胺水平降低,由此引发各种帕金森氏病症状。
帕金森氏病具进行性,现尚无根治方法,对症治疗药物包括左旋多巴(levodoba)、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和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等(表1),目的是控制疾病症状并尽可能延缓疾病进展。
表1 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及副反应药物 副反应左旋多巴(levodopa)短期为恶心、呕吐、胃炎和体位性低血压;长期则包括疗效逐渐减弱、随意摆动、反应迟缓、清晨 运动不能、二相性运动障碍、幻觉、谵妄、妄想性精神病、性欲亢进、疼痛、静坐不能、不安腿、 出汗、抑郁、恐慌性攻击、换气过度、睡眠碎裂和梦境异常金刚烷胺(a mantadine)食欲缺乏、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惊厥、视力模糊、外周水肿抗胆碱能药物口干、恶心、呕吐、心动过速、欣快感、记忆损害、焦虑、不宁静、视力模糊、皮疹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溴隐亭(br omocri p tine)头痛、便秘、瞌睡、纤维化、踝水肿、精神运动系统兴奋、性欲亢进 培高利特(pergolide)消化不良、呼吸困难、心悸、心瓣膜病、夜尿、踝水肿、性欲亢进、皮疹 卡麦角林(cabergoline)头痛、抑郁、幻觉、心瓣膜纤维化、踝水肿、性欲亢进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罗匹尼罗(r op inir ole)嗜睡、神经精神病学副反应、外周水肿 普拉克索(p ra m i pexole)头痛、精神混乱、嗜睡、失眠、神经精神病学副反应、外周水肿 罗替戈汀(r otigotine)恶心、呕吐、口干、精神混乱、体位性低血压、皮疹 阿朴吗啡(apomor phine)恶心、呕吐、精神混乱、皮肤结节、体位性低血压、运动障碍、幻觉、病理性赌博、性欲亢进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雷萨吉兰(rasagiline)口干、头痛、抑郁、尿急感、眩晕、结膜炎、皮疹 司来吉兰(selegiline)恶心、口干、体位性低血压、运动障碍、幻觉、关节痛、口腔溃疡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恩他卡朋(entacapone)恶心、头晕、疲劳、失眠、张力障碍、运动障碍、肝功能障碍 托卡朋(t olcapone)腹泻、肝毒性、睡眠障碍、晕厥、尿变色1 临床指南按照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及国家卫生和临床优化研究所发布指南,尽管现有证据尚不充分,但优先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左旋多巴治疗似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长期疾病控制有益。
其中,使用左旋多巴治疗可获更大的运动功能改善效果,而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则能显著降低运动障碍风险。
此外,两组织对早期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治疗推荐包括各种左旋多巴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但欧洲神经病学学会联盟的治疗推荐有所差别,其指南提议,可以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金刚烷胺(amantadine)或一种抗胆碱能药物、或左旋多巴联合口服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开始治疗帕金森氏病。
2 治疗药物2.1 左旋多巴左旋多巴是多巴胺前体,进入体内后经多巴脱羧作用转化为多巴胺,从而恢复因纹状体黑质细胞变性所降低了的多巴胺水平,产生抗帕金森氏病疗效。
左旋多巴的临床标准用法是,与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如卡比多巴(carbidopa)或苄丝肼(benserazide)等联合用药。
外周脱羧酶抑制剂不会透过血-脑屏障,其作用仅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外的多巴胺合成,由此减少左旋多巴的副反应。
临床上还可通过联合使用托卡朋(tolcapone)或恩他卡朋(entacapone)来提高左旋多巴的生物利用度。
托卡朋和恩他卡朋能抑制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而此酶会分解多巴胺。
目前,市场上已有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和恩他卡朋三联复合制剂(商品名Stalev o)。
临床证据提示,左旋多巴除应以每日3~4次频率与外周脱羧酶抑制剂联合使用外,其本身还须以最低有效剂量(通常为50~100mg/d)开始用药,以尽量延缓至“疗效逐渐减弱(wearing off)”现象出现的时间。
需指出的是,左旋多巴的日剂量增加至600mg以上后的运动障碍副反应发生率明显提高(用药1年内高达17%)。
左旋多巴的恶心副反应可通过随食物同服或提高联合使用的外周脱羧酶抑制剂剂量而得到有效缓解。
此外,加服多潘立酮(domperidone)也能明显降低左旋多巴的恶心发生率。
多潘立酮不会透过血-脑屏障,故无中枢多巴胺拮抗作用。
2.2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直接兴奋多巴胺受体,故可不作用于已变性了的突触前黑质纹状体神经元而产生抗帕金森氏病疗效。
在20世纪80、90年代,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br omocri p tine)、培高利特(pergolide)和卡麦角林(cabergoline)的应用十分普遍。
但此后因发现这些药物存在导致心瓣膜纤维化风险,所以现临床上已更常用非麦角类受体多巴胺激动剂。
罗匹尼罗(r op inir ole)和普拉克索(p ram ipexole)是两个主要的口服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且均已获准治疗早期和进行性帕金森氏病。
罗替戈汀(r otigotine)是新近上市的一个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但其为一日1次用透皮贴膏制剂(商品名Neup ro),系利用“连续多巴胺能兴奋”概念开发成功的一个帕金森氏病治疗新药。
罗匹尼罗的一日1次口服用缓释制剂(商品名Requi p)亦已进入市场,可单用或与左旋多巴联合用药,以改善早期或进行性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症状控制效果。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特别是以高剂量用药时)的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体位性低血压、幻觉和(或)精神病。
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亦与嗜睡相关。
不过,有关研究已经揭示,帕金森氏病疾病进展本身和其它多巴胺能药物也会引起嗜睡副反应,驾车者应小心。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还与强迫性赌博和性欲亢进等有关,但确切的发生率尚不清楚。
2.3 阿朴吗啡(apomor phine)阿朴吗啡(商品名AP M-go)是一强效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预灌封注射剂和输注泵两种制剂,均经皮下注射使用,用于治疗已对口服药物疗法没有响应的进行性帕金森氏病。
其中对已开始出现频繁“关”时间的患者,应通过输注泵在整个白天或全天连续给药阿朴吗啡50~120mg,而反复快速推注方式是不合理的。
阿朴吗啡的主要副反应是皮肤结节和恶心。
2.4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司来吉兰(selegiline)是一种神经元内、外单胺氧化酶B的选择性和不可逆阻滞剂,能抑制多巴胺的代谢,推荐剂量方案为一日1次口服10mg或一日2次、每次口服0.5 mg(如是颊含片,则一日1次含服1.25mg)。
雷萨吉兰(rasagiline)属第二代不可逆选择性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以一日1次口服0.5~1mg方案用药。
对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临床比较研究结果提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更有效地延缓帕金森氏病患者需予左旋多巴疗法的时间。
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的副反应包括幻觉、睡眠障碍、激越、体位性低血压和撤退性问题。
2.5 抗胆碱能药物抗胆碱能药物能在基底神经节内阻滞乙酰胆碱对多巴胺的作用,临床上偶尔也用作左旋多巴疗法的附加用药,以帮助控制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静止性震颤和肌张力障碍。
不过,这类药物未获常规推荐使用,且用于老年患者时须倍加谨慎(存在诱导精神混乱状态和加重痴呆程度的风险)。
2.6 其它药物金刚烷胺(常用剂量范围100~400mg/d)是抗病毒药物,但因能够促进多巴胺合成,也具中度抗帕金森氏病效应。
金刚烷胺亦可能有一定的抗运动障碍作用。
3 重要研究3.1 罗匹尼罗和普拉克索相关研究REAL-PET研究使用以正电子发射断层照相术衡量的多巴胺终端功能丧失程度为帕金森氏病进展标志物,比较了罗匹尼罗和左旋多巴对早期帕金森氏病的临床作用。
该研究结果发现,接受Requip(罗匹尼罗缓释制剂)治疗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较服用左旋多巴者低约30%(P= 0.022)。
该研究还显示,尽管左旋多巴组患者的运动得分显著更好,但Requip治疗可更显著地改善运动障碍症状。
另一项名为CALM-P D的研究使用多巴胺转运蛋白成像作为帕金森氏病进展的代理标志物,比较了另一个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和左旋多巴对患者运动并发症的长期影响。
该研究发现提示,在46个月内,接受普拉克索(商品名M irapexin)治疗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神经元变性速度较服用左旋多巴者慢。
这一结果与REAL-PET研究所观察到的结果相似,故CALM-PD研究的研究者们推测,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罗匹尼罗和普拉克索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不过,这两项研究均未评价非运动症状。
3.2 雷萨吉兰相关研究TE MPO研究使用《统一帕金森氏病评级量表》作为评价工具,考察了雷萨吉兰单药治疗早期帕金森氏病患者的临床作用。
该研究结果发现,雷萨吉兰(商品名Azilect)治疗早期帕金森氏病有效。
另一项名为ADAGI O的研究证实,在研究开始时即每日1次口服雷萨吉兰1mg片剂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疾病进展速度较迟后9个月才开始服药者显著延缓,同时生活质量得分也更好。
4 处方分析帕金森氏病对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有关研究已经指出,尽早治疗帕金森氏病对延缓疾病进展有益,所用药物最初可以选用包括左旋多巴在内的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等。
以英国为例,2008年英国医师共开具了220余万张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处方,合计金额超过10亿英镑(表2)。
其中最常处方的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是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商品名Co-careldopa)和左旋多巴-苄丝肼(商品名Co -beneldopa)两复合制剂,两者合计占总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处方数的60%,但以药物金额计仅占17%。
罗匹尼罗和普拉克索的处方数虽分别占总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处方数的14%和9%,但这两药的合计金额却占全部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处方金额的50%多。
表2 英国2008年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处方数药物 处方数(千张)价值(万英镑)左旋多巴-卡比多巴(levodopa-carbidopa)81512260左旋多巴-苄丝肼(levodopa-benserazide)5544663罗匹尼罗(r op inir ole)31328493普拉克索(p ra m i pexole)21523490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恩他卡朋(levodopa-carbidopa-entacapone)977036恩他卡朋(entacapone)844901司来吉兰(selegiline)661119罗替戈汀(r otigotine)456225雷萨吉兰(rasagiline)403090卡麦角林(cabergoline)233010阿朴吗啡(apomor phine)126500培高利特(pergolide)11246托卡朋(t olcapone)2151合计2277101184 英国目前的帕金森氏病治疗药物市场已较2000年时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