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惠文王嬴驷为什么不立雄才伟略的赢稷为储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惠文王嬴驷为什么不立雄才伟略的赢稷为储君?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卒。
其子赢荡继位,是为秦武王。
秦惠文王一生励精图治。
杀商鞅集君权,调解社会矛盾。
铲除复辟势力,为变法扫清障碍。
东进攻魏,一雪秦国百年耻辱,尽夺魏国河西之地,并在黄河东岸建立东进根据地。
西灭巴蜀,为秦国打下一个天然粮仓。
北扫义渠,占取义渠25城,获取了大片的优良牧场,稳固了秦国的后方。
南下伐楚,取地600里。
大大的增加了秦国的领土,一举奠定秦国头号霸主的地位。
秦惠文王被后世称为战国四大雄主之一。
那么,英明的秦惠文王为什么在立太子的时候选择了桀骜不驯又好斗的赢荡而没有选择气度极为沉稳的少年嬴稷呢。
西周以后,各国都沿用周朝宗法制。
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统治权为天下大宗。
赢荡是惠王后所生,为嫡长子。
而嬴稷的生母是芈月(即后来的宣太后)也称芈八子,而八子只是皇帝的侍妾。
是为庶出。
在当时出生很重要,秦孝公就是很好的例子,当时秦孝公在军中的威望还不如公子虔,秦献公怕公子虔杀孝公取而代之,故令公子虔断指盟誓。
假如秦惠文王冒然废嫡立庶,必定会引起惠文后家的势力反对。
而其他诸侯国也必定以乱了宗法治为由对秦国进行干涉,秦国必定内乱,多年的心血也就白费了。
再者秦武王赢荡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
他其实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秦武王只是死得太憋屈,也让后世对他产生了误解。
如果不是年纪轻轻就意外身亡。
其功绩不会差于他的弟弟嬴稷。
让我们来看看。
秦武王在位四年间都有哪些政绩
平蜀乱: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谋反,杀死蜀侯。
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国叛乱,诛杀陈庄。
设丞相:公元前309年,在秦国设置丞相官位,设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为左丞相兼领上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
是为中国之首,更加完善了政府决策机构。
拔宜阳、置三川:公元前307年,武王命甘茂率军攻取韩国的宜阳,宜阳城破,此战斩首6万。
迫使韩国让出三川之地。
为日后秦国东出又获一根据地。
武王元年,与魏襄王会临晋。
诛蜀相壮。
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
伐义渠、丹、犁。
二年,初置丞相,摢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张仪死于魏。
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
南公揭卒,摢里疾相韩。
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
”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
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
———《史记· 卷五·秦本纪第五》
总之,在非常看重嫡庶之分的战国时期,连废长立幼都很困难,更何况还是庶出的赢纪呢。
况且赢荡也没有那么的不堪,从他死后的谥号“武”就能看出。
如果嬴荡真要是一个不作为的人,以秦惠文王的办事风格必定会打破常规,扫除一切障碍,立赢稷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