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复习
一、同音字。
1、脑海恼火烦恼2、隐藏引路饮酒3、屈服曲线区别
4、塑造宿舍素材5、顽皮游玩完成6、仪式移动阿姨
二、照样子写词。
1.ABCC式:白发苍苍凉风习习笑语盈盈生机勃勃喜气洋洋
2.四字并列: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笔墨纸砚
3.赞美老师的成语:呕心沥血谆谆教诲孜孜不倦、为人师表、德高望重、循循善诱。
4.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天高云淡瓜果飘香
5。
带有“人”字的成语:一鸣惊人后继有人聪明过人百年树人
6。
形容关系好、情意深的词语:亲密无间情深义重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7。
描写夜空晴朗的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月明星稀群星闪耀
三、积累句子。
1.描写山水的诗句:①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描写月亮的诗句: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描写怀乡思亲、送别的佳句: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赞美老师的诗句: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要默出的古诗:①《水调歌头》节选②望洞庭③峨眉山月歌④风
6.思念家乡的古诗。
静夜思宿建德江枫桥夜泊
唐李白唐孟浩然唐张继
床前明月光,移舟泊烟渚,月落乌啼霜满天,
疑是地上霜。
日暮客愁新。
江枫渔火对愁眠。
举头望明月。
野旷天低树,姑苏城外寒山寺,
低头思故乡。
江清月近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选词填空。
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桃李争妍后继有人一鸣惊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王小芳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子。
他平时不声不响的,可在这次联欢会上的表现真是(一鸣惊人)。
2.班会课上,班主任徐老师自豪地说:“我们班人才济济,竞争激烈。
(文思敏捷)的小作家张雨晴下笔如有神,(聪明过人)的速算能手刘泉敢跟计算机较量……
我看到这(桃李争妍)的班集体,为建设北上海(后继有人)而感到高兴。
但愿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学能(一鸣惊人),也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听了老师的话,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八、课文填空。
1.中秋节的夜晚,苏轼的心情是这样变化的:(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2.苏轼由中秋圆月想起(手足情深)的弟弟,在思念中体会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人生哲理,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
3.《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打比方,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
4.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的意思是(和谐、协调)。
“未”的意思是(没有、未经)。
诗句的意思是(秋夜,月光如水,水中映月,那么的宁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
可以用成语(水平如镜)来形容此时的洞庭湖。
5.《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诗人在(秋天的晚上)乘船远行,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最后到达(渝州)。
读了古诗,我的眼前出现了(峨眉山、月亮、平羌江)等景物。
6.“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中的“发”是(出发)的意思,“下”的意思是(顺流而下)。
诗句的意思是(诗人连夜乘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
没有见到思念的友人,只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途中见到月亮,勾起了诗人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思想感情。
7.《老师,您好!》一首抒情诗,赞美了老师事业的崇高和美好,抒发了孩子们对老
师的感激、热爱之情。
赞美老师的名言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8.《但愿人长久》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词中最著名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的意思是只。
从课文中,我们认识了积极乐观的苏轼,课文表达了他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
9.《望洞庭》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手。
古诗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诗中表明作者远看洞庭湖的诗句是: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银盘”
指洞庭湖,“青螺”指君山。
第一句诗中,作者把洞庭湖湖面比作铜镜,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10.《峨眉山月歌》出自唐代诗人李白之手。
全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友人之情。
诗中写到了5处地名: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相,互相。
和,和谐。
镜,铜镜。
未,没有。
半轮,残月。
发,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李白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11.《秋天》一首诗歌,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
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文中有很多拟人句,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最后一小节,既照应了开头,又总结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