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物博论】 A Theory of Cultural Relics
048Vol.181
耀州窑位于陕西西安的铜川市黄堡镇,窑址以黄堡为中心,包括上店、立地坡、玉华、陈炉及塔坡一带。
在宋朝这个地方归耀州管辖,因此得名耀州窑。
随着经济的发展,耀州窑成为北方著名的瓷窑场,以其独特的刻花和印花风格,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后来又成为耀州窑系的中心窑场及代表。
耀州窑青瓷精品是宋代经济文化繁荣的产物,也是宋代工艺技术水平和社会审美意识的反映。
耀州窑在唐代创烧,五代成熟,宋代繁荣,金元延续,在15世纪末明中叶结束,有800多年的连续烧制历史。
1 耀州窑青瓷的发展简析
耀州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
因铜川在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以降隶属耀州管辖,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经过多年不断的考古和研究,我们对耀州窑青瓷的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耀州窑青瓷始于唐代,在五代时期慢慢发展,宋代是耀州窑青瓷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元代因蒙古军队入驻,他们不懂青瓷的烧制技术,导致耀州窑青瓷日渐没落。
“巧如范金,精比琢玉”是北方青瓷最典型的特点,耀州窑青瓷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深受世人的喜爱,在当时广为流传。
1.1 唐代耀州窑青瓷
耀州窑主要是从唐代开始烧制的,这个时期的耀州窑烧制水平明显不高,而且青瓷烧制的数量也不会很多,还处于烧制技术的摸索阶段。
这一时期青瓷的釉色不够纯净,色调也普遍单一,往往都呈现为土黄色。
唐代的耀州窑青瓷没有任何的修饰,主要是以很朴素的土黄色为主色调,造型浑圆饱满,处在初期烧制技术的摸索阶段。
到了唐代中叶,耀州窑的青瓷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耀州窑的青瓷器普遍多了精美的装饰。
在经济繁盛的唐代,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高,他们对耀州窑青瓷的烧制工艺也有了更多的要求。
这时候的耀州窑青瓷已普遍应用在上
层社会的饮茶文化中。
1.2 五代耀州窑青瓷
进入五代时期,很多地方都陷入了战乱,国家也是四分五裂的,但耀州窑的瓷业却依然不断发展。
这时的耀州青瓷技术在学习南方越窑技术和北方的定窑工艺之后,成功创造出了天青釉瓷。
耀州窑天青釉瓷器的装饰分为两种:一种模印贴花。
这种装饰方法是运用泥土的可塑造性。
将泥土放在模具上,用手挤压成一种形状,如果本身模具上就有花纹,那么就可以一次性完成。
这些瓷器多进行规模性的批量烧制,颜色精美,质地坚硬;另一种就是剔花装饰。
这种装饰方法是把想要的纹路刻画出来,再将花纹以外的泥土剔除干净,然后上釉色,这种装饰的特点就是构图严谨,制作讲究,花纹很是精美。
1.3 北宋耀州窑青瓷
北宋时期,耀州窑真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状态。
从以往出土的大量实物资料来看,这个时期耀州窑在烧制的过程中,制度严密,工艺先进。
从原料的淘洗、陈腐、拉胚、装饰,到最后的成型都有非常严格的工序。
这个时期青瓷的釉色比较稳定,呈现出橄榄青色。
青瓷底部会有一圈黄色的斑块,因为烧制过程中有很多的铁成分沉淀在器物底部,此时刻花青瓷和印花青瓷十分盛行。
耀州窑青瓷的刻花技术在北宋时期很受欢迎。
刻花技术是在胚胎上用直刀进行刻画,把需要刻画的大概轮廓画出来,再把不需要的地方用斜刀剔除。
因为刀锋都很犀利,所以青瓷的线条十分流畅,纹路图案也颇富立体感。
如青釉刻花瓷碗(图1),口径11.9厘米,底径4.5厘米,高6.3厘米,重150克。
宋代刻花制品,敞口,斜直腹,圈足,通体饰刻花纹样,保存完整,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藏。
北宋后期又出现了印花工艺。
这种工艺是把需要雕刻的花纹进行烧制,使其坚固耐用,然后把烧制出来的花纹用力地摁在胚盘上,这样就可以印出花纹了。
这种印花模
【作者简介】胡瑞(1987—),男,汉族,甘肃天水人,本科,任职于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研究、文物保护。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胡瑞
(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甘肃…天水…741020)
摘 要:文章对耀州窑出土的青瓷和耀州窑青瓷的发展进行研究,同时对耀州窑的青瓷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从耀州窑青瓷工艺和审美这两个方面出发,研究耀州窑青瓷艺术特点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耀州窑;青瓷艺术;工艺技艺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49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5(下)式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提高了批量生产的工作效率。
如青釉印花瓷盏(图2),口径10.4厘米,底径3厘米,高4.4厘米,重48.66克。
宋代印花制品,侈口,斜鼓腹,圈足,通体施绿釉,盏内侧有印花图案,保存完整,天水市麦积区博物馆藏。
1.4 金代耀州窑青瓷
在金代出现了一种新的烧制工艺就是垫圈叠烧法。
这种烧制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降低了青瓷的美观程度。
是把很多如碗、盆之类的敞口瓷器叠堆在一起,把每一个瓷器的底部都剔除掉一层釉漆,然后一起放入窑中烧制。
这个时期的耀州窑青瓷质地粗糙,釉色以翠绿色和青豆色为主,造型多样,器形浑圆厚重。
装饰方法依然是以刻花和印花为主。
1.5 元代耀州窑青瓷
元代耀州窑青瓷逐渐走向了末路,这个时期的器物造型越来越少,颜色越来越淡,质地越来越不纯净。
自此以后,耀州窑青瓷退出了历史舞台。
2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征
耀州窑青瓷的造型丰富多样,十分具有立体感。
耀州窑青瓷外形通常以曲线为主,釉色主要以橄榄绿为主色调,器物底部和端口多呈黄色。
历代工匠常通过刻花和印花的装饰手法来制作青瓷,直接用直刀或者三角刀雕刻轮
廓,刻画线条,使耀州窑青瓷具有非常明显的纹理装饰。
古代雕刻工匠的精湛技艺也都体现在青瓷的装饰纹理上。
浮现于青瓷表面的纹理不仅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立体感,还为青瓷器淡青色的釉面增加了特别的光晕。
总结中国所有的传统陶瓷造型作品,耀州窑青瓷在造型、花纹、釉色和烧制工艺方面都不输给其他传统陶瓷窑系。
3 耀州窑青瓷艺术特色的成因
耀州窑青瓷从唐代开始烧制,五代时期在质量、釉色和工艺上才有一定的提高,北宋时期达到顶峰。
宋代经济平稳发展,但是依然受到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欺压和挑衅。
这个时期人们都向往和平自然的生活,这些社会形态也反映在耀州窑青瓷器的造型和装饰上面。
唐人对青瓷的要求是磅礴大气,追求富丽堂皇。
到了宋代,人们更多的是在青瓷器上雕刻花鸟鱼虫以及一些自然风景,反映出向往自然、向往平淡的精神寄托。
综上所述,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尚是造就耀州窑青瓷艺术特色的基础。
铜川地处渭北煤田的中心地,黄堡镇附近出产丰富的煤和坩土,加上古耀州窑都是圆形窑,其通风不如南方的长形窑,再者燃料煤的特点是火焰猛而短,不像柴薪容易控制,优质的还原焰瓷器很难烧制。
高价铁呈黄色,低价铁呈青色,在北方瓷器的胎釉中多是两者共存,耀州瓷青釉含铁量在1.5%左右,所以耀州窑青瓷呈青绿色。
另外宋代崇尚的“玉骨素肌”的审美理念,采用了二次烧成法,坯品经800~900摄氏度的素烧后,再次施釉,进行第二次烧制。
素烧的目的是增大坯体的强度和吸水性,以便厚厚地挂釉。
釉层的增厚可使釉面更为丰润,实现釉色深沉、典雅的艺术效果。
4 结语
耀州窑是我国烧造陶瓷的历史名窑之一,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耀州窑青瓷的装饰手法从刻花发展到印花,反映出装饰审美风格的发展。
这些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装饰手法和独具魅力的装饰风格,对我们研究青瓷制品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
参考文献
[1]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三上次男薯.陶瓷之路:东西文明接触点的探索[M].胡德芬,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3]周武.青瓷·传承·复兴:徐朝兴从艺六十周年师徒作品集[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16.
图1 青釉刻花瓷碗
图2 青釉印花瓷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