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望月》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望月》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2.理解《望月》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3.培养学生欣赏美好事物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4.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中“月亮”这一文化元素的浓厚氛围,懂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

2.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望月》这首诗的意义和艺术价值,从而体会到古诗词艺术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
1.活动背景布置:教室中央挂一个大的月亮,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的氛围。

2.教学材料:教材《望月》课文,古诗名师朗读录音、中秋节相关图片等。

3.教学工具:录音机、音响。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①老师通过图片和朗读录音,教学中秋节的习俗和文化背景。

②展示课文《望月》的图片和朗读录音,考虑月亮在中秋节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阅读课文《望月》
①第一遍阅读
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这首诗。

让学生深有感触地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

②第二遍阅读
分段阅读该诗,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解释每一句话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真谛。

③第三遍阅读
齐声朗读整首诗。

3.让学生欣赏和欣赏精神文化遗产名家作品
让学生欣赏一段中秋节相关的精神文化遗产作品,像《嫦娥奔月》故事或者《长恨歌》中给月亮歌唱的内容、《水调歌头》等诗歌。

导入后,让学生结合所示教学材料,表达对古诗词和文化的感受。

4.验收和巩固
①感悟之后,让学生就这首诗进行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感触或者各自创作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展现文学才华。

②学生分为小组,互相交流和分享,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古诗词这一优秀文化遗产。

5.教学结束
总结一下日常生活中月亮的形态和本身的含义,让学生感恩自然,爱护环境,从而培养理解中华文化的情感。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了解到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背景和习俗,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同时激发了学生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水平,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