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2021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7题;共54分)
1. (2分) (2019高二下·四川期中) 商鞅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而他在秦国变法,只许秦民盲目服从,所谓习非成是。
为防止秦民“智多”,商鞅采取的措施是()
A . 加强贵族的力量
B . 改变社会习俗
C . “燔诗书而明法令”
D . 实行二十等爵制
2. (2分) (2018高二上·大连期末) 陆九渊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去寻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他提出求理的方法是()
A . 格物政知
B . 心即理也
C . 发明本心
D . 致良知
3. (2分) (2017高三上·泰州月考) 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孺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
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 . 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 . 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 . 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 . 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4. (2分) (2016高一上·武邑月考) 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这体现了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A . 理一气二
B . 反省内心
C . 格物致知
D . 知行合一
5. (2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A . 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 . 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 . 前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 .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6. (2分)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 . 宣扬个人英雄史观
B . 抨击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 主张为天下人立法
D . 蕴含近代民主法制的基本精神
7. (2分) (2018高二下·醴陵期末) 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A .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 . 本质上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 . 实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 .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8. (2分) (2018高二下·安阳开学考)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为守令者既不得其职,将欲议其法外之意,必且玩常习故,辟嫌碍例,而皆不足以有为。
”对材料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 集权过甚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
B . 地方势力的膨胀削弱了中央集权
C . 加强对地方官府监察的必要性
D .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9. (2分) (2019高二下·西湖月考) 冯天瑜以明清学术四杰为例研究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转型,他指出:“晚明学者中,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在经世致用思想中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
据此推断,冯氏认为当时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于()
①内生性②独特论③近代性④融合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10. (2分)(2017·新课标Ⅱ)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 人文主义广发传播
C .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11. (2分) (2017高二下·无锡模拟) 下表是教皇本尼狄克十二世时(1334~1342)制定的一个公开的赎罪价目表,对不同的罪行,规定了不同的价格。
对此,后来马丁·路德的回答是()
A . 因行称义
B . 先定论
C . 信仰得救
D . 教随国定
12. (2分) (2020高二下·新乡月考) 马丁·路德提出:“任何人不允许离开他在生活中的位置而移向更高的位置,除非上帝通过某一世俗权威来发布认为他适合升迁。
”这表明他()
A . 主张打破神学的禁锢
B . 维护教士的特权地位
C . 主张服从上帝的权威
D . 对现实生活有所怀疑
13. (2分) (2016高二上·辽宁月考)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
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
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 .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 . 获得精神自由和信仰的自主权
C . 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 . 沉重打击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
14. (2分) (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 康德指出“人之所以能够做某事,乃是由于他意识到他应当做某事。
”这表明他()
A . 主张人放弃自律
B . 强调理性的力量
C . 认为行为须规范
D . 认可人有选择性
15. (2分)(2018·绵阳模拟) 14世纪,意大利兴起“评论法学派”,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与教会法、日耳曼习惯法和中世纪城市法的结合。
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 . 法学已经摆脱神学束缚
B . 构建新时代的法律体系
C . 罗马法与教会法相融合
D . 人文主义淡化宗教信仰
16. (2分) 1689年,洛克在《政府论》中指出:“人人放弃其自然法的执行权而把它交给公众,……这样,就授权社会,或者授权给社会的立法机关,根据社会公共福利的要求为他制订法律,而他本人对于这些法律的执行也有尽力协助的义务。
”这段话主要表明他主张
A . 君主立宪
B . 法律至上
C . 社会契约
D . 三权分立
17. (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评述一位思想家:“他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代办权’。
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这位思想家是
A . 康德
B . 伏尔泰
C . 孟德斯鸠
D . 卢梭
18. (2分)(2016·云南模拟) 18世纪末19世纪初,暴力冲突震动了整个大西洋世界,革命给欧洲和美洲的政治、社会带来巨大的转变,欧美原来的帝国世界被由众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国际社会所取代。
这反映了欧美革命()
A . 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B . 弘扬欧洲启蒙思想
C . 源于民族国家认同
D . 导致殖民体系崩溃
19. (2分) (2019高二下·大名月考) “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家,他们把封建贵族看作是必须割除的社会毒瘤,提倡人民主权,抨击‘朕即国家’,向往理性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
”这说明()
A . 从君权神授走向了民权神授
B . 否定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
C . 按卢梭的理想实行直接民主
D . 推动革命迅速走向高潮
20. (2分) (2018高三上·南宁模拟) 卢梭是个文学大师,能激发人心中以往难以接触的思想情感,他的作品在法国的文化阶层中尤其是妇女中“传播一种尊重平民的清新情感,一种怜悯、同情人的冲动,一种意识到贵族生
活尔虞我诈和虚浮浅海的观念。
在其影响下,妇女开始喜欢给自己的婴孩喂奶了,男人们也开始谈论细微的感情, 潸然泪下成为时行风尚。
”可见作者是想说明卢梭的作品()
A . 体现了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B . 消弭了法国社会阶层间的隔阂
C . 引发了理性主义思潮
D . 宣扬了自由平等的观点
21. (2分)德国歌德指出:“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 依据上述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正确的一组应是
A . 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B . 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 . 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
D . 伏尔泰提倡人民主权,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22. (2分)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23. (2分)(2019·揭西模拟) 恩格斯在论述法国启蒙运动时指出:“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真理、正义、平等和人权所取代。
……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们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
”这表明()
A . 社会主义者完全接受了启蒙主义思想
B . 法国启蒙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 . 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与发展了启蒙思想
D .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理想意识趋同
24. (2分)(2017·南京模拟) 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
A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B .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C .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 . 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
25. (2分) (2018高二下·郑州期末)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晚明是“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能为其提供佐证的是()
A . 朱熹的“格物致知”
B . 王阳明的“致良知”
C .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26. (2分) (2015高二上·南城期中)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 .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 因信称义;致良知
27. (2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 . 存天理,灭人欲
B . 格物致知
C . 致良知
D . 发明本心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0分)
28. (20分)(2016·天津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概括各个时期中国和西欧国家思想发展史的历史特征。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分析②时期中西方思想文化政策在目的和影响上的相似性。
(3)据材料概括李贽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④时期中西方思想家思想主张产生的原因有何异同。
(4)综上,谈谈你对中西方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29. (10分) (2018高二下·西华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思想主张
伏尔泰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1)根据图中美术作品的特征,判断它们产生的历史时期及其反映的主流思想。
指出它们的作者和康有为宣传思想文化手段的相似之处,分析产生这种相似之处的共同因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7题;共54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考点:
解析:
答案:6-1、考点:
解析: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考点:
解析:
答案:10-1、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答案:13-1、考点:
解析:
答案:14-1、考点:
解析:
答案:15-1、考点:
解析:
答案:16-1、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
答案:18-1、考点:
解析:
答案:19-1、考点:
解析:
答案:20-1、考点:
解析:
答案:21-1、考点:
解析:
答案:22-1、考点:
解析:
答案:23-1、考点:
解析:
答案:24-1、考点:
解析:
答案:25-1、考点:
解析:
答案:26-1、
考点:
解析:
答案:27-1、
考点:
解析:
二、材料分析题 (共2题;共30分)答案:28-1、
答案:28-2、
答案:28-3、
答案:28-4、考点:
解析:
答案:29-1、
答案:29-2、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