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5期┆89
研究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开展
阿尔孜罕·沙特瓦力地
摘 要:在初中阶段的课程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课程的实际开展中,为了使得学科的价值和内涵得到不断展现,教师也应该站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对教学重新审视。
以此来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三观和道德品质得到树立。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 核心素养这一词汇在现代教育中是尤为关键的,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实现立德树人非常重要的路径。
所以,初中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展现学科的内涵和价值,就一定要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让教育的开展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也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起到良好的支持作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在现代教育中倡导立德树人的实现,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应该做到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不再拘泥在知识和技能上,而是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以,在日常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核心素养就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导向,也是教师达成教育目标的路径。
所谓的核心素养一般情况下就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质,是我国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
而在道德与法治学科当中,主要可以将核心素养划分成四个维度,分别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
是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主要方向,也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应该具备的。
助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后续的发展和成长起到铺垫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策 (一)实行任务驱动,培养政治认同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正处在观念和意识不断形成的阶段[1]。
在这时,对学生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观念的树立,使得学生的三观得到构建。
所以,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首先就可以实行任务驱动的方式对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进行培养,使得其可以跟随党的领导,使得学生的三观得到良好的构建。
例如,在讲解《珍视生命》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前为学生预留任务,可以结合热点,让学生对我国疫情下国家做出的举措进行资料的收集,并在后续的课程中进行呈现,引发学生的思考、交流。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学习中展现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使得学生感受到在疫情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是始终将人的生命放置在第一位的,特别是和国外的疫情防控措施相比较,我国的防控措施做得非常完善,展现出国人上下一心的团结。
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可以对生命抱有尊重和珍爱的意识,也能使得学生对党的认同感得到不断的增强,使得学生可以始终跟随党的领导,在未来更好地报效祖国。
(二)加强课堂辩论,培养理性精神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开展中,理性精神也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使得学生在看待事物的过程中
更加理性和客观,是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所以,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加强课堂辩论,借助这样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使得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例如,在讲解“理性消费”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社会热点为学生引入辩论题目,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更加明理,使得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精神在无形中得到锻炼。
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辩论题目——“在当前,一些人选择在支付宝中以蚂蚁花呗等来实现超前消费,你认为这属于合理消费的范畴吗?”引发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观点展开辩论。
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无形当中树立起合理消费的观念和意识,促使学生的理性精神在无形当中得到构建。
(三)优化情景创设,培养法治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情景的构建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是教师应该关注和重视的[2]。
所以,在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加强情景创设,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入情入境,带动学生的法治意识得到不断的深化。
例如,在讲解《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教室模拟成一个“法庭”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未成年人遭到迫害的案例,并以问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你认为法律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侵害,应该怎么办呢?”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生成法治意识,懂得善用借助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使得其的法治意识和精神得到构建。
(四)拓展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
在教学的开展中,教师也应该对实践活动积极拓展,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3]。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敬老院的表演活动、孤儿院的帮扶计划、环保者一日体验当中。
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收获更多,意识到属于自己的责任,使得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得到展现。
三、结论
总之,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加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
这样可以使得学科的内涵和价值得到展现,更加有助于德育教育、法治教育的开展,让学生获取的发展变得更加综合和全面。
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实行任务驱动、加强课堂辩论、优化情景创设、拓展实践活动等,使得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理性精神、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使得学生获取到更加全面和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J ].学周刊,2020(22):71-72.
[2]王玉红.多措并举,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J ].学周刊,2020(22):135-136.
[3]罗玉华.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法治素养探研[J ].成才之路,2020(18):14-15.
(作者单位:新疆克州乌恰县黑孜苇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