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传统节日中元节介绍PPT模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也是祭祀地府神明的时候。人们会在家中或庙宇中 设立地府神像,燃香祭拜,以祈求神明保佑亡灵得到安宁。
中元节也有一种祭祀水灵的方式。人们会在河流、湖泊等水 域边上举行仪式,向水灵祈福,以祈求水神保佑人们平安。
中元节祭祀
二、仪式程序 中元节的祭祀仪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准备祭品:
2. 点燃香烛: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买新鞋 忌穿红衣
在汉语中,“鞋”与“邪”同音。 买鞋,听起来就像买“邪”,寓意极为不祥。 中国人说话做事,都图个好兆头,以趋吉避凶。 所以,尽量不要在今天买新鞋,或是将鞋当礼物送人。 不犯忌讳,不失敬畏,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也是最基本的讲究。
《诗经》有云:“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农历七月半,初秋已至,天气转凉,需及时添衣。 此时祭祖,不仅需要供奉果品新谷,还要给先人“送新衣”。 现在农村里,仍然在卖纸做的冥器鞋靴、帽子皮带、五彩衣服。 所以最好不要穿太过鲜艳的红衣,以免冲撞先祖,也不合乎时宜。
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
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
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
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
化。
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
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
中元节各地习俗
河北省
在泊头市和南皮县,人们会在七月十五携带水 果、肉脯、酒、楮钱等物品前往祖先墓地进行 祭扫。同时,他们还会手持麻谷到田梗,称之 为“荐新”。 在广平县,中元节时人们会用时鲜食物祭拜祖 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这种行为被 称为“送羊”。 在清河县,人们会在七月十五上坟祭扫,并蒸 面羊送给女儿。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 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 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地府掌管地狱之门,中元 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有子孙祀奉的鬼魂可以回家过节,享受 供奉。
第一章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民间的“秋尝”
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秋尝”时节,人们会 庆祝丰收,祭拜大地,感谢神灵的庇佑,并以新米等供品 向祖先报告秋天的丰收。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固定, 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通常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 的望日,这是阴气逐渐加重的时期,也就是七月半。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乱说话 忌水中游
中国有句老话:“一语成谶。” 你无意中说出的话,往往就是好的不灵坏的灵。 尤其在中元这一天,地官降世赦罪,阴魂归家探望,神鬼齐聚。 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谨言慎行,别说不吉利的话,引来灾祸。 不抱怨,不争吵,心往好处想,口往善言讲,敬因知果,才能召来福缘。
五行学说认为:“水属阴,火属阳。” 因此中元节时,江湖、池塘等地方常有 “水鬼”出现。 如果在外下水游泳,容易出现溺水事故,或是惹上麻烦。 从科学角度来讲,中元在处暑后,天气转凉,游泳时腿易抽筋发生意外。 我们应尽量避免外出野泳,室内游泳时,也要做好拉伸,以防酿成大祸。
第五章节
中元节各地习俗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各地习俗
陕西省
中元节时,临潼县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有些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 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播”。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 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中元节各地习俗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 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道教的地官生日
“中元”之名,源于道家,本是祭祀地官的节日。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天官生日,定为“上元节”(即元宵节),七 月十五为地官生日,定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水官生日,定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相传,这一天地官会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大家的日常表现,赦罪免刑,阴曹地 府也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团圆。 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 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第三章节
中元节的祭祀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祭祀
一、祭祀方式
中元节的祭祀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地区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祭祀方式:
中元节意义
敬畏自然,祭祖感恩 中元节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个以祭奠先人为主题来弘扬孝道、仁爱的节日。
中元节祭祀除烧纸钱外,还有烧衣、烧包袱等习俗。在有的地方,还需要用麻和谷向祖先献祭,来报告秋熟,所以 又称“麻谷节”,有的地方甚至用麻和谷来祭墓。 从祭祀活动形式看,表达生者对亡人的一种缅怀心理——思念,释放着生者对过世亡灵的一种特殊的思念方式。 前人做给后人看,后人留给后人悟,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直至今日。 纪念先人和什么迷信不迷信没有关系,这是一种尊重,一种对于先人发自内心的敬爱和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 优良传统。如果这些悼念方式不是一种纪念,那么那些纪念伟大人物的纪念馆岂不是一种浪费? 所以说,烧纸钱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世道人心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之一,只是在今天要考虑到祭祀活动对环境的影 响问题,可以改变一些形式,但是其表达感恩的精神内核应该继承下来。
第二章节
中元节的意义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意义
敬畏自然,祭祖感恩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 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3. 祭拜祖先:
中元节祭祀
二、仪式程序 中元节的祭祀仪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4. 祭拜亡灵:
祭拜亡灵的仪式与祭拜祖先类似,人们会将亡灵的牌位摆放在祭台上,然后献上 香烛和祭品。同时,人们还会烧纸钱、放鞭炮,以示对亡灵的供养和纪念。
5. 祈福祷告:
在祭祀仪式的最后,人们会合十祈福,向神明祈求平安和幸福。 同时,也会为亡灵祈求安宁和超度。
中元节祭祀
总结:
中元节的祭祀方式与仪式程序多样,但都表达了人们对亡灵的思念 和敬意。通过祭拜祖先、亡灵和神明,人们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 佑和亡灵的超度。 无论是祭祀祖先牌位,还是祭祀亡灵鬼魂,每一种方式都代表着人 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亡灵的关爱。中元节的祭祀仪式不仅 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人们对生死和家族情感的思考和表达。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吃供品
献果高坛祭祖先,设斋庭训忆灵前。 中元正值秋收后,人们会供奉新谷让祖先“秋尝”。 家中长辈会 早早备好饭菜,摆上供桌,孝敬先祖。 在轮番拜祭时,还会向祖先汇报近况,祈愿保佑后辈安康。 倘 若偷吃供品,就是在和鬼神抢食,对逝者不敬,应在祭祀后再食用。
忌饭插筷
俗话说:“穷死不拿亏心钱,饿死不吃倒头饭。” 按照旧俗,只有供奉死人时,才会将筷子插在饭上。 让亡者吃饱上路,不要留恋阳间,也被称作“倒头饭”。 而且还形似插在香炉中的三炷香,是非常不吉利的做法,也不能吃。
亡节为中 魂日七元 、习月节 焚俗半, 纸主,是 锭要佛道 、有教教 祭祭则名 祀祖称称 土、为, 地放盂民 等河兰间 。灯盆世
、节俗 祀。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目
中中中
中
中
录
元 节 由
元 节 意
元 节 祭
元 节 注
元 节 各
来义祀
意
地
事
习
项
俗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亡节为中 魂日七元 、习月节 焚俗半, 纸主,是 锭要佛道 、有教教 祭祭则名 祀祖称称 土、为, 地放盂民 等河兰间 。灯盆世
、节俗 祀。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1.祭祀祖先牌位: 2. 祭祀亡灵鬼魂: 3. 祭祀地府神明: 4. 祭祀水灵: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家中或祠堂, 然后燃香、烧纸、上供,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除了祭祀祖先,中元节也是祭祀亡灵鬼魂的时候。人们 相信在这一天,亡灵鬼魂会回到人间,因此要为他们准 备食物和用品,以供他们使用。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 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 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 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 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中元节各地习俗
山东省
长岛渔民会用木板秫稽制作小船,贴上纸条,写上“供××使用”, 或者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物品,接着点燃蜡 烛,由已婚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而陵县则将中元节称为掐嘴节, 在这一天,家家都会吃粗茶淡饭。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佛教的盂兰盆节
又适逢佛教超度亡魂的 “盂兰盆节” 也在这一天。盂兰盆节,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僧侣得向佛陀报告修行 成果,不仅如此,还得准备百味五果,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
如此,帮助已逝父母脱离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于世人来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与儿女的爱指向离别,及时 行孝,莫悔当初。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 同时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第四章节
中元节注意事项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走夜路 忌吹口哨
《说文解字》中说:“七月,阴气成。” 夏至后,阳气盛极而衰,阴气顺时而长。 到了中元这天,鬼魂得返阳间,接受供奉,夜间阴气最重。 家中老人一早就会叮嘱晚辈不要乱跑,更不要 一个人走夜路。 以免冲撞到鬼魂,有不好的事发生,再加上夜深天凉,也不利于身体安康。
《朱子家训》有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中元节这天向祖先亡灵献 祭。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敬亲孝祖,以示不忘来路。 这本是一件庄严肃穆的大事,需心诚恭谨,切 忌不可轻浮。 要是乱吹口哨,既是对先祖的不敬,也是为人后辈的不孝,必遭谴责唾弃。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踩冥纸 忌拍人肩
古诗有云:“此日万鬼开颜笑,家家户户上坟忙。” 中元节,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人们焚香烧纸,祭拜先祖。 还会在路口“烧街纸”,来祭奠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助他们早日轮回。 如果乱踩冥纸,心无敬畏,则是对故人的不尊重,有损德行,有失人品。
民间认为:“人身上有三盏灯,头上一盏,两肩各一盏。” 这是 人的指路明灯,鬼魂看到这三束阳火,会乱窜躲避。 可如果乱拍 人肩,导致灯灭了,它就不再惧怕,会招致不吉。 况且,中元节 本是鬼节,拍人肩膀,难免会让人吓一跳,心里不适。 因此,无 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都要文明守礼,尽量不拍人肩。
浙江省
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 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 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中元节各地习俗
福建省
云南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
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
中元节也有一种祭祀水灵的方式。人们会在河流、湖泊等水 域边上举行仪式,向水灵祈福,以祈求水神保佑人们平安。
中元节祭祀
二、仪式程序 中元节的祭祀仪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准备祭品:
2. 点燃香烛: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买新鞋 忌穿红衣
在汉语中,“鞋”与“邪”同音。 买鞋,听起来就像买“邪”,寓意极为不祥。 中国人说话做事,都图个好兆头,以趋吉避凶。 所以,尽量不要在今天买新鞋,或是将鞋当礼物送人。 不犯忌讳,不失敬畏,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习俗,也是最基本的讲究。
《诗经》有云:“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农历七月半,初秋已至,天气转凉,需及时添衣。 此时祭祖,不仅需要供奉果品新谷,还要给先人“送新衣”。 现在农村里,仍然在卖纸做的冥器鞋靴、帽子皮带、五彩衣服。 所以最好不要穿太过鲜艳的红衣,以免冲撞先祖,也不合乎时宜。
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
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
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
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
化。
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
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
中元节各地习俗
河北省
在泊头市和南皮县,人们会在七月十五携带水 果、肉脯、酒、楮钱等物品前往祖先墓地进行 祭扫。同时,他们还会手持麻谷到田梗,称之 为“荐新”。 在广平县,中元节时人们会用时鲜食物祭拜祖 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这种行为被 称为“送羊”。 在清河县,人们会在七月十五上坟祭扫,并蒸 面羊送给女儿。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 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 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地府掌管地狱之门,中元 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有子孙祀奉的鬼魂可以回家过节,享受 供奉。
第一章节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民间的“秋尝”
中元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秋尝”时节,人们会 庆祝丰收,祭拜大地,感谢神灵的庇佑,并以新米等供品 向祖先报告秋天的丰收。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固定, 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通常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 的望日,这是阴气逐渐加重的时期,也就是七月半。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乱说话 忌水中游
中国有句老话:“一语成谶。” 你无意中说出的话,往往就是好的不灵坏的灵。 尤其在中元这一天,地官降世赦罪,阴魂归家探望,神鬼齐聚。 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谨言慎行,别说不吉利的话,引来灾祸。 不抱怨,不争吵,心往好处想,口往善言讲,敬因知果,才能召来福缘。
五行学说认为:“水属阴,火属阳。” 因此中元节时,江湖、池塘等地方常有 “水鬼”出现。 如果在外下水游泳,容易出现溺水事故,或是惹上麻烦。 从科学角度来讲,中元在处暑后,天气转凉,游泳时腿易抽筋发生意外。 我们应尽量避免外出野泳,室内游泳时,也要做好拉伸,以防酿成大祸。
第五章节
中元节各地习俗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各地习俗
陕西省
中元节时,临潼县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有些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 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播”。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 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 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中元节各地习俗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 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道教的地官生日
“中元”之名,源于道家,本是祭祀地官的节日。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天官生日,定为“上元节”(即元宵节),七 月十五为地官生日,定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水官生日,定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相传,这一天地官会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大家的日常表现,赦罪免刑,阴曹地 府也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的祖先可回家团圆。 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 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第三章节
中元节的祭祀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祭祀
一、祭祀方式
中元节的祭祀方式多种多样,不同地区和家庭可能有不同的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祭祀方式:
中元节意义
敬畏自然,祭祖感恩 中元节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一个以祭奠先人为主题来弘扬孝道、仁爱的节日。
中元节祭祀除烧纸钱外,还有烧衣、烧包袱等习俗。在有的地方,还需要用麻和谷向祖先献祭,来报告秋熟,所以 又称“麻谷节”,有的地方甚至用麻和谷来祭墓。 从祭祀活动形式看,表达生者对亡人的一种缅怀心理——思念,释放着生者对过世亡灵的一种特殊的思念方式。 前人做给后人看,后人留给后人悟,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直至今日。 纪念先人和什么迷信不迷信没有关系,这是一种尊重,一种对于先人发自内心的敬爱和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 优良传统。如果这些悼念方式不是一种纪念,那么那些纪念伟大人物的纪念馆岂不是一种浪费? 所以说,烧纸钱不但不是迷信,而且是世道人心最直接的体现方式之一,只是在今天要考虑到祭祀活动对环境的影 响问题,可以改变一些形式,但是其表达感恩的精神内核应该继承下来。
第二章节
中元节的意义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意义
敬畏自然,祭祖感恩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 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
3. 祭拜祖先:
中元节祭祀
二、仪式程序 中元节的祭祀仪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4. 祭拜亡灵:
祭拜亡灵的仪式与祭拜祖先类似,人们会将亡灵的牌位摆放在祭台上,然后献上 香烛和祭品。同时,人们还会烧纸钱、放鞭炮,以示对亡灵的供养和纪念。
5. 祈福祷告:
在祭祀仪式的最后,人们会合十祈福,向神明祈求平安和幸福。 同时,也会为亡灵祈求安宁和超度。
中元节祭祀
总结:
中元节的祭祀方式与仪式程序多样,但都表达了人们对亡灵的思念 和敬意。通过祭拜祖先、亡灵和神明,人们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庇 佑和亡灵的超度。 无论是祭祀祖先牌位,还是祭祀亡灵鬼魂,每一种方式都代表着人 们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对亡灵的关爱。中元节的祭祀仪式不仅 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人们对生死和家族情感的思考和表达。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吃供品
献果高坛祭祖先,设斋庭训忆灵前。 中元正值秋收后,人们会供奉新谷让祖先“秋尝”。 家中长辈会 早早备好饭菜,摆上供桌,孝敬先祖。 在轮番拜祭时,还会向祖先汇报近况,祈愿保佑后辈安康。 倘 若偷吃供品,就是在和鬼神抢食,对逝者不敬,应在祭祀后再食用。
忌饭插筷
俗话说:“穷死不拿亏心钱,饿死不吃倒头饭。” 按照旧俗,只有供奉死人时,才会将筷子插在饭上。 让亡者吃饱上路,不要留恋阳间,也被称作“倒头饭”。 而且还形似插在香炉中的三炷香,是非常不吉利的做法,也不能吃。
亡节为中 魂日七元 、习月节 焚俗半, 纸主,是 锭要佛道 、有教教 祭祭则名 祀祖称称 土、为, 地放盂民 等河兰间 。灯盆世
、节俗 祀。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目
中中中
中
中
录
元 节 由
元 节 意
元 节 祭
元 节 注
元 节 各
来义祀
意
地
事
习
项
俗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亡节为中 魂日七元 、习月节 焚俗半, 纸主,是 锭要佛道 、有教教 祭祭则名 祀祖称称 土、为, 地放盂民 等河兰间 。灯盆世
、节俗 祀。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1.祭祀祖先牌位: 2. 祭祀亡灵鬼魂: 3. 祭祀地府神明: 4. 祭祀水灵:
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家中或祠堂, 然后燃香、烧纸、上供,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除了祭祀祖先,中元节也是祭祀亡灵鬼魂的时候。人们 相信在这一天,亡灵鬼魂会回到人间,因此要为他们准 备食物和用品,以供他们使用。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 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 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 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 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 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中元节各地习俗
山东省
长岛渔民会用木板秫稽制作小船,贴上纸条,写上“供××使用”, 或者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物品,接着点燃蜡 烛,由已婚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而陵县则将中元节称为掐嘴节, 在这一天,家家都会吃粗茶淡饭。
中元节由来
中元节的由来是佛、道、世俗的融合
佛教的盂兰盆节
又适逢佛教超度亡魂的 “盂兰盆节” 也在这一天。盂兰盆节,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僧侣得向佛陀报告修行 成果,不仅如此,还得准备百味五果,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
如此,帮助已逝父母脱离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于世人来说,世间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父母与儿女的爱指向离别,及时 行孝,莫悔当初。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 同时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第四章节
中元节注意事项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 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走夜路 忌吹口哨
《说文解字》中说:“七月,阴气成。” 夏至后,阳气盛极而衰,阴气顺时而长。 到了中元这天,鬼魂得返阳间,接受供奉,夜间阴气最重。 家中老人一早就会叮嘱晚辈不要乱跑,更不要 一个人走夜路。 以免冲撞到鬼魂,有不好的事发生,再加上夜深天凉,也不利于身体安康。
《朱子家训》有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自古以来,人们都会在中元节这天向祖先亡灵献 祭。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敬亲孝祖,以示不忘来路。 这本是一件庄严肃穆的大事,需心诚恭谨,切 忌不可轻浮。 要是乱吹口哨,既是对先祖的不敬,也是为人后辈的不孝,必遭谴责唾弃。
中元节注意事项
忌踩冥纸 忌拍人肩
古诗有云:“此日万鬼开颜笑,家家户户上坟忙。” 中元节,是中国四大鬼节之一,人们焚香烧纸,祭拜先祖。 还会在路口“烧街纸”,来祭奠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助他们早日轮回。 如果乱踩冥纸,心无敬畏,则是对故人的不尊重,有损德行,有失人品。
民间认为:“人身上有三盏灯,头上一盏,两肩各一盏。” 这是 人的指路明灯,鬼魂看到这三束阳火,会乱窜躲避。 可如果乱拍 人肩,导致灯灭了,它就不再惧怕,会招致不吉。 况且,中元节 本是鬼节,拍人肩膀,难免会让人吓一跳,心里不适。 因此,无 论是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都要文明守礼,尽量不拍人肩。
浙江省
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 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 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中元节各地习俗
福建省
云南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
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