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五年级下册第7课夸张的脸夸张的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夸张的脸》
眉师附小刘艳红
一、教学理念
《夸张的脸》是一次用超轻彩泥漫画塑造的体验。
漫画塑造艺术题材广泛,塑造者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人进行创作。
可以是以自己为原形或者是喜爱的名人,把人物的独特气质和外型特点把握准确并给予漫画的夸张,神情驾驭于人物本身之上,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这种游走于艺术和现实之间的感觉让人迷醉。
本课让学生在欣赏漫画塑造的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超轻彩泥塑造人脸立体造型,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怎样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变出千变万化的人物脸部的形象。
培养学生的夸张变形的能力。
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学生属于中年级阶段。
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要求学生能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从各种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联想,根据材料的特征动脑筋进行各种不同的组合。
通过造型游戏的活动能让学生逐步树立起用身边的材料创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品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五年级学生,他们天真烂漫,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善于表现,喜欢上美术课。
同时他们又具有注意力较弱,组织性不强,易激动等儿童特点。
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直观的课件,丰富的材料等,让学生在和谐的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塑造艺术。
四、教学目标
1、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的夸张变化,提高对人物特征的把握能力
2、探索脸的夸张方式,掌握(超轻彩泥)泥塑造型语言,设计富有创意的夸张的脸
3、体验(超轻彩泥)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带来的造型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脸形特征、表情特征,用超轻彩泥塑造夸张的脸。
难点:学习基本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夸张的脸。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的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调动多种感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艺术体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
七、课前准备
(学生)超轻彩泥一袋、各种综合材料一盒。
(教师)课件、超轻彩泥一袋、各种综合材料一盒,超轻彩泥盒综合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
八、教学过程
(一)、自主体验1、看课件,问: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大明星(PPT)大家仔细看,都认识吗?
生回答
师:那谁能告诉我,这些明星的卡通图片和真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脸变大了、鼻子也变大了!
师:这种现象,在我们美术语言上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夸张。
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夸张的脸》
引出夸张——导入新课。
(初步了解夸张)
2、讲解什么是夸张?
夸张就是把大的变得更大、小的变得更小。
变形也是夸张
3、实践过程
老师带来了有几位同学、请孩子们抓特征一一学生回答
看看老师怎样把几位同学进行夸张的描绘的(看PPT)
师;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请孩子们找一找艺术家们是怎样进行夸张的描绘的
4、找一找
看尼日利亚的木雕找一找艺术家是从哪些部分用了夸张的手法?
学生找到归纳;《脸型夸张》
看三星堆中的青铜器找一找艺术家是从哪些部分用了夸张的手法?
学生找到归纳;眼睛、鼻子、耳朵、嘴、《五官夸张》
师:除了这些夸张以外,人们在表达自己的心情的时候也会用夸张。
看PPT找一找《表情夸张》
5、归纳夸张的秘诀
A、抓住脸型特征
B、抓住五官特征
C、抓住表情特征
二、适度提升
1、学习超轻彩泥的制作方法
2、团、压、捏、揉、搓、贴
3、看老师制作夸张的脸(老师示范)
4、看老师的用综合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
5、看学生的作品PPT(超轻彩泥制作的脸、综合材料制作的脸)
三、出示学生作品要求。
1、制作要求
用团、搓、压、捏、揉、贴等方法泥塑一张造型独特、夸张的脸。
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老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四、展示、评价
1、作品摆放在前面展示桌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欣赏。
2、请学生当小评委,评选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说理由。
五、延伸、拓展
1、欣赏不同材料制作的夸张的脸。
(绘画、废旧物制作、彩色卡纸制作)
2、鼓励学生回去用其他材料制作一张夸张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