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默写(阿房宫、赤壁赋)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语文《名句名篇情景默写》综合试题(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名句名篇情景默写》综合试题(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名句名篇情景默写》综合试题(含答案)1.请根据相关情境,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醉翁亭记》中描绘琅琊山山间春季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里苏轼听到友人“呜呜然”的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自己也不禁愀然而悲。

直言箫声可以“________,________。

”,极力凸显乐声之悲。

(3)最近热播电视剧《三十而已》再次将女性三十岁这一节点带入人们视线。

有些女性认为自己三十岁之后就没有价值了。

请你引用一句诗或词来勉励他们:“_________,_________。

”2.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的原因,是先帝不因为他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屈尊相访,并且还因为先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认为: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_________”;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_________”,这才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高一上情景默写

高一上情景默写

高一上学期名句名篇情景默写1.《论语》中孔子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两句用在党员身上,就是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而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引以为戒。

2.苏轼在《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之短暂,个体之渺小。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痛惜后人不知汲取教训,必将让再后来的人为之扼腕叹息的句子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在《赤壁赋》中,苏轼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两句,描写白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7.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在《赤壁赋》中,苏轼用“舳舻千里,旌旗蔽空”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0、《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2、苏轼《赤壁赋》中的“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13、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可见。

14、《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15、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自勉。

《阿房宫赋》《琵琶行》《赤壁赋》《蜀道难》名句默写

《阿房宫赋》《琵琶行》《赤壁赋》《蜀道难》名句默写

《阿房宫赋》《琵琶行》《赤壁赋》《蜀道难》名句默写情境名句默写——桓台一中设计《阿房宫赋》1.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秦统治者的纷奢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使天下的百姓对秦始皇的暴行________________,而秦始皇这极端孤立的统治者的心思却________________。

2. .《阿房宫赋》中泼墨写意,粗笔勾勒,描摹了阿房宫的规模。

________________,言阿房宫占地之广;________________,状其楼阁之高。

3. 《阿房宫赋》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的头发。

4. .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________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________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5. 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点明走廊环绕曲折好像人腰一般,用_______________写出阿房宫中的各种建筑与中心建筑钩连,相邻屋角互相对峙。

6.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字短语,写出了秦人对六国的金银珠宝不甚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7.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在自己,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曾经无比强大的秦帝国最终被灭族的原因也在自己,角度独特,观点大胆。

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情景默写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情景默写附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练情景默写附答案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静女》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点题,有力地突出了男主人公爱恋女主人公的主旨。

(2)《蜀道难》中,“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

又闻子规啼夜月,____________”四句互文见义,悲凉愁苦的气氛油然而生。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生动的描写侧面表现秦始皇骄奢淫逸的生活,如“____________,弃脂水也;烟雾横斜,____________”。

(4)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客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时,开端即引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诗圣杜甫,在书写客人到来的喜悦之时,也暗示了家境之贫寒、生活之孤寂,如“花径不曾缘客扫,____________”;爱国诗人陆游,在书写生活的闲适之时,也暗示了郁闷与惆怅之情,如“矮纸斜行闲作草,____________”。

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思想内核却相似。

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汲取古人的智慧,如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告诫我们“____________,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以的,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我们“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③成语“沧海一粟”是由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演化而来。

④语文老师在批阅作文时,面对学生毫无修饰或者过于浮夸的语言,引用了《论语》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批语,引导学生写作要“文质彬彬”。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⑴《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缘由不传后世是因为:“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___,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____,自以为得其实。

《前赤壁赋》《阿房宫赋》默写

《前赤壁赋》《阿房宫赋》默写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 (8)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 海之一粟。 (9)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 __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___________;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 __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 (11)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苟非吾之所有, ________。 (12)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 为声,_________, ,用之不竭,是造 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阿房宫赋》(唐•杜牧) (1) ,流入宫墙。 (2)廊腰缦回,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 (3)盘盘焉,囷囷焉, , 。 (4)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 ( 5 ) 高 低 冥 迷 , 不 知 东 西 。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前赤壁赋》(宋•苏轼) (1)举酒属客,______,_____.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羽化而 登仙。 (4)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________,_________。” (5)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 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______,开妆镜也; _________ , 梳 晓 鬟 也 ; _________ , 弃 脂 水 也 ; ________,焚椒兰也。________,宫车过也;辘辘 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7)嗟乎!________,_______。秦爱纷奢,人亦 念其家。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族秦者,秦 也,非天下也。 (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阿房宫赋》情景默写答案

《六国论》《阿房宫赋》情景默写答案

《六国论》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6.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7. 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8.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9.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11.是又在六国下矣1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4.弊在赂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5.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1、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两句写出阿房宫占地面之广和建筑之高。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疑问的语气,形容长桥似龙的两句是“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5、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分别指出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其中写秦灭亡原因的句子是“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6、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7、《阿房宫赋》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奢侈浪费无度。

8、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58篇《赤壁赋》 《 阿房宫赋》默写

58篇《赤壁赋》  《 阿房宫赋》默写

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58篇之《赤壁赋》一、挖空练习:请在()中填字,在横线上填词语或句子,在【】解词___壬戌之秋__,七月既望【指农历十六】,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水波不(兴)【起】。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不一会儿】,月出于__东山之上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水光接天。

(纵)一(苇)【小船】之所(如)【往,去】,(凌)【越过】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羽)化而(登)仙。

于是,扣(舷)【船的两边】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逆流而上】流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依,按】歌而(和)【同声相应】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细丝】。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苏子(愀)然,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向西】望夏口,(东)【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盘绕】,(郁)【茂盛的样子】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当】其破【攻陷】荆州,下【夺得】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战船】千里,(旌)旗(蔽)空,(酾)【斟酒】酒临江,____,(固)【真是】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侣_(驾)一叶之(扁)舟【小舟】,举(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以相(属)。

寄须)(臾)【时间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永存世间】,托(遗)响【余音,指箫声】于悲风。

”苏子曰:“【往】者如(斯)【此,指水】,而(卒)【最终】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一眨眼功夫】;自其不变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苟非,虽一(毫月,,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情景式默写专练

情景式默写专练

情景式默写专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表现陈涉起义的巨大影响力,农民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的名句是“,”。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用神话传说给人类对山川的开发染上了神秘的色彩。

(3)《劝学》中谈君子和他人没什么异同,只是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不足的句子是“,”。

2、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写李密零丁孤苦的诗句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面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多情自扰,徒增白发。

于是引发了诗人苏轼“,”的感叹,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寄托情怀。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指的是:,“退亦忧”指的是: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的观点是相似的。

(3)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4),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用心躁也”。

(2)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3)《琵琶行》中侧面烘托琵琶女音乐的巨大感染力的两句是“,”。

6、补全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诗人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感慨: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的诗句是:,(2)《卖炭翁》中体现诗人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句子是:,(3)在《师说》中体现“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思想的诗句是:,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赤壁赋》、《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赤壁赋》、《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高一语文练习——《赤壁赋》、《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2017年12月1、形容箫声“ ”。

这是通过音乐引起想象,运用比喻来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写了夜游赤壁的欢乐情景“ ” 两句写出月亮升起前江面波平浪静,清风拂面,让热感到无比惬意。

3、苏轼以“ ”两句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

4、苏轼写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能听到即为音乐,能看到即为美景,因为“ ” ,所以可以认为它们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被人们共同享用。

5、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 ”。

曹操当时是“酾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 ”。

6、苏轼以“ ” 两句形容箫声美妙动听,如缕缕细丝般回旋不止,给人以美的感受。

7、写作者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语句的两句是“ ”8、苏轼在《赤壁赋》开端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其中写月亮正升起时的美妙景色的句子是“ ”。

9、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10、苏轼用“ ”写出游人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的江面上自由来去。

11、苏轼写客人认为生命微不足道、渺小的句子是“”12、苏轼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句子是“ ”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一句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阿房宫建筑规模的宏大,占地之广。

14、“”两句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了吝惜的做法。

15、杜牧总结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借古讽今,画龙点睛地表明写作动机的句子是“”。

16、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两句描写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吧,精巧工致。

1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连用四句十分精炼的语言叙述了秦王朝在人民反抗下迅速灭亡的历史过程,其中“”两句写阿房宫被焚毁的史实。

18、得民心者得天下,这道理千年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国足以抵制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

情景式名句默写380道题含答案

情景式名句默写380道题含答案

适用于新课标一卷省份 情景式名句默写《阿房宫赋》1 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知以亡秦为诫,仍要重蹈覆辙。

,仍要重蹈覆辙。

2 红楼梦中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出自《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两句。

3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杜牧《阿房官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5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比喻描写了秦人对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6 以史为鉴,就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而不能只是一味唏嘘感叹。

否则,就会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阿房宫赋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

高三情境理解默写(6)(7)及答案

高三情境理解默写(6)(7)及答案

高三情境理解默写(6)(一)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孔子语录》中,孔子强调:“,”,意思是要提高个人修养,就要时刻把别人当成一面镜子照出自己得失。

(2)屈原《离骚》一诗中表现诗人虽遭不幸但决不同流合污、宁可随水流去也不改变节操的诗句是:“,”。

从诗句中我们看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决不动摇的决心。

(3)《赤壁赋》中苏轼化用《楚辞·少司命》诗句之意,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即美好理想不能实现但依然执着追求的句子是:“,。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

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3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两句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并不羡慕他们。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描写了一幅极美的画面: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在水里游动,而像在空中游动。

(2)《琵琶行》中,白居易由琵琶女的经历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从而心生同病相怜之感,发出了“____ ,”的感叹。

(3)《诗经·氓》中“___ _,__ __”两句,写痴情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飞蓬”“归雁”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两鸟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韩愈在《马说》中,着力写“食马者”的愚妄,不能尽马之才能,不能明晓马之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舷而歌,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高考古诗文情景默写题

高考古诗文情景默写题

第一组题1、陶渊明在《饮酒》中写自己身处闹市却不感到喧闹的原因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善于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存在的诗句是“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3、《赤壁赋》中,表达苏轼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万物和我的问题,从而得出结论的诗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关雎》中“悠哉游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

《关雎》中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诗句是“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总结:注意审清题干第二组题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2、古典诗词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绘声绘色地刻画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困危之状这一内容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枯松倒挂倚绝壁”。

6、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远古蜀王开国艰难的句子是:“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又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7、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8、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9、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高考情景默写重点句子赤壁赋逍遥游劝学蜀道难

高考情景默写重点句子赤壁赋逍遥游劝学蜀道难

苏轼《赤壁赋》1.苏轼《赤壁赋》中写月出之前景色的句子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苏轼《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苏轼《赤壁赋》中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出曹操本人的形象,显得格外饱满,有立体感。

4.苏轼在《赤壁赋》中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抓住了箫声的特点,突出箫声精彩动人,也突出了哀之悲切。

5.苏轼在《赤壁赋》中用“苇叶”比喻小船,写出了他的无拘无束,超然独立,这两句是:“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6.苏轼的《赤壁赋》在“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徘徊”二字,写出了缓缓升起的月亮的动的形态。

7.苏轼在《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哀”“羡”表达了一个壮志未酬、已近垂老之人对人生短暂的感叹。

《离骚》1.《离骚》中表现诗人在反省自己走过的路之后,不但没有畏惧邪恶,反而特立独行,更加坚定了走自己路的决心的句子是“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2.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为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九死不悔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屈原在《离骚》中用“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两句,以鸷鸟自比,表现自己生性品行高洁,注定同鸷鸟一样不容于世。

白居易《琵琶行》1.白居易《琵琶行》中采用情境交融的诗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将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为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

2.《琵琶行》中,诗人用“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琵琶弹奏余音袅袅、余音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听琵琶女的演奏后,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并给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心声。

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来描写琵琶女弹琴技术之高超,试音的两三声,感情已流露。

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两句,运用了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频频呼唤,另一方面是迟迟而出,逼真地描绘了琵琶女的出场之态。

阿房宫赋情景默写

阿房宫赋情景默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3.《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覆亡 的历史教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古人写文章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中: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也。 。
• 写秦始皇迅即垮台的句子是 4句
•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用14个字“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叫,可 怜焦土!”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 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 构成鲜明的对比。
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阿房宫赋》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个对偶句描写 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 奢侈。
• 16、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17、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 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 《长城》句法,云“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8、《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 美的句子: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 19、《阿房宫赋》的文眼是:“ 秦爱纷奢”
• 20、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 此理的句子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 奢,人亦念其家。(如果两个空写:一人之心,千万 人之心也。)”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 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 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 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2句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情景式默写2016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情景式默写(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高一语文必修一阿房宫赋、赤壁赋、逍遥游理解性背诵默写

高一语文必修一阿房宫赋、赤壁赋、逍遥游理解性背诵默写
锱铢,用之如泥沙? 20、用老百姓的劳作作为比较对象来描写柱子,突出宫殿的豪华气派的是: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 21、用劳作的织女作为比较对象来描写椽子,突出宫殿的豪华气派的是:架梁之椽,多
于机上之工女。 22、用粮仓里的粮食作为比较对象来描写钉子,突出宫殿的豪华气派:钉头磷磷,多于
在庾之粟粒。 23、用衣物作为比较对象来描写屋顶之瓦,突出宫殿豪华气派: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6、用疑问的语气描写楼阁之间的复道的比喻句是: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7、描写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合的句子是: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8、描写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的句子是: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9、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
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
极邪? 6、蜩与学鸠通过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
飞,枪榆枋而止。 7、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8、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的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9、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
帛缕。 24、用城池作为比较对象来描写栏杆门槛,突出宫殿的豪华气派:直栏横槛,多于九土
之城郭。 25、用市井语言作为比较对象来描写宫内乐声,渲染秦人奢华靡丽生活:管弦呕哑,多
于市人之言语。 26、告诫后人如果不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情景默写强化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情景默写强化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情景默写强化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常常借用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来称赞官员对百姓多有惠政,地方治理成果斐然。

(2)《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占地极广的角度来表现阿房宫建筑之恢宏壮观。

(3)《蜀道难》中化用神话故事来表明蜀道开通不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刻画行人攀登蜀道动作小心、神情惶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3)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是一种常见的意象。

诗人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常常借它来表达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内江高三一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高高的帽子和长长的佩带来表达自己高尚的节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莲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从莲茎入手,写出了莲的行为方正,通达事理;“________________”则从莲的气味入手,写出了其美名远扬。

(3)林庚先生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了语言的精妙和诗人大胆的创造性。

在学过的古诗词中曾出现过“落木”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10.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 的思念: •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
相接的句子是: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 盛状的句子是: •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
很渺小”的句子是:
•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4.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阿房宫赋、赤壁赋
情景默写
•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
房宫赋》中说: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 3.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
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5.写作来自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
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
•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 6.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 凉与幽怨的句子: •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7.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8.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 4.说明人人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奢侈 残民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5.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
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6.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秦国的灭亡是咎 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