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体育微课程资源的开发也需要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是一个相对缩微版的课程。

微课程让学生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微课程的开放性及后续补充与开发的潜力也为教学带来极大便利。

一、微课程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形式
自主在线学习型。

体育微课程教学的资源形象、具体、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知识。

例如:跳远教学。

过去我们采用“讲解+示范”的形式讲授,以讲解为主,示范为辅。

虽然讲解能够强调重点,但在示范时,由于示范动作瞬间完成,学生根本不能看清其过程。

如果我们利用室内课时间将“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过程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就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广大体育教师把制作的微课程上传到资源网站,学生就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方式进一步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运动兴趣的培养。

室内教学插入型。

在体育常识教学中,我们利用课件强大的交互性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在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动作技术、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音解说就可以让他们以很高的兴趣去了解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文化修养。

如在讲解篮球比赛规则、裁判方法时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课后锻炼巩固型。

如:教师可以制作微课视频,在视频中教师详细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与分析,便于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动作。

也可以将动作难点与新技术动作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地掌握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

由于在具体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需要的素材不尽相同,难以搜集全部的教学动画演示素材,所以我们可以考虑自制体育教学演示。

二、微课程在体育教学应用中的类型
讲授类。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动作要领、动作原理、练习形式、锻炼手段等)。

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程类型。

演示类。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适用于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把复杂的动作或练习方式展示给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并以说明和讲解传授知识。

练习类。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适用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觉控制和校正,反复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

表演类。

欣赏法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再现,以达到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目的,促进审美感受和提高学习兴趣。

一般分为教师的示范表演和学生的自我表演两种。

三、微课程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
首先要与体育常规课程相结合。

微课是对重点难点或某个知识的解释,是常规课程的有益补充,使用时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其次要与学校课程特色相结合。

微课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课程特色,用微课作为课程的名片。

第三要与学生运动兴趣相结合。

将学生感兴趣、关注的运动技术用微课展示出来,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四、微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教学对象不清。

有些微课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不清楚,不知道是给谁用,如有的既可以给小学生使用。

又可以给成人使用。

二是教学主题不准。

有些微课的名称没有仔细考虑,大多沿用了原来课程的名称,题大内容小。

或者题与内容有偏离。

三是微课程理解偏差。

有的是说课,有的是演课,有的是示范课,都不是为学习者学习的微课。

四是教学环节不全。

有些微课没有教学内容介绍,没有总结,没有互动等必备的教学环节。

五是技术不够规范。

有的采用三分屏录播效果不好,有的摄像机跟踪有延迟太大;有的现场声录制声音效果不好;有的画面抖动或镜头组接不符合规范,等等。

总之,对于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仅如此,微课程对于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体育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

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微课程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在应用中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