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探讨
随着城市旅游功能的增强,城市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培育和提高旅游城市的竞争力,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本文就我国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城市旅游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游竞争的日益激烈,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研究,能为城市发展中制定旅游产业政策和竞争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培育和提高旅游城市的竞争力,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现状
国外对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较多地是从旅游地客源竞争的角度出发,侧重市场定位、目的地形象塑造、可持续发展与竞争力等,其中又以案例研究居多。

我国在旅游产业竞争力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尚未系统展开。

1996年杨森林、郭鲁芳、王莹三位学者出版了专著《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策略》;1999年黎洁、赵西萍两位学者发表了《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对我国的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2000年周江的《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形象建设的思考—以长沙市为例》和2003年宋立新撰写的《长沙城市形象CI塑造的定位研究》等对长沙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00年窦文章等人发表了《区域旅游竞争研究进展》,主要回顾国外区域旅游竞争研究的进展;2001年左冰在《旅游竞争优势战略:旅游业发展的新战略观》中应用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分析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旅游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战略;2006年马艳、胡晓娟在《东北四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一文中对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2006年黄耀丽等在文章《珠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结构体系初探》中,提出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多维评价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此外,费莉雅、鄢慧丽、王忠丽、白晶、赵风云等学者也撰写了与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有关的论文。

目前关于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是应用研究,理论研究相对较少。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的意义
(一)开辟了竞争力研究的新领域
竞争力的研究最早是从国际竞争力开始的,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展开,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属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范畴,它开拓了竞争力新的研究领域,是区域竞争力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到目前为止,对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现有的文献多是关于旅游竞争策略等宏观层面的研究,或是对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竞争手段等的研究,而很少涉及对旅游业竞争力的系统研究。

(二)有助于培育和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产业,影响其竞争力的因素繁多而复杂。

研究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目的是要寻找及评价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提高城市旅游业的竞争力。

某种程度上来讲,旅游市场的规模在特定阶段拥有的客源是既定的,既定的客源在众多的目的地之间进行选择,势必会造成竞争态势。

随着城市旅游目的地产品同一化现象的增多,城市个性逐步得到削弱,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有助于城市旅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三)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旅游业不是以局部的资源、景观、情趣、环境来吸引旅游者,而是以整个城市作为吸引物。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民等主体,而建设的内容有社区居民精神文明风貌、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整顿、旅游产品开发等。

通过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系统工程的实施,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文明面貌,优化城市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为制定城市旅游产业政策和竞争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正确的产业政策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科学的竞争策略能有效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

而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策略的提出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可为城市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城市旅游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旅游学界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为了更好地研究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这一课题,本文认为应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从竞争力理论(国际竞争力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城市竞争力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作为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基础理论来展开研究,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涵义、影响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的原则和内容,以及构建一套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的系统观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等要素的积极参与。

如果仅是政府参与的城市旅游业竞争力战略实施,即使其在观念、政策、管理上占主导作用,那么实施的效果是不可能会好的;而没有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城市旅游竞争力是脆弱的;同样,一个没有文明市民配合的城市旅游业是不可能取得可持续发展的。

政府通过良好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可以提高城市形象,相关旅游企业则可以获得切实利益,社区居民能通过城市旅游的发展获得实惠。

因此,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实施主体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采取措施调动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会更有益于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建立,更好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加强对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旅游功能的增强,城市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目前,城市之间旅游业的竞争相当激烈,只有那些在旅游市场上具有鲜明旅游形象的城市,才会在众多目的地竞争中脱颖而出。

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城市旅游形象对旅游者的旅游决策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也就备受关注。

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不仅有利于搞好城市旅游宣传,促进城市旅游市场的开拓,而且还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城市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整体素质。

形象就是生产力,形象就是竞争力,只有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才会提升城市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吸引游客的到来。

(三)加强城市旅游业发展环境研究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强弱表现在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劣上。

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其中,自然环境可成为自然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之一。

而社会环境一方面可以形成人文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则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保障,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城市旅游竞争力这一概念表明城市旅游产业不再严重地依赖和局限于城市旅游资源禀赋,而是通过创造高效的旅游产业运行环境来提高其竞争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对客源市场的研究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区内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与潜在购买者。

城市旅游业开发主要目的在于吸引旅游者的到来,如果没有旅游者的到来,没有客源市场,那么城市旅游开发无疑是失败的,只能造成一种浪费。

因此,在对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的研究中加强对客源市场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城市旅游业竞争力研究涉及到政府、城市旅游企业竞争力、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客源需求状况、相关行业和支持产业等要素,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对相关要素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秉安,陈振华,叶穗山.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践[M].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
2.黎洁,赵西萍.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及其阶段性演进[J].社会科学家,19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