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FTTX市场形势及问题汇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P/MPLS数据网络技术
基于MPLS帧和协议转发机制,面向无连接,域内域间 动态路由,L3功能;组网能力、OAM有限
共同点:
分组交换 •L2分组业务承载 (如以太网L2 VPN业务、L2组 播业务) •QOS策略和统计 复用

CE提升以太网性能
具备一定的QoS和保障机制,组网能力、OAM有限
PTN面向连接的成熟的承载技术
MSTP和MPLS技术的融合发展,QoS、OAM、APS 等有效解决 网管静态配置或者控制平面 唯一轻松解决时钟同步和时间同步的技术体制
各种技术比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TN
业务支持 网络保护 倒换时间 SDH、以太、PWE3 线性、环网 较好(小于50ms)
增强以太网
以太、PWE3等 环网(私有) 不支持线性 较差(小于100ms)
接口从STM 系列转向以太 网系列
业务承载要 求高效率—— 降低单位传输 成本
移动:单一承载网络向 多业务承载发展,小带 宽高质量业务向大带宽 差异化业务发展; 电信:原有丰富的差异 化网络资源,需要充分 考虑利用已有的投资、 经验,融合高效低成本 成为关键; 联通:介于二者之间
光网络发展历程与挑战
名称
JWT Report on MPLS Architectural Considerations for a Transport Profile A Framework for MPLS in Transport Networks Interworking between MPLS-TP and IP/MPLS MPLS-TP Requirements Requirements for OAM in MPLS Transport Networks MPLS TP Network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MPLS TP Survivability Framework
IP/MPLS
以太、PWE3等 支持FRR/IGP 不支持环网保护 较好(小于50ms)
MSTP
TDM、EOS等 MSP/SNCP、线性保护 较好(小于50ms )
OAM
互通能力 网管

较好 最好, 可实现类SDH的网管 支持8个优先级 队列调度能力较强 任意规模 频率同步 时间同步
一般
一般 较差, 不支持端到端 支持8个优先级 队列调度能力一般 小型 不支持
WDM:2.5G—>10G —> 40G —> 100Gλ
光网络的接入、承载 传送技术都变革中
xDSL—>xPON
SDH—>MSTP/ASON—>PTN
电路交换、固网智能化、以致被软交换全面取代,我们看到了IP化发展趋势; ADSL向PON的转型,WDM单波道速率的不断提升,我们看到了行业发展的速度;
分组化承载传送是推动力和发展主线:
挑战1 分组化业务类型 多样化 挑战2 分组化业务带宽 剧增,以太网 是主要接口 挑战3 网络建设投资成 本 传送网向 分组化承载的 演进
全业务承载网的价值诉求
是一张电信级网络
分层、完善的OAM 端到端的业务服务能力 电信级的健壮性
是柔性网络
具备链、星型,环网,Mesh组网能力 从电信级到统计复用级全业务的QoS支持
是TCO比价优势明显的网络
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总体拥有成本,包括资产购进及其后期运营维护的所有费
用。 比MSTP网、比IP网(路由器)要成本优势明显
PTN技术选择与发展
7
当前全业务承载的技术选择
MSTP现网应用量最大的承载传送技术
技术成熟。刚性管道,承载分组业务能力弱
Option1的主要内容 在IETF MPLS体系下扩展转发机制、OAM、生存 性、网管和控制平面
IETF 74 IETF 72 4篇draft ITU-T SG15 审阅draft,计 划09年10月 修改T-MPLS
RFC 5317/5462
6月 2月
讨论10篇文 稿
JWT报告 (RFC5317内容); 选择Option1
PTN——全业务承载传送的最佳平台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范志文
汇报提纲
全业务运营带给传送网的机遇和挑战 PTN技术选择与发展 国内PTN的积极部署
2
全业务运营带给传送网的机遇和挑战
3
全业务运营的挑战与需求
运营商差异化需求 IP化带来的挑战 全业务带来挑战
业务多样化, 需要分级保障 QoS 带宽急剧增 加,需要带宽 弹性(统计复 用)
12月 11月 7月
2009年
JWT
Option 1
IETF-MEAD ITU-T T-MPLS Adhoc Group
Option 2
4月 2月 2008年
MPLS-TP:MPLS Transport Profile
9月
2007年
MPLS-TP相关RFC进展
内容 RFC号
RFC5317 framework draft-ietf-mpls-tp-framework-00 draft-martinotti-mpls-tp-interworking-01 draft-ietf-mpls-tp-requirements-09 Requirements draft-ietf-mpls-tp-oam-requirements-01 draft-ietf-mpls-tp-nm-req-02 draft-ietf-mpls-tp-survive-fwk-00 draft-yang-mpls-tp-ring-protectionanalysis-01 protection draft-weingarten-mpls-tp-linearprotection-01 draft-ceccarelli-mpls-tp-p2mp-ring draft-ietf-mpls-tp-nm-framework-00 NM draft-ietf-mpls-tp-gach-dcn-03 CP draft-abfb-mpls-tp-control-planeframework-00 draft-helvoort-mpls-tp-rosetta-stone-00
一般
一般 较差,不支持端到端; 命令行 支持8个优先级 队列调度能力最强 小型 不支持

好 最好,目标
Qos 组网能力 同步
支持8个优先级 队列调度能力较若 任意规模 频率同步 不支持时间同步
PTN的技术发展主线:T-MPLS到MPLS-TP的历程
RFC 5586
ITU-T与IETF互相妥协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