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厂卫生管理制度5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厂卫生管理制度5篇范文
第一篇:食品厂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厂卫生管理制度
一、概述
为确保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及稳定产品品质,明确卫生管理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二、卫生领导小组组成构架
组长(厂长或经理)
副组长(质量主管)
生产主管
行政主管
仓库主管
维修主管
质管员
三、员工管理:
1、公司必须每年检讨员工卫生、安全及有关事宜的政策、守则及程序,并在厂区内适当的位置张贴最新的守则与章程,各级主管应在员工会议上反复强调所执行的守则。

2、新员工应受到下列部门的训导:
① 人事行政部:在开始工作前,人事行政部派给员工一份安全守则,工作简介及个人卫生章程,并向新员工具体解释。

② 品控部:在开始工作前,品控部应派员向新员工培训如何在工作中进行质量控制。

③ 生产部:生产部各级管理人员应向新员工重提安全与卫生守则,并做一些具体示范。

四、卫生管理计划:
1、卫生责任:各车间自行安排人员在开工前后对机器、地板、墙壁、工作台、仓库、各用具进行清洁、消毒。

各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掉在地上的废弃物,由各组长安排人员及时清扫,并清理出车间外。

2、培训计划:
A:对所有有关人员的安全讲座,内容包括:——湿滑之地面安全——消毒剂的使用——清洁剂的使用
——涉及其他员工之安全问题
B:操作讲解及训练,包括实际使用的化学品及清洗设备方法,原则上由机器具体操作人清洗其使作的机器或用具。

C:服从组长、主管及质检员对清洁操作的安全性、效率及质量的评价及建议。

D:当清洗出现困难时,应咨询清洁公司或清洁剂代理商,以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

3、卫生监督与检查制度:
每位生产管理员及质检员都有责任检查生产线的清洁情况,假若发现问题,相关人员必须再清洁至合格为止。

质检员在每班开工前随机检查生产线的清洁情况,并记录于日报表上。

品控部有权在生产线未适当清洗前,不予开始运作,并记录于日报表上。

4、清洁程序:
清扫:将地面或机台上的较大颗粒有废弃物清除。

冲洗:使用高压或高流量的清水冲洗可见之加工残留物及产品,除特别说明外,冲洗主要是用自来水,残留之化学物也可以冲洗。

清洗:使用清洁剂于清洗池或某区清洗用具。

发泡剂:适当地使用发泡剂以清除顽附污物,泡沫必须留在设备上至少3分钟,但以以不超过10分钟为限。

擦洗:可使用毛刷或擦洗布去除顽附的残留物,甚至使用化学剂。

检查:卫生员必须检查并确保残存物已经去除,如发现未清洁干净的,应继续清洗至合格为止。

消毒:在清洗好各设备后,使用消毒剂对各机器用具进行消毒,或开紫外灯消毒(下班后),以减少机台及空气的细菌。

5、卫生检查及管理:
A:质检员每天按照规定的重点检查项目检查生产线。

B:质检员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于日报表上,生产部将利用这些报表作为日常卫生监督及改善。

五、清洁卫生责任区的划分:
车间内及车间周围环境卫生,由各班组共同负责完成,维修工协助搞好工用具的摆放及维修油迹、纸皮等处理,化验室协助搞好化验室内部的清洁卫生。

1、区域划分:…..。

六、个人卫生规范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是对食品生产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范要求。

(一)健康规范
1、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公司生产厂必须确保所有食品从业人员每年一次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确认身体健康,取得其签发或续发的从业健康证后,方可参加或继续工作。

新进厂的员工也必须取得指定部门或医院体检健康证才能上岗。

2、凡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生产厂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的工作,如:传染性肝炎、结核病活动期等。

3、患有暂时性非传染性疾病或手部创伤发炎,其可能污染产品的人员在痊愈前不得在直接接触产品、原料、产品包装处理、制水等生产岗位工作。

(二)着装规范
1、所有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都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装、工作帽;对卫生要求高的工段需穿着包括:工作服、戴发网或工作帽、穿工作靴或工作鞋。

2、有洁净度要求的岗位人员工作服应选用不产尘的布料制作的洁净服,质地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

工作服能覆盖全身,由上衣和工作裤组成的工作服,既能达到覆盖全身的目的,又利于工作方便。


3、工作服上除了必要的拉链、搭扣外,不应有其它装饰物,如领带、纽扣、饰针等。

同时,长袖工作服的袖口应采用收紧设计;随时检查并更换破旧、搭扣松动或丢失、口袋有破口等的工作服。

有条件应尽量把拉链设计在背后。

4、不同使用目的和使用范围的工作服之间应有明显差别或标志,车间人员、工程维修人员、外来参观人员应穿着不同颜色或样式的工作服。

,外来参观人员进车间统一穿白色长工作服。

5、工作人员应有两件以上的工作服以保证能每天更换,或在工作期间及时更换已被污染的工作服。

(三)妆饰规范
1、长发应当束起,不可在本公司工厂(车间)内佩戴假发。

2、生产车间的所有员工必须确保指甲平滑、干净。

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3、员工工作期间不准化妆、不准佩带手表、不准佩带徽章及各种手饰,如项链、耳环、头饰、戒指等,并且不准在工作帽上佩带装饰物。

(四)行为规范
1、每次进入有洁净要求区域开始工作时,或更衣后、进餐后、从休息室及卫生间返回时,都应彻底消毒洗手。

2、每次完成不卫生的动作或工作后,如上洗手间,清扫垃圾、处理废料、清理设备等,应彻底洗手消毒。

同时,在工作中应随时保持双手干净卫生,洗手要经过清水、洗洁剂、清水、消毒水、清水、擦干或烘干六个步骤。

3、洗手的同时,小臂和指甲也应同样彻底清洗、消毒。

4、洗手时应使用消毒剂或消毒皂,以达到清洗消毒的目的。

5、咳嗽和打喷嚏时应当用手掩住口鼻,然后彻底洗手消毒。

6、不许在车间(工厂)里随地吐痰。

7、在洁净要求区域内不许修指甲、梳头、挖耳朵、挖鼻孔不卫生行为等。

8、所有的个人物品,如杂志、报纸、饭盒、水杯、餐票等不准带
入洁净生产区域。

七、车间环境卫生、清洁规范
随时保持车间内外环境的整齐、干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基本要求。

1、车间内的地面应保持平整,无暴露的尘土,破损处要及时维修。

2、随时保持下水系统的畅通,所有下水口要有过滤网并便于清洁。

3、随时维修生产区内的墙壁和天花板,以保持其平整干净。

照明灯、指示牌等要以硬连接形式挂在墙面上。

4、车间的缓冲预进间设置必须确保先更衣、再洗手的操作秩序控制合理。

5、及时更换修理照明设备,以随时保持车间、库房内的良好照明。

6、洁净区域里应装有足够的紫外灭菌灯(应低于房顶1-1.5米安装,每立方米需要40W照度),并在停机无人员工作时保持开启状态。

紫外灯须避开开口的容器及可能由于灯管爆裂而引起异物进入产品中。

7、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区与外部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

8、所有的原料、辅料及成品不能直接放在地面或已被污染的潮湿的表面上。

这些货品应避免放在管道或设备部件下方等有可能滴落冷凝水的地方,堆放时应保证货品与墙壁间有50厘米以上的间隙。

9、生产洁净区域内不得有任何木质的器具和操作台。


10、进入洁净区域的物料必须除去外包装,外包装脱不掉的则要擦洗干净或换成室内包装。

11、生产区的清洁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腐蚀性废料在倾倒前应经稀释中和处理。

12、不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电焊、切割、打磨等工作,以免产生异味、碎屑污染。

13、生产区域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及建筑中的横梁、架构、管道等应保持清洁,无挂尘、无积水,无霉斑,无异味,任何碎屑和
溅洒的液体应立即清扫干净;废料、垃圾等应随时处理,并移至工作区外。

14、所有的清洁工具,如扫帚、簸箕等在使用后应及时单独存放。

15、原辅料贮存区应保持干燥、无积水、无霉斑,无异味,无挂尘。

16、可重复使用或继续使用的物料应另外存放,并作出明确标志。

17、原料、辅料和成品应有各自独立的库房,不能混放在一起。

外包装有破损的原料应单独放置,标明原因并在检验通过后才可使用。

18、所有的原料、辅料及成品都应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19、定期检查存放的成品,及时除去有问题的产品。

8.车间设备卫生规范
清洁卫生的设备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基本前提。

1、车间内的生产设备、部件表面应保持干净、无尘土、无废旧标签、无铁屑焊渣等。

每个设备上应有形式统一、清晰明确的标签,用以标明设
备的名称、编号,性能,责任人等。

2、车间内所有物料贮存设备,如水箱等均应装有顶盖。

3、有可能接触成品、原料、半成品及辅料的压缩空气应经过滤处理,无油、无尘、无味、无水。

4、对有清洗要求的设备在生产完成后,停机4小时以上重新开机生产前及一切必要的时候,应及时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洗,并在清洗后认真检查设备,再次确保清洗效果良好。


第二篇:食品厂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厂卫生管理制度
一、概述
为确保公司产品的安全卫生及稳定产品品质,明确卫生管理责任,特制定本制度。

二、卫生领导小组组成构架
组长(厂长或经理)
副组长(质量主管)
生产主管行政主管仓库主管维修主管质管员
三、员工管理:
1、公司必须每年检讨员工卫生、安全及有关事宜的政策、守则及程序,并在厂区内适当的位置张贴最新的守则与章程,各级主管应在员工会议上反复强调所执行的守则。

2、新员工应受到下列部门的训导:
① 人事行政部:在开始工作前,人事行政部派给员工一份安全守则,工作简介及个人卫生章程,并向新员工具体解释。

② 品控部:在开始工作前,品控部应派员向新员工培训如何在工作中进行质量控制。

③ 生产部:生产部各级管理人员应向新员工重提安全与卫生守则,并做一些具体示范。

四、卫生管理计划:
1、卫生责任:各车间自行安排人员在开工前后对机器、地板、墙壁、工作台、仓库、各用具进行清洁、消毒。

各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掉在地上的废弃物,由各组长安排人员及时清扫,并清理出车间外。

2、培训计划:
A:对所有有关人员的安全讲座,内容包括:
——湿滑之地面安全
——消毒剂的使用
——清洁剂的使用
——涉及其他员工之安全问题
B:操作讲解及训练,包括实际使用的化学品及清洗设备方法,原则上由机器具体操作人清洗其使作的机器或用具。

C:服从组长、主管及质检员对清洁操作的安全性、效率及质量的评价及建议。

D:当清洗出现困难时,应咨询清洁公司或清洁剂代理商,以获得有效的解决方法。

3、卫生监督与检查制度:
每位生产管理员及质检员都有责任检查生产线的清洁情况,假若
发现问题,相关人员
必须再清洁至合格为止。

质检员在每班开工前随机检查生产线的清洁情况,并记录于日报表上。

品控部有权在生产线未适当清洗前,不予开始运作,并记录于日报表上。

4、清洁程序:
清扫:将地面或机台上的较大颗粒有废弃物清除。

冲洗:使用高压或高流量的清水冲洗可见之加工残留物及产品,除特别说明外,冲洗主
要是用自来水,残留之化学物也可以冲洗。

清洗:使用清洁剂于清洗池或某区清洗用具。

发泡剂:适当地使用发泡剂以清除顽附污物,泡沫必须留在设备上至少3分钟,但以以不
超过10分钟为限。

擦洗:可使用毛刷或擦洗布去除顽附的残留物,甚至使用化学剂。

检查:卫生员必须检查并确保残存物已经去除,如发现未清洁干净的,应继续清洗至合格为止。

消毒:在清洗好各设备后,使用消毒剂对各机器用具进行消毒,或开紫外灯消毒(下班后),以减少机台及空气的细菌。

5、卫生检查及管理:
A:质检员每天按照规定的重点检查项目检查生产线。

B:质检员将每天检查到的情况记录于日报表上,生产部将利用这些报表作为日常卫生
监督及改善。

五、清洁卫生责任区的划分:
车间内及车间周围环境卫生,由各班组共同负责完成,维修工协助搞好工用具的摆放及
维修油迹、纸皮等处理,化验室协助搞好化验室内部的清洁卫生。

1、区域划分:…..。

六、个人卫生规范
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是对食品生产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范要求。

(一)健康规范
1、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公司生产厂必须确保所有食品从业人员每年一次由当地卫生防
疫部门进行健康检查,确认身体健康,取得其签发或续发的从业健康证后,方可参加或
继续工作。

新进厂的员工也必须取得指定部门或医院体检健康证才能上岗。

2、凡感染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参加生产厂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的工作,如:传染性肝炎、结核病活动期等。

3、患有暂时性非传染性疾病或手部创伤发炎,其可能污染产品的人员在痊愈前不得在直接
接触产品、原料、产品包装处理、制水等生产岗位工作。

(二)着装规范
1、所有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都应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装、工作帽;对卫生要求高的工段需穿
着包括:工作服、戴发网或工作帽、穿工作靴或工作鞋。

2、有洁净度要求的岗位人员工作服应选用不产尘的布料制作的洁净服,质地光滑,不产生
静电,不脱落纤维。

工作服能覆盖全身,由上衣和工作裤组成的工作服,既能达到覆盖
全身的目的,又利于工作方便。


3、工作服上除了必要的拉链、搭扣外,不应有其它装饰物,如领带、纽扣、饰针等。

同时,长袖工作服的袖口应采用收紧设计;随时检查并更换破旧、搭扣松动或丢失、口袋有破
口等的工作服。

有条件应尽量把拉链设计在背后。

4、不同使用目的和使用范围的工作服之间应有明显差别或标志,
车间人员、工程维修人员、外来参观人员应穿着不同颜色或样式的工作服。

,外来参观人员进车间统一穿白色长工
作服。

5、工作人员应有两件以上的工作服以保证能每天更换,或在工作期间及时更换已被污染的工作服。

(三)妆饰规范
1、长发应当束起,不可在本公司工厂(车间)内佩戴假发。

2、生产车间的所有员工必须确保指甲平滑、干净。

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

3、员工工作期间不准化妆、不准佩带手表、不准佩带徽章及各种手饰,如项链、耳环、头
饰、戒指等,并且不准在工作帽上佩带装饰物。

(四)行为规范
1、每次进入有洁净要求区域开始工作时,或更衣后、进餐后、从休息室及卫生间返回时,都应彻底消毒洗手。

2、每次完成不卫生的动作或工作后,如上洗手间,清扫垃圾、处理废料、清理设备等,应
彻底洗手消毒。

同时,在工作中应随时保持双手干净卫生,洗手要经过清水、洗洁剂、清水、消毒水、清水、擦干或烘干六个步骤。

3、洗手的同时,小臂和指甲也应同样彻底清洗、消毒。

4、洗手时应使用消毒剂或消毒皂,以达到清洗消毒的目的。

5、咳嗽和打喷嚏时应当用手掩住口鼻,然后彻底洗手消毒。

6、不许在车间(工厂)里随地吐痰。

7、在洁净要求区域内不许修指甲、梳头、挖耳朵、挖鼻孔不卫生行为等。

8、所有的个人物品,如杂志、报纸、饭盒、水杯、餐票等不准带入洁净生产区域。

七、车间环境卫生、清洁规范
随时保持车间内外环境的整齐、干净是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基本要求。

1、车间内的地面应保持平整,无暴露的尘土,破损处要及时维修。

2、随时保持下水系统的畅通,所有下水口要有过滤网并便于清洁。

3、随时维修生产区内的墙壁和天花板,以保持其平整干净。

照明灯、指示牌等要以硬连接
形式挂在墙面上。

4、车间的缓冲预进间设置必须确保先更衣、再洗手的操作秩序控制合理。

5、及时更换修理照明设备,以随时保持车间、库房内的良好照明。

6、洁净区域里应装有足够的紫外灭菌灯(应低于房顶1-1.5米安装,每立方米需要40W
照度),并在停机无人员工作时保持开启状态。

紫外灯须避开开口的容器及可能由于灯
管爆裂而引起异物进入产品中。

7、洁净区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区与外部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

8、所有的原料、辅料及成品不能直接放在地面或已被污染的潮湿的表面上。

这些货品应避
免放在管道或设备部件下方等有可能滴落冷凝水的地方,堆放时应保证货品与墙壁间有
50厘米以上的间隙。

9、生产洁净区域内不得有任何木质的器具和操作台。


10、进入洁净区域的物料必须除去外包装,外包装脱不掉的则要擦洗干净或换成室内包装。

11、生产区的清洁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

腐蚀性废料在倾倒前应经稀释中和处理。

12、不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电焊、切割、打磨等工作,以免产生异味、碎屑污染。

13、生产区域内的地面、墙壁、天花板及建筑中的横梁、架构、管道等应保持清洁,无挂尘、无积水,无霉斑,无异味,任何碎屑和
溅洒的液体应立即清扫干净;废料、垃圾等应随
时处理,并移至工作区外。

14、所有的清洁工具,如扫帚、簸箕等在使用后应及时单独存放。

15、原辅料贮存区应保持干燥、无积水、无霉斑,无异味,无挂尘。

16、可重复使用或继续使用的物料应另外存放,并作出明确标志。

17、原料、辅料和成品应有各自独立的库房,不能混放在一起。

外包装有破损的原料应单独
放置,标明原因并在检验通过后才可使用。

18、所有的原料、辅料及成品都应遵守“先进先出”的原则。

19、定期检查存放的成品,及时除去有问题的产品。

8.车间设备卫生规范
清洁卫生的设备是生产优质产品的基本前提。

1、车间内的生产设备、部件表面应保持干净、无尘土、无废旧标签、无铁屑焊渣等。

每个
设备上应有形式统一、清晰明确的标签,用以标明设备的名称、编号,性能,责任人等。

2、车间内所有物料贮存设备,如水箱等均应装有顶盖。

3、有可能接触成品、原料、半成品及辅料的压缩空气应经过滤处理,无油、无尘、无味、无水。

4、对有清洗要求的设备在生产完成后,停机4小时以上重新开机生产前及一切必要的时候,应及时按规定程序进行清洗,并在清洗后认真检查设备,再次确保清洗效果良好。


第三篇:食品厂生产过程卫生管理制度
生产过程卫生管理制度
1.车间内一律不许存放个人物品。

车间内消毒盆及消毒池的消毒水要有专业人员负责定时更换。

2.生产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得留长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换衣服。

工作时,不得涂指甲油,不得佩戴饰物,不得将
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带人车间。

3.车间内禁止吸烟与吐痰,不得乱扔杂物。

4.进入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工作服应遮住外衣,头发不外露,并洗手消毒。

5.上岗后,若处理被污染的食品或从事于生产无关的活动,应重新洗手消毒,必须更换工作服方能重新上岗,不得穿工作服、工作鞋进入厕所或离开车间。

6.严禁在车间内吸烟、吃食物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7.进入加工车间的其他人员(包括参观人员)也应做好相应的个人卫生工作后才能进入车间。

8.各项工艺操作应在各方面均良好的情况下运行,防止变质和受到腐败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9.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

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10.包装应在良好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

11.地面、墙壁四周、地下明沟要经常打扫,工作完毕或交班时,要先将卫生工作做好,然后再下班或交班。

第四篇:食品厂车间卫生管理制度1文档
肉制品厂车间管理规定
一、目的:为了健全公司制度,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形象。

做好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定生产过程及影响生产过程质量和安全的诸因素,并使每一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生产出合格产品。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各个工序。

三、具体内容以及要求:
1.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从业人员上岗前,要充经过卫生培训以及班前会教育,方可上岗。

2.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规范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

3.生产作业人员不准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

不准浓艳化妆、染指、喷洒香水进入车间,以防止污染食品或首饰掉入食品中,引起质量隐患。

4.手接触赃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都必须把双手洗净才能进行工作。

5.男职工上班前不许酗酒,工作时不准吸烟、饮酒、吃食物及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活动。

6.操作人员手部受到外伤,不得接触食品或原料,经过包扎治疗戴上防护一次性手套后,方可参加不直接接触食品的工作。

7.不准穿工作服、鞋进厕所或离开生产加工场所,进入厕所要更换工作衣,回来再次更换工作衣,并再次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车间。

8.生产车间不得带入或存放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

9.员工出入车间要及时关闭通道门窗。

10.使用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应经常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2)更衣室
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20厘米以上,如采用衣架应另设个人物品存放柜。

更衣室还应备有穿衣镜,供工作人员自检用。

第五篇:食品厂车间卫生管理制度1文档
屠宰厂分割车间管理规定
一、目的:为了健全公司制度,规范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形象。

做好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确定生产过程及影响生产过程质量和安全的诸因素,并使每一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以确保生产出合格产品。

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生产车间各个工序。

三、具体内容以及要求:
1.进车间前,必须穿戴整洁规范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应盖住外衣,头发不得露于帽外,并要把双手洗净。

2.生产作业人员不准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

不准浓艳化妆、染指、喷洒香水进入车间,以防止污染食品,引起质量隐患。

3.手接触赃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都必须把双手洗净才能进行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