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大全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大全二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篇4
《整式的加减》教案
一、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利用运算法则探索括号法则,并利用括号法则简化代数表达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括号类比有理数的运算,找到去掉括号后符号变化的规律,总结出去掉括号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

多项式可以通过合并类似的项来简化。

在实际问题中,所列公式经常含有括号,如何简化?
五、新授。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①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②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2.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的探索过程。

教学分析:
重点:加强数学意识;
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与数学交朋友
1、数学伴我们成长
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就遇到了数学,数学会滋养你的成长。

数学知识开阔你的视野,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让你变得更聪明。

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

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

2、人类离不开数学
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

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
3、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数学,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感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学好数学还要关于把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激发训练
三、作业巩固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教学分析:
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难点:学生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让我们来做数学:
1、跟我学
要正确地解数学题,需要掌握数学题的方法。

例:如图所示的的方格图案中多少个正方形?
2、试试看
例:在如图中,填入1、2、3、4、5、6、7、8、9这9个数,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15。

例:在上图中,已经填入了1至16这16个数中的一些数,请将剩下的数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34。

例子:红旗小学的学生张勇和他的父母打算在国庆节去旅行。

春光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成人全价,儿童半价;而华夏旅行社,不管大人小孩,一律八折。

这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格是一样的(每人100元)。

你觉得哪家旅行社性价比更高?
二、激发训练
三、知识小结:
通过以上两节的学习,我们要一定喜欢上它,并希望它天天陪伴你。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在小学的基础上学到更多新的知识。

四、作业巩固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感受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

(2)理解有理数的含义,认识有理数的普适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1.重点:正数和负数是有意义的,有理数的意义可以正确的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2、难点: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众所周知,数学离不开数字。

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小学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出: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某市某一天的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

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

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运进”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问:如何区分意义相反的量?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表示零下5℃,黑色5℃表示零上5℃;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记作+5℃(读作正5℃)或5℃,把零下5℃记作-5℃(读作负5℃)。

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

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2、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
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

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3、给出有理数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
为了便于某些问题的研究,往往需要对有理数进行分类,分类的方法也往往不同。

根据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两类。

有理数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老师总结:根据有理数的符号,分为正有理数、负有理数、零三类。

在有理数的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讨论对象必须分类,不能有任何遗漏。

三、总结反思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基本内容?学习了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

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负数小于0。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

四、课后作业:课本P5习题1.1A第1、2、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