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红一方面 军
遵义
金沙江
瑞金
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 2.保存了经过千锤百练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 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 的精华。 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 3.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的结果而告结束。 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毛泽东
原因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 因 )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直接原因)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参加部队: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
长 征
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飞 夺泸定桥 陕北会师
四渡赤水 翻越夹金山 甘肃会宁会师
经 过
巧渡金沙江
过草地
意 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精华,成为之后革命 的主力 ③在途中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 下了革命火种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1.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包含了哪几
个方面的内容?
3. 怎样评价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
据”理论?
主题二:中共早期 三次“左”倾错误的危 害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遵义会议之 前,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了三次“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 国民党新军阀
四大军阀:蒋、冯、阎、桂
蒋桂战争:1929年3—6月 蒋冯战争:1929年5—11月 中原大战:1930年3—10月 蒋介石打败各派军阀,在国民 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利
国民党军队 修筑碉堡
王明(1904--1974) 1926年入党,1931年 取得党中央领导 权, 推行“左”倾机会主 义路线,1934年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严 重失利,给党和革命 事业造成极大损失。
他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而且还是推动其发展的重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 举行城市武装起义的再次尝试!
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起义军炮击敌军
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的又一次尝试,它和南昌起义、秋 收起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 的开端,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提供了血的经验教训。
« »

2、遵义会议
时间 1935、1 地点 贵州遵义 内容
(右起)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遵义扩大会议参加者名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 张闻天 周恩来 朱 德 陈 云 秦邦宪 政治局候补委员:王稼祥 刘少奇 邓发 何克全(凯丰) 红军总部和各军团主要负责人: 刘伯承(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 李富春(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 林 彪(红一军团军团长) 聂荣臻(红一军团政委) 彭德怀(红三军团军团长) 杨尚昆(红三军团政委) 李卓然(红五军团政委) 邓小平(中共中央秘书长) 吴修权(翻译) 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
④决定秋收时发动起义 ⑤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给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 思考:为什么说“八七”会议给党指明了新 意义: 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八七会议旧址内景
瞿 秋 白
3.湘赣边秋收起义
①起义的发动:
1927.秋
毛 泽 东
②文家市决策: ③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 对领导
遵义会议:1935.1.
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 内 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 容 央的正确领导。
1.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 政策问题,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2.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 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意 义
3.结束了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一)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 误及其纠正
第一次“左”倾错误 发生在1927年11月 到1928年4月,以瞿 秋白为代表的“左” 倾盲动错误,要求 “创造总暴动的局 面”。
(二)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 误及其克服
第二次“左”倾错误发 生在1930年6月至9月。
“打下长江,夺取南昌, 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基 本内容,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 争、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建设。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根据地
毛泽东论述了“工农武装割据” 三 个基本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三位一体、 密切结合的关系: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根据地建设为基本依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 在?》、《井冈山的斗争》、 《星 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 主义》等著作,对中国革命的一些 基本问题做了深刻论述,标志农村 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毛泽东
1930年1月
战争和战略问题 毛泽东 熟
(三)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三次“左”倾错误 发生在1931年1月到 1935年1月。
王 明
主题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与会代表像:左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 博古、王稼祥、陈云、刘少奇、朱德
长征的开始
长征出发地之一——江西瑞金武阳渡口
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 北 洋 军 阀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
发展
1.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 什么地方?是谁领导建立的? 2. 井冈山会师 1928.4 朱德、毛泽东会师
1927年 毛泽东
3. 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4.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
井冈山会师
悲观怀疑论者
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上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弱小的革命力量能够在反动统治势力之间的间隙和裂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得弱小的革命力量能够在反动统治势力之间的间隙和裂缝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湘赣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琼崖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红色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红色政权南方建立的根据地主要有11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在北方的根川陕革命根据地陕甘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19281935全国都布满了干柴革命的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
建立在北方的根 据地 2 个:
川陕革命根据地 陕甘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 示意图 (1928—1935)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
全国都布满了干柴,革命 的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政策 的不错误。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 得弱小的革命力量,能够在反动统 治势力之间的间隙和裂缝中求得生
存与发展 。
第二、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 基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红色政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南方建立的根据地主 要有11个
湘赣革命根据地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琼崖革命根据地
第二、中国的反革命势力总是长期占领 中心城市,而广大的农村是他们统治的 薄弱环节。 第三、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 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只有发动广大农 民,才能夺取胜利。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的可 能性,即中国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 条件: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旧中国是由许多帝国主义国 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 旧中国是一个地方性农业经 济占主要地位的半封建国家。
专题五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共同探讨的几大主题
新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与形成
中共早期 三次“左”倾错误的危害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主题一:新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与形成
大革命留给中国共产党人的 惨痛教训是什么?
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必须建立 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
一、工农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 ①时间: 为什么以8月1日为中国人民 军队的的建军纪念日? ②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叶挺、 ③概况: 朱德、刘伯承 ④意义:打响第一枪,诞生人民军队
三湾改编
4.历史意义: 思考: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1)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 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2)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 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 序幕。
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副总 指挥 叶剑英
广州起义领导人 张太雷 广州起义总指挥 叶挺
广东梅州叶剑英故居
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人》 毛泽东 发刊词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 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的必要性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的可能性。即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 的条件。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 性。
第一、中国革命没有和平道路可走,只 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扼 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不是 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 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 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 李尔兹伯
七 律 长 征
三更大金乌五万红 军喜渡沙蒙岭水军 过岷桥水磅逶千不 后山横拍礴迤山怕 尽千铁云走腾只远 开里索崖泥细等征 颜雪寒暖丸浪闲难
南 昌 起 义 的 领 导 人
前敌委员会书记 ——周恩来
起义代总指挥 ——贺龙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
刘伯承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江西大旅社
南 昌 起 义
2.“八七”会议
时间地点: 1927年8月7日
汉口
①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的报告》
②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内容: ③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