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份四校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海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四校联考试卷
高一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恐吓(hè)罅(xià)隙胡诌(zōu)羽扇纶(guān)巾
B. 六幺(yāo)钿(diàn)头包扎(zā)哺(bǔ)育
C. 哽咽(yè)连累(lěi)解剖(pāo)呕哑嘲哳(zhā)
D. 伫(zhù)立讪(shàn)笑亘(gèng)古炽(zhì)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情况,需要考生平时注意对一些字音进行仔细识记,也可总结一些易读错的字音进行强化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项,诌,应读作zhōu;
C项,剖,应读作pōu;
D项,亘,应读作gèn,炽,应读作chì。

故选B。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俯瞰严谨乍暖还寒轻拢慢捻
B. 急躁镌永明察秋毫花团锦簇
C. 墙橹皎洁呕心沥血言简意赅
D. 慰籍苍穹潜移默化返濮归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辨析的能力。

辨析字形,需要考生课下多注意易错字,识记归纳;做题时,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B项,镌永,应作“隽永”;
C项,墙橹,应作“樯橹”;
D项,慰籍,应作“慰藉”;返濮归真,应作“返璞归真”。

故选A。

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②经过时代筛选,至今的谷物果菜、水陆珍奇,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易于机体消化和吸收。

③我这一次没带孩子来,是想专心干点事情,同时也使耳根会儿。

A. 卑劣留传清净
B. 卑劣流传清净
C. 卑鄙留传清静
D. 卑鄙流传清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同义词语的辨析能力。

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此外,还要看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

(1)“卑鄙”,言行恶劣;“卑劣”,也指言行恶劣,但程度比“卑鄙”严重;句中“分裂祖国”,程度严重,故选“卑劣”。

(2)“流传”偏于精神层面,“留传”多指具体事物;句中“谷物果菜、水陆珍奇”,属于具体事物,故选“留传”。

(3)“清净”指心静,不受外扰;“清静”指安静,不嘈杂,重在于环境的“静”;句中“想专心干点事情”,是强调心静,故选“清净”。

故选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如果现在大学校园这股游乐成风、恋爱成风、奢侈攀比成风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再得不到改善,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成为一句空话。

B. 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C. 前不久,在加拿大召开有二十个国家、四百多位科学家参加的第八届激光学术会议上,这两篇论文受到高度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

D.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能不能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根本取决于要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

解答语病类题目,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等。

A项,搭配不当,“习惯”与“改善”不搭配;
C项,缺少主语,“给予了高度评价”前应加主语“科学家们”;
D项,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

故选B。

【点睛】高考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平时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

辨析病句方法:1、语感审读法。

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

2、紧缩法。

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3、造句类比法。

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4、逻辑意义分析法。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自称“五柳先生”。

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劳动生活,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B. 《短歌行》类属歌行体。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题材,其格律、音韵方面冲破了格律诗的束缚。

C.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是豪放派词人与爱国者。

D.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靖节先生,现实主义诗人,作《琵琶行》时官职为江州司马。

司马在唐朝时是州刺史的别称,当时实际上是闲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名家名篇,学生一定要多读多记,重点对文章作者、文体、作品出处、文学流派以及里面的经典名句做仔细识记。

D项,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世称陶渊明为靖节先生。

故选D。

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的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B. 在《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将茫茫的宇宙,漂浮的白云,广袤无垠的大洋,翻滚奔涌的大浪呈现于面前。

C. 《哦,香雪》中对于香雪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表现香雪对于铅笔盒的渴望,从而表明香雪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

D. 《百合花》中新媳妇的态度与情感由最初的忸怩与拒绝,到后来的关心与痛惜,表达了对军人由衷的崇敬。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能力。

对于课文中或一些课外名著,学生应该仔细阅读,对其内容主旨正确把握。

C项,“从而表明香雪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理解错误,表达的是香雪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故选C。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渌水荡漾
..清猿啼
B. 失向来
..之烟霞
C. 古来万事
..东流水
D. 门前冷落
..鞍马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判断分析能力。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做题时,看看古代词义与现代词义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变化的,就是古今异义词。

B项,向来:古义,刚才;今义,从来,一向。

故选B。

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B. 元嘉草草
..草草:草木茂盛的样子
C. 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D. 榆柳荫.
后檐 荫:阴凉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诗文中字词的含义。

对于课本中出现的古诗文,要依据课下注解,弄清诗文内容,并识记掌握。

A 项,言:应解释为“字”。

B 项,草草:轻率的意思;
D 项,荫:应解释为“遮蔽”。

故选C 。

9.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A.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
热切愿望和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及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

全词用典较多,采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B.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 《琵琶行(并序)》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在修辞上使用了互文的手法,即对应位置上两个词(或短语)互为补充的修辞手法。

这首诗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也用了这样的修辞手法。

D. 《声声慢》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重点考查古诗文的内容和表现手法。

作答时,依据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里面的诗句去解读古诗文的内容;古诗文的表现手法多样,作答时依据诗歌体裁及内容仔细甄别。

C 项,“主人忘归客不发”,意思是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没有动身;没有使用互文手法。

故选C 。

10.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
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B. 《归园田居(其一)》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C. 《登高》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D. 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

《念奴娇·赤壁怀古》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
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B 项,全诗是写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后的生活情景,并非从“进入官场”到“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故选B 。

二、古诗文阅读
现代诗歌阅读鉴赏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下面题目。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

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

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12.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B 项,“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错误,和“主动被动”无关,诗歌的内容是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A 项,“人生悲哀”错,表现了陌生人间因偶遇而产生的相知相惜的缘分。

从叙事话语的角度看,诗中的人称是不定指的,它泛指对现实生活中的片段进行素描,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可贵情境。

从叙事视角来看,叙事者所讲述的梦境则代表了失意境况中的希望。

故选A。

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陶渊明的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其十六)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①遂无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孟公②不在兹,终以翳③
吾情。

注释:①淹留:隐退。

②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

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

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

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

”③翳:遮蔽,隐没。

13. 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首诗的
开篇都写到自己的少年时期,可以互相参照理解。

“少无适俗韵”是因,“少年罕人事”是果。

陶渊明天性与世俗不合,所以疏于人事交际。

B. 《归》诗用鸟“恋旧林”、鱼“思故渊”作比,表达弃官归隐的心情;《饮》诗则用了《论语》中“君子固穷”的典故,以表达自己的志向。

C. 《饮》诗第九、十两小句写因为寒冷难耐,诗人难以入眠,连晨鸡也冻得不肯鸣叫。

《归》诗则用鸡鸣衬托村庄的宁静。

D. 两首诗都从少年志趣说到中年归隐,再写归隐之后的生活,语言简练自然,而富有思想内涵。

14. 《饮酒》诗中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5. 同样是写隐居之后的生活,陶渊明在这两首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景象与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案】13. C 14. 描画了一幅悲风中房屋破败,庭前荒草遍地的荒凉衰败的破院荒草图。

15. 《归园田居(其一)》笔下的田园生活淳朴美好、恬淡静谧。

诗人表达了摆脱世俗束缚,回归自然的轻松愉悦、闲适安逸。

《饮酒(其十六)》则展现了隐居之后荒凉破败、饥寒交迫的生活图景,诗人借此表达了君子固穷的操守和世无知己的悲慨。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内容的把握能力。

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C 项,“《归》诗则用鸡鸣衬托村庄的宁静”,理解错误;原文只是用“晨鸡不肯鸣”体现出
生活条件的艰苦。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景物形象的能力。

要回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首先要看诗中选用了哪些意象,把这些意象所在的句子进行翻译解释,进行概括画面。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中,作者选用了“敝庐”“悲风”“荒草”“前庭”四个意象,来写自己的家茅屋破旧悲风凄厉,荒草掩没了前面院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居住环境的荒凉衰败。

依据分析,“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描画了一幅悲风中房屋破败,庭前荒草遍地的荒凉衰败的破院荒草图。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以及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依据要求,筛选出“两首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景象”,然后进行概括,指出不同之处;把握诗歌情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归园田居》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景象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作者写出的景色是一种自然淳朴中的美好,突出一种恬淡自然的生活,展现出的自然的安逸与闲适;《饮酒》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景象则是:“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作者选用“敝庐”“悲风”“荒草”“前庭”四个意象写出一种荒凉破败的生活图景;在情感上,诗人用“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来表现自己一种独立的操守以及无处诉说悲凉的苦楚。

名篇名句默写
16.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③我欲因之梦吴越,__________。

④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中描写了壮美的景色,请写出相应的诗句: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1). 粪土当年万户侯(2). 呦呦鹿鸣(3). 食野之苹(4). 一夜飞度镜湖月(5). 乱石穿空(6). 惊涛拍岸(7). 卷起千堆雪(8). 无边落木萧萧下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

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注意重点字词:侯,呦呦,苹,飞度,镜湖,萧萧。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以下列小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

灰尘沸沸扬扬飘浮起来,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那啥,顶子哪?”
二婶:“下甸子打草去啦。


村长:“啥时走的?”
二婶:“小半个月啦。


村长:“回来过没?”
二婶:“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村长:“杀人啦,顶子。

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上那几个人。

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着大盖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

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

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扇动了一下,睫毛眨动起来。

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

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

这,国法是不能容的。

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

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

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

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人面颊的褶皱,在沟沟汊汊里恣意流淌,一会儿,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我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

老人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经三天了,脸都成了高粱叶子色,可是心还是那么嗵嗵地跳。

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那屁大的事而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

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

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

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把饼背走,先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

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

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

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儿眨动几下,站在面前的的确是顶子。

娘,顶子憨憨地叫一声。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娘,快给我点儿吃的。

老太太就把口袋搬到了他的面前,说这里有饼,你吃吧,我再给你煎俩鸡蛋。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和煎鸡蛋,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我说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

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

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顶子:“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于窗户上。

(选白 2006 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17.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不能包庇杀人犯,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B. 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C.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D. 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