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仿真训练【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Ⅰ
1.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解析: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全面推行的。
答案:D
2.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
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D.“周王—诸侯—士—卿”的等级序列
解析: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答案:C
3.(2019年江苏学业)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
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解析:从题干中“嫡孙”可知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答案:C
4.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解析: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
答案:B
5.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解析:秦朝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员。
答案:D
6.(2019年山东学业)下图为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反映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解析:从示意图中的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可知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A项主要是指秦朝和汉朝的中央行政机构;B项属于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D项是明朝的中央机构。
答案:C
7.元朝开创的新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解析:A项是汉朝的地方制度;B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形成的中央行政制度;D项是明朝开创的制度。
因此只有C项是元朝的制度。
答案:C
8.(2019年天津会考)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科举考试制度创立于( )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朝 D.唐朝
解析: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
答案:C
9.(2019年山东学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留下上述祖训的皇帝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世宗
解析: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答案:C
10.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废丞相 B.在中央设内阁
C.创设八旗制度 D.设军机处
解析:清朝雍正帝时,在宫内设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答案:D
二、单项选择题Ⅱ
11.(2019年河南学业)清明、端午、中秋节已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与这种
渴望亲友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选项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袭制
解析: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题干中的节日反映了渴望亲友相聚情结。
答案:B
12.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解析:从材料可得知,秦始皇将天下战乱不休的原因归咎于“侯王”,即分封制导致的。
所以秦废除分封,设立郡县制。
答案:B
13. 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 )
A.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消除
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C.地方机构权力的加强
D.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弥合
解析:从秦汉到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是君权和相权不断斗争的结果,相权不断被分割直至废除,而君权不断集中至清军机处达到顶峰。
答案:B
14.(2019年江苏学业)《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解析:由题干中材料“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可知是汉代的察举制。
答案:C
15.(2019年河北学业)《文献通考卷二十四·国用考二》说:“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不相知。
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
三司宽财以救民困,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这说明宋代制度的弊端是( )
A.宰相专权 B.强干弱枝
C.地方困弱 D.过度分权
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反映了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
1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①秦始皇建立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唐玄宗设置节度使④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唐玄宗设置节度使导致地方形成割据势力,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之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③。
答案:D
三、双项选择题
17.《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这句话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A.皇帝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解析:“封建亲戚”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答案:BC
18.秦始皇确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A.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B.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力量
C.对华夏文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D.阻碍了当时封建经济的发展
解析: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秦的暴政,因此A项错误;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封建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因此D项错误。
答案:BC
19.唐朝草拟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政事堂 D.尚书省
解析:唐朝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答案:AB
20.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B.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C.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解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