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为什么安排连环画课文?怎么教?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语文为什么安排连环画课文?怎么教?
教案
课程标准在低段阅读的目标中提出,要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为落实这一目标,教材中安排了连环画课文。
这类课文的特点是,全文不注汉语拼音,引导学生借助多种阅读手段学习课文。
除了借助汉语拼音阅读,低年级学生还可以运用以下几种阅读策略。
1.借助图画。
在课程标准中,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中,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这是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的。
低年级语文教材在图画的设计上是颇费心思的。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把这些课程资源利用起来,引导孩子通过观察图画,学习阅读。
如,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壁虎都是生字。
虽然这两个汉字没有标注拼音,但是完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推测这两个字的读音以及词语的含义。
2.阅读预期(猜读)。
学生在阅读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或词语,可以借助已有的认知经验去推测生字或词语。
让我们从课文中摘两个句子,做一个小试验:
她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就上床睡()了。
《雪孩子》
小白兔睡得正香,一点儿也不()()。
《雪孩子》
括号代表的是本课要学的生字,也就是学生以前没有学过的字。
学生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可能会卡壳。
但是,当他们把上床睡等词语与他们的生活经历对应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毫不费力地推测出:这个字一定是睡觉的觉。
第二个例子也是同理,只是比第一句略难。
有些时候,阅读过程并不单纯是某一种策略的运用,而是一种综合运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如:火把旁边的柴堆()着了。
《雪孩子》
课本的图画中有火在烧的情境,学生们也都有过烧火的直接经验或间接经验,他们在根据具体的语境推测生字时,可能想到点着了烧
着了,但点字在以前学过,排除以后,烧的可能性较大。
这里反映的是学生阅读时所经历的思考过程,很明显,较之直接看拼音识汉字阅读,这样的阅读过程对学生有着独特的发展价值。
在运用以上提到的这两种阅读策略之后,学生还可以借助书后的生字表来验证,可以和同学交流,可以问老师。
所以,对这种连环画形式课文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尽量通过各种方式自己读通。
学生在读书遇到困难时,老师也不一定要直接告诉他们这个字读什么,而是引导他们先把这个句子的后半部分也读完,尽可能地自己去推测字音,猜测字义,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